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红只逐东流水

2014-02-13施立松

女士 2014年2期
关键词:东吴大学昭明乐山

施立松

两天前,她收到武汉大学的电报:“俞允明在8月19日上午日机轰炸乐山时不幸遇难身亡,希节哀。”那一刻,她的心仿佛一朵开得正好的莲花,被生生连茎掐去。那时,她19岁,是东吴大学二年级学生,俞允明是她的恋人。

在东吴大学,施济美是有名的才女,高额凤眼,眉梢斜飞,婉丽轻盈,气韵清雅。她的诗词书画,在读初中时,便小荷初露。她的小说,屡屡在上海《万象》《紫罗兰》等著名杂志上发表,好评如潮。

在上海培明女子中学读书时,施济美与同学俞昭明是闺蜜。一天,一个高大帅气的男生来找俞昭明,他颀长俊朗,眉清目秀,笑起来面颊上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一袭黑色中山式学生服穿在他身上,透着青春的朝气。施济美告诉他:俞昭明刚出去,一会儿就回来。她坐下来,陪他闲聊,两人一见如故,聊得相当投机。

俞昭明远远就听到他们的笑声,惊讶一向斯文内向的施济美,会和谁谈得这么欢畅、笑得这么开怀?推门一看,竟是她正在上浦东高中的弟弟俞允明。俞允明从小不善言辞,在陌生女孩面前更是腼腆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今天在施济美面前竟然侃侃而谈,毫无拘谨之色,让姐姐大跌眼镜。

这次邂逅,像跳动的火焰点亮懵懂的青春。爱情,激荡在这对少男少女的眉眼间,顾盼生姿。

两年后,他们一同考入东吴大学经济系。施济美的才情和美貌,深受男生们恋慕,可她的眼里只有俞允明。他俩在学业上并进,在爱空里翱翔。他们一同走上街头宣传抗日,并肩漫步图书馆后幽静的小路,天蓝树绿,月白风清,令他们迷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志存高远的有为青年皆奔向大后方,一面抗日,一面求学。俞允明不甘落后,改入武汉大学就读。施济美希望与他结伴同行,可父亲远在西欧担任参赞,作为长女的她要承担侍奉母亲、照顾弟妹的责任。

留守的施济美痴情难舍,依依送别恋人。她哽咽着对他说:“允明,保重身体。我等你平安回来,今生非你不嫁。”他温柔地擦去她脸庞上的泪水,许下重诺:“今生今世,只有你,只有你!”

尺素寸心,在战火纷飞中,似一剂清凉的草药,敷着他们因相思牵挂而疼痛的心。俞允明在信里告诉她,武汉大学因战事已西迁四川乐山,乐山很安全,是读书人的世外桃源。他还说,寒假里他会回来,要和她正式订婚。那段时间,施济美的心盛满浓酽酽的欢喜。

这欢喜,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担心和焦灼所取代。两年多来,俞允明一直坚持每月给父母寄封家书,每周给恋人寄封情书。可是,两个月了,他音信全无。她寄出的信,如石沉大海。

施济美坐卧不宁,无心读书。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她等来的,是他遇难身亡的消息。从此,她的世界里,再没了柔媚的月光。

恋人死了,爱情没有终结,她唯一能做的,是替他照料双亲。她带着他的父母和自己的家人,几经辗转,逃离沦陷区。俞允明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她知老人无法接受儿子死亡的噩耗,强忍悲痛,模仿俞允明的笔迹,写家书给他的父母。每每接到家书,老人们还要施济美代他们复信。老人说一句,她写一句。有时,老人们还问儿子什么时候回家结婚。写这样的信,施济美的心都像被撕裂一般,几近崩溃。

淡月残更翻旧调,轻烟浅碧思君好。她把对俞允明的思念都交付给文字,白天教书,晚上写作。别人用笔写故事,她则用自己的生命写小说。施济美出版了两部小说集:《凤仪园》和《鬼月》。她成为“东吴女作家”的领军人物,被时人称为“小姐作家”。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文化》月刊举办的“你最钦佩的一位作家”的读者调查中,施济美位居第四,列巴金、郑振铎、茅盾之后。

施济美温文尔雅,谦和柔顺,追求者络绎不绝,但她唯有拒绝。年华渐逝,青春渐老,仍孑身一人。急坏了的父母劝她:“允明遇难已近10年了,你对爱情的忠贞,确实让人敬仰,但终不能就此一生孤独。”施济美低着头一言不发,泪水轻轻滑落。落红只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用青春,乃至用一生来祭奠他,祭奠他们的爱情,她一点儿也不觉得是浪掷,是虚度。

女为悦己者容,心爱的人阴阳永隔,装扮都成多余。她身上是清一色的人民装,宽大的眼镜,齐耳短发,几乎磨灭了男女性别的特征。她如此绝决地固守着对俞允明的爱,执拗地等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后来,她的作品被批判为“小资产阶级情调”。她从此搁笔,退出文坛,专事教书育人。“文革”初期,她被定为“牛鬼蛇神”,大字报上揭发她是“鸳鸯蝴蝶派”女作家,是写“坏小说”的坏人,遭到红卫兵的殴打侮辱。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开始后,学校里又揪斗她,说她一直不结婚,是生活作风有问题。纯洁如白莲的感情受到扭曲玷污,她崩溃了。一条细绳,结束了她孤独的人生。死亡,于她而言,也许是诗意的回归,是她与他重聚的欢场。

爱情,只是施济美生命中的刹那间的芳华,为一个爱的承诺,她用一生来坚守。她是一条鱼,上一次岸,就为等一个他。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吴大学昭明乐山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介绍
CONTENTS
从馆藏红色档案探析东吴大学地下党组织的发展与活动特点
东吴大学音乐社团活动述评(1901—1952)
昭明寺随想
食在四川,味在乐山
《赠乐山五言律诗轴》
登昭明楼
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