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路径
——以许昌学院为例

2014-02-12吴国玺李中轩袁胜元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办学学院

吴国玺,李中轩,袁胜元

(许昌学院 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伴随现代新技术革命对生产力的快速推动,我国已经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许多企业开始从低端制造业到中高端制造业转型,这对从业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比以往更高要求。产业升级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迫切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这对新时期高校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怎样应对产业转型升级?高校自身发展转型路径是什么?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就引起了目前高校的转型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转型的内涵

(一)转型发展的基本内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转型是指在教育部对地方高校新一轮教学评估的基础上,地方高校通过对产业转型的反思,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应用型研究、为地方经济服务,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通过进一步反思,我们认为,新时期地方高校发展转型的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地方高校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直接推进社会发展。其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必须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人才。第三,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和评价也应该围绕办学定位,由“学术型研究”转向“应用型研究”,积极与社会生产接轨。地方高校必须从封闭的学校内部人才培养中走出来,走向开放的高校、企业和社会合作培养,形成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机制,走向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现代教育模式。

通过我们对地方高校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学院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对高校发展的本质内涵、转型任务、目标进行研究。认为学院转型发展必须经历建设合格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特色、创建应用型大学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即是学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根据自身特殊的内外环境,在“新型”大学的道路上走向个性化的过程;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层面看,由于学院走向应用型大学的过程是一个在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化过程,构成了高等教育的分类发展和错位发展。

(二)高校转型发展的思路

转型发展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创新、文化培育等,体现地方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这是一个相互关联连、整体推进的工程,因此使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转型发展的目标是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地方性高校高等教育必须重视产学研结合、积极引导科学研究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型,人才培养传统的教学型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在学校发展方式上,依托地方突出服务社会,办学职能上实现高校、企业、政府注重高校、企业与地方政府的互动。这种转型发展,最终会导致高校从办学到社会服务的整体性变革。

地方高校必须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促进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有机衔接,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校转型发展主要包括在办学定位上转型发展,而且在目标驱动、动力机制、路径选择上加以研究,根据转型发展的依据、设计转型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更好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实现“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转型发展,必须改变高校同质化现象,其本质就是基于高校自身定位的特色发展。要实现高校顺利转型,构建特色学院、创建应用型大学,必须加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的控制。

(三)转型发展的现实探索

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是一种从教育的形式到内涵、结构到形态、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性变革,这种转型变革在新建本科院校表现更为明显。以许昌学院为例,首先是实现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转型;通过十年(2002-2012年)的本科教育,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育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基本实现了向本科教育的转型;其次,实现从传统本科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这是一个关键的转型。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以后,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反思升本10年的办学道路,认真总结办学规律,深刻认识到在这两个转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起点、是中心、也是根本。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转型的路径

(一)依靠办学积累,推进专业转型

任何一所高校,都有一定的办学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高校应依靠办学积累,稳步推进专业转型。以许昌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为例,该院是2002年在原地理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办学的前二十年以师范类专科为主,地理科教育是传统的师范教育专业,师资力量、科研创新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上突出了“师范性”;在办学过程中,为适应地方经济的需要,该院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拓了地方经济急需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2002年学校升本以后,相应的这些专业升为本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升为土木工程专业,该专业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培养为主,突出人才培养的 “工程性”,2013年实现独立办学;2006至2012年,在前期的办学基础上,相继拓展了GIS、测绘工程和风景园林专业,这些专业是近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增的专业,具有与地方经济结合、应用性强的特点,学院积极与相关企业联合,使学生直接到生产第一线,突出“应用性”。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发挥特长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

(二)以科研为先导,服务地方经济

在专业转型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学术型研究”向“应用型研究”转型,进一步明确科研工作思路,加强应用型研究,为地方经济服务。2008年以来,相继与获嘉县签订了土地调查协议,开展了2000多亩土地资源调查;与郑州爱博公司签订协议进行了2000多亩土地资源数据库的建库和数字化工作,深入到长葛市、鄢陵县、临颍县等,临颍县窝城镇做新农村建设规划。主持完成了禹州大鸿寨种子植物资源调查及其数据库建立、禹州大鸿寨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及开发策略,开展了大鸿寨旅游资源调查与规划;加强了许昌土地利用研究、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研究、河南省城市化建设的问题进程及对策研究,并发表了相关文章;2013年,围绕许昌市千亩游园,开展了清潩河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围绕许昌市运粮河开展了三国风情街设计工程,组织专家对许昌市清潩河三里桥进行景观设计,并顺利投标。推动了许昌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发展,服务企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产-学-研”相结合,开展科技服务

在转型发展上,积极探索性 “校-校”“校-企”“校-局”合作的模式。依托许昌市园林城市建设的优势,与河南尚都公司、中正永信公司、南方测绘公司、超图软件公司、中地数码集团等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与许昌市气象局、登封市国土资源局、民革许昌市委等单位签订产学研协议书,建立了与专业对口的“校外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企业工程师做兼职教授,指导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使企业作为学院的联系单位与学院共同培养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产-学-研”与“学-研-产”相结合的“校企”“校局”“校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验室共享,科研项目共建,培养“基础扎实、富有创新、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高”,有志于从事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学院与企业、企业与教师多层次有效的结合,培育办学特色。

三、地方高校发展转型的措施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突出实践教学

制定适应社会需求、体现实践特色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进学分制和模块化教学,为不同来源的学生制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满足本科人才培养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理论课学分,增加实习实训课学分,突出各类实践环节。增加校外实习时间,注重企业现场实践。积极推行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法,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和课题教学。增加包括进行技能鉴定考核的理论课程及配套的实训课程,使学生能考取本专业的技能鉴定证书。

(二)建立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平台

为加强应用型本科建设,学校应支持重点学科持续不断地将具有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开发,为规模化生产提供配套工艺、技术,实现产业化。以科技面向产业发展为根本导向,整合高校科技资源,全面推进应用研究与产业需求的充分对接,引导广大教师服务企业,建设以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平台,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建设工程技术中心 拓宽服务途径

不断加强工程中心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做支撑。与创新意识较强但自身研发实力较薄弱的企业紧密结合,合作建立的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创新合作,面向中小企业建立校企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能力。

充分利用理工科学院的专业优势和人才资源,加强与政府、企业之间各种形式的横向联合,加快科技开发步伐,创建产学研基地,逐步拓宽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途径,逐步提高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提高学院办学效益。

猜你喜欢

应用型办学学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