APP下载

唐宋年间鹦鹉洲的诗文呈现

2014-02-17李雅秋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2期
关键词:祢衡崔颢芳草

李雅秋

(武汉大学文学院)

唐宋年间鹦鹉洲的诗文呈现

李雅秋

(武汉大学文学院)

鹦鹉洲是历史上黄鹤楼周边著名的地点,但是大众对鹦鹉洲的了解十分片面,所得印象大都仅仅来自崔颢的名句“芳草萋萋鹦鹉洲”。古鹦鹉洲位于黄鹄矶附近,形成于东汉三国时期,于明朝沉没于江中,其中唐宋两朝是其高度繁荣的时期。唐宋年间关于鹦鹉洲的诗文呈现出了其真实的原貌——繁华的街市、秀丽的风光、淳朴的人家与其灵魂人物祢衡。

唐宋诗文 鹦鹉洲 崔颢 黄鹤楼

提起鹦鹉洲,人们的脑海里浮现的大都是崔颢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1]948在这里,鹦鹉洲是荒草漫布的,是烟波环绕的,是暮色沉笼的。崔颢是唐朝人,那么在相近时代的诗人词人笔下,鹦鹉洲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风貌呢?让我们一起踏入历史的长河,去溯源,去寻找。

鹦鹉洲本是长江之上的一个小沙洲,其最早出现在东汉三国时期,那时吴主孙权在江夏山(今蛇山)东北筑土石城,名夏口城。由于便于泊船,鹦鹉洲自然被主要用做军事目的的屯兵、藏船,或者直接作为战场。[2]清朝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有云:“黄金浦在鹦鹉洲下,本名黄军浦,以吴将黄盖屯军于此而名。”[3]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了南北朝,据《太平御览》中《荆州记》记载,在北魏时期,“江夏郡城西临江有黄鹤矶,又有鹦鹉洲。侯景令宋子仙夜袭江夏,藏舡于鹦鹉洲”。[4]宋朝陆游《入蜀记》也提到,西魏时“梁王僧辩击邵陵王纶,军至鹦鹉洲”。[5]42

而在此之后,地理的变迁使得鹦鹉洲面积不断扩大。南宋的地理著作《舆地纪胜》有云:“鹦鹉洲旧自城南,跨城西大江中,尾直黄鹄矶。”[6]土地辽阔,再加上交通的便利,唐、宋时期,鹦鹉洲成为重要的商贸中心。宋代范石湖的《吴船录》亦云:“早出大江,午至鄂渚(今武昌),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葢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7]而陆放翁也在《入蜀记》提道:“时至鄂州(今武昌),泊税务亭。贾船客舫不可胜计,衘尾不绝者数里。”“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隠然一大都会也。”[5]38这里陆游和范成大都提到了城外鹦鹉洲前商铺林立、鳞次栉比的“南市”,虽然从文本中推断,“南市”应该在武昌城外的沿江一带,鹦鹉洲正对的地方。但从武昌城繁华的景象看来,作为交通中转站的鹦鹉洲想必也是能与之媲美的。

由于河水的侵蚀,曾经盛极一时的鹦鹉洲在明朝逐渐坍缩,甚至最终被河水淹没。清人陈文述明确指出:“崇祯已卯,鹦鹉洲崩。”从此之后,真正的鹦鹉洲已不复见。在乾隆年间,汉阳南纪门外江面又重新生成了一个小沙洲,名曰“补课洲”,后人为了纪念鹦鹉洲,改名为“鹦鹉洲”。直到今日,留存下来的一直是今洲,而非旧洲了。[8]

一、市荣景秀万户家

唐宋年间的鹦鹉洲,应该是它极盛的时候,从以上的描述中便可见一斑。而当年巍峨雄壮的黄鹤楼亦伫立于此。同样浩瀚的水、古朴的楼、热闹的街市,此情此景,让人不禁联想到临川先生的“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如此说来,崔颢所摹之景与真实的鹦鹉洲千差万别。倘若古人之文亦有夸张之嫌,那么让我们进入同时代的诗词画卷里去品赏。

晚唐女诗人鱼玄机有一首《江行》印证了陆、范二人的记述:[15]364

大江横抱武昌斜,鹦鹉洲前万户家。画舸春眠朝未足,夣为蝴蝶也寻花。

烟花已入鸬鹚巷,画舸犹题鹦鹉洲。 醉卧醒吟都不觉,今朝惊在汉江头。

其中“鹦鹉洲前万户家”最能体现鹦鹉洲于当时的繁荣景象。宋朝阳枋有一首《鄂渚大雪》与此诗类似:“鹦鹉洲边家十万,晓来都在水晶宫。”[9]由此观之,“十万人家”一说,虽有夸大,但确有其事。商贾往来谈笑,百姓安居乐业,春来梦里寻花问蝶,冬至晓起水晶宫游,真是个好所在。

如果说鱼、阳二人着墨于鹦鹉洲周边的繁华,那么刘长卿《过鹦鹉洲王处士别业》[1]1100便向我们展示了其风景的清新秀丽:

白首此为渔,青山对结庐。问人寻野笋,留客馈家蔬。

古柳依沙发,春苗带雨锄。共怜芳杜色,终日伴闲居。

这里,诗人主要关注的是鹦鹉洲上人民的生活。多么有田园风味啊!青山结庐,白首为渔,潇洒闲适;寻野笋,馈家蔬,纯朴好客;古柳、春苗、细雨,清丽自然。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是陶潜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吗?

让我们再来看一首可堪玩味的诗:[1]1219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髙鶒满滩头。

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

君行采采莫相忘。

此诗是诗人送游之作,没有哀事,自然情乐,情乐自然景美。首句一个“爱”字奠定了基调,从碧流到鸳鸯,从日落到金沙,从舟人到浣女,从明月芦花到清风杜若,一片流光溢彩、清静和谐的景象。这哪里还有半点荒无人烟的萧瑟之感呢?况且此诗与崔颢诗所作时间相差无几,定不是物是人非。我们看李白的另一句诗也可以发现这个现象:“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10]183这里的鹦鹉洲兰桃争艳,香风暖意,也绝不是大家原本印象中的那个江树嶙峋、寒烟迷离的小沙洲。

唐宋时期的鹦鹉洲的原景如何现在应该有了大致答案。我们来看清代胡凤丹专门为鹦鹉洲作的文献汇编——《鹦鹉小志》,从中来寻找更加确凿的证据。下幅图选自原书,描绘的是古鹦鹉洲的景象。洲上,放眼望去,鹦鹉寺、太子塔、正平祠等建筑比比皆是,古柳、扁舟、民房随意点缀。作图的具体时间虽无处考证,但与宋代陆游《入蜀记》中“洲上有茂林神祠,远望如小山”[5]42的描绘基本相当。虽然画家并未描绘出“列肆如栉,酒垆楼栏”的景象,但仍可看出千帆竞渡、“万户人家”的痕迹来。胡凤丹本人亦对鹦鹉洲上的景致赞不绝口:“秋红叶而著绯,春芳草以如带。”[11]

鹦鹉洲古图

(上图选自清代胡凤丹《鹦鹉洲小志》第224页。作者描述如下:“黄鹊矾前,头陀寺外,有鹦鹉之芳洲,与鹤楼兮相对。秋红叶而著绯,春芳草以如带。”)

二、寒烟江树芳草萋

既然鹦鹉洲秀丽如此,热闹如此,那为何在崔颢的眼中是“芳草萋萋”,是“烟波”笼罩呢?我们不妨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崔颢途经黄鹤楼时,正是暮色四合之时,怀乡之刻,景由心生,眼前纵使有再美的风景怕也是无味的吧。这一解释可以在诸多唐宋诗词人笔下得到验证。

李白的《赠汉阳辅录事二首》中有一句“鹦鹉洲横汉阳渡,水引寒烟没江树”,[10]97在大多数人心中,李白是浪漫的、自信的、狂傲的,他的诗中应当充满了瑰丽的色彩。但在这里是朦胧弥漫的寒烟、瘦骨嶙峋的江树,一派萧索荒凉的景象。正是因为友人罢官、别离与不舍之情奔涌,才会有如此的诗句。再看宋代华岳的《武兴解舟》,[12]里面对鹦鹉洲有一段细描:“西风落日楚江头,秋水已平鹦鹉洲。烟树接天迷送旆,浪花翻雪喷行舟。”这两句更有画面感,烈烈西风中,残阳沉入江头,浩渺的江水已经漫上洲头,烟雾笼罩的树丛,飞舞的旌旗,奔涌的浪花,远送孤舟离去。如果说眼中景即是心中情,那么诗人此时一定是失意的。

这种现象在与鹦鹉洲有关的诗词中应是占大多数的。大文豪东坡先生有一诗中提到了鹦鹉洲:“雨折霜干不耐秋,白花黄叶使人愁。月明小艇湖边宿,便是江南鹦鹉洲。”[13]在这首诗中“愁”是主旋律,于是秋月和江南再也不那么美,倒是“雨折霜干”、“白花黄叶”成为了主打意象。再如唐代诗人来鹏:“鹦鹉洲头夜泊船,此时形影共凄然。”[16]718此时的凄然,是因为“自嗟落魄无成事”。刘长卿的“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1]1100则是因为自己与友人都被贬谪,从而触景生情。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鹦鹉洲的寒烟江树芳草萋,都是由诗人们凄然的心境映射出来的。然而,崔颢的一句千古名句竟埋没了一个山清水秀、坊肆林立的好地方,多少有些可惜。

三、尚气刚傲盛名扬

提起鹦鹉洲,我们不得不谈起一个叫祢衡的名士,鹦鹉洲命名的由来正是由于他。《后汉书·祢衡传》有记载,祢衡“尚有刚傲,好矫时慢物”,因对曹操“数有恣言”,而被曹操转交给江夏太祖黄祖。一日,黄祖大宴宾客时有了以下事情:

“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 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瞂,衡方大骂。祖恚,逐令杀之。祖主簿素疾衡,即时杀焉。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云。”[14]

鹦鹉洲的命名便是源自这篇《鹦鹉赋》,然而这竟成了一代名士的绝笔。但令人欣慰的是,他的刚正不阿、率性敢言使得无数文人骚客赋诗词曲文于鹦鹉洲上,或哀叹身世,或借此缅怀,其在诗人心中的地位绝不亚于黄鹤楼。尤其是诗仙太白,关于祢衡的诗作将近二十首。其中最著名的要属这首 《望鹦鹉洲悲祢衡》:[10]195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李白称祢衡的《鹦鹉赋》“落笔超群英”,称其句“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诉心中悲愤“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并巧妙地移情于物“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虽然有些夸张,但这正是性格刚直,同样被权贵遗弃的太白内心的真实写照,甚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在接下来的诗篇中,李白大量地运用了“鹦鹉洲”这个意象,如“赋诗旃檀阁,纵酒鹦鹉洲”、[10]105“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10]97“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10]116这些诗都作于太白遭大赦之后。“纵酒”、“倒却”、“扫”,从这些词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激烈的情感,或是狂喜异常,或是满怀冤屈的迸发。至于拿鹦鹉洲作为“发狂”的地点,想必与其偶像祢衡有很大的关系。

《归田诗话》曾评论一首写鹦鹉洲与祢衡的诗为“后无继之者”,它就是唐朝崔涂的《鹦鹉洲远眺》:[16]1077

怅望春襟郁未开,重吟鹦鹉益堪哀。曹瞒尚不能容物,黄祖何曾解爱才。

幽岛暖闻燕雁去,晓江晴觉蜀波来。何人正得风涛便,一点轻帆万里回。

可以看出,诗的前四句即洲上堪哀之事,后四句即洲上春眺之景。何哀也?哀曹操不能容物;何景也?幽岛暖风、燕雁纷飞、清晨晴空,蜀波奔涌,乐景写哀情也!尾句甚妙,借远帆归来,写他人得意,以衬诗人自己的失意怅惘,角度独特。整首诗将自然景物、人文内涵及诗人自己的情感完美结合,是咏祢衡的佳作。

“沿江数万家,廛闬甚盛,列肆如栉”,唐宋那个年代的鹦鹉洲不尽然是崔颢的 “芳草萋萋”;“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在这芳草弥漫的小洲上,还沉睡着一位伟大的名士。如今时过境迁,当时世外桃源般的鹦鹉洲已然消失无踪。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它永远都不会改变,因为它早已烙印在这些瑰宝里,消融在字里行间,融合在了我们的血脉中。永远的美,永远的鹦鹉洲。

[1]陈贻焮.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一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2](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3](宋)李窻.太平御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杜朝辉.鹦鹉洲的变迁[J].华夏文化,2002.

[5](宋)陆游.入蜀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宋)王象之.舆地纪胜[M].北京:中华书局,1992.

[7](宋)范成大.吴船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武仙竹.鹦鹉洲的产生与消失[J].百科知识,1995.

[9](宋)阳窻.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字溪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1935.

[10](唐)李白.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李太白集)[M].长沙:岳麓书社,1989.

[11](清)胡凤丹.大别山志(鹦鹉洲小志)[M].李桂生,何诗海,杜朝晖,点注.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12](宋)华岳.翠微南征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13](宋)苏轼.苏东坡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14](宋)范晔.后汉书[M].(唐)李贤,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

[15]陈贻焮.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五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16]陈贻焮.增订注释全唐诗(第四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祢衡崔颢芳草
《芳草》文学奖(2021/2022)获奖篇目
芳草满天涯文
“黄鹤去”与“白云去”究竟孰优孰劣?——崔颢《黄鹤楼》首句异文考辨
才华只在舌尖上
他让诗仙忘而却步,他的诗
黄鹤楼找崔颢
体育梦想 芳草起航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行为艺术家
萋萋芳草忆王孙
祢衡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