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读《粤海风》

2014-02-12肖建国

粤海风 2014年1期
关键词:言辞海风刊物

肖建国

晚上睡觉之前,我喜欢躺在床上乱翻一阵书,其中杂志居多,目的在让心境安静下来,好入睡。而一些好书,还有少数几种杂志,则是须在书桌前正襟危坐阅读的。因为读过了,思想还停不下来,还会思考一下。有时还作点笔记。《粤海风》便是这类杂志之一。《粤海风》在封面上给自己的定位是“文化批评杂志”。文化的意义很宽泛,各种定义的差别也很大,但明显地《粤海风》也谈文化,却重在批评。我对《粤海风》上面刊登的文章也不是全读,有时读四五篇,有时读一两篇,是选择性的。这跟自己经历和兴趣爱好有关。比如写红卫兵、写知青的文章,读了,能勾起自己对那个年代的回忆,并进而自省。又如写三、四十年代文艺界、写鲁迅的文章、写新时期文学现象的文章,都给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此类文章已经很多,谓之汗牛充栋亦不为过,然而《粤海风》的有关文章总是能从这老而又老的题材中写出新意(哪怕是一点点),冷不防地一下子击中了读者的兴奋神经。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作者的角度和观点不同的原因。他们的角度和观点往往有点偏。自古文章不忌偏,忌的是太正。(我理解的“偏”大概含有偏颇、偏激、偏见、偏执、偏锋……的意思;“正”则有正经、正统、正式、正规、正牌、正宗、正出……的意味。)“偏”一点的文章更能见出作者的骨格。

每期刊物的“卷首”语我都会读。在短短的篇幅中,对当前的热点、焦点问题表示关注。旗帜鲜明,言辞锐利,情感炽烈,可见一颗拳拳之心。“卷首”语表明了《粤海风》办刊的一种情怀。我们的社会这几十年发展十分迅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丛生,物欲挟人性中“恶”的一面激发膨胀得厉害,面对一些乱象,有些人表现的是冷漠、仇视、谩骂、毁谤,而有些人虽然也说,也批评,态度也很激烈,言辞也颇锋利,但血是热的,是善意的,希望一切都能得到诊治,社会风气能好起来。我以为《粤海风》的旗下就聚集了这样一批有良知的文化人。从他们文章的一些题目上经常看到的词汇,如“忧患”、“忧思”、“拯救”、“意义重建”等,则可见一斑。

以《粤海风》“文化批评杂志”的定位,在眼下泛娱乐化的社会风气里,明显是“不合时宜”的。我却以为她“正合时宜”。“不合时宜”,注定了刊物的读者面不会太广,发行量不会太大;“正合时宜”则是我们这个时代正需要的。不是么?我们这个时代是太需要这样一批以天下为己往、有文化坚守的人和刊物了。

附带说说,在我“工作”的时候,寄赠的刊物有几十种,退休以后,忽然就少了十余种,《粤海风》仍然照寄不误。为了能让我及时看到刊物,又及时修改了寄赠刊物的地址。这也是让我殊为感念的。

猜你喜欢

言辞海风刊物
此刻即是新掬之水
刊物贺词
我不想感动对方
亲亲我
古柏
去海边吧
刀韵海风
美国人最爱用的个性短语
读者论坛等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