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叶面消毒”技术效果浅析

2014-02-14范明亮

蚕学通讯 2014年4期
关键词:蚕区微粒子蚕种

范明亮

(浙江省杭州蚕种场,浙江 杭州 310021)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的东扩,杭州蚕种场由专业场向原蚕区转移。由于原蚕区房屋及设施条件较差,生产、生活区难以隔离,一年中原蚕、普通蚕混养,环境难以彻底消毒,病原积累日趋严重。蚕种场采用多种微防措施,微粒子病有所控制,效果比较明显。特别是2010年后各原蚕点全面推广“全程叶面消毒”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全程叶面消毒”在杭州蚕种场原蚕区应用效果分析总结如下。

1 原蚕区“全程叶面消毒”效果显著

杭州蚕种场自2010年前各原蚕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烧种,从2011年以后,全面推行“全程叶面消毒”以来,各原蚕点无毒率明显上升,而且基本控制到不烧种。特别2013~2014年原蚕区3 500g蚁量实施“全程叶面消毒”技术后,对控制微粒子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3年全年无毒蚕种达70%以上,2014年春期无毒率70%左右。这两年未出现烧种情况,微粒子病毒控制方面取得全省领先地位。现将我场其中两个重点原蚕区富阳菖蒲和峡岭原蚕区的微粒子病控制效果情况列于表1。

表1 重点原蚕区(点)防止微粒子病效果

从表1可知,实施该措施后,两个重点原蚕区的无毒率都较高,特别是菖蒲原蚕区,2010年前该村带毒蚕种较高,我场和该村原蚕户苦心经营多年的原蚕区濒临毁灭,实行“全程叶面消毒”技术后,该村无毒蚕种比率上升至88%,蚕种淘汰率为零。

2 “全程叶面消毒技术”的实施促进蚕种产质量提高

“全程叶面消毒技术”应用后,原蚕区均表现出蚕病减少蚕体强健度提高,蚕种产质量提高。详见表2、表3。

表2 实施“全程叶面消毒技术”前后原蚕产茧质量比较

表3 实施“全程叶面消毒技术”前后原蚕收茧及制种量比较

从表2、表3可知,该技术应用后的2010年后与2010年前相比,全场平均死笼率从2.15%降至1.93%,公斤茧颗数从653粒降至574粒,减幅达12.1%;克蚁收茧量从4.30kg上升至4.99kg,增幅达16.43%;克蚁制种量从18.80张增至21.85张,增幅为16.22%。

3 “全程叶面消毒技术”实施中有待注意的问题

3.1 应切实做好僵病的防治工作

从我场实施第一年的情况来看,叶面消毒对控制微粒子病有明显成效,同时大部分蚕病也明显减少。但叶面消毒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蚕座和环境的湿度,助长了僵菌孢子的蔓延,在平时的饲养过程中,要着重抓好僵病的预防工作,如采取多撒焦糠、石灰,增加中除沙次数,适当多回薄饲。

3.2 应做好叶面消毒操作技术的规范

我场叶面消毒的方式方法:原蚕区小蚕期采用浸渍后甩干,大蚕期有的浸渍后甩干,有的浸渍后搭阴棚晾干。从防治微粒子病和防治僵病综合考虑,我们认为,天气晴朗时,浸渍后可以不脱水直接晾干;而碰到下雨多湿天气,一定要用脱水机把桑叶脱干后再饲喂。其次,各蹲点技术员一定要掌握好消毒液的浓度和浸渍时间,而且要加强监督做到桑叶浸渍不遗漏,同时要防止浸渍后桑叶的再次污染。

总之,实施全程叶面消毒技术几年来,对控制我场蚕种微粒子病,提高经济效益取得显著成效。但叶面消毒技术必须充分认识其防治工作艰巨性、复杂性。除桑叶浸渍外,其它消毒防病措施如净化大环境,蚕室、蚕具和蚕体消毒、迟眠蚕淘汰、蚕沙管理等常规消毒防病也不容忽视。今后原蚕区全程叶面消毒技术有待进一步总结提高。

猜你喜欢

蚕区微粒子蚕种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华康2号”在云南红河蚕区的试养与应用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广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生情况调查*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
原蚕区血液型脓病的防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