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研究

2014-02-14李俊芝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新生研究生

◆李俊芝

(河南中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研究生作为一个学历较高、身心发展更加成熟的学生群体,他们在学业、生活、就业、婚恋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医学院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医学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1 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医学院校455 名研究生新生,最终收集到有效数据449 人,其中男生178 人,女生271 人,年龄21~34 岁,平均年龄24.4 ±1.66。

1.2 研究工具

1.2.1 心理健康量表(SCL-90)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由90 个项目组成,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10 个因子,每个项目采用1~5 级评分。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α 系数为0.96。

1.2.2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

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共20 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4 分制评分,量表分为积极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

1.3 研究程序

采用网络测试的方式进行团体测试,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教师担任主试,统一按照指导语进行施测。最终数据运用SPSS17.0 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的统计方法有t 检验、Pearson 积差相关分析等。

2 结果

2.1 医学院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测评结果中,任一因子分大于等于2 者考虑筛查为阳性,表明可能存在心理症状,449 名被试中符合筛查条件的有84 人,占总人数的18.7%,其中,躯体化症状11 人,强迫症状59 人,人际关系敏感46 人,抑郁症状24人,焦虑症状21 人,敌对症状16 人,恐怖症状10 人,偏执症状15 人,精神病性14 人,其他28 人。得分最高的主要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将本研究中被试SCL-90 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显示,医学院校研究生新生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低于全国常模(p <0.001),说明医学院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见表1。

2.2 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差异比较

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显示,SCL-90 结果中,在敌对、恐怖分量表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1=0.48,p2=0.24),在量表总分、均分及其他分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应对方式量表结果中,在消极应对分量表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2),在积极应对分量表上,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p=0.13),见表2。

2.3 医学院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关系

Pearson 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CL -90 总均分、各分量表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p <0.001);人际敏感、抑郁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p1=0.018,p2=0.031),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中,医学院校研究生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8.7%,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这与朱萍对昆明医学院285 名医学研究生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对该群体的研究存在不同的结果,如赵淑芳等研究发现,医学研究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而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无显著差别,李妍、郑书深、史广玉、陈海英和金晓凤、苏丹、陈莉、刘洁、金理奏对医学研究生新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之所以不同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存在以下原因:首先,由于本研究对象均为刚入校一个多月的研究生新生,学习压力还相对较小,而且入学时间短,学习劲头和心态也比较积极;其实,本研究群体所在高校自学生入学就在入学教育和专业指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最后,由于是团体施测,不能完全排除被试掩饰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女研究生在SCL -90 的敌对、恐怖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金华、吴文源和张明园(1986)研究中也发现女性的恐怖症状高于男性(P <0.01)。其实,在本研究中,除了偏执项目,男生在各分量表上得分都不低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研究生心理特点有关,女研究生一般相对比较敏感,而且在婚恋、就业等方面压力都大于男生,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加强对女研究生群体的心理辅导。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院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关系密切,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问题显著正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与人际敏感和抑郁与显著负相关。赵淑芳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总分、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说明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在处理应激事件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对维护他们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 -35.375 -378.

[2]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2):114 -115.

[3]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 -90 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 -262.

[4]朱萍,尹列芬,何平,张玥,刘德周.278 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06):54 -57.

[5]赵淑芳,梁翠萍,张新平,孙素娟,赵海静.临床医学研究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A):1489 -1490.

[6]李妍,郑书深,史广玉,陈海英.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13(11):107 -109.

[7]金晓凤,苏丹,陈莉,刘洁,金理奏.医学研究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23(02):76-77.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新生研究生
重获新生 庇佑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生改版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