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声乐演唱中的错觉
2014-02-12仰峰
仰 峰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演唱是人们最直接的表现感情的方式,声乐是复杂的艺术,其乐器长在人的身上,歌手不但要控制乐器的发声,还要调整他的演奏,所以和心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包括知觉、感觉、意志、注意力、能力、想象力等等,因此在研究声乐过程中,有必要对演唱者的发声状态、气息状态、喉咙状态进行研究和感知,但是在演唱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错觉,目前对演唱错觉的研究比较少,对错觉的成因、特点、表现形式进行研究,能够成功地运用有益错觉克服无益错觉,提高声乐演唱的水平。
一、声乐演唱中错觉的定义和种类
(一)声乐演唱错觉的定义
广义错觉研究的对象包括知觉、推理、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包含推理错觉、想象错觉、记忆错觉等。一些学者从哲学的视角给错觉定出准确又全面的定义:错觉就是指主体对客体本质现象的歪曲感觉,或者是客体的假象和主体的反映相吻合的一种感觉。进而我们得出以下概念:首先,错觉是在客体和主体之间形成的,缺少其中一项,错觉就不会存在。其次,错觉是主体对于事物客体的感觉,假如是符合事实的,就是比较正确的感觉,假如这种感觉出现歪曲、不合常规,也就是出现了错觉。最后,错觉的出现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在歌唱过程中出现歌唱生理和心理不相符的情况时,就出现了错觉。
(二)声乐演唱错觉的种类
错觉具有很多种类,常见的错觉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倾斜错觉、方向和形态错觉、大小错觉等。随着研究错觉的不断深入,错觉的分类逐渐细致化。根据感觉通道进行划分,有听错觉、视错觉等;以知觉对象划分,有空间时间错觉、几何平面运动错觉等;根据心理划分有思维错觉、想象错觉、记忆错觉等。错觉分类如此多,所以在声乐中错觉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如错触、错视、错听等;在歌唱中会出现推理错觉、想象错觉、记忆错觉等;在演唱中会出现声音集中、面罩共鸣、头腔共鸣等错觉现象。
二、声乐演唱中产生错觉的原因和特性
(一)产生的原因
产生错觉的原因很多,涉及面比较广。按照声乐演唱中产生错觉,可以从哲学的、生理的、心理的角度予以分析,从而更加全面地分析产生错觉的原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产生错觉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归结为信息取样而产生的误差。其次将错觉归结为知觉系统产生的神经生理性质的问题。最后用认知的理论观点来研究和解释错觉。
(二)错觉的特性
首先,以人的生理角度进行解释。例如:听觉系统出现偏差而产生的错觉;喉咙能否打开、呼吸深浅不灵敏或者不习惯而造成的错觉;主观和客观因素产生的错觉。歌者在演唱中唱到高音时,会感觉声音是关闭的,其实这是心理上的感觉,就是产生错觉的客观因素。一些错觉是因为演唱者的认知造成的,比如认为抖音、喉音等声音属于好声音等而产生心理上的错觉。其次,错觉独具的特性。错觉具有普遍性、偶然性、阶段性、蒙蔽性、可控性、顽固性、可用性以及不可避免性等特征。研究错觉的特性和产生的原因,为正确认识错觉提供理论帮助。
(三)声乐中“有益错觉”与“无益错觉”
按照演唱错觉的特点、成因,分析和研究错觉的表现方式,在演唱中错觉的产生对歌唱质量优劣有严重影响。一部分错觉是声音大小、气息深浅、喉音等错觉,在演唱中对表演者的吐字、发声、情感表现等有一定干扰和不利影响,属于无益错觉。一些错觉是在调整好状态后产生共鸣、集中、掩盖等错觉,对发声是有一定作用的,属于有益错觉。总之,干扰演唱的错觉是无益错觉,帮助和促进演唱的错觉是有益错觉。
三、演唱中错觉的表现方式
(一)有益错觉的表现形式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歌者在演唱中经常出现“共鸣”“胸腔”“面罩”“掩盖”“关闭”“集中”等感知现象,这些现象是歌者不正确、歪曲的感知。之所以说它们是不正确的、歪曲的,因为此类现象是和物理事实、生理事实不相符的,所以它们是演唱者在唱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错觉现象。但是因为这些错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和促进发声,所以虽然它们也是错觉,但是其属于有益错觉。
声乐中的有益错觉包括很多内容,如气沉丹田的感觉,实际上气息只能被吸入肺内,而中医所说“丹田”的位置只有脂肪、肠等物质,所以是气息进入身体后歌者的错觉;歌者感觉演唱时喉头没有动,这是因为音高不同,喉头的部位只能保持稳定状态,主体能明显地感觉喉头没有动,所以是一种错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错觉在演唱过程中能够给歌者带来帮助,属于有益错觉。
有益错觉一般是歌唱状态比较好的情况下产生的心理现象,经常会在学习声乐的高级阶段才会出现,而且只会在歌者状态良好时候出现,歌者不在状态时有益错觉就不会出现。所以有益错觉具有偶然性、阶段性、不可避免性等等特征,歌者要妥善利用有益错觉对歌唱状态进行调节。
(二)无益错觉的表现形式
在演唱中因为认知产生错觉,尤其是推理、记忆出现错觉,导致认知错误,会对发声起到干扰的作用是无益错觉。其典型现象有以下几种:
首先,将“空”声错当成有“心”的声音。腔体和气息是美声发声中关键因素,气息回旋在腔体之中形成共鸣,于是演唱者运用自身口腔和软腭形成一个“管道”引起混响,此声音实际上是“空”声,是没有心的声音,其主要原因是声带闭合的状态不好,但歌者常常忽略这种现象。
其次,将冲击喉咙的声音错当成是结实的声音。一些学生听见美声的音质洪亮,就把所有嗓音在喉咙部分进行集中,然后用力冲击声带,发出自认为是洪亮结实的声音,却造成比较严重的喉音。这种喉音在低音域中声音大,高音唱不上去,是一种声音洪亮的错觉。
最后,将含糊错当成“有腔”,将“嘴皮念字”错当成清晰。演唱中因为吐字发声造成的错觉,表现为一种是含糊不清的吐字,就像嘴里含了一个橄榄,另一种虽然很清晰,但是声音比较“白”。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字行腔,强调“咽腔”调而弱化口腔,只有了解“咽腔”和“口腔”的区别,才能更好地发声。另外,还有将折磨自己错当成表情达意,将“抖音”错当成“颤音”等等错觉。
四、利用有益错觉和克服无益错觉
(一)利用有益错觉
1.有益错觉的总体认识
有益错觉具有顽固性、不可避免性的特点,在演唱过程中就会出现有益错觉。歌者要清醒地认识到错觉是一种不正确、歪曲的感觉,和生理不相符合,利用错觉提高演唱水平只是一种方法,不是最后的目的和结果。利用有益错觉只是对生理的状态进行调节或者对某种生理问题进行解决,当问题得到解决或者调节到良好的生理状态时,这种有益错觉就完成它的使命,不再需要了。
2.利用有效错觉
首先在调节不随意肌的时候,运用有益错觉独特的干预机制进行调节,使之达到平衡的状态。其次当唱歌肌肉需要良好的运动状态时,能够利用有益错觉对生理机能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唱歌状态。第三当演唱者要检验发声是不是很正确时,可以运用有没有产生有益错觉来进行判断和检验。总之,因为歌唱艺术具有一定特殊性,在演唱过程中歌者很难认识到发声和喉咙结构的生理状态,导致产生错觉,运用有益错觉的方式对生理进行控制,将对演唱者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克服无益错觉
无益错觉在演唱中起到干扰演唱的作用,是歌者提高水平的绊脚石。这种错觉一般出现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只有通过研究分析声乐术语、建立声音概念、培养音乐修养、树立正确感知等方面进行克服,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演唱水平。
1.构建起完善的声音概念,树立科学审美观
美声要求声音要做到柔、活、松、亮、纯、圆、实、通,看似很简单的道理掌握起来却比较难,需要从声乐理论和教师教学中获得,从研读声乐理论著作中获得,从欣赏歌唱家的录音中获得,这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只有努力才能够得到。
2.准确把握和理解“声乐术语”
声乐演唱中要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术语,是由不同发声状态、不同时代、不同人提出的,因此每个学习声乐的人都要了解和掌握术语。例如“保持”“对抗”“又呼又吸”等等术语,要了解是什么情况背景下,针对什么情况而提出的等问题进行了解。只有了解术语后再进行使用,才能解决这种无益错觉的产生。
3.建立正确的音乐感知
首先要靠正确的听觉。在学习过程中多听歌唱家的录音,仔细揣摩他们发声的部位和技巧,在学习一段时间后监听自己的声音。只有内外兼听,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依靠正确的视觉。通过观看名家演唱视频,看他们的表演、口型、站姿来克服无益错觉。第三要依靠正确的触觉。声乐中有时候要体会肌肉的感觉,感知每个部位在发声时的协调度,这样才能准确地让各个器官在唱歌时能够到达最佳的运动状态。
4.对音乐修养进行培养
优秀歌唱家一定要有良好的音乐修养,包括对音乐作品节奏、音准的控制,对于旋律律动、走向的把握,对人物性格、背景、歌词的分析等。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歌曲不同的含义和风格,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演绎,深层次地克服无益错觉的现象。
声乐演唱过程中出现错觉是很普遍的,有的错觉对演唱起到干扰的作用,有的则起到帮助和推进的作用,所以本文对错觉予以分类并首次提出无益错觉和有益错觉的概念,并对两种概念进行系统的研究。运用错觉具有的理论对经常混淆的术语进行说明和阐述,解决演唱中生理事实和心理事实产生的疑惑和矛盾,让科学界和声乐界之间长时间存在的分歧和问题能够统一起来。
[1]李悦平.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与技术[J].大舞台,2012(5).
[2]秦卫红.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形式[J].大舞台,2012(7).
[3]吴卫洁.声乐演唱中的情绪控制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2).
[4]范书珍.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怯场现象[J].教育教学论坛,2011(8).
[5]张世文.论声乐演唱中的情绪控制[J].太原大学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