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治分析
2014-02-15李顺辉
李顺辉
心律失常为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为患者慢性心衰的临床表现之一,分为室性心律不齐与房性心律不齐。现今的心血管类疾病的晚期阶段一般会发展为慢性心衰,且死亡率较高,疾病治疗后预后较差[1]。控制其病情发展与发作则为治疗此病的重要手段,现今一般都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都有其两面性,虽有治疗病情作用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从而临床使用受限[2]。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近年来通过对收治的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7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确诊的冠心病病史且住院原因为并发心力衰竭且心律不齐,以及无发病病史但此次住院通过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且除去其他诱因而引发心力衰竭的病患[3]。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2)。对照组患者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2.7±4.2)岁,病程7个月~20年,平均病程(6.7±3.5)年;观察组患者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范围53~75岁,平均年龄(61.0±5.1)岁,病程8个月~19年,平均病程(6.3±2.9)年。对2组患者的病情严重度以及性别、平均年龄、病程等多方面影响试验的因素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相应护理及对症治疗,控制原发病等,按需给予强心剂及利尿剂。停用本研究以外的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参松养心胶囊,4粒/d,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盐酸胺碘酮片,剂量为0.2g/次,tid,服用药物疗程为1~2周,随病情发展控制药物的使用,酌情减量至0.2g/d,维持治疗1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4](1)显效:临床上患者症状消失,心电图以及心率等回复正常水平或改善明显,生命体征正常;(2)有效:患者症状改善较大,生命体征改善明显,心电图等改善明显;(3)无效:患者生命体征与心电图等均无较大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并经审核后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高于对照组的7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药物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中3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1例出现胸闷。对照组中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出现头晕、头痛,且均短时间内消失。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机制为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肌的不可逆重建,最终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表现为心肌的搏动出血液不能满足静脉回流以及正常人体代谢的等量血液,也成为“心肌衰竭”[5],且因此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与疾病体征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不正当作息及不良生活习惯也会诱发其发病。年龄则为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死亡率也逐渐增高[6]。心律失常为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为患者慢性心衰的临床表现之一。而室性心律失常如频发性室性早搏,心室颤动等引发心力衰竭概率一般大于房性心律失常患者[7]。控制其病情发展与发作则为治疗此病的重要手段,现今一般都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的心律失常,盐酸胺碘酮为首选药物。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理主要为降低窦房结自律性,消除折返血液激流,阻断血液折返环,因此可延长有效不应期与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却不影响其点为高度与静息电位[8]。
本次使用的药物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作用为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消除折返和后发放,最终延长有效不应期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本试验发现在运用药物治疗的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高于对照组的7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3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1例出现胸闷;对照组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出现头晕、头痛,且均短时间内消失。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因此,通过研究得出利用盐酸胺碘酮联合常规冠心病治疗药物,不仅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可减少单独用药的使用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1] 王朝晖.老年慢性心衰的临床表现特征分析与康复[J].当代医学,2009,15(16):109-110.
[2] 袁现伟.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1.
[3] 陈勇,向琳,胡玉华,等.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9):1047-l048.
[4] 王登沛.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分析[J].大家健康,2013,7(8):66-67.
[5] 范秋,张丽敏.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治疗[J].当代医学,2010,16(12):59.
[6] 刘少平.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28):73-74.
[7] 王立新,赵晓蕾,刘涛.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03-1041.
[8] 吴以岭.脉络-血管系统病新概念及其治疗探讨[J].疑难病杂志,2007,24(15):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