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感“交集”读与写

2014-02-14沈新芳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层高现场感金字塔

沈新芳

高中数学给“交集”这样的定义:两个集合或者是区间存在着部分重叠的情形,重叠部分所形成的集合或者区间就是交集。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永恒的主题,但这两个主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有许多的“感觉”在这里交汇、聚集;薛法根老师和管建刚老师,一个专于阅读教学,一个精于写作教学,但他们的思想却在课堂教学中聚焦在了一个“感”字之中。由此看来,“感觉”就是阅读和写作的“交集”,抓住了“感觉”,阅读和写作也便能够自然通达。

薛法根:现场感、惊奇感、逼真感——来自阅读的美妙感

薛法根老师《埃及的金字塔》课堂教学片段实录:

师:(出示第3节课文)这节文字介绍胡夫金字塔,作者用了一个方法,一眼就能看出来,什么方法?

生:列数字。

师:写下来,列数字。请你们自己读读这一节文字,想想列数字这个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要用列数字这个说明方法。

(生自由读课文。)

师:用列数字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要列数字?

生:用这种列数字的方法更能让读者知道这个塔有多高,如果只是说塔高146米,一般很难想象出它到底有多高,但是作者在后面举了一个40层高的摩天大厦的例子,就让读者知道得比较清楚了。

师:你是说,作者不仅列数字,还举了一个例子,是不是啊?(板书举例子)可你还没说列数字有什么好处呢?说说。

生:准确。

师:写下来,准确。用数字来介绍,它的好处就是准确。列数字还有什么好处啊?

生:简洁。

师:我们细细地来看一看,这句话除了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用了什么方法?(出示:这座金字塔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师:前面146米多,准确吗?精确吗?

生:准确。

师:相当于40层高,准确吗?精确吗?

生:不准确,不精确。

师:咦,为什么前面的精确了,后面的又不精确了呢?

(生摇头。)

师:有同学说,我这样更精确呢。(出示:这座金字塔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现在塔高146.5米。)比较一下啊。(学生默默地看,静静地想。)

师:再接着往下看。(出示: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差不多,准确吗?精确吗?

生:不准确,不精确。

师:有的同学说我这样写:(出示:金字塔底边呈正方形,北壁底边长230.253米,南壁底边长230.5454米,东壁底边长230.391米,西壁底边长230.357米。)准确吗?精确吗?

生:准确,精确。

师:好啊,可你现在读着这句话,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觉得还是原文好。146.59米,还是不能具体地想出它到底有多高,但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就能想象出来差不多有多高。

师:40层高的楼房,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实物,给我们一种形象的感觉,就好像能看得见一样,对不对?金字塔你看见过吗?(没有)40层的楼房呢?(看见过)哎,有现场感,好!

生:四边底边的数字,特别不简洁,有点啰唆。只要概括地说大约走一公里就可以了。

师:为什么说大约走一千米反而让我们印象深刻?

生:因为一千米大家可能都曾走过。

师:走的时间?(很长)走的感觉?(很累)走一公里,大家都有一种亲身的体验,时间长,走得累,有一种切身的感受。所以仅仅用数字还不够,因为数字是抽象的,虽然简洁,但抽象。40层高的楼房是——(形象的),走一公里呢?(也是形象的)因为这篇文章是写给没有看到金字塔的人读的,你觉得作者有没有看过金字塔?(有)有没有走一圈?(走过)所以他这样写,就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学生读:特别的数字——现场感)所以介绍一种事物,要给人一种现场感,这样就亲切了。仅仅列数字行不行?不行,还要怎么样?

生:举例子,作比较。

……

薛老师处理的独到之处就是在说明方法上大做文章,通过“146米多”和“146.59米”的对比读和“相当于”这一词语的品味,引导学生体会特别的数字给人带来的现场感;通过有无“有人估计”的比较读,体会转换的数字给人带来的惊奇感。更重要的是,在薛老师的匠心引领下,学生也懂得了原来写一种事物,运用一种说明方法,还可以这样做。这就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了课外,由阅读引向了习作,由学习转向了运用,这也正践行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

管建刚:现代感、亲切感、娱乐感——衷于表达的形象感

管建刚老师一直致力于作文教学研究。他曾多次说过:写好讲评比写前指导要重要得多。因此,他在作文批改与讲评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真实感觉的表达,真诚地欣赏学生真情真心的再现,真心地呵护学生点滴感觉的流露。他在《语言的秘密》中提出“好”的语言应该具有现代感、亲切感、娱乐感、含蓄感、谐音感、新鲜感、勇感、个性感等。

对于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热门词语、网络用语、新兴词语,管老师鼓励学生自然地运用,从而体现习作的现代感,当学生在文中运用了,并且用得贴切恰当时,他便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欣赏。比如学生在作文中出现这样的一些表达:

“正巧,一位穿西装,打领带,貌似领导的人走了进来……”

“太囧了,计划全泡汤了。”

“貌似”,“囧”,多么富有时代感的词语,学生在作文中用上了,于是,语言的表现力更强了,文章也变得丰满了、鲜活了。老师关注到了,并鼓励学生习作要与时代接轨,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就没有了思想的包袱,表达着,快乐着。

管老师不仅讲评到位,指导也是匠心独运,在关键处那么一拨,便能收到想要的效果。他引导学生如何让自己的习作有亲切感,那就要会用语气词,尤其是在写不下去的时候,来个语气词,思维便又如同注入了源头活水。是啊,一个“哎”字,能勾出多少伤心,一个“哈”字,又会涌出多少喜悦;他还引导学生如何让自己的习作有新鲜感,那就要善于联想,并找到两样东西的关联处,往下写一两句。“他的眼睛特别小,睁着和闭着没有多大区别。”“嘿,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她的手劲很大,都不像一个女的。” 这一个又一个例子形象而又生动地说明带着学生往深处走一走,他们的语言就会充满了创意,跃动着灵性。

这样的高效指导,这样的欣赏点评,使得学生对语言文字敏感了,写作情智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和调动,习作语言也得以丰富和精彩。

百感“交集”——通达读写的最佳路径

阅读和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两条主动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到文字中去揣摩作者的感觉,寻找自己的感觉,在语言的咀嚼和品味中培养细腻的感触、丰富的情感、敏锐的触觉、深邃的洞察,从而获得视界的敞亮、理性的顿悟。“作文是从心里长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点拨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再现自己的感受,在表达中翱翔思想,舒展心灵,迸发智慧。

清代学者赵翼在《闲居读书》一诗中写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文题,各自擅其妙。”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文,在习作中走向阅读,让万千“感觉”在课堂交汇,实现读和写的通灵通达,带着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语文” 的曼妙丰盈。endprint

猜你喜欢

层高现场感金字塔
Great Vacation Places
海底金字塔
综合地质调查船上建层高精度控制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大火灾
金字塔是用金子造的吗
浅论电视新闻特写的关键要素
电视新闻报道如何摆脱平淡
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房产开发成本分摊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