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师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2014-02-12郭志欣马金玲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驱动维生素

郭志欣,徐 蕾,马金玲

(1.通化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2.西安航空学院 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1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含义

所谓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给学生营造包含所学知识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在教师及各种课程资源的支持和帮助下,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在积极主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原有知识, 理解同化、迁移运用新的知识[1], 能够将自学的知识在课堂上讲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在讲授中提高教师从教基本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

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方法通常是重理论、轻实践,在课堂上采取“填鸭式” 的讲授方式,知识不易理解,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主动性被扼杀,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能够根据知识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将生物化学知识分为静态和动态两部分.静态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的是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肪这四类生物大分子及酶和维生素的有关结构及其功能,讲蛋白质时,可提出问题:重金属盐中毒时,为什么要及时喝些牛奶或豆浆,卤水点豆腐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熟肉更易于消化,为什么血红蛋白可迅速携氧等.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这些现象,又记忆了有关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的一些知识.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便日后进行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讲维生素时,可通过问题“维生素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后讲解各种维生素的功能及相应的缺乏症.例如维生素A有促进生长、增强视力的作用.缺乏维生素A的人会患夜盲症.古人用维生素A丰富的猪肝来治疗夜盲症.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促进人体骨骼的发育.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少儿佝偻病和成年人的软骨病.经常晒太阳是防止维生素D缺乏的重要措施.

动态生物化学则研究的是生物大分子的代谢.代谢知识是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内容,物质代谢是生命体不同于无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正常的物质代谢是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但代谢又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体内过程,只有与相应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体会其意义.

讲糖代谢时,可以以多糖为例,介绍多糖在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这就涉及了多糖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以及在细胞中的中间代谢过程,将中间代谢所包含的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贯穿其中,有利于学生对这些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将其与生物氧化相联系,说明糖的有氧代谢可以产生很多能量供机体生命所需,所以人每天必须要摄取糖类物质来为机体提供能量.

2.2 紧扣热点,加深理解

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时刻将社会热点问题直接和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相联系,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008年,我国出现了三聚氰胺事件,此事件也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在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可以将此事与蛋白质含氮量相联系,引出凯氏定氮法的优缺点,讲述事件的危害,呼吁大家从食品安全出发关心身体健康,增加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感[2].

“减肥”也是当今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尤其对于一些爱美女士.吃主食、甜食会变胖,这点人人皆知,但是为什么这些糖类物质会转变成引起肥胖的脂肪呢?[2]这就涉及到糖代谢和脂类代谢的关系、脂肪的生物合成内容.接下来可以涉及什么样的运动有利于减肥呢?由于脂肪代谢的特点必须是有氧代谢,就涉及到了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让学生在学习生化知识的过程中也明白了有氧运动是最适合减肥的运动方式.

2.3 角色互换,提高技能

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其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收集的知识以ppt 的形式讲解,使学生以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学习,学习兴趣可以获得极大地提高.教师可以在最后给予适当地补充.

讲核酸的生物合成之前,给学生提出问题“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解释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让学生通过查资料、预习并制作ppt来讲解自学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利用此教学方法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够使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师可以据此合理调整教学进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讲授教学内容,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教师基本技能,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师生物化学课程中应用的效果

3.1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 而是通过问题驱动的过程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改善其认知结构,提高其学习能力,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体会,强调问题驱动过程,指向教学功能性目标的实现,是一种高效和发展性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的重要手段[1].通过自学、讲解,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能力,让学生形成积极研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 能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能自觉主动地查阅有关问题的相关资料, 延伸阅读, 拓展思路.

3.2 锻炼了学生的从教基本技能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教师从教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未来教师行业的素质水平,对学生从教技能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教学法课程,应该贯穿在每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从高师生物化学课程的实践结果可以看出,通过问题驱动模式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板书、课件制作、课程设计等能力,通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及早进行职业规划.

总之,笔者在高师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驱动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慢慢了解了生物化学知识的趣味性,改变了以往认为其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想法.通过联系生命现象和生活常识背后的生物化学问题,不仅生动形象地解释了相关的生化理论和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切实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各项从教技能,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月华,张彦云,金臣.新课改背景下高师教育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12(8):88-91.

[2]左秀凤,郭云霞.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生物化学教学效果[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1):70-72.

[3]张宇雯,高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4):355-356.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驱动维生素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