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响应面法优化小球藻絮凝沉降工艺的研究

2014-02-15曲孟李秀辰白晓磊杨福利孙彩玲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小球藻氢氧化钙微藻

曲孟,李秀辰,白晓磊,杨福利,孙彩玲

(大连海洋大学 辽宁省渔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3)

近年来,微藻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化工和可再生能源的原料,备受人们关注[1-4]。但迄今为止,微藻的浓缩采收一直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其原因是微藻细胞小、浓度低,采收成本过高[5-6]。目前,生产过程中常用的采收方法有离心分离法、过滤法、泡载分离法、絮凝沉淀法和气浮分离法等[7-8],其中絮凝沉淀法具有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少等优点,常与其他方法一起配合使用[9-10],但絮凝剂的选择很关键。张亚杰等[11]开展了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硅酸硫酸铝(PASS)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絮凝小球藻的研究,并对其实际应用的经济性进行了评价,得出最低浓缩成本约为589 元/t;Divakaran等[12]研究发现,壳聚糖对于小球藻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张国权等[13]利用壳聚糖絮凝小球藻,降低了现行的采收成本,为生产食用级的微藻产品提供了依据;岳伟萍等[14]利用氢氧化钠对海链藻Thalassiosira nordenskioldi 进行絮凝试验发现,当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0.05 g/L 时,细胞的采收率可达85%;吕乐等[15]发现,纳米铁具有高效沉降蓝藻的效果,当pH 为5 时,10 min 内可以絮凝沉降89.6%以上的水华蓝藻Cyan bacteria 细胞。

氢氧化钙是一种廉价易得的絮凝剂,电离产生游离Ca2+及各种带正电荷的水解产物,小球藻表面的多羟基有机酸或糖类发生离解,从而使藻细胞表面带有一定量的负电荷,两者通过吸附或者电中和聚团沉降[16-18],而加入的氢氧化钙可以在培养微藻过程中用CO2去除,因此,氢氧化钙絮凝微藻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氢氧化钙的水溶性较低,且容易受藻液体系的pH、盐度等因素的影响,过多的添加量不仅达不到微藻采收的要求,且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和成本浪费。薛蓉等[19]对比了硫酸铁、硫酸铝、三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对小球藻的絮凝效果,发现用氢氧化钙作为絮凝剂,成本最低,且上层清液可以继续用于培养小球藻,但是并未对絮凝条件进行优化。本研究中,选用氢氧化钙作为絮凝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20]对小球藻的絮凝条件进行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购自大连汇新钛设备开发有限公司,氢氧化钙(分析纯)购自天津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试验用仪器主要有 BSA124S 型电子天平、UV-750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雷磁pH-2F型pH 计、CX41 型生物显微镜。

1.2 方法

试验用小球藻原藻液的pH 为8.24,细胞密度为8.03×107个/mL,在680 nm 波长下的吸光度值(OD680nm)为0.921。

1.2.1 测定方法

(1)小球藻的细胞浓度。测定藻液在680 nm波长下吸光度值,用以间接表示小球藻生物量的变化,记为OD680nm[21]。

(2)小球藻的采收率。取100 mL 藻液,加入不同量的氢氧化钙,利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 min,待均匀后静置,用注射器缓慢抽取液面下4 cm 处的藻液,测定OD680nm,根据下式计算微藻的采收率:

其中:OD0为初始时刻藻液的OD680nm;ODt为絮凝时间t 时藻液的OD680nm。

1.2.2 单因素试验设计

(1)絮凝时间对采收率的影响试验。取100 mL 藻液,按0.1、0.3、0.8、1.6 g/L 加入氢氧化钙,利用HJ-3 型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3 min 后絮凝,每隔20 min 用注射器分别缓慢抽取各组液面下4 cm 处的藻液,测定OD680nm,每次取3 个平行样求平均值,并计算采收率。

(2)絮凝剂添加量对采收率的影响试验。取100 mL 藻液,按0.2、0.4、0.6、0.8、1.0、1.2、1.6、1.8、2.0 g/L 加入氢氧化钙,固定絮凝时间,测定OD680nm,每次取3 个平行样求平均值,并计算采收率。

(3)藻液浓度对采收率的影响试验。取100 mL 原藻液,用蒸馏水分别稀释为原来的2、4、6、8、10 倍,固定絮凝时间和氢氧化钙添加量,测定OD680nm,每次取3 个平行样求平均值,并计算采收率。

(4)藻液pH 对采收率的影响试验。利用1 mol/L 盐酸和1 mol/L NaOH 调节藻液pH 为8 ~12,加入固定量的氢氧化钙,絮凝一定时间,观察不同藻液pH 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1.2.3 响应面法优化试验设计 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根据Box-Benhnken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选取对小球藻采收率影响显著的因素,以3次平行试验所得的小球藻采收率的平均值作为响应值(Y),通过Design Expert 8.0.5 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各因素之间的最佳组合。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因素试验

2.1.1 絮凝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从图1可见:絮凝剂添加量为0.3、0.8、1.6 g/L 时,小球藻的采收率随絮凝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前60 min 增加趋势明显,60 min 时采收率分别达到29.8%、80.5%和85.3%,之后,絮凝趋于稳定;当絮凝剂添加量为0.1 g/L 时,絮凝效果不明显,采收率小于3.5%。絮凝时间相同时,采收率随着絮凝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絮凝时间为80 min 时,4 个絮凝剂添加量下小球藻的采收率分别为3.2%、30.3%、84.3%、89.4%。一般来说,絮凝时间越长,絮凝剂与藻细胞之间、藻细胞相互之间接触越充分,结团沉降就越完全,采收率也越高。薛蓉等[19]研究发现,利用氢氧化钙絮凝小球藻90 min时,采收率在90%左右,但是如果絮凝时间过长,生产周期延长,细胞的活性也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考虑生产周期成本以及藻体的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絮凝时间为60 ~80 min 时,絮凝效果较好。

2.1.2 絮凝剂添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从图1可见:随着絮凝剂添加量的增加,小球藻采收率随之增高;当絮凝剂添加量为0.6 g/L 时,小球藻絮凝效果骤增,采收率达到80.7%;絮凝剂添加量再增加时,采收率增加缓慢,当絮凝剂添加量从0.6 g/L 增加到1.4 g/L,采收率仅从80.7%增加到92.2%。这是由于絮凝剂添加量增加,藻体与絮凝剂之间的碰撞几率增大,絮凝效果显著,特别是当絮凝剂添加量增加到使藻液体系正负电荷中和的时候,絮凝效果最好,可获得较高的采收率。继续增加絮凝剂添加量,其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减弱。因此,考虑到成本问题及后续生产的要求,在本试验条件下,絮凝剂添加量为0.6 ~0.8 g/L 时,絮凝效果较好。

2.1.3 小球藻浓度对采收率的影响 从图1可见:随着藻液浓度的降低,采收率随之降低;当稀释倍数为8 倍时,采收率达84.5%,但当稀释倍数从8倍增加到10 倍时,采收率从84.5% 急剧降到58.9%。可见,对于低浓度藻液,絮凝剂与藻细胞、藻细胞之间碰撞结团的几率相对减少,采收率随之降低。继续稀释时,体系中藻细胞数量较少,所带的负电荷不足以中和絮凝剂电离产生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从而产生一定的排斥作用,致使采收率下降较明显。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稀释倍数为2 ~8 倍时,絮凝效果较好。

图1 絮凝时间、絮凝剂添加量、小球藻浓度对采收率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flocculation time,flocculant dosage,and Chlorella vulgaris concentration on recovery ratio

2.1.4 藻液pH 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从表1可见:随着藻液pH 的增加,小球藻采收率下降,当藻液pH 由8 升至10 时,采收率由95.7%降至85.3%。这是由于随着pH 的增加,氢氧化钙的溶解性降低,电离产生的阳离子数量减少的缘故。倘若降低藻液pH,虽然有利于小球藻的采收,但对于其细胞的正常生长可能会产生影响,既不利于小球藻的循环培养,又会造成水体污染,从而增加了处理成本。当藻液pH 为11 ~12 时,产生的絮凝物过于分散,达不到采收要求,且沉淀的小球藻颜色部分发白,这可能是由于过高的碱性使得藻细胞大量失水而失去活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小球藻藻液的pH 为8 ~10 时,絮凝效果较好。

2.2 响应面法优化絮凝条件

絮凝时间、絮凝剂添加量和藻液pH 试验3 个因素的水平见表2,试验设计及试验结果见表3。

表2 响应面试验因素水平表Tab.2 Factors and levels in a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RSA)test

表3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试验结果Tab.3 Design and results of RSA test

运用Design Expert 8.0.5 软件对采收率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二次回归模型为

对模型(2)中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从表4可见:絮凝时间、絮凝剂添加量和藻液pH 对采收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其中絮凝剂添加量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絮凝时间和藻液pH;絮凝时间与藻液pH 的交互作用以及絮凝剂添加量与藻液pH 的交互作用对采收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且前者要大于后者,而絮凝时间与絮凝剂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对采收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回归方程也具有极显著性(P<0.01),即絮凝时间、絮凝剂添加量和藻液pH 对采收率影响均极显著。

表4 采收率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Tab.4 ANOVA analysis of recovery ratio regression

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如图2 ~图4所示。从图2可见,曲面中的最高点在絮凝时间和絮凝剂添加量均达到最大时得到,和单因素试验结果一致,说明絮凝时间和絮凝剂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对采收率的影响较低。从图2 ~图4可见:絮凝时间与藻液pH的交互作用对采收率的影响最显著;絮凝剂添加量对采收率的显著性影响要高于絮凝时间,絮凝时间和絮凝剂添加量对采收率的显著性影响均高于藻液pH,3 个因素对采收率的显著性影响依次为絮凝剂添加量>絮凝时间>藻液pH。响应面法分析结果与方差分析结果一致。

图2 Y=f(A,B)的响应面Fig.2 Responsive surface plot Y=f(A,B)

图3 Y=f(A,C)的响应面Fig.3 Responsive surface plot Y=f(A,C)

图4 Y=f(B,C)的响应面Fig.4 Responsive surface plot Y=f(B,C)

综上所述,利用氢氧化钙絮凝采收小球藻时,3 个因素中絮凝剂添加量对小球藻采收率的影响最显著,因此,首先要控制絮凝剂的添加量;同时,考虑到3 个交互作用中絮凝时间与藻液pH 的交互作用对采收率的影响最显著,合理控制絮凝时间与藻液pH 的交互作用,均可提高小球藻的采收率。

3 结论

(1)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絮凝时间为60 ~80 min、氢氧化钙添加量为0.6 ~0.8 g/L和藻液的pH 为8 ~10 时,最有利于小球藻的采收。

(2)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小球藻采收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依次为絮凝剂添加量>絮凝时间>藻液pH,絮凝时间与藻液pH 以及絮凝剂添加量与藻液pH 的交互作用对小球藻采收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絮凝时间、絮凝剂添加量和藻液pH 对小球藻采收率的影响可用二次回归模型来描述。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出,当絮凝时间为77 min、絮凝剂添加量为0.7 g/L和藻液pH 为9.3 时,小球藻采收效果最好,采收率为93.9%。

[1]孙灵毅,王力勇,赵强.3种微藻兼养培养及营养成分的比较[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4,19(2):146-149.

[2]陆德祥,吕锋,张耀群,等.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J].江苏农业科学,2010(6):560-562.

[3]段敏.小球藻油制备生物柴油的试验和工艺优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4]李秀辰,牟晨晓,母刚,等.海洋微藻的加压气浮采收工艺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27(4):355-359.

[5]Molina Grima E,Belarbi E H,Acién Fernán-dez F G,et al.Recovery of microalgal biomass and metabolites:process options and economics[J].Biotechnology Advances,2003,20(7):491-515.

[6]Uduman N,Qi Y,Danquah M.Dewatering of microalgal cultures:a major bottleneck to algae based fuels[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2010(2):1-15.

[7]高莉丽.微藻的溶气气浮采收技术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8]Knuckey R M,Brown M R,Robert R,et al.Production of microalgal concentrates by flocculation and their assessment as aquaculture feeds[J].Aquacultural Engineering,2006,35(3):300-313.

[9]张鹏,李兴锐,张永奎.用壳聚糖絮凝法采收小球藻及上清液再利用的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27(2):162-165.

[10]Brennan L,Owende P.Biofuels from microalgae-A review of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prcessing,and extractions of biofuels and co-products[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0,14(2):557-577.

[11]张亚杰,罗生军,蒋礼玲,等.阳离子絮凝剂对小球藻浓缩收集效果的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0(3):35-38.

[12]Divakaran R,Pillai V N S.Flocculation of algae using chitosan[J].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2002,14(5):419-422.

[13]张国权,李琳.小球藻的絮凝沉降采收[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12):51-53.

[14]岳伟萍,王洪斌.海链藻絮凝及凝后保存技术研究[J].水产科学,2012,31(8):467-472.

[15]吕乐,杨晓静,关珊珊,等.壳聚糖-纳米金属絮凝剂絮凝沉降水华蓝藻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4(3):521-525.

[16]常青.水处理絮凝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40-57.

[17]陈春生,杨明德,党杰,等.碱法絮凝气浮分离盐藻的研究[J].海洋开发,2003(3):42-46.

[18]林喆,匡亚莉,郭进,等.微藻采收技术的进展与展望[J].过程工程学报,2009,9(6):1242-1248.

[19]薛蓉,陆向红,卢美贞,等.絮凝法采收小球藻的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2,30(9):80-84.

[20]吴有炜.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115-154.

[21]吕旭阳,张雯,杨阳蔡,等.分光光度法测定小球藻数量的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04-11105.

猜你喜欢

小球藻氢氧化钙微藻
小球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培养要点
高氨氮沼液浸种强化小球藻对沼液废水的处理效果
蛋白核小球藻的培养体系优化研究
代食品运动中微藻的科研与生产
樟脑酚与氢氧化钙治疗慢性牙髓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干法生产氢氧化钙消化的智能控制方法
纳米TiO2和ZnO对小球藻生物毒性效应研究
絮凝法采收生物燃料微藻的研究进展
一种改性氢氧化钙的制备方法
不同赋形剂对氢氧化钙pH值影响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