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口锅的感动
2014-02-13单士兵
单士兵
我在雅安,不想把笔触伸向任何血染的肉身,生命不仅平等,更值得敬畏。我是真心不愿意,让生命颜色有丝毫偏离洁净的地方。面对这一切,我都想强忍住泪水,保持安静。安静,不代表没有悲伤。我以为,在告别喧嚣之后,感受到的悲悯,有着更能够唤醒人性的力量。然而,在雅安地震灾区,我也掉过两次眼泪,都是在锅边。
在大地震发生第二天上午,我在芦山县龙门乡采访。在一个深山幽谷里的小村,我一户挨着一户,不停地拍照,很想看见一间不被天灾毁坏的完整房子。很遗憾,在这个叫李家沟的小村里,房屋俱损,一些村民坐在坝上,啃着干粮。一位大娘对我说,家里锅灶都砸坏了,连烧水做饭,都难。
我被这句话击中了。每到一户,我都要拍一下灶台。一家是坏的,两家也是坏的,第三家,还是坏的。我越拍,心里就越生气,不禁诅咒起老天爷,觉得心眼不应该这么坏,连个给人家做饭的地方都不留。后来,终于在一家,我拍到了一个完好的灶台。台上,锅碗完好;台下,裂缝惊人。
那一刻,我眼睛湿了。我有点高兴地对着那位户主说,你看,这锅是完好的,快取出来,放到外面搭起来就能烧水热饭了。后来,我把拍到的这个画面发到微博上,很多人并不理解我的心情。其实,我是想说,老天虽对他们不公,但民还是得以食为天。活在人间烟火里,得灶里有火,火上有锅呀。
后来,我看到过一群受灾的人们在集体哭泣。哭泣的地方,就是在锅边。
那是在宝兴县灵关镇的灵关中学灾民安置点,在几个巨大的铁锅旁边,有一群妇女边做饭,边抽泣;有一群男人,边添柴,边控诉。他们眼里,都泛着泪。
原来,他们听说,有一家电视台在报道中说,受灾群众吃得很好,有鱼还有肉,日子过得安逸。就是这么几句未经证实的传言,把他们原本积极乐观坚强的心,伤透了。他们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每见到一位前来探望的领导,都会聚集起来,围上去表达着内心的委屈与痛苦。后来看报道才知道,地震当天,正好有一户居民乔迁新居,准备了宴席,地震发生后,他们就把原本作为宴席的鱼肉分给了村民,进行自救。后来传言得到澄清,而避免类似尴尬发生也成为媒体反思的一部分。
我站在那几个巨大的锅边,听着一对夫妻对我诉说地震发生后自己做的一件事情。在地震以后,他们第一次回到家里的危房中,是为了取出珍藏的腊肉与山菌,做给那些救援人员吃……
看着眼前的火,看着火上的锅,我怎么使劲,还是止不住硬是要溢出来的眼泪。我们心中有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眼中才会含有泪水,那是因为她,在生养着一代代善良又朴实的人们。
我一户又一户地走进了灵关居民们的房子,很多都外表完好,有的甚至非常光鲜,里面其实都已经破裂不堪。已经无法在屋里头支锅,生火,做饭。
他们指着那些房子说,两代人的心血都毁了。他们说这话时,面容平淡,有些坚强。房屋尽毁,瓦砾碎片,一片狼藉。我看到,有一个老人,坐在坍塌的废墟前,手持烟斗,装烟点火。那烟斗,古老有型。手柄,被摩得油光锃亮。我扛着相机,从他身边经过。他淡然无视,嘴里,竟是轻哼着一种小调。在他身侧,有一个大冰箱,还有一条狗,都在卧着听。那一刻,我在想,这样的雅,这样的安,到底有怎样的来处?
从雅安回到没有炊烟的都市,在各种场所,我都可以遇见不同的人间美食。那时,我就会想,中国有时就像一口大锅,里面盛着太多好吃好喝的东西。而每个地方,每个家庭,就是一口口小锅。
如果你也能为一口锅哭泣,那么,就一定会懂得感恩,懂得如何持续帮助雅安失去锅灶的人们,让他们能够尽快回到自己的家中,去享受人间烟火,看到火上有锅,锅里能有热饭。
张彦摘自《渤海早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