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2014-02-15陈伟轩黎学谦何志鹏刘小红

当代医学 2014年32期
关键词:血肿低温微创

陈伟轩 黎学谦 何志鹏 刘小红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神经科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正随生活压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年递增,对出血量较大或损伤严重患者,多进行手术治疗,但临床效果欠佳[1]。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脑组织、血脑屏障及减轻颅内血肿。故本研究选取2007年6月~2012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 39例,年龄 33~77 岁,平均年龄(53.65±10.12)岁。将其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50),试验组男31例,女17例,平均年龄(52.3±10.7)岁,发病时间(5.3±0.8)h,出血量(51.8±8.5)mL,入组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5.14±4.38)分;对照组男 30例,女 22 例,平均年龄(53.2±9.9)岁,发病时间(5.1±0.7)h,出血量(52.1±7.3)mL,入组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3.56±4.87)分。所选患者均经CT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且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脑出血诊断标准[2],排除出、凝血功能障碍及怀疑脑动脉瘤者。2组在出血量、性别、年龄构成比、入组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压、维持血压、神经营养支持、控制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3],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微创血肿清除术,选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根据头颅CT确定最大血肿位置和穿刺点,对患者进行局麻后,电钻带动穿刺针垂直插入,钻穿硬脑膜后取下针芯,改用钝圆头针芯,缓慢推入血肿腔,退出针芯,连接引流管,缓慢抽吸血肿液态部分,插入针形粉碎器,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变清后,注入尿激酶5万U,夹闭5h后开放引流[4]。术后复查头颅CT,血肿基本清除(>80%)即可拔除微创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给亚低温治疗,采用医用水循环式降温毯降温,同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冬眠肌松合剂(卡肌宁+氯丙嗪),使肛温降至33℃~35℃,持续3~5d亚低温治疗,待患者脑水肿高峰期过后,情况基本稳定时采用自然复温法逐渐复温。即停止亚低温治疗后以每4~6h升高体温1℃速度复温,持续12h,体温恢复至37℃。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95年第四届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疗效作如下判定[5]: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99%,病残程度0级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为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能自理为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为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为恶化;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有效,用3个月后随访2组存活患者的Barthel指数(BI)评价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表示,正态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临床总有效率按照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的例数/总例数计算[3]。试验组治疗后,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23例,有效8例,无效4例,恶化3例,临床总有效率78%;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12例,有效7例,无效6例,恶化11例,总有效率50%。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2 组疗效比较(n)

2.2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I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降低程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起病急、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颅内血肿早期可直接产生占位效应,导致微循环障碍及血肿周边脑组织缺血,周围组织释放凝血酶、血红蛋白等降解产物,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如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6]。因此,及时清除血肿及降解产物,减轻占位效应,降低颅内压,是高血压脑出血,恢复神经功能的关键。

表2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I评分的比较

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效果极不理想,外科开颅手术虽然作为高血压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但仍具有对患者脑组织创伤大、多脏器并发症多及预后情况较差等缺点[7]。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采用微创穿刺技术,先抽吸颅内液化血肿,再注入尿激酶溶解凝血块后引流,可迅速减轻占位效应、及时清除血肿及降解产物,减少患者的脑组织创伤[8]。最新研究表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血肿,降低病死率且不良反应小,但仍会对大量脑出血患者造成一系列的病理损害,因此采用联合的内科治疗十分必要。

本研究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挽救大量脑出血患者生命,促进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有较好的疗效。亚低温对急性脑血管病引发的脑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降低脑组织耗氧量,保护血脑屏障,抑制内源性毒性物质对脑组织的损害作用,抑制脑损伤后的炎性反应,减轻脑水肿[9]。本试验数据表明,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恢复功能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方法能有效清除血肿,减轻脑损伤,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且该方法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实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1] 陈捷.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加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微创医学,2010,5(5):483-485.

[2] 宁红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15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12(24):16-17.

[3] 陈继云.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2):131-132.

[4] Barber M.Pooroutcome in primary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results of amatched comparison[J].Postgrad Med J,2004,80(9):89-92.

[5] 刘睿.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亚低温联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2,20(35):55-56.

[6] 谭跃文.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08,18(19):2901-2903.

[7] 贝为武.亚低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0,32(10):1193-1195.

[8] 刘海新,何伟坚,周建安,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与内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6):74-75.

[9] 高泽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241-242.

猜你喜欢

血肿低温微创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真空与低温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