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作文教学要有“三力”

2014-02-14于者良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三力新作文特级教师

于者良

2013年10月18日、19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新作文杂志社在江苏省江阴市百年名校——辅延中心小学举办的“新作文”有效作文教学研讨暨示范观摩活动,这次学习既让我对作文教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又让我感受了百年名校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既长了见识,又开阔了眼界。通过学习,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研究作文教学应该有三“力”。

一、老师要有“学习力”

在短短的两天活动中,举办方将活动的内容安排得既紧凑又丰富。吴忠豪教授《本体观照下的作文教学改革》的报告、特级教师宋运来《不可不知的十件作文难心事》、特级教师管建刚《故事力:儿童作文的核心素养》、特级教师于溟慧老师的“三阶作文”的专题讲座,使我大开眼界。在他们的讲座中,几位特级教师旁征博引、口若悬河,教学的视野如此广阔,教学理论如此深厚,不得不令台下的听课教师叹为观止。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如何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作文到底怎么教?课内习作与课外习作应该如何有机地结合?我带着这些疑问和作文教学的困惑,参加了18日晚上的作文教学沙龙研讨活动,这是我第一次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关于作文教学的问题,在交流中聆听了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教研员查晓红的关于如何带着研究的思想去教作文,教作文要有课题意识等观点,《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杂志主编聂闻老师关于作文教学要有智趣、要淡化技巧但不等于缺失,作文教学技巧应融于作文教学之中等方法……我印象最深的是特级教师高子阳告诉我们他近几年来读了三千多本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每年征订20多种杂志,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因为我每学期只征订几种杂志,有时连一本都不征订。在高老师面前,自己就像是一个文盲。工作20多年来,恐怕真正认真读的书加起来都达不到高老师的十分之一呢。只是到写论文的时候,才想起要读点书,这里找些,那里摘抄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怎么会有深度呢?高子阳老师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读书,将无法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不读书,就教不好书。俗话说:“一天不学习,自己知道;一月不学习,学生知道;一年不学习,人人知道。” 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应该有很强的“学习力”,只有不断地学习,教师才能走在教育的前沿,把握教育的最新动态,这样站在课堂上才会有底气,才能侃侃而谈。

二、老师要有“思考力”

俗话说:不听别人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这次活动共观摩了六节作文示范课,其中特级教师费洁和夏江萍两位老师分别执教苏教版小语第七册《习作4·学用象声词》和苏教版第九册《习作4·秋天的落叶》,让我明白课内习作的教学要贴近学生,循序渐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童漫作文教学专家宋运来执教的童漫作文《“0”的畅想》,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感觉不到这是在上作文课。管建刚老师的作文讲评课及宋运来老师的作文欣赏课,分别从“提示语”的不同用法、好的开头和结尾、过渡句段、如何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等不同的切入点在课堂上进行渗透和训练,让学生一课一得,学有所得。于溟慧老师执教的《跳跃的视角》,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并且选取了很有代表性的两篇阅读文章,让学生知道同一个人物、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表达,进行读写结合,让学生寻找一个事例、事物或一件事情进行不同角度的命题练习,结果每个学生的选材、视角都不一样。

“看花容易绣花难”,作为老师,听课时更为重要的是思考:课堂的每个设计背后的理念是什么?我教这样的习作应该怎么去设计?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系统训练?我的作文教学优势是什么……听课前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听课后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如果一味地模仿或者光看不思考,永远都成就不了自己。教师唯有不断地思考,才能成为真正有思想的自己。

三、老师要有“研究力”

以前研究阅读教学的人很多,对作文教学“畏而远之”,但目前致力于作文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多。凡有成就的特级教师,他们都能从作文教学的不同切入点展开研究,如杭州的张化万老师研究实验(快乐)作文,广东的丁有宽老师研究“读写结合”,深圳的张云鹰老师研究“开放式作文”,江苏的管建刚老师研究“作文讲评”,宋运来老师研究“童漫作文”,《新作文》聂闻老师的“动态作文”……其实,作文教学研究的空间是无比广阔的,我们只要静下心来,坚持不懈地从某一个角度去研究,总会有所成就的。正如聂闻老师所说:作文教学从一个小的点切入进去,就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作文教学研究的空间无比广阔,作为普通老师,应该有坚持不懈的“研究力”,作文教学的春天才会更加明媚。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力新作文特级教师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7、8期合刊
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求解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
老读者发句话,《新作文》等你来
物体三力平衡条件的推论及应用
一切皆有可能
三力交汇原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