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校文化课堂的低效及对策
2014-02-12辛志成
辛志成
(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7)
中等职业学校的国家课程包括文化课和专业课。众所周知,文化课是学习、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然而,走进中职学校的部分文化课堂,视线所及之处是趴在桌子上睡觉的学生,或者是拿手机上网、同桌聊天、静坐发呆等各种怪现象。这样的课堂无疑是低效甚至可以说是无效的。
一、中职低效文化课堂的成因分析
不能否认确有一些高效的中职学校文化课堂,课堂上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新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良好,教学效果明显。但多数中职学校文化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却也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
(一)学生因素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完整性和在学习活动中的不可替代性。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只有重点考虑学生的主体因素,才有可能真正有效。
1.学业基础差
受国家高校扩招政策、就业形势的影响,大多数的初中毕业生都选择了上普通高中的道路。一是因为上大学的机会多了,二是在求职时的学历要求普遍提高。就拿普通中小学教师招聘来说,小学已要求本科学历,初中和高中的教师学历要求则上升到研究生。各种因素交互作用,其结果是多数成绩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了普通高中的道路。剩下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成为了中职学校的主要生源。导致他们成绩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一来,初中时候学习成绩差的结果又成了中专时学不进去的原因,恶性循环使得中职课堂的学习主体存在严重的学习障碍。
2.学习动机不足
学习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力。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初中时本身就是因为缺乏前进的方向而每日里不知所云,导致学业成绩下降。进入中职院校以后,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失去了努力学习的动力,学业成绩始终不见起色。
学习动机的基础是学习需要与诱因。首先,学习需要就是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倘使中职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文化课程感兴趣,那自然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有效地学习,然而实际情况是多数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文化课兴趣寥寥。其次,诱因是学习的外部动机。也就是通过学习获得诸如家长和老师的表扬,或者是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等。中职学生大多已达十七八岁的年龄,有了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想法,为家长和教师而学已经不是优势需要,但也缺乏为自己今后工作和生活而刻苦学习的深刻认识和迫切需求。
3.学习氛围不浓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讲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良好的学习环境指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包括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倘有此氛围,那么置身其中的个体必将个个受其影响,形成学习的正能量。2013年,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和河南农业大学两所高校多个宿舍的学生全部考上了硕士研究生的事例就是最好的诠释。然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却因为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等原因,普遍形成了一种消极的课堂气氛。诸如上课睡觉、走神、玩手机等现象却是蔚然成风,课堂上那种一人趴下,其他人紧随而动的画面成了一道刺眼的风景线。
(二)教师因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通过课前教学设计,课中组织教学、师生互动、管理课堂,课后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反思自身教学等过程,更好地发挥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职责。然而部分中职学校的文化课教师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1.学生观不正确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学生观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在部分中职院校教师的心目中,对中职学生有着先入为主的偏见,认为他们学习基础差、学习动机不足、行为习惯不当。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抱着这种观念走进课堂,教师已经戴上了有色眼镜,其对课堂、学生的重视程度必然深受影响。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中职学生不重视自己的学习结果,故存在备课、讲课等不认真准备的情况;另一方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不合理表现习以为常,不进行规范管理,导致课堂纪律松散,效果低下。
2.教学设计不足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教师自身、所教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诸多要素,以达成最佳教学效果。反观我们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教材的处理和教案的编写,以及教学进度的安排,而对于自己的教学对象却缺乏足够的了解,不清楚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情况。例如,一些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总是根据进度往前推进,却不知学生在初中时数学基础太差,导致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根本不知所云,只好走神、睡觉。这种情况还出现在物理、英语等科目上。
3.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设计的全面、科学和可操作性,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要将教学设计付诸实际课堂,却需要相关教学要素的密切合作。其中导入、讲课、板书等各教学环节的有序实施、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使用等,都将成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受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传统教育理论的影响,部分中职教师在课堂上将教师中心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整个课堂成了教师独自表演的舞台,讲授法成为唯一的教学方法,粉笔成了唯一的教学媒体,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这种不考虑学生是否接受、理解、感兴趣的单一教学模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课堂管理松散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管”的任务,也就是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一活动即为通常所说的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石。实际情况是,在部分中职院校的文化课堂上,教师更多地只扮演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关注点主要在自己是否按时完成了教学进度,而对课堂中师生民主关系的建立和课堂的管理却鲜少着墨,导致消极、甚至反动的课堂氛围形成。课堂上教师讲课,学生睡觉、玩手机、聊天、自由出入等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师生因小事发生激烈冲突,导致课堂不得不中途停止。
二、师生共建有效的中职学校文化课堂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对教学效果和效率最优化的追求。有效课堂教学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为有效教学做了限定,主要考察教师利用课堂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为促成学生最大限度地完成学习目标所进行的教学总投入。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现有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归宿。
(一)切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基础,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
1.转变观念,激发学习动机
客观而言,中职学生大多是一些中考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但分数的高低和学生的智力并无太大关系,导致其分数低的原因更多是学习目标不明、动机不足、方法不正确、学习努力不够。因此,中职学生不应自暴自弃,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智力欠缺,相反应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一方面,应明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社会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旺盛需求,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乐观;另一方面,应该明确职业教育课程和初中阶段基础教育的课程虽有很大的承继性,但是其职业性、专业性更强,也就是说一些课程之间并无很大的关联性,所以不应以基础差、学习困难为借口;第三应该明确机会只垂青与那些有准备的人,即使社会对职业类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但前提是求职者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中职学生应该有信心、有能力、有危机感,切实祛除“破罐子破摔”心理,明确目标、增强信心,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
2.修正行为,夯实学习基础
学习动机的激发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了充足的动力,然而积极的学习动机并不一定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两者之间不成正比。这其中学习行为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中介角色。积极的学习动机加之以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譬如专心听讲、师生良性互动、认真笔记等,方可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光有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却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注意力分散,将很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求中职学生个体不仅应激发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要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夯实学习基础。
(二)积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新课程理念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并不否认和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更需要教师在诸如学生观、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课堂管理等方面下足工夫。
1.中职学生可以造就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效果必须通过学生才能体现出来。因此,中职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必须改变对自己所教授对象的错误看法。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只是受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一切都并不是学生学习好坏的决定因素。要切实树立他们都是好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人才的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抱着欣赏、肯定的态度去和他们相处,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教学设计科学合理
反思分析我们很多低效文化课堂,发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重进度,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只重教师讲解,不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法;只重教学过程,不重课后的反思、评价等现象大有存在。教学设计的不科学、不合理,必然导致课堂气氛消极、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诸如教材的选择和编排、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自身心理特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的选用等。只有上述各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合力,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3.课堂教学气氛积极
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课堂气氛。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会给教师和学生愉悦氛围的刺激,使师生双方精神焕发、思维活跃、灵感迸发、配合默契,使教师教的最佳心理状态和学生学的最佳心理状态相吻合,充分激发师生潜能,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从自身的人格魅力、业务水平、教学风格、师生关系等方面下工夫,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真正让学生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4.课堂管理民主科学
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面对诸如睡觉、玩手机等课堂怪现象,教师一要敢于管理,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出现。须知一人不管,三人效仿。二要科学管理,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会制定简单、可行的课堂规则,并将其严格地以一贯之于自己的全部课堂,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习惯,自然不再违反。三要平等管理,对学生的违纪处理做到一视同仁,切莫依据学习成绩、关系亲疏、个人喜好等而差别对待。四要灵活管理,虽然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必须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对待胆汁质类型的学生可以适度严厉,而对待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则不能过多地进行批评。
[1]王萍.提高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必须重视文化课教学[EL/OB].www.docin.com IP-719596863.html,2013-11-01.
[2]魏良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EL/OB].www.doc88.com/p-9552770585959.html,2014-09-23.
[3]李方.教育知识与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