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规模猪场种猪群细小病毒免疫效果调查
2014-02-15孙何云赵舒雅
龚 睿,张 轶,孙何云,赵舒雅
(信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信阳 464000)
猪细小病毒病(PPI)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感染母猪,引起母猪发生流产、死产、产木乃伊胎[1]。不同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感PPV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我国于1982年首次分离到PPV,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呈上升趋势,大部分地区均有PPI的发生[2]。PPI在规模猪场经常性暴发流行,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并且该病还常与免疫抑制性疾病混合感染,其危害性加大。疫苗免疫是预防PPI的有效手段,现在,大部分猪场的种猪均已进行了PPV的免疫。为了解信阳市规模猪场PPV的防疫状况,信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实验室人员利用2014年春季集中免疫监测的机会,对全市部分规模猪场的PPV免疫效果进行监测评估,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2014年3—5月,由各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选择免疫过PPV疫苗的规模化猪场,选取不同日龄健康猪群,通过前腔静脉或耳静脉每猪无菌采集全血3~5 mL,每个猪场采集30~40份样品,共采集血液样品1 983份,冷藏条件下送达实验室。
1.2 样品的制备
试验人员将采集的血液样品于3 000 r/min条件下离心10 min,取血清保存于1.5 mL灭菌离心管中,-20 ℃保存待检。
1.3 检测试剂及仪器设备
1.3.1 检测试剂盒
猪细小病毒ELSIA抗体检测试剂盒(批号:140809),购自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3.2 仪器设备
Eppendorf 10~1 000μL单道移液器及25~300μL多道移液器(德国Eppendorf公司);Thermo FC酶标仪(美国Thermo公司),TDZ5-WS台式低速离心机(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303系列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树立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表1 不同县区猪场细小病毒抗体合格率统计表
1.4 方法
1.4.1 PPV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操作方法
1)取抗原包被板,分别将稀释好的待检血清和对照各取100μL加入到抗原包被板孔中,待检样品做1孔,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各设2孔。轻轻振匀孔中样品(勿溢出),置37 ℃温育30 min。2)甩掉板孔中的溶液,每孔加入稀释好的洗涤液200 μL,静置3 min倒掉,再在吸水纸上拍干,反复洗涤5次。3)每孔加羊抗猪酶标二抗100μL,置 37 ℃温育 30 min。4)洗涤5次,方法同前述步骤的2)。切记每次在干净吸水纸上拍干。5)每孔先加1滴(50μL)底物液A、再加1滴(50μL)底物液B,混匀,室温(18~25 ℃)避光显色10 min。6) 每孔加终止液1滴(50μL),10 min内测定结果(测定前在震荡器上轻轻震动一下)。
1.4.2 结果判定
试验成立条件,阳性对照孔平均OD630nm值≥0.6,阴性对照孔平均OD630nm值必须<0.3。样品OD630nm值≥0.4,判为阳性,样品OD630nm值<0.4判为阴性。
1.4.3 合格标准
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判定为群体合格。
表2 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细小病毒抗体合格率统计表
2 检测结果
2.1 不同县区规模猪场PPV抗体水平情况
由表1可见,本次PPV免疫效果调查58个规模化猪场,检测样品1 983份,抗体合格1 501份,合格率为75.7%;其中,罗山县最高为84.1%,最低的光山县合格率为61.5%。
2.2 不同生长阶段PPV免疫情况
本次调查了4个生长阶段的猪群,分别是经产母猪、种公猪、后备公猪和后备母猪。由表2可见,经产母猪和种公猪抗体合格率最高,分别达到了81.1%和81.8%;后备公猪和后备母猪的合格率较低,仅为72.8%和67.6%,特别是后备母猪的合格率低于70%的抗体合格率标准。
3 分析与讨论
1)利用信阳市春季集中免疫监测的机会,开展了本次PPV免疫效果调查,采样点覆盖辖区内58个规模猪场,能够代表我市猪细小病毒的免疫情况。本次调查共监测样品1 983份,合格1 501份,合格率达到75.7%,符合国家群体合格率标准。信阳市不同县区规模猪场PPV抗体水平有差异,其中,罗山、潢川和商城的猪群抗体合格率较高,均超过了80%;淮滨县和光山县的猪群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下。分析原因,这可能与淮滨和光山的中小规模猪场较多,饲养管理水平落后、免疫程序不科学、引种不良、养殖环境不良有较大的关系。
2)本次调查了4个不同阶段猪群PPV免疫情况,抗体合格率有差异。其中,经产母猪和种公猪群最高,分别为81.1%和81.8%;后备公猪和后备母猪的合格率为72.8%和67.6%。本研究表明,猪细小病毒抗体合格率不同猪群间存在差异,抗体合格率随养殖时间加长有增长的趋势。种猪抗体水平较高,后备阶段猪群抗体水平较低,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种猪饲养周期长,免疫次数较多;部分猪场后备猪在2月龄以后才开始免疫。
3) PPI是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给生猪养殖带来较大危害,该病特点是:发病率高,传播快,而且容易引起继发感染。目前,PPV现阶段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该病主要手段是进行免疫接种。近几年来由于疫苗品质、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等多方面的原因,PPV疫苗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猪场要想获得好的免疫效果,须从以下几点着手: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健康水平;高度重视PPV疫苗质量,选择安全、高效、口碑好的疫苗,采用合适的免疫剂量、免疫程序,免疫后及时检测,了解猪群的免疫效果,查找免疫措施的不足,确保免疫能够对猪起到保护作用;加强对引进种猪的隔离和检疫工作,杜绝阳性种猪的混群;加强对猪群的检测,发现病毒感染及免疫抑制猪,立即淘汰;要有效控制PPV,坚持自繁自养,做好种猪群PPV的免疫净化工作。
[1]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09-211.
[2] 李祥峰,高洪,严玉霖,等. 楚雄部分地区猪细小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J].动物医学进展,2013(8):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