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坛文化周

2014-02-14东城区旅游委

旅游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化周天坛乐舞

东城区旅游委

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神坛,按照中国古代礼乐制度,每年正月,天坛祈年殿都要举行孟春祈谷大典,表达百姓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天坛公园自2002年至2013年春节期间共举办了9届天坛文化周活动。天坛文化周以展示、传承中国传统敬天文化为主题,主要内容为祭天仪仗表演、祭天乐舞表演和中和韶乐演出。天坛文化周将中国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在祭天仪仗表演、祭天乐舞表演和中和韶乐展演项目上特别强调历史原真性,根据典籍记载把昔日皇家祭典的服饰、仪仗进行精确真实的复制,突出现场真实感和历史原真性,撷取祭天仪程的部分片段进行提炼和加工,再现了传统敬天礼仪的文化精髓,把恢弘盛大的敬天场景进行了真实的艺术呈现,让游客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敬天盛典的气势恢弘,聆听被誉为华夏正声“中和韶乐”的庄重和谐,领略中国古代敬天文化的博大精深。

天坛的祭天仪仗和祭天乐舞不仅保留了丰富独特的历史内容和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承载了中国古人敬天尊祖的朴素感情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礼乐文化的精髓。

祭天仪仗表演

古代皇帝由宫中外出时,有仪仗队伍前呼后拥,称为“卤簿”。汉代蔡邕《独断》中就有“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的解释。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钦定卤簿仪制为四个等级,即大驾卤簿、法驾卤簿、銮驾卤簿、骑驾卤簿。大驾卤簿,专用于祭天、祈谷庆典,故也称为祭天仪仗。清代大驾卤簿有人员3700多人,各式器物1000多件。车辂、乐队、兵器、帜、旗、纛、麾、氅、节、旌、幡、伞、盖如云,织锦云缎,色彩斑斓,文武百官、太监、侍卫、护军等紧紧跟随,黄龙大纛压后,整个队伍绵延数里,浩浩荡荡。其阵容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威严庄重,形式上华丽工整、结构严谨,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

天坛文化周祭天仪仗表演力求展现祭天礼仪的文化精髓,设计编排均参照清乾隆十三年的《大驾卤簿图》中卤簿仪制以及《清会典》、《清会典图》等历史文献的记载,所有服装道具、礼仪规制上都严格按照文献记载制作,仪仗队伍的排列,舞蹈动作的编排、背景音乐的制作都大量采用历史文化元素,使整个表演保持原真性,富丽典雅、恢弘庄严。具有叙述历史,再现辉煌的古典主义色彩。

自2010年第六届天坛文化周开始,祭天仪仗表演区域由丹陛桥改为从天坛斋宫出发,至祈年殿南砖门结束,演出距离达到了750米,增加了候班、皇帝出斋宫,群臣迎驾等内容,参加表演人员总数为320人,场面壮丽,气势恢宏,比较真实再现了中国古代以礼乐治国的文化特色。尤其是从2012年第八届天坛文化周开始,祭天仪仗表演新增礼舆表演内容,礼舆是中国古代礼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天坛花甲门、古稀门都是礼舆制度的产物,礼舆表演能够进一步展示天坛建筑的文化魅力,也进一步还原了中国古代敬天的壮丽场面,突出了中国古代以礼乐治国的文化特点。

祭天乐舞表演

祭天乐舞源于远古先民的原始乐舞,是举行祭天大典时由祭祀乐舞生表演的舞蹈。后经宫廷乐官整理,演变为祭祀神明教化民众的大型献舞。《周礼》称为“以致神祇,以和邦国,以谐万人。”祭天乐舞从西周以降历代相沿,一直是中国古代皇家祭天典礼不可或缺的重要仪程,中国古代各朝代都设有祭天乐舞,一脉相承,流传了几千年,它伴随着一个个朝代的兴亡更替而发展变化,具有典型的历史内容和明显的时代特征,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是研究中国古代礼仪、音乐、舞蹈的重要的史料,是中国祭天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祭天乐舞有文德舞及武功舞,依据中国古代礼法传统,以揖让得天下者,举行祭天大典时,初献舞以文德舞。舞生手执羽、籥,列八佾,奏中和韶乐,舞姿舒缓轻柔,象征着太平吉祥。以征伐得天下者,举行祭天典礼时,初献舞以武功舞。舞生手执干、戚,列八佾,奏中和韶乐。舞姿刚劲英武,象征着勇猛顽强,战无不胜。明、清两朝皆以征伐得天下,故天坛祭祀,初献皆演以武功舞,亚献、终献演以文德舞。

天坛自2003年恢复了祭天乐舞表演,舞蹈分为三场,为“初献”, 64名舞生持干戚跳武功舞;“亚献”, 64名舞生持羽籥跳文德舞;“终献”,为武功舞、文德舞同场演出,128名乐舞生一起登场共同表演武功舞和文德舞。祭天乐舞所有舞蹈动作完全根据清代舞谱设计,优美典雅,除128舞蹈演员外还有歌工20名执笏版登坛唱诵,皇帝行三献礼,高擎酒杯,鞠躬致敬,向天行礼。

天坛春节文化周祭天乐舞表演把敬天祭祀文化与民间节庆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不仅烘托了春节浓烈的喜庆气氛,也实现了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可听、可观、可触。祭天乐舞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再现了古代祭天乐舞表演的盛况,表现了一种庄重威严的美与幽深宏远发人深思的韵味,具有一定的技巧性、艺术性和欣赏性。

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表演

中和韶乐源于远古先民的原始乐舞,最初是远古先民一种基本的艺术活动,表现了氏族部落图腾崇拜、祭祀典礼、农耕狩猎、部落战争、生息繁衍等社会生活,商周时期经宫廷乐师整理成为了宫廷雅乐,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将其更名为中和韶乐。中和韶乐作为明、清时期的宫廷雅乐,主要用于祭祀、宴享、朝会等宫廷活动,融礼、乐、歌、舞为一体。中和韶乐采用金、石、丝、竹、土、木、匏、革八种材料制成的乐器演奏,和以律吕,文以五声,八音迭奏,玉振金声,曲调平缓而不失庄重,气宇轩昂而又富于感染力,充分体现出一种文治武备、温柔敦厚的礼乐精神。

中和韶乐表演作为天坛文化周活动的重要组成元素,自第一届天坛文化周开始,就以“坛乐清音”专场演出的形式,为游客展示了部分中和韶乐曲目。目前,在天坛文化周活动期间已发展为祭祀乐、宫廷乐、诗经、民乐、综合五个专场、十个场次的演出展示,多个角度展现了中国古代传统音乐魅力,使中外宾客亲耳聆听来自远古的天籁之音,领略中国礼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为了更准确的表达礼乐文化的精髓,兼顾不同观众的欣赏需求,多媒体介绍形式的应用,使演出更饱满、更具观赏性的同时,传递了更大的信息量,帮助观众了解神乐署和古代音乐文化。

天坛文化周演出的祭天仪仗、祭天乐舞、中和韶乐传承了古老的民族文化,内容丰富,文化特点突出,因而受到广泛欢迎。自2009年,天坛文化周连续获得北京春节文化活动的最佳创意奖、北京春节黄金周最具旅游人气奖、文化魅力奖和非遗展览奖等各种奖项,是首都节庆文化的突出亮点,也是古都北京著名的文化品牌。

仪仗表演时间:2014年1月31日(农历大年初一)到2014年2月4日(农历大年初五)每天上午9:30-10:00、下午1:30-2:00

猜你喜欢

文化周天坛乐舞
韩邦奇《苑洛志乐》的思想来源与乐学诉求
《天坛之美》
江苏徐州:实景剧展示汉文化之美
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
“中国内衣文化周”蓄势归来
中国(深圳)内衣文化周报导
沅水流域傩仪式活动中的乐舞研究
学前教育音乐学科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