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偏偏叫『如意』
2014-02-14汪沐
汪沐
中国上下五千年,汉字的文化博大精深,带有喜庆色彩的词语不胜枚举,可是却为何不以祥瑞、吉祥、长寿之类的名称来指代如意?
有研究学者告诉笔者,以名称、原型为主体建立中国文化体系,这是深层次探寻一样事物所应掌握的原则之一。下面我们就从字形和器型两个方面,来看看“如意”的究竟。
首先,从字面上理解,如意的意字,分开来看是音加心,心音相和,从而虔诚地与神明进行沟通。这里需要补充几句,魅,是古人生活的世界、意识形态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当以科技为本的现代人试图回到古人的世界去理解他们,就不能不顾及到魅这种神秘色彩的存在,千万不要简单地将魅归为迷信一类。
言归正传,谈到“音”这个字,会让人联想到音律、乐律。而回归本质来看,在古代中国的早期,比如孔子以前,其实音乐是用来祭祀的,它是一种神圣的代表,早期的中国汉字中,“声”与“圣”相通,由此可见一斑。而在古人看来,乐律与天律是相通的,因此,虔诚地以心音与神明进行沟通,方能“如”愿。从字面上看,如意二字,与古人世界中的律、例是相合的。
或许,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的性格不无关联。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传统文化,通常表现为一种“内合”,你也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含蓄。像长寿之类的词语,是一种“外在”的体现(不妨理解成过于直白),而从“内合”的层面分析,每个人的心意、所求都不一样,“如意”反映出人作为个体的主体性,体现了实实在在的生命感。
另外,从器型上来看,笔者认为,如意应当是种信仰的产物。虽然流传下来的每一把如意都有着自己细节工艺的不同,但大体上,它的形状与北斗七星的分布非常相像。众所周知,古人对于北斗七星的崇拜是无以复加的,掌管着一年四季、十二个月,甚至律法等等,也就是所谓的天律,核心是一个“气”字。所以笔者更愿意将如意看成是一种古人联系人际与天际的物品,与权力没有多大关系,痒痒挠的起源恐怕更是不大靠谱。
在古人眼中,云实则也是由气而生,有些如意头做成云纹的图案,笔者想也当是此解。
既然往上看与天际的“气”相关,往下走同样有迹可循。以灵芝造型的如意为例,古人认为菌类是很神秘的东西,灵芝就是如此,它由气集合而生,是神仙赐予的,自古以来就是长寿的象征。
以“气”为根本,从无生有的状态、理念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人执如意,将人与自然界、万事万物联系起来,实际上也是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理。
综上所述,据笔者的推测,也许魏晋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对于如意的产生、发展有一定影响,文化原本也是社会不断演变之中的杂交产物,但如意的根,主体还是在中国传统文化。
写到这里,想到一个例子很有些意味,是关于清朝嘉庆皇帝的,这一位对于如意可谓爱恨交加。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林清等率众起义并攻进紫禁城,嘉庆皇帝在御旨中称:“向年俱进如意,即日回赏,原上下联情之意耳。今遇大不如意之事,岂可复行呈进?朕不见此物,转觉安心,见物思名,益增烦闷。”
纵然有烦闷,但如意的地位以及对人们心理情感的暗示,却又成为了一种侧面的映射。(特别感谢北京古文字、经学研究者吴雪君先生对本文撰写提供的大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