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蒙藏书家考
2014-02-12冯方
冯方
(东北师范大学 图书馆,吉林 长春 130024)
满蒙藏书家考
冯方
(东北师范大学 图书馆,吉林 长春 130024)
分析满蒙藏书家产生的条件,考查了四十多位满蒙藏书家,从其藏书实践中,认识到满蒙藏书家在我国藏书史上所做的努力及其巨大作用。
东北问题;满族;蒙族;藏书家
我国满蒙少数民族多居于北部及东北地区,随着满蒙贵族统治中原、君临天下,而有所迁徙。他们不仅是马上英雄,亦通晓其本族文化及汉文化,在武力征服中原的过程中,亦被汉文化所征服。随着汉文化影响、熏陶的加深,满汉文化、蒙汉文化的融合,造就了很多满蒙藏书家留名于世。
一、满蒙藏书家产生的条件
首先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任何时代的藏书家皆不可能维系,当经济受挫、温饱受到威胁时鬻书现象就会发生,藏书亦会易主。连温饱尚有待解决的人,绝不可能有聚积古书,来发展中华文化的观念。其次要在民族文化交融中积极接受汉文化的影响与熏陶。民族融合使民族混杂地区的人们能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简单的交际语言,但那是为了贸易的方便,究其实质还是为了生存,他们同样不会以聚积古书为已任。只有那些受到过良好汉文化教育的人,方能接受与继承汉族藏书家们的藏书思想,让中华文化在他们手中继续流传下去。再次要有一定的政治地位。那样才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有价值的古书。所以满蒙藏书家产生于皇亲贵胄的满蒙贵族中,这正是与他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及所受的文化教育相适应的结果。
二、满蒙藏书家及其贡献
(一)蒙族藏书家的贡献
史载蒙古族塔塔尔台子只必(1250—1301)家有藏书数千卷,曾出家藏二千余卷,置于东平庙学堂,供学生使用。以祖功封户于胙的蒙古怯烈氏普兰奚出所藏经史数千卷送与胙之庙学,使其成为更加完善的教育场所。元世祖忽必烈外孙文阔里吉思(—1298)谥忠献。“性勇毅,习武事,尤笃儒术,筑万卷堂於私第,日与诸儒讨论经史、性理、阴阳、术数,靡不该贯。”[1]千奴(1254—1325)致仕后“聚书万卷,延名师教其乡里子弟,出私田百亩以养之。”[2]
姓名失载的元蒙古大臣纽璘之孙,随先人定居于四川,元至正年间,当官府于各地求书,藏于东南的珍本秘籍纷纷出现时,爱好藏书的纽璘之孙,遂尽出家资,遍采江南,四五年间得书号称三十万,运回四川。
蒙古族乌尔济氏的法式善(1752—1813)姓盂,又作伍尧氏,原名运昌,以与关帝云长号音相近,诏改今名法者,字开文,号时帆,别署陶庐、梧门、诗龛先生、小西涯居士。有《清秘述闻》《陶庐杂录》《存素堂诗文集》《槐厅载笔》等。《存素堂书目》云:“余束发嗜藏书。北地书值昂贵,贫士尤难办。卅年来,一甑一裘悉以易书。交游既广,大江以南,爱余者多以副本见贻。益以生徒所缮写中秘本,积渐累累然,充楹益栋矣。”《陶庐杂录》多记其藏书诸事。有诗龛及梧门书屋,藏书万卷,间以法书名画。又有槐厅、五延秋馆、存素堂、陶庐等处收藏。藏印有“法梧门藏书印”“梧门诗草”“诗龛书画印”“伍尧氏”“梧门书画之章”“诗龛漫识”“陶叩守正”“法时帆藏书印信”“诗龛居士”“陶庐藏书”“法式善稿”“存素堂珍藏印”“诗龛墨缘”“时帆珍玩”“诗里求人龛中取友我怀如何王孟韦柳”“小酉涯居士”“玉延秋馆”等。
(二)满族皇族藏书家的贡献
身为皇太极子、福临庶兄的高塞(—1670)名国鼒,号霓庵。以敬一亭储其明本《俾雅》《明伦大典》等,藏印为“敬一主人”。喜读书且收藏甚富的显亲王蕴为康熙时诸王之一。以阅清楼藏其三千余种书籍,虽无奇秘之本,然有五百卅余种释典、全藏的道藏。藏印为“显亲王宝”。
康熙第十三子允祥(1686—1729),原名胤祥,自雍正即位后避讳改为允祥,封怡贤亲王,去世后是雍正帝唯一允许称其原名胤祥的皇弟。他好藏书画,在书画等方面的艺术修养很高。怡府收藏书画始于其手,其子弘晓达到顶峰。
雍正第六子,嗣康熙第十七子果毅亲王允礼为后的弘瞻(—1765)卒谥恭,别署益寿主人。以果亲王府中的自得园藏元本 《春秋纂例》《南史》《春秋左氏传句解》等。钱泰吉《曝书杂记》载其于雍正十三年校刻《春秋左传》,较怡府所刻《五经》板式阔大,字画纸墨亦极精。藏印有“果亲王府图籍”“果亲王点定”“果亲王益寿主人月读《左传》一过”等。
康熙第十三子怡贤亲王胤祥之子弘晓(1722—1778)袭怡亲王,谥号为僖,别署冰玉主人。从其《明善堂集》耿觐光序中 “冰玉主人于九经诸子靡不详加厘定,使阅其书者不致有亥豕鲁鱼之叹,知主人信古之深,嗜古之笃矣。及得游藏书所,牙签缥袟,充盈栋宇,凡有关于世道人心及为诸经羽翼者,不下千百种,而文集、诗集尤为巨观。”可知其对版本颇有研究。有乐善堂、安乐堂、似太古斋、冰玉山庄藏其四千五百种藏书,所藏宋元本极富,明本亦颇多。有北宋大字监本《周易单疏》《左传单疏》,宋椠婺州本《九经》等。藏印有:“怡府世宝”“安乐堂藏书记”“御题明善堂印”“御题银潢派里圭璋器”“天语尽职从知荩切”“纶音好书犹见性情醇”“赐额忠孝为藩”“冰玉山宝”“似太古斋珍藏金石书画印”等。
乾隆第六子,出为康熙第二十一子慎靖郡王允禧之后的永瑢(—1790)封质郡王,谥曰庄,号九思主人。曾藏有明本《老子鬳斋口义》及《列子鬳斋口义》,影宋本《离骚集传》等。其藏印有“眠琴绿荫”“皇六子”“永瑢曾观”“养正吉”“真趣非外借”“书画印”“一盏秋镫夜读书”等。
康熙第二十四子允秘第二子的弘旿 (—1763—1796—)字仲升,别署瑶华道人、闲闲主人。从刘喜海抄的《静寄轩书目》,知其藏有二千余种,多为明清近人著作,间有宋元本,注意搜聚小说、词曲之属,如《牡丹记》《西厢记》等二百余种。
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1752—1823)谥号曰哲,字镜泉,号小厂,别署诒晋斋主人。有《诒晋斋集》《续集》《诒晋斋随笔》《仓龙集》。 《诒晋斋集》云:“锦轴牙签富自夸,深居也说积书家。”以诒晋斋、听雨屋、看云阁藏其宋本 《梦溪笔谈》《书仪》《明藩府政令》、元本《纂图互法苟子》等。藏印有:“成亲王”“诒晋斋印”“皇子永瑆之印”“皇子章”“皇十一子永瑆鉴赏古书真迹珍藏之印”“校理秘文”等。
代善之六世孙并袭礼亲王的昭梿(1776—1829)字汲修,号啸亭,别号檀樽主人,撰有《礼府志》《啸亭杂录》。《啸亭杂录》云:富察昌龄藏书“为一时之盛,……今其遗书多为余所购,如宋本《江湖》诸集。多公手钞者,亦想见其风雅也”。又云 “《石仓十二代诗选》,《四库全书提要》云五百六卷。今余家所藏则一千七百四十三卷,较《四库》所收多至千余卷矣,雕镌完好,刷印清楚,自是闽中初拓精本。法时帆祭酒颇加赏鉴,以为近世难觅之本。”又有旧抄本《万历野获编》等。藏印为“礼邸珍玩”“檀尊藏本”“豊府藏书”。
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三子的爱新觉罗氏端华(—1861)号端友。肃顺兄,道光间袭封郑亲王。以乐善堂藏藏书家徐乾学、季苍苇等人旧藏,多世所未见。
道光第六子,咸丰之弟奕訢(1832—1898),咸丰即位,封为恭亲王。以乐道堂、多福轩、锡晋斋等藏其《多福轩书目》及《乐道堂书目》所著录近两千种藏书,所藏宋椠达三十九部之多,有《文苑英华》《锦绣万花谷》《大学衍义》《东都事略》《春秋经传集解》《埤稚》《说文解字》《黄帝内经灵枢》《班马字类》《三苏文粹》《朱子语类》等。藏印有“恭邸藏书”“锡晋斋印”。
肃武亲王豪格七世孙盛昱(1850—1899)字伯希(又作伯熙、伯羲、伯兮)号韵莳,别署意园。有《八旗文经》《雪屐寻碑录》,卒后其表弟杨钟羲辑刻其遗为《郁华阁集》等。盛氏意园中的郁华阁藏有极多精美的书籍、金石与书画。宋本有《礼记正义》《群经音辨》《方言》及《册府元龟》等;元本《文献通考》及《玉海》《柳文》《三苏文粹》《唐文粹》等;明本《七经》《渊鉴类函》《古文渊鉴》《全唐诗钞》等;其钞校本更精,如南宋孝宗时内府写本《洪范政鉴》、明钞本《太平御览》全部、明蓝格抄本《文苑荚华》等;其他明、清名人钞校本及稿本亦多珍奇。藏印有“属籍淳盛昱”“伯羲父”“宗室盛昱收藏图书印”“圣清宗室盛昱伯羲之印”“宗室文悫公家世藏”“郁华阁藏书记”“享之千金”等。
爱新觉罗氏的崇恩,生卒未详。字仰之,号雨舲(又作语铃、敔铃、禹舲、语龄),别署香南居士、筏喻道人、语铃道人、绣漪老渔。有《香南居士集》《青州府志》。自序云:“老屋数椽,仅蔽风雨,藏书万卷,莫救饥寒。”以吾亦爱吾庐、对松山房、绣漪精舍、壶青阁、及寻乐斋藏其所喜爱的古籍、旧拓、碑贴,有刘燕庭《金石苑》等。藏印有“语铃所藏初印精本,得者宝之,庶传久远”“玉牒崇恩”“绣漪精舍”“绣漪老渔”“壶青阁”“淡园”“敔翁”“涧邨”等。
生卒年未详的多罗贝勒弘明子永忠,字良辅,号臞仙。有《延芬室集》。《清史稿》载其“常不衫不履,散步市衢。遇奇书异籍必买之归,虽典衣绝食不顾也。”
爱新觉罗氏的溥儒(1896—1963)字心畲,号西山逸士,一署旧王孙。《民国人物小传》称其去台湾后,“居陋巷,萧然若寒京,以鬻文与书画自给”。因其祖恭亲王奕訢有乐道堂、多福轩藏书,故溥儒亦“家藏书画多宋元名迹”。藏书印为“毋为小人儒”。
满清皇族藏书家所藏之书,因其资金比较雄厚,所以其藏书精刻精刊的精品较多。
(三)满族贵族藏书家的贡献
叶赫纳喇氏的纳兰明珠(1635—1708)字端范。传是楼与穴砚斋旧藏归其不少,故藏品极精,有穴砚斋抄本《南唐书》《何博士备论》《茅亭客话》等。明珠长子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以避太子讳改,字容若,号楞伽山人。词以“真”取胜,以“纳兰词”而闻名。 有《通志堂诗集》《词集》《文集》《渌水亭杂识》。其于通志堂、绣佛斋、渌水亭、鸳鸯馆等处博览群书,并储书数万卷。藏印为“绣佛斋”“鸳鸯馆”。刊刻《通志堂经解》近一千八百卷,为保存及传播古代文献作出了贡献。明珠次子纳兰揆叙(—1717)原名容德,字恺功,号惟实居士,谥文端。有《隙光亭杂识》《益戒堂诗集》《鸡肋集》。由其《隙光亭杂识》“元时刊书尚袭宋时避讳,即今时下所刻若依宋本者,仍其缺笔,或乃据此以定宋刻之真伪,陋矣。”知其精于版本鉴别。藏书极精,有宋本《书经》、明本《元城先生尽言集》、明抄本《革书》等。(《革书》为明末刘济,随侍英宗出逃,记其事于皮革上。同与英国的羊皮书,我国当仅此一件。)以谦牧堂、益戒堂、隙光亭储之。藏印有“谦牧堂书画记”“谦牧堂藏书记”“谦牧堂赏鉴书画之章”等。
富察傅鼐(—1738)字阁峰,袁枚《刑部尚书傅察公神道碑》载其“所居稻香草堂有白雁峰、鳌峰、东皋、南庄诸胜,积书万卷。”叶赫纳喇氏的长海(1678—1744)字汇川,号盋庵。有《雷溪草堂诗集》。《清史稿》称其“博古多识,嗜金石书画,当意则倾囊购之。……中岁爱易水雷溪之胜,筑大盋庵,因以为号。……颜其阁曰‘玉衡’。”
富察傅鼐之长子、曹楝亭之婿富察昌龄(—1723—)字敷槎,号堇斋。曹楝亭之藏书多归其所有,又勤于抄录,所藏胜于纳兰性德的通志堂。以谦益堂、聚星堂藏《名臣碑传琬琰集》《雅义》《雅乐发微》《七经图》等。藏印有“长白敷槎氏堇斋昌龄图书记”“谨斋昌龄”“晋衡”“稻香草堂”“堇斋收藏印”“聚星堂藏书”“墨香亭”“墨香堂书画”等。
钮枯禄氏的和珅(—1799)字致斋。从盛怀宣《盛氏图书馆善本书目》所载和珅刻书跋文:“余得宋椠本《礼记》,前有昆山徐氏、泰兴季氏收藏图章,后有惠定宇跋,其与监本、毛本增多,互误互异之处,考证详明。余复以毛本对校一过,一—吻合。洵为艺林鸿宝。礼经为学宫造士之书,家弦户诵。方今经学昌明,天禄石渠之储,犁然美备。恭逢圣主,稽古右文,刻石经于辟瘫。余蒙圣恩,忝司总裁,又适获是书,上足以辅翼圣教,下以嘉惠海寓承学之士。爰影抄付梓,俾广流传。乾隆岁在乙卯(六十年)盂夏之月上白和珅识。”知其亦曾为古籍的保护与流传做出过贡献。其藏印有 “致斋和珅”“大学士章”“子子孙孙其永宝之”。
索绰络氏的英和(1771—1840)幼名石桐,字树琴,号煦斋,又号定圃,晚号脀叟。有《恩福堂笔记》《思庆堂集》《卜魁纪略》《春秋左传读本》等。《恩福堂书目》自序云:“恒每以簿书相随,而性素嗜书,俸余悉以购旧椠。于是累年积月,颇有可观”。以恩福堂、恩庆堂藏《恩福堂书目》所著录的约九百种藏品,宋本有《历代纪年》《文苑英华钞》《曾公类说》《乘崖集》等。其余大多为元本、明初刊本、旧抄本、毛氏汲古阁本等。藏印有:“恩福堂藏书印”“熙斋藏弆”“英和审定”“字曰树琴”“臣和恭藏”“宫保世家”“执金吾印”“南斋翰林左翼总兵”“身在万里半天下”等。
郭佳氏的穆鄣阿(1782—1856),字子朴,一字耕珊,号鹤舫。有《熙朝宰辅录》《澄怀书屋诗草》。其澄怀书屋,多宋元精本。如宋本《南齐书》《于湖居士集》等。
费莫氏的勒保之孙文良(—1859—)号冶庵。藏书多精本。莫氏《群书跋》卷四《玉壶清话》称其与半聋道入、锡厚庵琉璃厂三友,“皆满洲世胄,皆知好书”。
索绰络氏的国英(1823—1884)字鼎臣。其《共读楼书目》曾云“藏书家秘不示人,而寒儒又苦无书可读。余早有购藏书籍之志。同治甲子(三年)劝同志诸君子共立崇正义熟。嗣屡蒙恩擢,廉俸所余,独以购书。光绪丙子于家熟构藏书楼五楹,颜曰共读。其所以不自秘者,诚念子孙未必能读,即使能读,亦何妨与人共读,成已成人无二道也。”购藏书籍三千二百种,二万五千余卷,法帖四百三十余册,庋诸共读楼。所藏皆通行书,有《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永乐大典》《通志堂经解》《武英殿聚珍版书》《二十四史》等二十余种大部头之书。其藏印为“索绰络氏家熟之章”。
直隶总督裕禄之子熙元 (1864—1900)卒谥文贞。以阅骚楼藏其稿本《艮轩藏书目录》所著录的两千种通行近刻本及原刻初印本。此目自序曾云:“举业之余,涉猎古籍,讲求目录之学,自是好书成癖,廿三四岁始识购书,贪得无艺,与年俱进。足迹所至,恒节口腹玩物之好,专一以求。矻矻几二十年,收集若干卷。其间长者之赐、友生之贶又十居二三,而所谓旧刻精抄无一焉,得书之难如是。”藏印有 “熙元小印”“阅骚楼藏书印”“生于甲子”等。
穆缉香阿(—1865—)字居南,一字向九。《清史稿》载其“家藏邸报自国初以来几备”。与鄂顺安之收藏历科闱墨同时传为佳话。
瓜尔佳氏的荣禄(—1903)字仲华。有《世笃忠贞录》。生平鉴赏金石,颇负时名。其所藏汲古阁毛氏辑刻的《津逮秘书》今存于美国国会馆。上有“学翼主人”题记:“《津逮》一书乃荟萃四部中人间罕见者,都为二十函。三百年来流传日少,嗜书者偶得之,视如拱璧云。此书先荣禄公任广州时所购,字迹颇清晰。愿子孙永宝勿失。学翼主人识。”
瓜尔佳氏崧蕃之子,盛昱之女夫的马佳宝康(—1896—约1911前),字孝劼,别署佞汉斋主人。其佞汉斋所藏甚富,多惊人秘籍,宋本有《三坟书》《徐公文集》《东都事略》《新雕白氏六帖事类》、残本《西汉会要》、元本《初学记》《事类赋》、明卧云山馆抄本《北堂书钞》等。于光绪二十二年刊刻雕印精雅的《佞汉斋丛书》。藏印有“宝孝劫藏宋元经籍”“孝劼所藏书画金石”“长白马佳宝康审定宋元旧籍并元明人旧钞旧校之记”。
辛亥后尚存的耆龄(—1911—)字寿民,又字长寿,号思巽。以温雪斋、惜阴堂藏其书,有汲古阁抄本《古文苑》《宋高僧诗选》《酒边词》《琴趣三编》,又有《宋丞相李忠定公奏议》、明本《越绝书》、精抄本《海东金石苑》等。藏印有“耆龄藏本”“惜阴堂记”“思巽校读”“温雪斋”“耆龄长寿思巽藏书”等。
伦明在《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曾云字裕之的光熙,于“丁戊(1917—1918)至乙丙(1925—1926)间,专收清人集部,多精椠。半归北平图书馆,半散书坊。余收得百余种。自此之后,满人无藏书者矣。”
瓜尔佳氏的金梁(1878—1962)字息侯,号小肃,别署瓜圃老人。有 《四朝佚闻》《清官史略》《满洲秘档》《清帝后外传外纪》《黑龙江通志纲要》《瓜圃藏书记》《瓜圃藏画记》《盛京故宫书画录》等。因曾祖号瓜亭,祖父署瓜山,姓瓜尔佳氏,又于盛京东陵辟地种瓜,故名藏书处为瓜圃。《瓜圃藏书记》中云:“吾家藏书凡数聚数散。先祖父所藏得自蜀中,颇多善本,道光壬寅、咸丰辛酉两遭兵燹。先父所藏皆江浙故家乱后余烬,亦有文澜阁本,辛亥之变尽归散失。予出游京奉,续有搜集,及南归以携带不易,奉人士请留吾书,特辟安东图书馆藏之。予再来京,适修《黑龙江通志》,所需图书随用随置,以地志为多,此外不论版本,见有名人批校,其佳者往往留之,所积渐增,以旧藏傅氏(青主)父子批校《汉书》为最。”
荣庆之孙,鄂卓尔氏的赵元方生卒未详,本名钫,字元方,以字行。为蒙古族现代著名文献家。其无悔斋所藏宋元本仅一部,多为明刻本、铜活字本、名人抄校本。注重搜聚明铜活字本书。藏印有“曾在赵元方家”“赵钫珍藏”“人生一乐”“元方审定”“无悔斋藏”等。
富察氏的傅惜华(1907—1970),原名宝泉,字仲涵,又字寒山,号涵庐、曲葊,别署碧渠馆主。有《六朝志怪小说之存逸》《西厢记说唱集》《古代戏曲声乐论著丛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曲大辞典》等。藏戏曲、小说颇富,元明善本及版画插图不少。其碧蕖馆藏有明版赏心亭刻本《欢喜冤家》、清闲居刻本《拍案惊奇》《玉茗堂集》等、继志斋刻《旗亭记》等、起风馆刻《北西厢记》、金陵富春堂刻《西厢记》、金陵唐振吾刻《七胜记》、金陵文林阁刻《易鞋记》、长春堂刻《玉簪记》《四大痴传奇》《三遂平妖传》等;明钞本《灵犀珮》、清康熙抄本《元词备考》《石头记》八十回改写稿、旧抄本《富贵图》等;插图版画之书精品有明永乐十五年刻《诸佛如来菩萨名称歌曲》、正德刻《雅乐图谱全集》、明本《启蒙故事》《古今烈女传》《雪斋竹谱》《墨海一集》《环翠堂园景图》《远西奇器图说录最》等,皆极珍贵。藏印有“傅氏碧蕖馆藏书印”“富察氏所藏善本书籍”“满洲富察氏宝泉惜华”等。
由上可知,非皇族的满族藏书家,学者居多 ,其藏书更注重藏书体系及文献价值。
三、满蒙藏书家的作用
满蒙藏书家是能使我国古籍流传至今前赴后继递藏者中的一员,他们在古籍递藏、传抄乃至刊刻中同汉族藏书家一样,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与贡献;同时为满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还为我国藏书事业增添了满蒙古籍文献,这是汉族藏书家所未曾做到的,在我国文化史上书下了豪迈的一笔,使满蒙古籍在我国藏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先贤们又共同努力为我们留下大量的满汉合璧文献、蒙汉合璧文献、满蒙合璧文献及满蒙汉合璧文献等,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文化融合带来的藏书事业的可喜成果。
[1]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民国人物小传[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
[4]张撝之,等.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Z].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王河.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Z].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6]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7]傅璇琼,谢灼华.中国藏书通史[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
[8]任继愈.中国藏书楼[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9]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十之胙城县庙学记[G].《四部丛刊》初编本.
[10]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徐星华)
K247;K249;K25
A
1008—7974(2014)06—0109—05
2014-03-31
冯方(1965-)女,辽宁法库人,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古籍编目、古文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