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类专业“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途径
2014-02-12管湘芸
徐 玲,丁 锋,管湘芸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的人才,然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的质量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笔者去企业交流中发现,很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企业仍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培训。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很高,总希望能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但学生的技能水平与企业要求的技术管理岗位要求甚远,学生跳槽的几率很大,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探索出技能教学的新路径,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新课题。
“以赛促学”是指在技能教学活动中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通过组织参加相对应的技能竞赛,来开展具有强烈针对性和高度逼真性的专业知识理论技术教学、技能操作应用训练与实际能力水平演练考核。以赛促学的目的就是以参加技能竞赛为手段,开展相应的实践技能的培养活动。
一、职业技能大赛的影响和作用分析
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有效地检验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的质量。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与贴近于生产实践并结合最新的技术,是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手段,更可以有效地检验高职院校是否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1.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的影响
技能大赛的参赛形式基本上采用团队的形式,这样的比赛形式要求学生之间必须密切配合,团队通力合作才能够完成比赛的项目。技能竞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相互扶持的意识。这种团队协作精神是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比赛项目涉及的技术知识点通常都是复杂的系统知识,是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竞赛项目可以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技能大赛是考验知识的应用,重点在实践技能的检验上,学生在训练期间要不断地训练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这种艰苦的实战演练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这也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技能大赛在进行中是异常激烈的,对参赛学生的心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此技能大赛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随机应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技能大赛的洗礼,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的影响
技能大赛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完成项目任务来进行考核的,摒弃了纸上谈兵的考核方式。这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同。因此,各个学校都在积极反思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技能大赛以点带面,促进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完善。要从过去的重知识、轻技能并与实际工作岗位脱离的模式中走出去,将技能大赛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能力进行整合,确定适合综合素质能力和技能水平的人才培养目标。选取实际的工作过程作为教学内容,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培养毕业后能够即刻适应工作岗位的学生。
3.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职业技能大赛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测试,开展系列的职业技能大赛可以促进了学校对实践技能的重视。技能竞赛的良好氛围有效地促进学校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改革,将单一的实验环节改革成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项目,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更加贴近生产实践的项目中。
技能大赛比赛项目的设置和试题都是由相关行业的专家结合最新技术开发而成的,技术的先进程度要高于一些教学项目。参加技能大赛必须跟随最新技术的发展,因此教师和学生必须掌握新技术,尤其引领职业院校对教学内容和课程的改革,使得教学的内容满足企业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
二、高职电子类专业“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
“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大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重点改革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一面教、一面学、一面练、一面赛,在赛中教、在赛中学、在学中赛,赛教统一、学赛合一,重心在“学与赛、赛与教”的密切结合上。“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的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在专业技能大赛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构建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采用以下一些途径:
1.教学过程建立在工作过程的基础上
传统的课程体系存在着一些缺陷,如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脱节等。建立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对技能大赛对相关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确立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中相关课程的设置要与职业能力相匹配,以工作过程作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对员工的能力需求的良好对接。在实施中,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工作过程,学生的组织方式可以采用小组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案例和项目化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理论知识掌握、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检查问题、评估质量等教学环节完成工作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将竞赛项目植入课程中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分析和发掘各个专业相关的竞赛项目,将竞赛项目课程相结合,形成项目式的课程,并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项目——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为例,可以将此项目作为一门综合应用型的专业课程,列入电气自动化技术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这样可以将自动化技术专业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学习,而不是将各部分分立地学习,使学生更加接近生产实际状况,利用相应的自动生产线实训平台,充分地实现了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很多竞赛项目都是贴近实际生产生活的,各个专业都会有相关的竞赛项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深入剖析专业相关项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做到将其与课程进行融合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有利于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竞赛项目相应的课程应订立明确的教学大纲,规范理论和技能点,根据课程的关系建立对应的技能竞赛项目的关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技术的应用。与竞赛项目相关的课程在设置时,也要具有不同的难度和深度,创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将竞赛项目训练方式突出在实践技能的学习方式中
技能竞赛的训练方式与一般的课程实验是不同的,竞赛项目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更能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制定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时,要把与竞赛项目相关的课程学习方式写入课程大纲中,特别是如何能体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依托竞赛的平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建立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突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是基于技能竞赛项目训练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社会工作能力的目的,最终实现学生整体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增强其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4.依托校企合作与行业协会,促进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高等职业院校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有一个共性的特点,就是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种适应社会,需要体现在学生毕业之后能否无过渡或是短期内就能适应工作岗位,满足各个岗位的需求。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都是各行各业专家参与筹办并制定赛题和比赛规则的,比赛项目与实际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之际动手能力和适应岗位的能力。建立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必须依托企业,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按照企业对员工能力的需求,结合最新的生产技术,由企业人员参与相关竞赛项目与课程的制定,确定项目考核能力目标,甚至可以到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比赛。
我国的行业协会众多,但与高职院校的合作程度不深,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该抓住行业协会合作的契机。行业协会通常掌握着行业内的相关新技术,并举行很多行业内的交流。行业协会对各个企业的发展作用很大。高职院校应利用行业协会在专业上的技术优势,邀请行业协会加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来,还可以通过组织行业内的各种竞赛,丰富行业协会的工作内容,并借此机会与各行业会员建立合作关系。
5.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将技能竞赛融入到教学中,因此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人才培养的方案。教学方法要突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问题探索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每一个竞赛项目都是课程教学的核心。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竞赛项目为例,这个比赛项目综合考察学生的电路分析与制作的能力,涉及到电子专业的很多知识。在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典型产品设计与制作,将项目进行合理的分解,不同的知识单元培养不同的能力,按照制作、测试、分析、应用四个渐进的层面开展教学活动。以赛促学教学方法应突出其综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教师在授课中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采用可以激励学生求知欲望的方式给予学生。按照技能竞赛方式对各个知识点、评分点进行清晰明了的展示,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用时间指标和技能指标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测试。及时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动态调整学习策略。特别是在学习中突发的一些问题,要作为典型案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1]陈小波.以赛促学——一种高效率的技能教学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9):68-69.
[2]徐彤,杜文龙.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2):196.
[3]陈亮.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启示[J].南通职业大学报,2012(26):43-45.
[4]王红红.探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235-236.
[5]何志杰,汤光华,刘自华.高职开展电子竞赛与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