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视野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研究

2014-02-12常雪朱雪梅李强张琳

经济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大学生

常雪 朱雪梅 李强 张琳

微时代视野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研究

常雪 朱雪梅 李强 张琳

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微时代视野下,以微信、微博、QQ、博客等为代表的新媒介手段改变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友和思考的方式,大学生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文章从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

高校教师 大学生 媒介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功能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媒介手段不断地被更新换代,推动了社会的技术进步,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网络世界里的信息欺诈、以讹传讹的群体事件,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审美观点、道德水准、社会责任意识等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对于媒介的过度依赖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微时代视野下媒介素养教育问题概述

微时代赋予交往主体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平等,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由表达思想和发表言论的主体,每一个言论的主体发布的消息都有可能引起社会广大网民的关注,引起社会反响。媒介素养是影响了整个网络生态文明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表现在他们对资讯的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创造能力、选择能力、评估能力、制作能力上,如果他们在处理资讯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意识,就会以自己不负责任的信息对他人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素养的培养必须要强调其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教育。

媒介素养是一种理解、分析、评价与生产各种形式资讯的能力,包括媒介使用、媒介认知、媒介评价和媒介参与能力。在微时代网络普及的情况媒介素养的养成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道德水平高低、法律知识的知晓,社会网络环境的制约,还有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教育活动,使学生具有信息处理能力,正确使用信息能力、评价信息能力、创造与传播信息能力,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发展自己的教育活动。

二、微时代视野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原因分析

微时代视野下,大学生每天面临大量的资讯信息,其中垃圾信息泛滥,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网络上的造谣、传谣、信谣现象每天都有发生,网络平台上非理性的宣泄现象,网络暴民不负责任的谣言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明显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不利于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构成一定的威胁。分析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教师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不够

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成为各大高校重视的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因为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也会快速地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他们的素养高低决定整个社会网络生态环境。目前,高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高校教师对于新兴的媒体手段的运用和把握程度还不如大学生。而现实情况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一直处于自发状态,学校缺乏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来正确引导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形成,只是碎片化存在于社团活动、存在于学校的宣传活动中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分教育内容中,根本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二)大学生自身媒介素养的差异性

“90后”大学生处于“媒介全球化”时代,调查表明半数以上的学生对媒介手段依赖程度高,微信、微博、博客、QQ等交流媒介成了学生交流、学习、娱乐的平台,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大学生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缺失,媒介素养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大学生群体对媒介信息缺乏反思性的甄别和判断。他们对媒体的理性认识有所欠缺,在正确有效的利用、使用媒介资源上存在着差异,对媒介道德规范认知比较模糊。

(三)社会网络环境影响的复杂性

社会网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人们传统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改变和制约了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无所不在地影响着人们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肤浅、浮躁、不切实际的网络娱乐文化、消费文化、不良资讯腐蚀了大众群体,互联网系统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凶杀、色情等丑陋内容,对大学生的鉴别能力、文明传统中最深层的羞耻感提出了挑战。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弃对我国青少年的腐蚀和拉拢,没有放弃意识形态领域这块阵地。所以,社会网络环境复杂多样,发展并不平衡。

三、高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人类优秀文化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塑造健全高尚品格的教育活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提高学生对自身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和理解,避免学生成为机器人或者工具人。大学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更加重要,媒介素养教育是传授和学习媒介相关知识的过程,它以培养人的素质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点、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对大学生开展系统化、专门化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或训练,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首先,教师要广泛选取教学资源,筛选具有时效性、教育性的教学内容,符合大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关注焦点。其次,在教学方式上要灵活多样,可以请相关的学者和专家进行讲座,也可以进行论坛、比赛。再次,在考核上要注重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断受到感化和体验。最后,要注重实践磨练,学校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社会,进行人物访谈、热点问题追踪、后续报道、深层次的讨论等,不断丰富他们的阅历,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

(二)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可以通过各类社团活动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具有叛逆性,不愿意接受因循守旧传统模式教育,他们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乐于参与,喜欢炫耀和分享。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分析、判断、教育自己和他人,客观公正地评价媒介信息,从而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学校的社团管理组织可以要求那些与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相关的社团组织开展活动,内容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相关。例如,针对大学生如何使用正确使用网络问题,可以举办演讲比赛。学生在搜集资料、写作演讲稿、进行演讲以及听别人演讲的过程中都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受到教育。也可以就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问题举行辩论赛,在讨论、辩论、议论中,一些观点和认识就会明确,大学生更愿意宣传主流的舆论。也可以引导相关社团把大学生在微时代环境中遇到的问题拍摄成微电影、情景剧等,优选一些好的作品,在全校演出,寓教于乐,达到传统教育所达不到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三)媒介素养教育与高校安全教育相结合

安全教育工作是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在大学生中,存在的网络成瘾、网络失德、网络诈骗、网络陷阱、网络犯罪等问题,为安全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这是因为网络信息环境的开放性和网络社会的虚拟性、隐蔽性造成的。如果大学生的网络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很容易泄露自我信息,调查显示,女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低于男生,低年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比较高年级学生要低。高校的安全教育主要由学校保卫处以及学生辅导员来组织进行,以班会、讲座、宣传海报等形式展开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教育工作的全面性要求把高校的安全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发挥校园专职教师的作用,做系统课程,聘请校内外的常年从事心理健康、法学教育工作和司法的兼职和外聘教师做学校安全教育的教师。普及安全法律常识及心理健康知识,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拓展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平台,例如利用BBS、QQ群、微信平台、博客等媒介平台,介绍典型案例,结合网络安全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行“正能量”传递,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讨论分析,教师作为管理者,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把握和引导,以保证校园的网络安全,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法律素养。

四、结论

微时代的媒介手段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冲击了现代生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不容忽视。把媒介素质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社团活动、与高校安全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共同为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服务,共同为未来的网络生态安全服务。作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提高自身素养,必然要在正确的认知能力的提高、高尚的道德情感的培养、健康的审美观点、强烈的责任意识方面下功夫,在微时代视野下,打造自我高尚的媒介素养。

[项目来源:佳木斯大学2013年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WQ2013-10;佳木斯大学2012年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wb2012-018]

[1]蒋杭玲.自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2]李朗,欧阳宏生.新时期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3]毛悦.媒介素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J].科教文汇,2014(4)

[4]马燕.微传播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J].今传媒,2014(5)

[5]吴学政.浅析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及安全教育对策[J].法制与经济,2014(1)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责编:贾伟)

F240

A

1004-4914(2014)10-205-02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大学生之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