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科技创业
2014-02-15汪向东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
文|汪向东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科技创业
文|汪向东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
互联网为农村科技创业带来了新环境、注入了新“基因”,面对难得的机遇,须紧紧抓住,顺势而为,共同为农村科技创业积极营造良好环境。
从科技创业的主体上讲,有精英创业和草根创业之分。精英创业是精英阶层通过高新技术变革或整合大量社会资源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创业模式,而草根创业是普通民众利用技术进步和市场条件变化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创业模式。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农村科技创业领域,尤其是通过电子商务的创业给农村科技创业注入了新基因,带来了新气象,普通农民创业发展蓬勃。
三个重点创业领域
互联网为农村科技创业创造了新环境,极大地刺激了涉农交易领域、服务领域和生产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创业。
交易领域是农村科技创业集中发生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在农村出现了一批新的群体——农民网商。根据《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3)》的统计数据,2013年,阿里平台上注册地址在乡镇的农村卖家增长到近72万家,并继续以高速度蓬勃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农村网商以不同的产业依托、不同的驱动主体、不同的交易平台快速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异彩纷呈的发展态势。
围绕农村信息化和农村电子商务的服务领域创业是农村科技创业的又一重点领域。服务领域创业除了刚刚兴起的地方性平台服务外,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为了农村信息化、农村电子商务而产生的支撑服务,如物流企业、电商人才培训机构、技术支撑服务等。另一种是由农村信息化、电子商务所衍生的服务创业,如客服代理、地方土特产网络营销等服务商的兴起。
农村互联网的应用还催生了生产领域的科技创业。互联网为三农提供了新的市场交易方式,网络定制、订单农业使得生产者能够直接对接消费者,了解并满足消费者差异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这带动了生产领域科技创业的发生,促进了生态绿色、休闲体验、创意农业等产业的发展。
互联网“基因”注入中国古老乡村“肌体”
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农村第一次创业高潮中乡镇企业的兴盛相比,互联网创新使得农村科技创业有了质的飞跃。首先,市场主体也就是创业者的市场视野更为广阔,不再受区域、地域的限制;与此同时,克服了传统农业流通环节冗长繁杂的缺点,与消费者的对接方式变得更为直接。其次,市场交易设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互联网建构起了一个虚拟市场,聚集了海量的资源、客户、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使农村科技创业者所面对的市场空间发生质的变化。再次,互联网足够大的崭新市场,为消费者需求碎片化聚合提供了条件,这使得“长尾理论”得以适用,为农村科技创业者提供了规模化定制、专业化生产的可能,市场生态发生了转变。最后,面对新的交易空间、交易方式与市场生态,传统的商业规则受到冲击,商业规则得以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生态自组织为基础的平台化治理。
正如转基因靠带有新基因的细胞实现生命体的转化,当互联网的新“基因”注入中国古老乡村的“肌体”,变革了农村创业者的市场观、资源观、价值观、发展观,裂变出内化于农村“肌体”中的新“细胞”,如农村网商。来自互联网和电商的“赋能”,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农村科技创业的“草根英雄”,开创了诸如“淘宝村”的草根创业新时代。
来自江苏省睢宁县的“沙集模式”,是草根农民利用互联网开展农村科技创业的典型模式之一。截至2013年,沙集镇有网店3000多家,网络销售额达12亿元。即使遇到同质竞争和平台规则变化等不利因素,当创业农户被问及如何应对主营产品拼装家具的利润率不断下降的问题时,农户坦言网络既可以销售家具也可以销售其他产品,只要掌握了电子商务的经营能力,并不再会为某一种产品的价格、利润率波动忧虑。显而易见,互联网科技促使农村创业者的视野、对市场资源的看法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中国农村注入了新的“基因”,这对农村经济、社会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农村科技创业的新机遇
近年来,农村科技创业炙热,农民网商的异军突起,而这正是因为互联网制造了发生奇迹的可能。一是从需求层面来看,农村科技创业者面对的市场发生了变化,我们已经进入到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成为拉动创新最重要的一股力量,电商的主流化开拓出了巨大的市场。二是农村信息化经历了信息服务的多年徘徊后,拓展到了交易服务,不再仅仅是政府主导的信息服务而转变为多元主体联合驱动的交易实现的新阶段。三是技术层面上,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及“信息进村入户”等,为农村科技创业创造出更多的新机遇。四是市场的支撑条件得到持续优化,农村科技创业的门槛不断降低,加上以“褚橙、柳桃、潘苹果”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的农业创业新力量的涌入,农村科技创业活力十足。五是政策软环境向好,农村信息化政策扶持力度前所未有。2012年底,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鼓励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鲜活农产品网上批发和网上零售;2013年5月,汪洋副总理向农业部和商务部指示,要“把握农产品电商制高点”;2014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启动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目前,与农业产业链接最为紧密的县域经济已初步形成了以“平台+园区+培训”促进县域和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村科技创业的模式。
农村创业,任重道远
虽然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农村科技创业已经星火初燃,但要形成燎原之势尚待时日,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业产业格局和农村面貌仍然任重道远。其一,中国农业、农村整体发展仍然滞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不可能短期内解决。其二,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而最适宜创业的农村青壮年大多脱离农业进城务工。据统计2013年,有2.6亿人口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进城务工,这进一步加剧了创业主体缺失、流失的状况,成为农村科技创业最绕不开的难题。其三,中国农村面积广阔,情况复杂多样,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村资源分散,资源动员和组织都相较于城市更为不易,这增加了农村科技创业的难度。其四,农村科技创业对农业产业升级、劳动力就业、城镇化发展都有极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整体来看,农村科技创业仍然十分薄弱。这其中,政府虽然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依靠农村科技创业或者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来实现产业扶贫和农村振兴,“漏斗效应”依然存在。如何通过农村科技创业实现农村扶贫,实现农村科技创业自我造血功能仍然面对巨大的挑战。最后,农村科技创业虽得到政府与市场的双重重视,在政策上得到扶持,在市场上活力十足,但是两者仍未形成合力,扶持与发展农村科技创业的良好机制仍有待探索和创新。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农村科技创业营造了新环境、注入了新“基因”,赋予农村草根阶层以新的能量,点燃了农村互联网科技创业的星火。面对难得的机遇,须紧紧抓住,顺势而为;与此同时,面对依然严峻的挑战,各方须形成合力,共同为农村科技创业积极营造良好环境。
(注:本文由本刊记者周蓉根据作者在“创新五方谈”论坛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