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边护理工作制在神经内科病房的实践及效果评价
2014-02-15孙正伟
牛 力 孙正伟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床边护理工作制在神经内科病房的实践及效果评价
牛 力 孙正伟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评价在神经内科病房中实行床边护理工作制的实践及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病房患者1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0例。实验组给予床边护理工作制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每天完成基础护理需时和病人疾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病房实行床边护理工作制可以使护理效果显著增加,值得推广。
床边护理工作制;神经内科病房;实践效果
传统的护理方式[1]一般无针对性,缺乏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配备。而床边护理工作制可以弥补其不足,使人员分配和时间管理更为合理。现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神经内科病房患者的护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的神经内科病房患者1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0例,其中男794人,女506人,年龄为45~67岁。两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传统护理 护士长负责管理所有的护理工作[2],一般护士完成护理工作,记录和书写的工作在护士办公室进行,所有治疗所需物品和注射药物全部放在治疗室里,如有需要再自治疗室带到神经内科病房。
1.2.2 床边护理工作制 每个责任护士配备专门的护理工作车,其包括药物、注射器等全套护理设备,护士和护理车人车合一,设在患者床边,护士只需在管辖病区范围内护理患者,缩小活动范围从而把更多时间用于护理和与患者沟通。床边表格实时记录,及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并记录护理时间、使用设备及次数。每个责任护士组承担不多于8个患者,并对其精神安慰等护理方面全权负责。
1.3 评价指标
调查本组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护士每天完成基础护理需时。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护士每天完成基础护理需时和病人疾病知识知晓率比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床边护理工作制可以有效改善护理效果[3],完善护理体系,减少护士基础护理工作时间,护士因此可以花费更多时间在其他护理患者方面,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形成有效的护患沟通,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更好地配合治疗。本研究发现,优质的床边护理工作制是一种具有多个优点的工作模式,科学性很强,值得广泛应用。实验组 650 94 5 98.65对照组 650 85 6 90.86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1]卢清朗,邓小珍,刘春兰. 床边护理工作制在神经内科病房的实践及效果评价[J].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4):70-72.
[2]彭冬梅,卢小红,杨静华. 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5):62-64.
[3]吴玉琼,徐映华,陆少玲. 床边护理工作制在内科优质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园地,2012,6(10):75-76.
The Practice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Nursing i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Ward
NIU Li SUN Zhengwei Siping Centeral People Hospital,Siping Jilin 136000,China
Objective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bedside nursing in the neurology ward.Methods1300 patienc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is given bedside nursing work mod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i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get higher scores tha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In the neurology ward, bedside nursing system can increase the nursing effect,it is worth promoting.
Bedside nursing system,Neurology ward,Practice
R47
B
1674-9316(2014)19-0153-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