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引 润课细无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堂片断赏析

2014-02-13邓晓燕

语文天地 2014年18期
关键词:我为人人花是词语

邓晓燕

微引,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细微的、不露痕迹的、及时有效的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更广,在文本之外呈现一片更多彩、更广阔的世界。下面以《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几个课堂教学片断为例,试析之。

一、言语点拨,感悟花的海洋

季羡林先生是这样描绘那些花、那些开满了花的街道的: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花写得这样美?

生:用一连串的四字词语对花进行了赞美,有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师:“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是一个专用名词,出自《世说新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生:作者把这个词用在这里,是因为它们有共同之处,都给人应接不暇之感。

师:是的,那么这些词语是从哪些方面对花进行描写的?

(生说出了:红、黄、蓝、紫、白……)

师:形容花颜色多的词语有哪些?

(生非常熟练地脱口而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等到声音逐渐稀落,教师方才发出提醒:谁能接着说下去?)

生:万紫千红、姹紫嫣红、绚丽多彩。

师:在你眼里,这花的海洋是一片怎样的海洋?

生:五彩缤纷的海洋、多姿多彩的海洋、香气扑鼻的海洋、蝴蝶蜜蜂的海洋、使人深深陶醉的海洋、令人流连忘返的海洋。

师:是啊,在德国,走过任何一条街,路过家家户户,你都会被这片花的海洋深深吸引,陶醉于其中,不忍离去。

简析:季羡林先生一连串的赞美,在读者眼前描绘出一个绚烂的花的世界,教师引导学生从色、香、量等方面多元感受这世界的迷人之处。先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所积累的体现花的颜色之多的词语,再鼓励能者说出更多,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融入课堂之中,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搭建了适合自身的展示平台。作者的描述、教师的引导,都是为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这一片花的海洋折射在不同人的眼中与心中,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悟,“这是一片怎样的海洋”让学生拥有了足够宽广的空间去描述、去表达、去感叹。

二、关键词点拨,领悟写作方法

从课文的2、3、4 自然段中,根据养花情景的描写,找出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教师设计了以下表格:

学生默读思考,找出三处感悟。教师讲解,季羡林先生写作善于思考,像这样先写景再感悟的写法就是“点醒”。并让学生体会这三处“点醒”句的不同语气,揣摩它们之间的关系:1.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3.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学生解读加点字:“你”是指一个人,“人人”是两个人以上,“民族”所指的人就更多了。

师:也就是说,这里的描写是由小——(生)到大!由点——(生)到面!

简析:体会写作方法,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教师先让学生在安静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思考,找出表达作者感悟的“点醒”句,在揣摩它们之间关系时,教师把“你”、“人人”、“民族”这三个关键词语突出显示,给了学生思考的“点醒”之处,虽然学生此时还无法进行严谨的语言表达,但大体之意已了然于胸。

三、练习中点拨,引领自由表达

语言训练环节,以三组补充题依次逐层递进。

1.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从花中让人看到:

生:养花人的辛劳、对花的喜爱、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自己的语言是给别人听的,从语言中让人听到:

自己的行为是让别人看的,从行为中让人看到:

生:语言中让人听到礼貌(智慧、尊敬、亲切……)

行为中让人看到素养(专注、刻苦、细心……)

3.自己的……是给别人……,从……中让人……

生:自己的歌声是给别人听的,从歌声中让人听到美妙。

生:自己的穿着是给别人看的,从穿着中让人看到品味与爱好。

生:自己的文章是给别人读的,从文章中让人读到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

简析:1 的练习是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透过花的海洋,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2 的练习是过渡式扶持,从语言与行为去感悟背后的本质;3 是开放式练说,学生从歌声、穿着、文章等去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这样由扶到放,逐步深入,以课文为例,将生活导入课堂,在语言训练中渗透人文教育,在多样表达中促进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

【总评】

微引,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学生,有文本,有思考。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备课、上课的关注点不能只简单聚焦于知识本身。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学习能力也各有上下,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展示平台。在本课教学中,教者的每一次引导,难易程度的预设都是循序渐进的,如由花的颜色引出成语的表述,由熟知的到积累较丰富的,都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其次,对话意识是教学“双赢”的保障,教师传递的“死”知识越少,激励学生思考越多,就越能将学生从被动学习中拯救出来,使其在对话中生成个性,成为与教师平等的对话者。如在“自己的……是给别人……,从……中让人……”的语言练习中,学生在观察别人,反思自己,对语言的揣摩、品味、表达也在同步进行。再次,引领意识对教师“自身的高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对于无法预料的课堂生成,我们应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回应,将可能扯远了的话题拉回正轨,使教学具备相应的和不断生长的高度、深度和大气。

猜你喜欢

我为人人花是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早起何为
油站红哥张志祥
初恋热恋苦恋
脑筋急转弯
一枚词语一门静
不再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