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跬步 至千里
2014-02-12王业群
王业群
我与南铁相识,是在《粤海风》改版之后不久。说来也算机缘巧合,那时我刚刚完成开设《学习·智慧·人生讲坛》的构思策划,并且初步拟定了首次向社会开讲的题目,需要物色合适的合作伙伴和具体讲课人。这时碰巧就遇到了南铁,我们一见如故,一拍即合,他毫不犹豫就表示《粤海风》编辑部愿意参与合作,并负责联系和落实讲课人。
我们的合作非常成功,不少内地及海外媒体都将广州这个以售票形式向社会开放的讲坛当作一件新奇事物,迅即以显要标题向读者做了报道。接着,我们很快又有了第二次合作,同样很成功。
这期间,我和南铁个人的相交也一直都非常融洽、愉快。南铁给我的印象,是一位既有着厚重根底,又谦顺温和的学者,待人真诚,是值得深交与信赖的朋友。记得他当时就和我说过《粤海风》生存的艰难,并暗示这份刊物可能的前途不测。我听后十分同情,我太明白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苦苦支撑一份文化批评杂志,绝不是光有理想就行的,现实毕竟十分残酷。我把自己对杂志的看法和希望它能继续办下去的愿望告诉他,并且很说了几句有些激动的话,大意是:不要改变原来的办刊宗旨,我就不信,堂堂一个广东省,会缺了把一份文化批评杂志“养”起来的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粤海风》真的就挺过来了,挺到她迎来了自己百期的纪念。十多年的风雨兼程,十多年的呕心沥血,编辑们的百感交集可想而知。这份杂志一直坚持自己做学问、讲真话的办刊理念,和一直坚持在守望的园地默默耕耘、心无旁骛的精神,相信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读者,都能感同身受。特别是,在当今文化批评似乎不是沉沦,就是存在太多走音变调的情况下,《粤海风》一直在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更显得可贵。
前些日子我刚登黄山回来。据我所知,很多人概括自己登黄山的体会时,都会有“美”、“险”、“累”这几个字的感受。“美”当然指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在内的风光景致,让人惊讶赞叹。“险”,是黄山巍峨挺拔,四处悬崖峭壁,登山道路往往蜿蜒攀附在这些陡峭的崖壁上,看去险峻骇人。“累”,则是相当多人下得山来身体的真实感受了。因为山道险、路程远,一些人在登山的时候,就总结出一个办法,眼睛尽量只俯视脚下之路,而不遥望远处。这样的好处是能减少心理压力,在一步一步的坚持中不知不觉到达目标。应该说,这个办法很实际,多少有些管用。
由登山推及做其他事,似乎也存在同样道理。因为任何目标,都不是靠看就能到达的,而是要靠用脚一步步走到,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多俯视脚下之路,多想着如何充满信心地坚持走下去,不仅是抵达目标的必须,也不失为增加抵达目标信心,起码不影响信心的一种方法。这不是什么精神胜利法,而是凡夫俗子经常要面对的现实。
所以,在《粤海风》百期纪念的时候,我想把人们登黄山这个再简单不过的经验与体会告诉编辑部的同事。我虽无法完全揣摩到你们这十多年来艰难跋涉的所有心理路程,也不能事先预测到你们未来还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阻力,但我相信,你们这种用自己双脚一步步坚实走下去的决心和毅力,正是通向目标的可取态度。
如果说还有什么建议的话,是我希望这份刊物能在继续坚持原来宗旨的基础上,将文化批评的视野进一步扩大,使中国现代化伴随文化进程拍打出的所有潮头浪花,都能在这里找到它接受洗礼的痕迹。
祝《粤海风》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