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底水油藏水平井出水位置识别方法

2014-02-17孙彦春王群会刘薇薇王春红

特种油气藏 2014年6期
关键词:水淹油井水平井

孙彦春,王群会,张 雷,刘薇薇,王春红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4)

引 言

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后主要采用提液、堵水、侧钻等治理措施,然而难以准确识别出水位置。国内外文献对水平井水淹模式判断的研究[1-2]较多,而对水平段出水位置研究较少。周代余等根据水平井实际生产情况,提出线状见水整体水淹、点状见水整体水淹、点状见水局部水淹[3-5]等3种水淹模式,对水平井生产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姜汉桥等提出利用动态数据判断出水位置的方法。然而,动态数据是多因素的综合产物,利用其判断水平井出水位置易出现多解性,可操作性较小[6-7]。通过开展水平段渗透率分布特征研究,研究不同渗透率分布下油井的出水规律及动态响应特征,建立基于水平段渗透率分布特征的出水位置判别方法,对解决水平井生产面临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平段渗透率场分布特征研究

通过对实际井资料的分析,将水平井水平段渗透率场归纳为均质型、两段型及多段型3类。

1.1 均质型水平井渗透率场分布特征

该类水平井一般位于储层物性、连续性较好的分支河道内,电性曲线相对稳定,呈台阶状,储层横向变化小。渗透率特征呈现典型的“一”字型,储层渗透率为100×10-3~2 000×10-3μm2,平均渗透率为500 ×10-3μm2。

1.2 两段型水平井渗透率场分布特征

该类水平井一般位于河道边部,测井曲线为阶梯状,储层横向存在变化。从水平段渗透率分布特征看,一般存在较明显的高渗透段和低渗透段。该类水平井跟部发育高渗段,长度为150 m,储层渗透率为2 000×10-3~8 000×10-3μm2,平均值为3 800×10-3μm2;油井趾部发育低渗透段,长度为50 m,储层渗透率为100×10-3~2 000×10-3μm2,平均值为 800 × 10-3μm2。从冀东油田生产井资料看,高渗透段长度与低渗透段长度之比为0.3~0.7,高渗透段与低渗透段极差为2~10。

1.3 多段型水平井渗透率场分布特征

该类水平井一般钻遇多条分支河道,测井曲线呈跳跃状,储层横向变化快。从水平段渗透率分布特征看,存在多个渗透率组合段,高渗透率段一般发育河道沉积微相,低渗透率段一般发育河道间沉积微相。该类水平井共存在5个高渗透段及3个低渗透段,其中,高渗透段累计长度为120 m,储层渗透率为5 000×10-3~8 000×10-3μm2,平均为6 300×10-3μm2;低渗透段长度为80 m,储层渗透率为 500×10-3~1 500×10-3μm2,平均为900 ×10-3μm2。

2 不同类型水平井出水位置动态响应研究

利用Eclipse分别建立3类水平井渗透率分布模式的数值模拟模型,模型的地质油藏参数、相对渗透率曲线、PVT数据、DST数据等均来自油田实际资料。

2.1 均值型水平段出水位置研究

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均值型水平井见水后,水平段整体水淹、全井段见水,且随着油井周围含油饱和度降低含水快速上升[8]。从动态特征曲线看,均值型水平段含水率曲线具有“两稳一周期”特征(图1)。“两稳”,即水平井含水率曲线存在2个相对稳定段,无水采油期阶段和高含水阶段;“一周期”,即含水率二次导数曲线存在一组明显正弦波特征,对应水平井见水阶段。均值型水平井含水率二次导数曲线周期等于1,油井见水后全井段水淹。

图1 均值型水平段含水率与含水率二次导数曲线

2.2 两段型水平段出水位置研究

该型水平井出水位置见水规律为:油井初始见水时,高渗透段先见水,低渗透段未水淹;随着油井含水上升,高渗段水淹比例逐步上升,直至油井高含水,高渗透层为主要产水层。由图2模拟结果可知,两段型水平井见水动态特征具有“三稳二周期”特征。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两段型水平井不同含水时期见水位置识别依据为:当油井含水率二次导数曲线出现第1个周期时,出水位置位于渗透率较高的井段;当含水率二次导数出现第2个周期,水平段全井段见水。

图2 两段型水平段含水率与含水率二次导数曲线

2.3 多段型水平段出水位置研究

多段型水平井见水规律与两段型相似。研究表明:当水平段高渗透段等于N时,含水率二次导数曲线的周期等于N+1,含水上升曲线稳定段的个数等于N+2;含水率二次导数曲线中,N个周期分别为N个高渗透段见水导致,最后N+1个周期为跟部见水特征。当N=2时,水平井动态特征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多段型水平井含水率与含水率二次导数曲线(2个高渗段)

动态法适用于水平井特高含水期,油井不再出现含水上升率增大阶段,可判别高含水时期油井见水位置。然而实际情况下,分析油井见水位置对于中低含水期水平井更为重要,这时若仅依靠动态法,则无法解决水平井见水问题。如当油井处于低含水阶段,出现1个周期,可解释为水平段整体见水,也可解释为局部高渗透段见水。而渗透率特征法通过地质信息对见水位置的约束,当油井低含水阶段出现1个周期,均质型水平井判断为整体见水,两段或多段型水平井判断为高渗透段见水。

3 应用实例

南堡油田D井是一口位于过渡带的典型井,油柱高度为16 m,水平井段长290 m。2013年初,该井含水突破98%,日产油为2 m3/d。从该井水平段渗透率分布特征来看,D井属于多段型水平井,中前部发育3个高渗透段,渗透率为2 000×10-3~6 000 ×10-3μm2,平均值为3 500 ×10-3μm2,含水率二次导数曲线具有“二周期”特征(图4、5)。

图4 南堡油田D井水平段渗透率分布

图5 南堡油田D井含水率二次导数曲线

利用姜汉桥动态法和提出的新方法,对D井见水位置进行研究。姜汉桥动态法研究表明:油井含水率导数出现2个峰值,判断D井全井段见水,后续措施潜力小。依据新方法,该井仍属于局部见水阶段,出水位置为跟部2个高渗透段。利用氧活化对该井进行找水作业,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南堡D井氧活化找水结果

可以看出,水平段跟部前2个高渗透段见水,中后部仍属于未水淹段,与研究结果一致。通过对D井水平段见水位置的研究,为该井下步措施奠定了基础。

4 结论及建议

(1)基于水平井实钻资料提出3种水平段渗透率分布模式,分别研究了不同渗透率分布模式下的水淹动态特征,建立了基于渗透率特征的出水位置判别方法。

(2)以冀东D井出水位置识别为例,新方法识别见水位置与氧活化找水测试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及可靠性。

(3)水平井投产前,可根据水平段渗透率分布特征,提前采用控制级差完井、分段射孔、优化工作制度等方法控制水平段水淹,从而延长无水产油期,提高水平井整体开发效益。

[1]周代余,江同文,冯积累,等.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动态和水淹模式研究[J]. 石油学报,2004,25(6):73-76.

[2]左松林.曲流河点坝砂体水平井部署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1,30(1):70-74.

[3]李立峰,岳湘安,李良川,等.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水脊规律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20(1):89-91,95.

[4]郑俊德,高朝阳,石成方,等.水平井水淹机理数值模拟研究[J]. 石油学报,2006,27(5):99-103.

[5]王嘉淮,刘延强,杨振杰,等.水平井出水机理研究进展[J]. 特种油气藏,2010,17(1):6-11.

[6]尹俊禄,赵丁楠,东甲山,等.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规律影响因素[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4):90-92.

[7]孔令维.水平井深抽配套工艺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1,30(3):135-138.

猜你喜欢

水淹油井水平井
浅析消费者在水淹车下的权益保护
油井遭袭
煤层气新型“L”型水平井精确连通技术研究
熵权法判别水淹层在埕东东区的应用
水淹吕布
新型油井水泥消泡剂的研制
一种油井水泥用抗分散絮凝剂
抽油井杆管防偏磨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
水平井段超临界CO2携岩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