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数字音像产业元年

2014-02-17魏超

出版广角 2014年1期
关键词:音像数字音乐

魏超

2013年仿佛成了中国互联网、中国通讯运营商和电子消费业等领域内巨头王者的数字音像布阵之年,这为数字音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2014年中国音像产业新格局定下了基调,那就是融合创新、竞争加剧、决战在即。

2013年的夏天,似乎比往年更热一点;而2013年的冬天,也明显更加温暖。但比2013年的天气更见热烈的,是如火如荼的中国数字音像产业。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下面几大表现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三网融合在2012年正式结束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有线电视网整合基本完成,双向改造稳步推进,NGB(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可管可控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试点进一步扩大,户户通工程提前完成,高清化和3D普及率持续攀升,CMMB(全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稳步发展,中央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已经建成,省级分平台建设正在全面推进,与电信的对接工作已取得初步进展,工信部和广电总局同步向试点地区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发放双向进入许可证……总之,2013年是三网融合工作按照国家部署进入推广阶段(2013-2015)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的重要之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广播电视由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的转变全面提速,三网融合、多屏合一的时代即刻开启。

在2011年世界移动通讯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曾高调宣称2011年将是“TD-LTE商用元年”。2011年早已过去,4G牌照在2013年底才终于下发,2013年因此成为国内4G大规模建设时期,中国移动董事长为期两年的那一声长笑,终于笑到了最后。此前4G已在北京、上海等15个城市进行试点并取得良好效果。4G技术核心TD-LTE可以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快的无线上网速度和更便宜的上网资费,视频通话、高清电视、视频会议、网络游戏、电影下载等3G没有很好解决的音视频应用将成主流。

2013年春天,准确说是3月10日,中国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方案浮出水面。作为改革的重要项目之一,国务院将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的职责整合,组建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先只归属于新闻出版总署管理的国家版权局继续保留并有望将监管范围扩大到广播电视电影行业。这意味着文化产业管理口径进一步统一、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而受益最多的,将是网络视听产业和包含数字音像在内的数字出版产业。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新成立的总局中,并列设立了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和数字出版司。二司的管理职能,都涉及我们所说的数字音像产业。

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按《意见》要求,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年均增长超过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4万亿,年均增长30%以上。以前政府行政职能划分过细,导致文化产业内部相关行业之间形成壁垒,使产业资源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随着政府主管部门的合并,报纸、电视、电影、广播、书刊、互联网之间的业务整合将成为大势所趋,版权管理体系将在信息产业及文化产业等相关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2013年10月17日,在长久酝酿和准备之后,中国音像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这也是中国音像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后的第一次大会,也是音像与数字出版两大产业代表首次聚首商讨发展大业,共同谋划产业未来的盛会。本次会议完成了更名,还完成了换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孙寿山当选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当选协会第一副理事长。

上述所有这些经济政治战略层面的重大利好消息,必将直接导致或促进音视频业务在网络传播领域的爆炸性增长,促进中国音像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或数字音像行业的加速振兴。而传统音像行业外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一些重要事实,也日益清晰地印证着这一趋势。

2013年1月10日,阿里巴巴收购虾米音乐并宣布成立音乐事业部作为其25个事业部之一,意味着志在天下的阿里巴巴开始在数字音乐领域布局。完成收购的阿里高层表示:音乐行业传统的内容制作、发行与商业体系已经完全被颠覆,但新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阿里巴巴想借此建立音乐产业新秩序。联想到它在电商领域的大展宏图和大获全胜,我们有理由相信阿里巴巴选中数字音乐产业必有其充足理由。

2013年4月11日,盛大宣布成立盛大文学编剧公司,并斥资10亿成立专项基金助推编剧业务。这10亿资金据称主要用于对于签约编剧的作品进行投资拍摄,为签约编剧提供生活与创作的保障,以及包括导师制在内的各种培训机会。不言而喻,盛大文学将以当年颠覆文学创作领域的方式再次颠覆电影电视领域。盛大高层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还特意提到最新热播美剧《纸牌屋》,声称公司将参照其“大数据”方式生产影视剧本。

2013年4月23日,网易发布战略级移动新产品——网易云音乐,以歌单、社交、大牌推荐、音乐指纹技术等四大核心功能,主打发现与分享,在音乐类网站中后来居上,欲图称霸。同时发布的还有网易云音乐的iOS和安卓版移动终端APP。网易云音乐的发布,宣布了网易以互联网超级大佬的身份正式进军数字音乐领域,给人一种兵锋所向、诸侯披靡的预期。

2013年5月7日,百度宣布以3.7亿美金收购PPS视频业务全部股份并将其与爱奇艺合并运营。百度称,双方合并以后,全平台用户规模、时长都将达到行业第一,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产业链控制力,对上下游均可拥有更大议价权,并可在移动终端发力。7月19日,百度又将2006年购买的千千静听整合进百度音乐,并独家买断《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独家音频网络转播权,同时百度音乐APP在iOS和安卓正式上线。9月底,百度视频宣布其移动客户端累计激活用户数已突破1亿,日活跃用户数2000万,跃居移动视频行业第一。优酷、乐视等视频专业级玩家耗时至少三年的移动端战绩被百度视频轻松打破。

2013年国庆节前后,腾讯公司推出微视8秒短视频APP,随即展开强大的名人推广战略,迅即引爆短视频领域内的激烈竞争。11月26日腾讯视频在北京召开推介会,揭开了其全新的2014年度发展战略,将重点在移动战略、王牌内容、原创出品三大领域强势发力。截至目前腾讯视频APP在苹果商店的下载排行中已经稳居娱乐类第一,与竞争产品拉开明显差距。

10月28日下午,苏宁宣布出资2.5亿美元,持股44%,摇身一变成为PPTV聚力第一大股东。PPTV聚力是首家覆盖网页端、PC客户端、手机端、Pad端,并率先进入互联网电视领域的视频新媒体,活跃用户超过3.4亿,日均播放时长1930万小时,位居行业第三。2013年PPTV聚力还曾推出PPBOX、PPLink等自主品牌硬件产品,全面进入家庭娱乐视频领域。借助此次合作,PPTV聚力将通过苏宁的资金实力、线上电商和线下零售渠道资源,以及在家电、3C产业链和文化产业积累的优势,快速布局移动、家庭和PC视频终端,以开放的视频平台定位与硬件厂商合作,形成新的产业链生态,占领OTT智能家庭视频市场,为用户提供多屏一体化的全时视频智能服务。

新浪科技讯2013年12月16日下午发布消息,新浪微博正式开启短视频战略,将重点发展官方应用——秒拍。秒拍应用允许用户通过手机拍摄10秒短视频,快速分享到新浪微博平台。此外,秒拍还推出了个性化滤镜、剪辑、边框配乐等功能。同时新浪微博宣布,2014年将投入1000万鼓励原创,秒拍达人签约之后即可获得创意基金。

看来,国内IT巨头悉数聚集,欲图逐鹿数字音像产业,其中就差搜狐了。其实搜狐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视频业务——搜狐宽频,2006年又以门户网站身份推出国内第一个视频分享平台——搜狐播客,2009年上线“高清影视剧”频道独家首播千余影视剧、实时直播各大卫视节目,2010年制作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原创影视作品, 2011年又推出一系列高品质原创影像栏目……到2013年,其最新又最具影响力的话题是张朝阳御驾亲征,出任搜狐视频CEO并斥资1亿买下《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独家视频网络转播权,而且宣告盈利。

上述这些来自IT行业一线巨头的资本力量以并购方式或其他方式大举进军数字音像产业,出手之阔绰大方远远超出传统音像产业从业人员的想象。而且,众巨头都是在2013年同时出手,这本身实在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新闻事件。想起2006年,仅仅凭借三、四笔千万美元级别的风投进入电子杂志领域,就有人惊呼2006年是中国电子杂志元年。时过境迁,对比来看,电子杂志界的人士当年或许真是有些大惊小怪了。

音像产业和出版产业相比,因为还会涉及硬件生产,对相关产业带动力量明显,数字音像产业也是这样。请看以下这些还是发生在2013年的事儿:

在巨头中主玩硬件攻略的当属阿里巴巴,2013年盛夏,它不仅与合作伙伴创维放言“瞄准互联网家庭市场”,还与华数传媒联手推出了智能电视机顶盒产品,主打智能TV概念,并声称已建立阿里智能TV生态系统,还称除创维之外,长虹、康佳、海尔也将加入该系统,这印证了同年5月份媒体的预测报道,也导致华数传媒股价大幅上扬。

和阿里巴巴一样,百度也采取了视频软硬同步走战略,2013年下半年推出售价198元的互联网电视高清播放器“百度影棒”。据介绍,百度影棒支持所有互动开放协议DLNA、AirPlay,并独家支持百度视频专属协议BDPlay,实现了与百度视频上聚合内容的打通。

其实,说到硬件战略,玩得最彻底的,是新晋巨头小米。小米的手机、机顶盒、电视,无论哪一个硬件都能与视频挂钩。从米粉的疯狂可以看出,内容积累方面处于弱势的非视频专业户,同样可以快速地切入市场。

年内还有消息称,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控股的中国A股首家新媒体上市企业、曾于去年成功拿下第一张IPTV牌照的百视通已与微软进行多轮谈判,微软Xbox或借百视通进入中国。2013年8月15日,百视通还曾宣布以3.07亿人民币将所持风行网股份从35%增加到54%,同时百视通下属的东方宽频和上海欢腾宽频的100%股权转让给风行网,借此,百视通实现了对风行网的控股,并声称将就此全面启动台网融合战略。

据国外媒体2013年8月16日报道,三星日前在巴西发布了一款智能手机Galaxy SⅡTV ,该手机最大的特色是内置数字电视接收器及收缩式天线,支持ISDB-T标准,允许用户随时随地观看电视直播,充当掌上电视机的角色。步步高vivo音乐手机早在2013年5月即推出5.7寸大屏Xplay高端手机,主打HiFi概念,剑指苹果、三星。

互联网企业涉足硬件生产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包括硬件、操作系统、视频点播服务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整合明显加快,对于传统广电行业和包括音像产业在内的出版行业的影响日益深远。所有这些,都彰显出数字音像和网络视听产业的强大生机和发展潜力。当然,更多的微创新还是出现在应用软件层面:

2013年7月下旬,华为与中国联通合作,共同推出“音乐流量包”业务,并上线“华为音乐”。“华为音乐”是华为手机自带的音乐播放器,不仅支持本地音乐的播放、彩铃的一站式管理,还提供在线音乐模块,为用户推荐缤纷海量的音乐内容,以便音乐爱好者能够随时随地掌握最新的音乐讯息。使用“华为音乐”的联通用户只需每月支付5元,便可免流量试听、下载在线歌曲,用户再也不用为听歌产生的流量费用而担心。

2013年8月15日,中国移动新品发布会于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发布的咪咕爱唱手机应用产品,是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旗下咪咕音乐系列产品的创新力作。在电视K歌节目已掀起全民娱乐热潮的同时,互联网互动音乐已正在成为用户音乐消费的主流,咪咕爱唱独具的创新功能使其在业内备受瞩目,独家的“明星约唱”更是此次产品发布的亮点之一。另外,咪咕爱唱联合科大讯飞独有的语音识别技术,从音准、节奏、吐词三个维度,进行演唱专业评分。和已有的几款互动音乐应用软件相比,中国移动的玩法自然出手不凡,完全有可能后来居上。

至于中国电信早在2011年就推出音乐业务:“爱音乐 imusic”。这是中国电信联合拥有丰富版权资源的唱片商为广大用户倾力打造的一个最具真实性、权威性、公正性、互动且透明的互联网在线音乐服务,融合了彩铃、音乐盒、网络试听、音乐下载、音乐资讯、在线搜索、会员服务等多种音乐产品功能。2013年伊始即骄傲宣布自己的用户已经突破1亿大关。

还有一些新型语音服务和视频服务涉及到音乐之外的更多领域,比如坊间盛传网易将携手中国电信推出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叮叮”,其最大特点是支持与固话之间的免费语音通话,还将与IPTV对接,并利用网易信箱庞大的用户群,将音频、视频发至用户邮箱,实现统一通讯服务。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2013年仿佛成了中国互联网、中国通讯运营商和电子消费业等领域内巨头王者的数字音像布阵之年,这为数字音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2014年中国音像产业新格局定下了基调,那就是融合创新、竞争加剧,决战在即。

然而,毋庸讳言,观念的落后,已经严重地制约了中国音像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个别政府官员和体制内从业人员固守传统音像产业的边界,对IT业和通讯商以及电子消费业巨头大举进军娱乐业的事实视而不见,无所作为,甚至还有人发出“音乐将死”的惊耸言论。如何立足中国音像及数字出版产业前沿,探索三网融合下的版权管理体系,促进中国数字音像产业发展,做好数字音像产业的观察员和风向标,便成为学者及理论界必须承担的重任。我们必须看到形势的紧迫与严峻,必须意识到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必须凝神聚力,共同促进传统音像产业转型和数字音像产业振兴。

为此,本文愿列述以上种种迹象,推出这样一句证言:2013年是中国数字音像产业的元年。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猜你喜欢

音像数字音乐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
An Exploration of the Theme in “Paste” by Henry James
黄梅戏的音响化、音像化与歌曲化
音像超市
数字变变变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