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果—游开发模式的现状及出路*
2014-03-27曾秀丽张明海汪华祥
曾秀丽 张明海 汪华祥 秦 玲
(1.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 万州 404155;2.重庆市万州区五桥丝绸公司,重庆 万州 404000)
栽桑养蚕属传统产业,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曾作出过积极贡献。但是传统蚕业以采叶养蚕为目的,资源利用率低,桑园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不高,在农副产品中比较效益不突出,逐步丧失优势被其他产业取代。蚕业生产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摆在我们从业者面前的紧迫任务。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认为发展果桑大有可为。
桑椹是一种优质的水果资源,现在有人把它称为“第三代水果”之王,处于尚待开发的时期。桑果成熟期正是春暖花开的旅游旺季,但却是水果淡季,此时一般水果刚好是开花期,桑果却成了时尚水果,深受人们喜爱。现代人追求生活质量,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消费热点。旅游实际上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高消费产业,把旅游的游、购、娱与果桑的开发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蚕桑业融入到高消费产业中去,可以实现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1 果桑栽培的历史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甘宁基地的前身是重庆市万州区甘宁蚕种场,是一个以自有桑园为主的专业蚕种场,距城区36km,幅员面积37.9hm2,鼎盛时期年产普种15万张。1975年建场,在近40年的时间里,为社会提供优质蚕种200余万张,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辖以来,蚕种质量长期位居全市前茅,蚕种主要供应渝东北地区,具有较强的幅射带动功能。
重庆市万州区甘宁蚕种场从2003年开始引种果桑,从陕西等地引进近10个果桑品种开展果桑栽培,陆续建成果桑示范园6.7hm2,围绕品种筛选、栽培技术、苗木速繁、病虫防治及桑果利用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品种方面,筛选出大十、红果2号作为主要品种,配合栽种白玉王等特色品种。在栽培技术方面,初步掌握了园地选择、栽植密度及剪伐技术等关键环节。成功研发“桑树生长期止心条接穗两削面嫁接方法”,获发明专利,实现了果桑苗木快速繁育。病虫防治上不断总结经验,提炼关键技术,在菌核病困扰3年后,2008年开始逐步控制,实现了菌核病的可防可控,即使在2012年和2014年,整个花期阴雨连绵,防治仍相当成功,病果率在1%以内。
2 桑—果—游模式的推出
发展果桑的最初思路是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帮助蚕农通过出售桑果增加收入,实现蚕桑产业的稳定与发展。为此,分别与万州果汁加工龙头企业“汇源果汁”、白酒生产龙头企业“诗仙太白”进行洽谈,希望能够达成共同开发果桑的协议,可却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示范园的产量根本达不到进行产业开发的要求,必须要建设基地,而我们却担心基地一旦建成,后加工问题没有解决,情况将相当严峻,基地建设不敢贸然进行,在如何形成合作开发上一时难以形成共识。
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果桑逐步进入盛产,菌核病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必须考虑桑果的开发出路。我们提出了“以鲜销为主、加工为辅”的开发思路,在鲜销方面以万州为依托,万州现有85万城区人口,桑果成熟期正值水果淡季,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应该可以形成一定的消费市场。2008年在万州城区进行试销,使用泡沫箱包装运输,人们从认识到接受,销售量逐渐增加,同时开始有部分人自己驾车到园区采摘桑果,影响逐渐扩大。2009年调整定位,结合日渐升温的万州大瀑布,向万州市民推出了“观亚洲一瀑、品精美桑果”等活动。果桑示范园与万州大瀑布旅游区核心景区“亚洲第一瀑”相距仅1km,该瀑布宽115m,高64.5m,面积7 417.5m2,为现今亚洲单挂面积最大的瀑布。同时,万州区甘宁镇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甘宁的故乡,同时也是现代著名诗人何其芳的故居。此外,景区内还有甘宁墓、陆安桥等历史文物,以及中国水利界泰斗张光斗先生回国设计的第一个水电站瀼渡电站等旅游资源。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和引导,桑—果—游开发模式初现,桑果一上市即受到人们热捧,节假日车来人往,热闹非凡,报纸、电台都进行了相关报道。当年据初步统计,3.33hm2示范园中“大十”品种仅1.67hm2,销售鲜果10 500kg,鲜果收入84 000多元,仅桑果一项667m2(1亩)桑园产值就达到3 360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加上养蚕收益会更高。
3 桑—果—游模式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农业悄然兴起,已经成为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措施,并表现出广阔的前景。属于旅游农业、节庆经济、会展经济范畴的农业节会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
近几年来,万州区甘宁镇充分抓住万州区大瀑布旅游区这个核心,利用辖区内的特色农业,将节会经济发展起来,重点推出玫瑰香橙节(2月份)、油菜花节(3月份)和桑果采摘节(4月份)。我们趁势加入农业节会活动,在桑果成熟期举办采果节,“桑—果—游”模式得到了发展。
从2011年,每年在桑果成熟期举办桑果采摘节,至今已举办四届,越办越火。园区采用门票方式,门票每人10元,游客购票入园,采下桑果带出园区按每公斤20元计价。游客在园中尽情采品桑果,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分享大自然所赐予的宁静与和谐。2013年开辟知识长廊和养蚕室,知识长廊主要介绍蚕桑起源、丝绸文化及国际地位等,养蚕室供养着各龄蚕儿,小朋友可以亲自体验,增长昆虫知识。2014年又推出现场为游客加工蚕丝被项目及桑叶面条、桑果面条等生态食品。节会期间,万州市民及瀑布游客,三五成群,或驾车或乘车,带着家人或邀上朋友,前往甘宁果桑示范园采摘桑果。穿梭在桑林中,手提小篮,采摘着光泽亮丽的桑果,那种感觉无比惬意,忘记了都市的混沌与喧嚣,愉悦中锻炼了身体。四年中,游客逐年上升,销售收入稳步增长。目前,万州市民已完全接受了桑果,到果桑园区采摘桑果已成为“五一”节前后市民近郊游的重点选择。
4 搞好桑—果—游的建议
4.1 提高栽培技术,提供放心桑果
积极筛选晚熟品种,不断发展特色品种,以延长果期,满足游客多样化口味的需求,如白玉王、台湾果桑、嘉陵30等。在栽培技术方面,适当提早夏伐,延长结果母枝的生长时间,控制留条数量,抹除基部小芽,通风透光,提高桑果品质。在病虫防治上,加大对菌核病和椹瘿蚊的防治研究,重点开展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逐步形成配套技术。对果桑基地及产品进行认证,为游客提供绿色桑果,让游客放心食用。
4.2 开发系列产品,形成旅游特色
桑树一身都是宝,可以开发成旅游特色产品,目前最有条件开发的是桑叶和桑椹。利用桑叶可以开发桑叶茶、桑叶面条等,还有蚕沙枕等产品,利用桑椹可以加工成药材和保健食品,如桑椹干、桑椹膏、桑果酒等,这些都是消费者喜爱的东西。在桑果的销售上注册品牌,形成特色,为游客提供精美包装,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要求。
4.3 挖掘文化内涵,开发体验型项目
蚕丝文化源远流长,设计一款有内涵、有创意、易识别的桑果采摘节标识,不仅能够提升采果节的品味,还能运用于所有的旅游纪念品来强化旅游者对采果节认知。在体验桑果采摘的同时,开发一些新的体验型项目,利用三峡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组织农事竞技活动,扩大活动影响。
4.4 完善配套设施,扩大服务范围
随着采果节的发展,节会期间,将基地的所有院坝腾空,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场地供游客停车。安排专人负责指挥,以方便车辆进出,改善旅游环境,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对在基地内从事配套服务的商户,划定经营范围,规范经营行为。
利用闲置蚕房经过装修后从事服务行业,为游客提供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招收职工家属、附近村民从事服务工作,让游客能留得下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从事果桑销售、配套服务的员工,进行服务能力培训,规范果桑宣传,规范服务用语,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