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州方言中隐喻性谚语的概念隐喻探析

2014-02-12陈卫娟

台州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台州谚语相似性

陈卫娟

(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台州方言中隐喻性谚语的概念隐喻探析

陈卫娟

(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台州方言中隐喻性谚语也可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这三种认知类型。这些谚语善于借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经验去阐释陌生的或抽象的概念,引发不同认知域间的相似性联想。概念隐喻理论有助于从认知角度认识和理解方言谚语。

概念隐喻;台州方言;谚语;认知类型

一、引 言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迅猛发展,认知观的隐喻研究备受关注,隐喻已从语言修辞层面上升到认知层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性的”[1]4。谚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也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体验性活动的结果,大多数谚语是隐喻性的。以往对于谚语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其性质、特点、形成、修辞、历史文化等方面,但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谚语进行研究的并不多,尤其是对方言谚语进行分析的就更少了。台州方言属于吴语,几千年来留下的谚语内容丰富多彩,是台州人民长期以来对劳动的体认和对人生感悟中总结与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本文试图从概念隐喻理论方面对有代表性的台州方言谚语做一些认知阐释。

二、隐喻性谚语

谚语句式简洁凝练,意蕴隽永,这与它的隐喻性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认为,大多数谚语是隐喻性的,是客观世界与人类思维互动的结果,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

(一)概念隐喻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概念隐喻最初源自Lakoff与Johnson的合著Metaphors We Live by。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这个具体的概念域称为“始源域”,而抽象的概念域称为“目标域”,隐喻形成的基本过程实质上是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始源域和目标域是各自独立又具有相似性的符号系统。

下面以LOVE IS A JOURNEY(爱情是旅程)为例进行说明。爱情是目标域,旅程是源域,两大领域下面对应着一系列的关系:爱人被看作是旅伴,他们共同的生活目标则是他们旅行的目的地,他们的联系是交通工具,载乘着他们前往目的地。期间路途常不平坦,时有岔路和困难的困扰。爱情的旅途有长有短,有坦途有坎坷,有开心有阴郁,有圆满也有遗憾。人们在理解爱情的时候把旅途的这些特点映射到爱情上,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隐喻性谚语的特点。我们一般可以把谚语分为两类:“一类是通常根据字面意义理解的谚语”[2]37,例如:“五月种芝麻,立地会开花”,“立冬勿留客,回去快种麦”,“立春雨淋淋,阴湿到清明”。这类谚语往往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或是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另一类谚语常作隐喻性理解”[2]37,通过某种现象或事件来映射其他相似的现象或事件,例如:“无风不起浪”,“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家无主,屋无柱”,“平时勿烧香,急来抱佛脚”。

谚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概念系统的产物,其中在谚语的形成与理解中构建和联想相似性及体验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喻性谚语是人们在相似性基础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实际上涉及了两个语义域,源域和目标域的关系是通过相似性建立起来的。相似性是谚语隐喻义的认知基础,即隐喻是通过联想事物相似性特征使概念具体化的。相似有物理的相似性和心理的相似性之分。物理相似性主要是指形状、外表或功能上的相似。心理相似性是指由于文化、传说或其他心理因素使得我们认为某些事物之间存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一些方位隐喻往往利用的是某些事物的物理基础与某些心理体验之间的相似。可见,相似性是隐喻赖以成立的基本要素。

谚语是人民大众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的概括和智慧的结晶,隐喻性谚语中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是以身体经验为动因的,两域的联系是建立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直觉经验的基础之上。在与客观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的过程中,人们能够自然地用熟悉的、常见的、具体的物体结构去认识陌生的、抽象的、无形的概念。例如台州谚语“单面墙砌勿牢,双夹墙推勿倒”,它们是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建造的经验,同时基于功能相似性基础上的联想,我们自然联想到具有普遍性的人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团结力量大。

三、台州方言中隐喻性谚语的概念隐喻类型分析

Lakoff和John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将概念隐喻分成三种基本类型: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根据这个分类,本文试图对台州方言中的隐喻性谚语做一些认知阐释。

(一)结构隐喻。结构隐喻指用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用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来谈论另一概念[3]106,通常是用源域中具体的或比较熟悉的概念去类比目标域中抽象的或比较陌生的概念。例如:“时间就是金钱”(TIME IS MONEY)、“辩论是战争”(ARGUMENT IS WAR)、“人生是旅途”(LIFE IS JOURNEY)等都是典型的结构隐喻。以下是几则台州方言谚语,都涉及到这种概念隐喻。

例1 十只手指有长短,一树果子有酸甜。

例2 人无千日好,花无摘落红。

例1表面上说的是手指的长短和果子的酸甜,实际上说的是同父母生的兄弟也有好有坏。人的品行的好坏是很抽象的事物,我们可以用果子去类比人,“果子受光照的影响产生酸甜”这一现象投射到“人受教育的影响产生品行的好坏”上,从而理解这个道理。例2是根据“人是植物”(PEOPLE ARE PLANTS)这个概念隐喻,我们在谈论人的时候可以把属于植物的某些特征,如“开放、落叶、凋零”等当作隐喻性的认知参照,因此我们台州人说:人的青春短暂或好景不长,就像摘落的花儿一样难以持久。类似的谚语还有很多,如“斩草勿除根,逢春芽又生”,“人怕出名猪怕壮”,“树要皮,人要脸”等等。

上述谚语中源域和目标域这两个概念的认知域不同,但我们可通过源域概念来认识和理解目标域概念。

(二)方位隐喻。方位隐喻是参照方位而形成的一系列隐喻概念,如人们常将上下、前后、深浅、里外、中心—边缘等具体的空间概念投射到情绪、心理状态、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抽象的概念上,从而产生了用方位概念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4]。空间方位来源于人们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概念。

例3 身上有东风,走路兴匆匆;身上无东风,走路瘪侬侬。

例4 万丈高楼平地起。

例5 学好如登,学坏如崩。

例3谚语的意思是:台州人把金钱比作东风,认为是好东西。身上有钱,走起路来也是兴匆匆的;身上如果没钱,走起路来也是少气无力,瘪侬侬。这种表达是以其物质的和文化的经验为基础:直立的姿势与情绪高涨同现,下弯的姿势与情绪低落同现,即我们说的方位隐喻:“HAPPY IS UP;SAD IS DOWN”,所以就有了走路兴匆匆和走路瘪侬侬之说。例4字面义为:再高的大楼都要从平地修建起,隐喻做事要把基础打牢,从无到有。“起”是上升的动作,具有积极意义。例5意为学好就像登天一样艰难,学坏就像山崩地裂一样迅速坠落。其中“登”是向上的动作,具有积极意义,“崩”是向下的动作,具有消极意义,即我们说的“GOOD IS UP;BAD IS DOWN”。

从以上谚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隐喻概念是

参照方位概念组建的,具体的空间方位有助于我们对一些抽象的,非空间方位概念的理解。

(三)本体隐喻。本体隐喻指的是人们用简单、具体和形象、有形的实体及物质去认识复杂的概念,通过抓住实体的特征去理解抽象、模糊的概念[5]。本体隐喻又可分为三小类:

1、实体和物质隐喻。人们将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从而能对其进行指称、归类、组合、量化等。我们知道,人类最早的生存方式是物质的,人类对物质的经验为我们将抽象的概念表达、理解为“实体”,提供了物质基础[3]109。

例6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例7 有缘千里能相会。

例6谈论的是人际关系:君子之间的交情,是指两人有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人世的是是非非有类同的看法,不论贫穷与富贵,始终心灵相通,这种友谊清纯得像水一样,是可以长久维持下去的。而小人之间的交情,是指两人有共同的利益观,在一起是为了你谋取我的利益、我谋取你的利益,或两人在一起谋取他人的利益,这种交情往往浓得像蜜一样,但是一旦利益关系不存在,两人的交情也就到此为止。人际关系是个抽象的概念,此谚中我们把它看成一种物质——食物,即“RELATIONSHIP IS FOOD”。用“食物的味道”来概括、映射目标域“人际关系的好坏”,让人在心理上对人际关系有了具体形象的认知。例7字面意为:两个有缘分的人,不管相隔多远,都会相遇的。男女之间的缘份是一种抽象概念,看不见、摸不到,“相会”使两个有缘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具象化,让人在心理上对“男女之间的缘份”有了直观而固定的认知,体现了实体隐喻的特点。

总之,实体隐喻也是基于人类在处理自身与实体的共同经验基础之上构建的。

2、容器隐喻。“将本体(不是容器的事物、大地、视野、事件、行动、活动状态、心境等)视为一种容器,使其有边界、可量化、能进、可出”[6]。容器隐喻是最典型的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本体隐喻。比如每个人本身就是个容器,身体可分为界面、里外等。这种概念可以投射于人体以外的其他物体,如房子、丛林、田野等。

例8 沙蟹爬到盐里死。

例9 相气在肚,相叫何妨。

例8指的是:沙蟹生长在海滩上,海边有时候有晒好的盐堆积如山,有些沙蟹爬进盐山,方向不辨,越爬越不对劲,最后活活被咸死。比喻盲目而自以为是的人,入歧途不知返而死去。“盐”在这里成为实现概念隐喻转换的容器,有里外之别,可爬入也可爬出。例9这句话是指社会上度量大的和度量小的两种人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度量小的人和你有意见后,就是在路上碰到,他也会视若路人,不再打招呼了;度量大的人,仍会招呼你,并希望能化解前嫌。后人总结,就是有意见也该“相气在肚,相叫何妨”,希望双方谅解,达到重归友好的愿望。人是独立于周围世界以外的实体,我们的皮肤界定了自身,把我们与自然界其它一切物体分开,因此每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容器。“肚”也可看作一个容器,里面盛满了“气”。

在容器隐喻中,我们可以把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事件、行为、活动、状态等看成具体的有形容器。

3、拟人隐喻。将事体视为具有人性,即将人的动机、性格、行为等概念投射到其他非人类的物体上,使之人格化。

例10 墨鱼笑鲑姑,勿晓得自己窟臂乌勿乌。

例11 过去的事如昨日死,未来的事如今日生。

例10意为:台州人把大乌贼称为墨鱼,小乌贼为鲑姑,墨鱼遇到强敌时,会喷出墨汁作烟幕弹,逃之夭夭,故名“墨鱼”,但墨鱼看不到自己放出的墨汁,只看见鲑姑放出的乌,就笑鲑姑肮脏,而不晓得自己比它还肮脏得多。这句话隐喻我们中有些人,自己的错误缺点很多,却视而不见,而别人有什么过错,他好像探照灯一样,看得清清楚楚,并且大加数落、横加指责。这里表动物概念的“墨鱼”和“鲑姑”与表人物概念的“笑”放在一起,完成了动物和人物之间的隐喻性投射,是较为常见的拟人隐喻。例11指以前的种种事情都已过去,就好像昨天的我已经死去。现在崭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好像得到了重生一样。谚语是劝人们把烦恼的、吃亏的、冤枉的事都当作过去了,一去不复返,就像人死了一样;把向往的、美好的、希望的事都作为今日刚开始,不久即将到来,不要气馁要奋斗,就像刚出生的人一样,充满希望。此谚中各种事情可以像人一样“死”或“生”,显示出拟人隐喻的特点。

拟人隐喻把抽象认知活动简化为人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用看待人的不同方式来认知与理解世界上的其他现象。

四、结 语

台州方言谚语丰富多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台州人民生活图景的活化石。本文以台州方言中的隐喻性谚语为语料,分析了“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这三种概念隐喻的认知类型。概念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为方言谚语的形成和理解提供了理据,台州方言中的隐喻性谚语,善用熟知的事物或生活经验去阐释陌生抽象的事物或经验,巧妙地把不同认知领域的事物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引发认知主体的相似性联想,达到化未知为已知,化抽象为具体的认知目的。从认知角度对方言谚语进行阐释,为我们认识方言谚语提供了新的视角。

[1]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彭建武.国外概念隐喻理论及其应用[J].国外理论动态,2009 (8):100.

[5]余高峰.隐喻的认知与隐喻翻译[J].学术界,2011(1):162.

[6]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410.

An Analysis on Metaphorical Proverbs in Taizhou Dialect from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Chen Weij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 317000,Zhejiang)

Based on conceptual metaphor,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n metaphorical proverbs in Taizhou dialect from angles of structural metaphor,orientational metaphor and ontological metaphor. These proberbs explain unfamiliar or abstract concepts with familiar things or experience in our daily life,which causes people to associate things between different domains.Conceptual metaphor facilitates understanding dialectical proverbs in term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nceptual metaphor;Taizhou dialect;proverb;cognitive types

H313.3

A

1672-3708(2014)01-0012-03

2013-09-04

陈卫娟(1980- ),女,浙江天台人,讲师。

猜你喜欢

台州谚语相似性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台州远洲墅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V4国家经济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