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份坚毅的守望而礼赞
2014-02-12罗川山
罗川山
《粤海风》风雨兼程一百期,是个荣耀的记录!之于编者和作者们,却是一百期荣光日子的忠诚捍卫。作为《粤海风》忠实读者的我,在共享和见证这份喜悦中,由衷地奉上祝福与礼赞。
1997年《粤海风》从以通俗文学为主的期刊改版成为文化批评期刊。文化批评期刊的形象让人耳目一新、肃然起敬,改版后渐入佳境,在我国学术文化界甚至在整个社会科学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赢得了业界的良好口碑,树立了自己的独特形象。
《粤海风》刊物办到一百期,实属不易,百期刊物本身,已经用事实生动地注解了这份刊物强大生命力的秘密——那就是对文化批评事业的坚毅守望。
《粤海风》的生命力与坚持正确办刊导向息息相关。自1997年确立文化批评的发展取向后,《粤海风》坚持精品路线,在商品经济大潮下的喧嚣下,在这个追求“快餐文化”、缺少文化耐心的时代,她多年独守“小而精”、“小而特”之路,逐渐成为被读者和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属于知识分子读者的精品刊物,成为满载人文精神和智慧的学术味刊物,成为知识分子阐述文化理想和文化追求的精神家园。相形之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曾有不可胜数的学术文化刊物,难于抵挡商品经济大潮的诱惑,有的为了牟利或者以维持生计为幌,办刊底线失守,罔顾刊物质量和声誉,辜负读者期待和信任,堕落到卖人情、卖版面的地步。而《粤海风》的坚守,挺起了文化人的脊梁。《粤海风》的小众刊物取向,却办出了大度大气、有声有色,值得社科文化界的信任和尊重。
《粤海风》的生命力与编者们的精神境界和办刊作风息息相关。人有人格,刊物亦有品格,品正,则格高。从《粤海风》每一期的文字和版面中,都能看到幕后编辑者们的用心和专注,高尚的思想情操、扎实的业务功底、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宁缺勿滥的专业态度。《粤海风》卷首语每次都由总编辑徐铁南先生亲自执笔,已成为刊物惯例,传为佳话。《粤海风》的每一期,其内容和风格都各具特色,既有文史哲等传统学科内容,又有各类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显现出编辑团队超强的综合素养。可以揣度,《粤海风》在选文时不遗余力地坚持优秀与深刻的标准,特别是对一些长篇优秀文章,大胆以版面让步,充分尊重作者的思想成果,由此得以经常看到一些好文章刊发后又被其他权威刊物转载或选登。《粤海风》编者们对办刊质量和品位的坚持,为读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品位的精神食粮,从而在岭南乃至全国学术性文化刊物群内推创出一个佼佼品牌。
《粤海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怀揣无限文化良知与热忱的精神让人感动,这种用敬畏之心守望文化,用批评的爱护方式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用历史的真实记录80年代、90年代以及当下21世纪的各种文化故事、现象、思潮、事件和人物,百期《粤海风》则成为时代文化发展的另一份生动历史见证,相信将继续记录下去……
时间仿佛是悠悠发力的酵母,配制的人文老酒,在岁月的窑藏中深度回香,岁月愈久,美酒愈浓。百期《粤海风》,是刊物承前启后的又一个全新开始,衷心祝愿《粤海风》在忠诚守望这一方文化净土上续写荣光,酿造出人文老酒的新世纪,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一组文化人生活的岁月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