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与我的职业之路

2014-02-15黄德明

园林 2014年10期
关键词:绿化园林职工

文 ◎ 黄德明

黄德明 武汉大学园林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从事校园环境及绿化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曾多次参与武汉大学校园环境工程的建设及改造,主持校大门、中心湖、梅园、桂园、樱园、枫园等绿化及环境改造工程的施工。

步入行业,认识《园林》

1983年11月,我从武汉市园林学校、城市绿化专业毕业,分配到武汉大学从事校园绿化工作,从此走上了我三十余年的“园林”之路。第一次接触《园林》是在1986年《园林》杂志社和其他部门在全国联合开展的十大名花评选投票活动。记得当时,我是从单位借阅《园林》上得到此信息。为参加评选活动,我私自裁剪了从单位借阅的《园林》1986年第6期22页下半页的活动选票,也因此受到领导和同事的批评和指责,最后评选结果于自己所答一致(顺序不同)时,甚感欣慰。

1988年9~10月间,我有幸在南京中山植物园遇见了《园林》两位老师,近距离接触了《园林》,对我日后的工作起到很大帮助。一位是时任《园林》副主编的柏梁真老师。在参加“国际植物园大会”期间,我以一名《园林》的读者身份,在会议宾馆的房间拜访了柏梁真老师。柏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他从《园林》宗旨、特色等方面着手,谈到年轻人如何结合自己实际来创造性工作;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如何把握时代特征、行业特点等方面的话题,于我深受启发,记忆犹新。离开房间时还送我一本《园林》1987年合订本,至今珍藏,经常查阅。

另一位是时任《园林》编辑的梅慧敏老师。梅慧敏老师是南京中山植物园举办“国际植物栽培命名法规”培训班时任外籍老师的翻译。梅老师准确的英文专业翻译、广博的园林专业知识,令学员们无不钦佩。培训期间,我向梅老师汇报了我校栽培植物的登录情况,她听后很感情趣,向我索取这方面资料。培训班结束后,我将我校老师编写的《武汉野生植物和常见栽培植物》(复印本)一书邮寄给了梅慧敏老师请她指正。

积累知识,逐步提高

园林学校两年的专业学习,知识量是很有限的。走上工作岗位后,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际工作中不断磨练、积累,学以致用,逐步提高。我有幸在高校从事园林绿化工作,工作面较广,涉及有绿化设计、施工、养护、花卉栽培、病虫害防治等诸多方面内容。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经常查阅《园林》等相关资料是我从业的必备工作。《园林》对我专业知识的提升主要有以下帮助:

第一,了解行业的动向。《园林》刊登一些行业的新观点、理念,对行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如,1997年1~3期,《园林》分别刊登程绪珂等先生的《园林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部门》《园林是不是商品?》等文章,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期阶段,这些文章是对园林行业基本性质的一个准确定位。1990年1期《园林》在全国园林类期刊中率先刊登《建设有中国特色生态园林的探索》一文,后期连续报道“生态园林”的相关理论和实现,为我国园林发展生态之路指明了方向。

第二,解决实际问题。《园林》开辟的“花园与设计”“景观设计”等栏目和近几年开辟的各类专题栏目,其针对性强,对解决实际工作有很大帮助。如1987年5期刊登《绿化设计图例探讨》中所涉及到的观点,我至今在绘图室仍然采用。上海延中绿地改造设计理念、上海人民广场绿地的草坪种植、大树移植技术、上海世博绿地建设等等,都是通过《园林》而得到这方面的资料,很有借鉴价值。

第三,培训园林职工。职工培训是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校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园林职工进行培训,由于当时没有培训方面的资料和老师,我们几个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园林》开辟的“园林技工”“养花之友”“病虫害防治”等栏目中的知识为职工培训、讲解。由于培训内容实用性强,员工易接收,对提升园林一线职工专业水平有很大帮助。我校园林职工培训工作成绩突出,20世纪90年代开始,受命湖北省人事厅,承担湖北省事业单位园林职工等级考核和培训工作。其中编写等级考核大纲、培训教材等方面资料的收集,有许多借用《园林》上刊登的内容,至今沿用。如“温室花卉叶片发黄的几种原因”“肥料的几种类型”“中国十大名花”“大树移植”“生态园林”等方面知识。

与时俱进,展现自我

《园林》走过了30年,坚持科学普及、传递园林绿化知识、信息,服务于城市环境建设的办刊宗旨,深受广大园林工作者热爱和好评。伴随社会的发展,《园林》紧跟时代步伐,开辟专题栏目,时事报道行业热点,探讨园林发展方向等,办刊质量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这也是行业发展的要求和广大读者对日益更新知识的需要。我30余年的从业经历是《园林》伴随度过,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参与或主持了武汉大学许多绿化工程的建设和改造,负责全校园绿地的日常管理等等。同时,从《园林》的一名普通读者,发展为《园林》热心的撰稿者。2011年5期《园林》开辟“大学校园景观”栏目,荣幸受邀撰写《绿意盎然、愚教育人——武汉大学绿化历程及特色》一文,是对我多年工作的检验和总结。2014年3~4期《园林》刊登《小而精的园林小品——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地方展园特色》一文,是我对我国目前造园特色和发展趋势的一点体会。

我们这一代园林工作者是很幸运的,是改革开放和园林事业发展的受益者。20世纪80年代初从专业学校毕业,正好赶上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各项事业步入发展轨道。园林工作者通过勤奋的努力,有机会能为社会奉献微薄之力,所做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个人的社会价值也得到了体现,这些都是人生的大幸事。《园林》的发展也遇上了好年代,随着祖国的强大,园林事业的发展,在30年的办刊过程中,特点不断增强,专业水平及行业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同时,《园林》为广大园林工作者提供园林知识、信息的渠道,也为勤奋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名《园林》忠实读者,在《园林》创刊30周年之际,祝愿《园林》与祖国及园林事业的发展一样,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绿化园林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