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兹华斯无题诗的主题解析
——以《无题·虹》为例

2014-02-12李菁菁

台州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鸽舍华兹华斯无题

李菁菁

(通化师范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吉林 通化 134002)

华兹华斯无题诗的主题解析
——以《无题·虹》为例

李菁菁

(通化师范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吉林 通化 134002)

《华兹华斯诗选》收录了英国浪漫派湖畔诗人华兹华斯108首诗歌,其中无题诗有29首,达到总数的1/4以上。无题诗名曰“无题”,实则较某些“有题”诗蕴含了更深刻的主题。华兹华斯“鸽舍时代”的经典无题诗《无题·虹》的主题由“讴歌童心”与“赞美自然”两条线索交织而成,可以概括为永生的信息存在于童心与自然之中。“讴歌童心”源自《致蝴蝶》、《麻雀窝》;“赞美自然”源自《廷腾寺》、《水仙》等诗作。从虹与童心、虹与自然以及虹与永生多维度解析《无题·虹》的主题,以期为华兹华斯系列无题诗的解析拓宽路径。

华兹华斯;无题诗;《无题·虹》;童心;自然;永生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诗人的代表。在《华兹华斯诗选》(简称《诗选》)[1]中,共收录了他1798-1845年近50年的诗歌计108首,其中无题诗有29首。而无题诗中,有16首写于他隐居于格拉斯米尔湖畔的被人们称为“鸽舍”的一幢小农舍里,隐居湖山的这段时光(1799-1808)也被称为诗人的“鸽舍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诗选》中序诗之后的第一首诗就是《无题:我一见彩虹》[1]1(亦称《我心欢跳》[2]91、《虹》[3]136、《彩虹》[4]63、《每当我看见天上的彩虹》[5]96与《我一见彩虹高悬天上》[6]112)。关注本文论及的主题,我们将《无题:我一见彩虹》简称为《无题·虹》。与《无题·虹》相呼应,《诗选》的最后一首诗《永生的信息》[1]207,用《无题·虹》中的诗句“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我可以指望:我一世光阴;自始至终贯穿着对自然的虔敬”作为题引[1]207。在“鸽舍时代”的16首无题诗中,最受关注的是《无题·虹》。本文结合华兹华斯的个人经历与诗歌的写作背景,结合与之首尾呼应的名篇《永生的信息》,并以他讴歌童心与赞美自然的名篇《致蝴蝶》、《麻雀窝》、《廷腾寺》、《水仙》等为依据去解读《诗选》中开篇的无题诗——《无题·虹》的主题。

一、虹与童心

1802年3月26日,华兹华斯在哥拉斯米尔湖畔的“鸽舍”完成了他的名篇《无题·虹》:

无题

我一见彩虹高悬天上,

心儿便欢跳不止:

从前小时候就是这样;

如今长大了还是这样;

以后我老了也要这样,

否则,不如死!

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

我可以指望:我一世光阴

自始自终贯穿着对自然的虔敬。

诗人以童年时“见虹而心跳”的情景展开全篇,强调无论“从前”、“如今”还是“以后”,自己对自然虔敬如初。诗人化用了弥尔顿《复乐园》中的名句“儿童引导成人,像晨光引导白昼”[2]92为本诗的点睛之句——“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诗人认

为,人的灵魂来自永生的世界,童年离出生时间较近,离永生世界也较近,因而能够在自然界感知永生世界的荣光。在格拉斯米尔湖畔的“鸽舍”中,诗人写下了关于儿童的多首诗篇,讲述着儿童热爱自然的天性,讲述着儿童与生俱来的纯真与善良,表达了他对童心的依恋和希望回归童年生活的心情。

诗人喜欢飞舞的蝴蝶,只因为蝶舞会牵动他的思绪,让他的思绪飞回到儿时和妹妹多萝西在野外与蝴蝶嬉戏的美好时光——“飞过来,别走!过去的时光/在你的身影中重现/快乐的生灵!你在我心坎上/勾画出一幅庄严的图像——/我童年时代的家园”[1]2。多萝西曾在1802年3月14日的日记中记下了当时诗人写这首诗的情形:“他九点起床,但起身前已经完成《少年乞丐》。我们进早餐的同时(我已吃完),他一盆肉汤和一碟面包奶油仍原封未动,却写了一首给蝴蝶的小诗”,“最初诗意是在我们每看到蝴蝶而产生愉悦时产生的。我告诉他我喜欢稍稍追逐它们一下,可是担心碰掉它们翅膀上的花粉,所以不去捉它们”[3]129-130,从诗人写诗的专注程度可以感受到,他对当时情景的心驰神往。他用儿童的语言讲述着与蝶共舞的童心,赞叹着友善自然万物的天性——“林子里,小树间,我东奔西跑”,“而她呢?老天爷!她生怕碰掉/蝶翅上的薄粉”[1]3。

另一首关于儿童的诗歌《麻雀窝》,讲述了诗人与妹妹儿时偶然看见麻雀窝的情景——“快瞧,这绿叶浓荫里面,/藏着一窝青青的鸟蛋!/这偶然瞥见的景象,看起来/像迷人的幻境,闪耀着光彩”,“她望着鸟窝,好像有点怕:/又想挨近它,又怕惊动它;/她还是口齿不清的小姑娘,/便有了这样一副好心肠。”[1]3与《致蝴蝶》一样,《麻雀窝》同样反映了儿童与人为善的天性。

《无题·虹》、《致蝴蝶》与《麻雀窝》是《诗选》序诗之后的前三首诗歌,且都是关于儿童的诗。三首诗发表的时间依次为:1802年3月26日,1802年3 月14日与1801年。诗人没有按时序去编排诗作的次序,一定有他的意图。其实,这三首诗连续读下来,给读者一种童心融于自然的感觉,我们分不清是彩虹照亮了童心,还是童心照亮了彩虹。

二、虹与自然

华兹华斯生于湖区,长于湖区,湖区生活造就了他亲近大自然的秉性。成人后,诗人有两次远离湖区的经历——在剑桥大学读书期间,年方二十的诗人投身于法国大革命的浪潮,并于1791年与1792年先后两次赴法,去追求“平等、博爱、自由”的理想。现实没有使他找到更多的自由,但却邂逅了爱情,他结识了法国姑娘安奈特。但不久英法宣战,他不得不返回英国,从此人分两地,天各一方。残酷的现实告诉他:“平等”、“博爱”、“自由”——一切都无从谈起,忧伤与无奈使他的精神一度陷入崩溃的边缘。后来他想到重返大自然去寻找慰藉。于是,他于1793年到瓦伊河畔去亲近自然风光,五年后的1798年,又与妹妹多萝西一起重游瓦伊河两岸,并写下了关于大自然的名篇《廷腾寺》,与大自然述说着他的感悟——“我同样深信,是这些自然景物/给了我一份更其崇高的厚礼——一种欣幸的、如沐天恩的心境:/在此心境里,人生之谜的重负,幽晦难明的尘世的如磐重压,/都趋于轻缓”,“唯有自然,主宰着我全部身心。”[1]116-117诗人感觉到自己的心灵,已逐渐从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得到了重生——“我深为欣慰,/能从自然中,也从感官的语言中/找到我纯真信念的牢固依托,/认出我心灵的乳母、导师、家长,/我全部精神生活的灵魂”,“我也诚挚地相信,/自然绝不会亏负爱她的灵魂。”[1]119就在此次游览之后的第二年,华兹华斯迁居至哥拉斯米尔湖畔的“鸽舍”,开始了他充满诗意的新的湖区生活。在这段时光里,湖区的花鸟山川都成了抚慰他心灵的良师益友。这里有热爱自由的水鸟——“瞧这群水上安家的羽族,是怎样/以娴雅的姿态(也许不亚于天使),/一再延长它们奇妙的游戏!/多少次,凭着英气勃勃的翅膀,/飞到与峰顶相齐的半空,画出/一个广大的圆圈”(《水鸟》)[1]121;这里有歌唱童年的杜鹃——“与童年听到的一模一样——/那时,你们的啼鸣/使我向林莽、树梢、天上/千百遍瞻望不停”(《致杜鹃》)[1]78;这里有滋补心灵的雏菊——“恬静的生灵!/你与我同享阳光和大气;/为滋补我的心情,一如往昔/赐我以欢乐,让我学到你/温良的品性”(《雏菊》)[1]71;这里有抚慰孤独的水仙——“从此,每当我倚榻而卧/或情怀抑郁,或心境茫然,/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闪烁/那是我孤寂时分的乐园;/我的心灵便欢情洋溢,/和水仙一道舞踊不息”(《水仙》)[1]86。这里的花鸟山川与高悬天上的彩虹一起,都成了抚慰他心灵的良师益友。

三、虹与永生

彩虹的美丽只有一瞬,但却可以永驻心灵。华

兹华斯在《永生的信息》一诗中,以《无题·虹》中“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我可以指望:我一世光阴;/自始至终贯穿着对自然的虔敬”这三行诗为题引,用203行诗诠释了《无题·虹》的内涵。与《无题·虹》一样,《永生的信息》也起笔于1802年。不同的是:《无题·虹》只用了一天就写出了初稿,而《永生的信息》则写至1804年。在多萝西写于1802年3月26日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描述:“明媚的早晨,威廉写信给安奈特,然后一心写《杜鹃》”,“我上床休息时他正写《虹》”[3]136。

诗人认为,人的灵魂来自永生的世界,童年离出生时间较近,离永生世界也较近,因而能够在自然界感知永生世界的荣光。他眷恋记忆中童年的生存状态——“还记得当年,大地的千形万态,/绿野,丛林,涛涛的流水,/在我看来/仿佛都呈现天国的明辉,/赫赫的荣光,梦境的新姿异彩”[1]207;他感叹远离童年的现在——“可是如今呢,光景已不似当年——/不论白天或晚上,/不论我走向何方,/当年所见的情景如今已不能重见”他感叹“虹霓显而复隐”的现实,感叹物是人非。尽管“玫瑰秀色宜人”,尽管“星斗映现湖心”,但“我总觉得:大地的荣光已黯然减色”。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程一定是从神圣走向平庸的过程吗?面对社会的种种不公,诗人更坚定了亲近自然的理念。歌唱的小鸟、蹦跳的羊羔、飞泻的瀑布、睡醒的清风,都向诗人倾述衷情——“高声喊叫吧,让我听你快乐的叫声”[1]208-209。热爱大自然的歌者,听到了大自然的呼唤,由衷地向大自然给予的启迪表示感谢:“哦!流泉,丛树,绿野,青山!/我们之间的情谊永不会中断。”[1]215

诗人感悟到:永生的信息存在于童心与自然之中——这就是《无题·虹》的主题。

四、结 语

《无题·虹》是诗人信笔写来的一首小诗,但却反映了他对童心的依恋与对自然的崇拜。《诗选》中的多首诗歌,也都含有与《无题·虹》相同的主题。如《致蝴蝶》、《麻雀窝》等诗歌强调了童心的天真与圣洁,而《廷腾寺》、《水仙》等,则强调了孕育万物的大自然的神圣与伟大。《无题·虹》中的“彩虹”可以看做“自然”的代称,也可以看做“童心”的映像。美丽的彩虹“显而复隐”,美好的童年时光也一去不还。但我们可以永远保留自然的童心与童心的自然,因为永生的信息就存在于童心与自然之中。

[1]威廉·华兹华斯.华兹华斯诗选[M].杨德豫,楚至大,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

[2]蓝仁哲.解读命题“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从《我心欢跳》的惊喜到《永生颂》的人生感悟[J].国外文学,2005(4):91-96.

[3]多萝西·华兹华斯.格拉斯米尔日记[M].倪庆凯,译.广东:花城出版社,2011.

[4]陈才忆.欢乐的童年 不朽的颂歌——论华兹华斯儿童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2-66.

[5]崔莉.重返自然的桥梁——试析华兹华斯的儿童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95-98.

[6]李丽敏.纯真烂漫,返璞归真——探析华兹华斯诗歌的儿童观[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3):110-112.

On Deciphering the Theme of the Untitled Poem by Wordsworth——Take Rainbow in the Sky as an Example

Li Jingjing

(Department of College English,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 134002,Jilin)

The Collective Poems of William Wordsworth collected 108 poems by Wordsworth,the pioneer of“Lake Poets”,one of the English Romantic poets.It is found out that 29 of them,that is more than a quarter of them are untitled.These so-called untitled poems comprised of far more rich and deeper themes compared with the entitled ones.Furthermore,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the theme of the untitled poem“Rainbow”written in the“Dove Cottage”by Wordsworth is that the immortality only maintains in innocence and nature.Evidences are probed and verified in the light of two theme lines.The first one are poems which share the theme of innocence,such as To a Butterfly and The Sparrow’s Nest,while the other one are poems with the theme of nature,Tintern Abbey,To Daffodils,etc..The approach adopted in this paper may be applied to analyzing other untitled poems by Wordsworth.

Wordsworth;the untitled poem;rainbow;innocence;nature;immortality

I106.2

A

1672-3708(2014)01-0026-03

2013-06-27

李菁菁(1982- ),女,吉林通化人,讲师,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

猜你喜欢

鸽舍华兹华斯无题
植物批评视域下的华兹华斯诗歌研究
我的心爱之物
华兹华斯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圈地叙事
寒鸦和鸽子
守信
守信
无题
The Study of “The Daffodil” from Cognitive Perspective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