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经济下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路径探析

2014-02-12杨思博

经济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儿童读物出版社数字

杨思博

市场经济下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路径探析

杨思博

伴随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广阔。在传统出版社往数字出版方向转型的时代大潮。各个传统出版社对儿童读物的数字出版的参与热度并没提升上来。文章从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市场分析入手,对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困境和障碍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传统出版社的成功转型提出解决之道。

数字出版 复合型人才 国际合作

当下,因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让科技和出版融合得更为紧密,也彻底改变了人们接受知识、获取信息的方式,数字化阅读正颠覆着传统纸质的阅读习惯。针对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也成为各个出版社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投身数字出版市场的大潮中,作为出版行业最稳定、最具活力、最有市场的一块“蛋糕”,儿童读物的出版数字化一直是各个传统出版社争夺的焦点。特别是到了2012年,还被确定为“中国少儿数字出版发展年”。但是纵观近几年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发展之路,却并没有呈现出如许多业内人士预期的那种火爆,反而发展得不温不火。

因此,作为数字出版行业最具潜力的儿童读物出版,有必要从理论的角度对其近年的发展之路进行思辨性的审视,对其数字化之路面临的困境进行认真分析,从而破除发展的障碍,找到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转型之路。

一、数字出版,儿童读物的转型之路

所谓数字出版,其定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之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

现阶段,数字出版已经从“涵盖互联网期刊和多媒体网络互动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博客、在线音乐、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在线教育、互联网广告等多种内容与载体形式研究延伸到移动技术、数字平台、网络运营等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更广阔更开放的领域”①。

数字出版甫一开始,就以便捷性、互动性、传播广泛性、低价性等优势,在中国出版版图上占据了重要位置。据《201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公布的数字显示,在2006年,数字出版产业在我国已经上升到213亿元,2007年达到362.42亿元,到了2008年,产业规模更是达到了530.64亿元。比较2009年和2006年,短短三年期间,数字出版的产业规模增长了3.75倍,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超过了55%,增长速度远在其他产业的增长速度之上。2

而在数字出版兴起之时,儿童读物的出版在中国正以稳健的姿态朝前发展。以2000年作为分界点,我国的儿童读物出版发展势头良好。有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儿童读物的出版数量已经达到了4万多种,占全国图书出版总数量的五分之一,增长速度每年更是以两位数的方式递进,超过了整个出版行业的增长速度,而在儿童读物的销售市场上,也形势喜人,每年销售种类有八万多种,销售总额达到60多亿元,超过了文学类书籍,坐上了中国出版业第三把交椅。

如此诱人的出版市场,也吸引了全国超9成的出版社参与进儿童读物的出版,有数据显示,目前有540家出版社参与儿童读物的出版,而全国的出版社总数仅仅是570家。

一边是儿童读物市场的高速发展,一边是数字出版的异军崛起,在此背景下,基于对传统儿童读物出版市场和数字出版的分析,多数圈内人士纷纷看好儿童读物的数字出版,甚至一度有人断言,随着数字出版的兴起,会在短期内蚕食传统儿童读物的出版布局。

因此,众多出版社相继投身儿童读物的数字化工程,建立网络平台,建立作品数据库,开发APP儿童应用,打造电子书运营平台等等,在数字出版市场纷纷抢占自己的阵地。

固然,数字版的儿童读物能全方位调动少儿获知世界的方式,改进获取知识的方式,但是鉴于人才缺乏、平台瓶颈、盈利模式不成熟等不利条件的束缚,儿童读物的数字出版并没有表现出预想的强劲。

互联网时代需要互联网思维。面对地球村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目前发展状态下的中国儿童读物的数字出版行业理应更新观念,加强合作,加强融合,发掘内容,创新形式,从而促进数字出版的长足发展。

二、挖掘内容,掌控产业格局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儿童读物出版社顺应数字出版趋势必然是出版社发展壮大的必经道路。而要在数字出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自己的主导话语权,出版物内容的精彩还是发展的正道。

当前,各个出版社的数字化之路无非走的是两种途径。一种是出版社成立新媒体部,全权负责内容编辑,开拓数字出版市场;另一种途径则是与网络技术公司合作,出版社提供出版内容,网络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共同开发数字市场。

这两种方式利弊分明。前一种投资巨大,短期内看不见效益回报;后一种,传统出版社位于数字出版产业链条的最末端,单靠版权分成,盈利也是微乎其微。

在这种情景下,不论对于传统出版社来说,还是对于数字出版方来说,内心都清楚,精彩内容才是主导数字出版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才是竞争的王牌。虽然多数出版社采用第二种方式来推进数字出版之路,但是鉴于盈利不明显,版权纠纷繁复,各个出版社参与度并不高,从而多数还是宁愿选择把自己出版社最精彩的内容通过传统纸张出版推向市场。

而要破解此问题,在完善版权意识的同时,则要打破传统儿童读物出版社和数字出版方的门户之见,在利益的分配上寻求最佳合作点,激发各方挖掘自己的优势,共同呈现精彩内容。对于传统出版社来说,要依靠自己多年积淀起来的深厚的编辑资源、作者资源,挖掘最精彩的创作内容,创作最有创意的少儿故事;而对数字出版方来说,则要提供充分、先进的技术支撑,丰富儿童读物的外在形式,开发适合儿童的应用程序,给儿童读者提供全方位的视觉、听觉感受,从而拓宽儿童读物的销售市场。

归根结底来说,不论采用第一种方式进军数字出版,还是采用第二种方式参与数字出版,内容还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不论对于电子书、手机阅读,还是APP、点读机,内容才是支撑事业前进的核心。

而在深刻挖掘内容占领数字出版市场方面,一些起步较早的出版社已经摸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这方面的探索具有典型意义。

作为一家拥有丰富内容资源和雄厚作者队伍的儿童读物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进军数字出版这一领域初期,便找准定位,依托自己多年积淀起来的丰富内容资源,以全媒体新技术为手段,立足于“阅读教育服务”,将自己擅长的低幼教育作为切入点,开发符合儿童阅读习惯的互动式教育产品,为孩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方案,对即将升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深层次的能力开发。

主体内容开发完成后,在数字出版过程中,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与网络公司进行合作,出版社提供内容板块,依托网络公司的技术和平台,将自己的拳头产品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媒介,送到千家万户,从而使出版社的优质内容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三、国际合作,提升产业规模

数字出版浪潮不仅仅是我国各家出版社需要面临和应对,同样,国际上各个国家的出版社也必须积极适应和拓展数字出版之路。

在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化发展道路上,不是哪一家出版社依靠自己独立的力量就能完全融入“浪潮”,而理应将国际间以及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列入发展规划,不仅学习国际先进的创作理念和优秀的数字技术来弥补自身发展中的不足和欠缺,更要将中国目前形成的优秀的儿童读物通过网络媒体等介质推向世界,形成品牌。

当前,凭借我国丰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的儿童故事通过数字化技术也走了出去,儿童读物数字出版在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发展迅猛,成绩有目共睹,但也面临内容同质化等现象的困扰,原创力欠缺也日渐表现明显,特别是传统出版社出版的郑渊洁、杨红樱等儿童作家创作的作品有很大的制约因素,在数字出版转化方面存在欠缺,而这点就需要我国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化过程中积极与国际进行交流和学习。

以《爱丽丝漫游仙境》为例,此前,因为美国导演蒂姆·伯顿执导的3D电影《爱丽丝漫游仙境》的热播,从而引起人们对英国“爱丽丝”小说的关注。

作为英国的经典儿童读物,“爱丽丝”小说拥有独立精彩的内容形式,适合各种载体的呈现,在转化为数字模式的过程中,能提供丰富的内容,从而实现与数字出版的无缝化转换。因此,我国的传统出版社在编辑儿童读物的过程中,就应刻意去观察作家的作品是否集奇妙的幻想、奇特的画面、经典的故事等等于一身,只有这样,在数字出版时,才会无障碍转化,便于进行多媒体开发,从而衍生出一系列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的、适合儿童口味的数字产品。

而在国际上具有如此成功模式的作品不在少数,如《哈利·波特》系列,不仅具有图书、电影等表现形式,还开发了食品、玩具等衍生产业。以此为参照,我国的出版社也迈出了相应的前进步伐。美国一游戏公司开发的《植物大战僵尸》进入我国后,在少年儿童中刮起了一股旋风,吸引了他们的游戏乐趣,利用这个契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取得官方正式授权后,出版《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将电脑游戏与传统出版相结合,利用网络游戏的热潮来促进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之路,培养了儿童的阅读习惯和良好品质,得到了家长及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也可谓在数字出版上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合作之路,给其他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上的探索提供了借鉴。

四、拓展渠道,形成盈利模式

虽然数字出版是出版行业的转型方向,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数字出版市场的前进仍然受困于盗版猖獗、盈利途径模糊、消费习惯制约等等的困扰,从而造成盈利效果差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传统出版社投身数字出版的积极性。对此,积极拓展渠道、寻找适合的盈利模式成为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燃眉之急。而电子书包的建立不失为在盈利模式上的一种积极的探索。

所谓电子书包,是一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涵盖教育内容、移动终端和服务平台,主要针对中小学生的移动教育解决方案。该产品融合了数字出版、互联网、多媒体、电子阅读器等前沿技术,将打造全新的教育内容出版和服务产业链。③

而在电子书包上做的比较突出的当属新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作为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新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儿童读物的出版,为了应对数字出版潮流,该公司积极拓展渠道,开发了“新雅电子小书包”。该小书包为彩色绘画本,针对儿童的教育特点,集合了中英文发声,存储了几十本优质图书,声画合一,配有容量16GB的储存器,不仅能收藏图片等内容,还支持音频文件、电子书等内容的下载,丰富了儿童的阅读体验。

以电子小书包为开端,该公司依托数字内容平台,还开发出电子书包更多的功能,诸如付费在线课程等学习资源,或者下载小说、歌曲、游戏等娱乐资源,在提供多种特色服务的同时,从而实现多种途径的盈利。④

除此之外,传统出版社依托自己多年形成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可以在数字出版方面做出诸如打造数字平台、进行网上学习培训、手持无线电子杂志开发等,从上到下、从点到面,拓宽盈利渠道,积极寻求合作,从而形成基于原有图书出版基础上的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条。

五、吸引人才,注入发展动力

具备优秀的专业人才是一个产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数字出版当然也不例外。它不同于以往纸质书的出版,也不同于传统出版已经形成的固有模式和流程。它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面对这个新型行业,网络技术公司了解技术却不懂内容,传统出版社清楚内容却不懂技术,因此,既懂技术又知道内容的、既懂出版模式又知晓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数字出版产业急需的人才。

此前,就有业内人士表态称,掌握数字出版技术的人才和管理人才奇缺,困扰着数字化进程的提速。如今,包括儿童出版社在内的传统出版社把数字出版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予以重视,在培养和引进人才上也更为积极。

在人才的培养上,各个出版社有意储备人力资源,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长远目标来建设,制定相应计划,开展学习与合作,开展技术讨论和讲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让员工充分意识到数字出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到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的作用和价值,让每一个编辑具备数字出版时代的特性,成为兼具各项本事的复合型人才。

而在人才引进上,各个出版企业都依照按需引进的准则。最近几年,国内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数字出版方面的课程,培养的目标也是基于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各个出版社会根据自己出版社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去招聘一些相应的人员来充实到自己的人才库。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内容同质化、盈利模式模糊、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阻挡不了传统出版社融入数字出版的潮流,更阻挡不了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前进步伐。如今,各个传统出版社应结合自身优势,发挥数字出版长处,走出一条具有各家出版社特色的数字出版之路。

注释:

①傅强.数字出版:新的革命[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4)

②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1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2010.7.21

③刘超.数字出版带动传统出版业升级转型.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 .7.17

4刘珊珊.传统少儿社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分析.现代出版,2011(8)

[1]齐宝.APP儿童应用盈利还是难题.中国图书商报,2012.7.6

[2]崔立,赵欣,白玫.出版商务周报,2011.12.15

[3]李广宇.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现代出版,2011.9.12

[4]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闻出版总署,2010,8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00)

(责编:郑钊)

I206.6

A

1004-4914(2014)10-243-03

猜你喜欢

儿童读物出版社数字
内卷
本期导读
我等待……
答数字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数字看G20
通过儿童读物让小学语文更有趣
民国时期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研究
石油工业出版社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