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主流媒体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报道的新闻框架比较

2014-02-14王灿发马寅桂

新闻爱好者 2014年1期
关键词:头版新闻标题华尔街日报

王灿发+马寅桂

【摘要】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世界目光聚焦北京。以框架理论视阈为视角,从报道篇幅、新闻标题、新闻图片、关键词、消息来源等框架列表来比较《人民日报》与《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的异同,并分析在报道重大政治事件中,中美政治倾向的差别。

【关键词】框架理论;《人民日报》;《亚洲华尔街日报》;政治倾向

在美国社会学家E·戈夫曼看来,“人们是将日常生活的现实图景纳入框架之中,以便对社会情景进行理解与反映。人们借助于框架来识别和理解事件,对生活中出现的行为赋予一定的意义,否则这些行为和事件就没有任何意义”[1]。对于新闻媒体的框架研究,学者们基本上是源于E·戈夫曼的思想。框架理论被引入大众传播学领域:在大众传播学领域中,框架通常被认为具有两方面的属性:一种是名词属性,即框架是待分析的新闻文本;一种是动词属性,即把框架理解成为一系列的动态过程进行选择、强调或者重组。也就说,新闻生产者通过选择、强调或者重组新闻事件及一系列的框架工具形成新闻的框架,这个框架赋予新闻文本特定的意义,从而影响读者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诠释。[2]坦克德认为框架是新闻的中心思想,提出了框架“列表”的方法,设计出一个提供了11个指标组成的“框架列表”:新闻标题(包括主标题、副标题),新闻图片,图片说明,新闻导语,消息来源,引语的选择,引语的强调,文章所属的系列标识、数据和图表,文章的结论。[3]

本文选择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切入点研究,选取报道时间为2013年11月5日至19日,即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两周作为样本(其中《亚洲华尔街日报》的9日、10日、16日、17日为周六、周日没有出版),考察《人民日报》与《亚洲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篇幅、新闻标题、新闻图片、关键词、消息来源框架列表来比较报道的异同,试图探究在报道重大政治事件中,中美政治倾向的差别。

一、新闻框架对比

郭庆光认为:“新闻框架是指新闻的选择、加工、新闻文本和意义的建构过程。”[4]因此,由于各国的意识形态不同,新闻媒体在报道事件时,会使用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和社会心理内涵的关键词、新闻标题、图片选取与消息源来展现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立场。

(一)两报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道篇幅

由上图可以看出,《人民日报》有关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道76篇,而《亚洲华尔街日报》直接报道26篇。其中,《人民日报》11月15日和19日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道较多,分别是12篇和13篇;《亚洲华尔街日报》则集中在18日和19日,分别是5篇和6篇。可以看出,《人民日报》作为中国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及时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中央精神和中国政府最新政策、决定是它的一面旗帜,故使用大量篇幅报道此次会议。《人民日报》集中报道领导讲话、社论、专家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解读、国际社会高度评价等,而《亚洲华尔街日报》则更关注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改革对股市的冲击和对航空业的影响以及政策执行的艰难等。

(二)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它以独特的行文和高度凝练的文字传递新闻内容。《人民日报》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报道的标题比较简洁,直接点明主题。例如11月8日头版主标题《三中全会,历史抉择树航标》;11月9日头版主标题《中国道路的“历史新起点”》,直接为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铺垫;11月13日头版主色调为红色,与报头字体颜色一致,彰显喜庆和政治气氛,红色大标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清晰简洁。

《亚洲华尔街日报》的标题较为含蓄,往往不直接包含“三中全会”的词汇,例如,11月6日标题为“A Path to Reform in China with Deposit Insurance”(《中国存款保险改革的道路》),文章指出“As Communist Party leaders meet this weekend for the secretive ‘third plenum,there are high hopes the party will lead to bigbang changes to the financial system”(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本周末秘密进行的“三中全会”,将会有很高的期望共产党对金融系统的重磅改革),更多地关注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试图通过媒体的宣传给中国政府施压。另一方面,《亚洲华尔街日报》更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政治影响力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与人权等,11月8日标题为“Xis Clout Faces Test At Plenum”(《习近平的政治影响在本届三中全会上面临考验》),11月18日头版标题为“China Moves Slowly on Child Law”(《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展缓慢》)。

(三)关键词与报道基调

恩特曼认为:“新闻文本的框架是通过使用或拒绝使用某些关键词、常用语、僵化的形象、信息源和句子,通过某些事实和判断的聚合来强化主题。”[4]因此,通过观察这些关键词,我们能够判断新闻媒介是如何框选新闻,表达观点的。

经过分析,《人民日报》描述三中全会的关键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有“全面深化改革”“高扬旗帜”“历史新起点”“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学习贯彻”“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紧紧围绕”“单独两孩”“新期待”“解读”“制度建设”等,《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三中全会的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the party”(共产党)、“Chinese meeting”(十八届三中全会)、“reform”(改革)、“vague”(模糊的)“state firms”或“state-owned”(国有企业)、“bank”(银行)、“lack”(缺乏)、“market”(市场)、“government”(政府)、“improve”(改善)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头版新闻标题华尔街日报
也许没有《华尔街日报》模式,但故事终究是报道的基本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头版”既出,一切才刚刚开始
天空之城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超萌大头版《来自星星的你》
为什么我不再看《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