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多元化格局下的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思考
2014-02-12吴婷
吴 婷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江苏 无锡 214153)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党员作为这一群体中的佼佼者,必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和骨干。新时期,在价值观多元化格局日益形成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明确、弘扬、培育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价值观多元化格局下大学生党员面临的思想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人们的思想活动也逐渐呈现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的趋势,价值观多元化整体格局正在形成,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正在面临挑战。至少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培养面临挑战。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高级层次,理想的树立和信念的培养是人的精神世界发展的核心,也是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念、共同理想和思维方式的集中反映,它深深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奇迹和辉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当中国以更加自信和包容的心态迈入发展快车道的同时,中华民族精神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带有明显资产阶级烙印的意识形态对一些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与信念培养带来了挑战。
二是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纯正性面临挑战。入党动机就是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它是大学生要求入党的精神力量和内在的持续动力。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解决组织问题,更深刻的应该是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尤其是后者。只有思想上真正向党组织靠拢,才能确保入党动机的纯正性,也是加入党组织以后贯穿于一生的纯洁性的基本保障。价值观多元化格局下,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社会生活日益多样,这难免对大学生的入党动机造成影响。一些大学生把党员身份当做社会生活的砝码,认为解决了组织关系上的入党问题就可以在今后的使用、提拔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这些带有明显功利性色彩的入党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正考验着高校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三是大学生党员政治理论成熟面临挑战。理论成熟是政治坚定的基本前提和保障,价值观多元化格局下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成熟面临着挑战。在交互和开放式的互联网虚拟社会中,各种意识形态并存,大学生党员在受益于多元文化熏陶的同时,也受其衍生的问题所困扰。受形形色色的非主流价值观文化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热情明显不高,理解深度明显不够。除了党课学习中的一些规定动作外,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注和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动性不够积极。特别是一些预备党员转正以后,往往会认为政治学习枯噪无味而容易失去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四是大学生党员集体主义观念面临挑战。价值观多元化格局下,资产阶级所推崇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党员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其强调满足个人需求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党员形成诱惑。大学生党员正处于自我探索和完善的关键时期,在一些是非问题的认识上缺少正确的思考,当过多肯定自我价值、鼓励个性发展时,大学生党员容易片面认同这些价值观念,从而在考虑问题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人人为我”和“我为人人”的辩证关系,注重前者而忘记后者,集体主义观念模糊。特别是在解读一些社会问题时,缺乏足够的理解而片面地批判。长此以往,有些大学生党员不仅社会主义理想有所动摇,甚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怀疑。
二、当前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中的不足
先进性教育是大学生党员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党员面临的思想问题,除了价值观多元化格局的影响外,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四重四轻”。
1.在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目标方面,表现为重长期的总体目标而轻短期的具体目标,实践指导性不强。大学生党员不完全等同于其他党员,其在校学习的现实情况决定了大学生党员具有自身的特点。一些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忽视了这一现状,在设定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目标方面往往照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整体来看,这一目标没有任何问题,但现实情况是大学生党员处在大学校园这一相对独立的社会区域当中,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单纯,事务性工作也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当大学生党员面临长期的总体目标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感到茫然,对于现阶段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怎么做不知所措。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中缺乏短期的具体目标。
2.在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内容方面,表现为重理论宣讲而轻时政分析,实践针对性偏弱。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应该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但一些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中一味加大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灌输力度,缺乏大学生党员关注形势政策、社会焦点问题的分析和引导。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党员对时事的关注呈现一种积极的态度,但由于涉世未深而对社会的认识过于感性,受价值观多元化格局的影响,再缺乏有效的引导,他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进而对一些重大理论存在理解上的模糊。学习理论是为了经世致用,指导实践,因此,在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中仅有理论灌输远远不够,还应加大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实践的力度和深度。
3.在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方法方面,表现为重自上而下的灌输而轻大学生党员内在潜力的激发,混淆了大学生党员既是教育客体,也是教育主体的辩证关系。叶圣陶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即“教是为了不教”,意为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一些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中显然没有认识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仍在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习惯于自上而下的知识灌输,却忽视了教育互动中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性。这种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党员往往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存在一定的“能量损耗”现象,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大学生党员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缺乏大学生党员自身在先进性教育中的主动参与,单向的知识传递未必能够获得大学生党员的认同,教育效果必然难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4.在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过程方面表现为,重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而轻正式党员的继续教育,忽视了先进性教育的连贯性和长期性。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先进性教育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大学生党员中开展先进性教育更应注重“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现实情况是,高校往往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把关,组织严格的培训、教育和考核,确保质量,但在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方面有所松懈。实际上,与入党积极分子相比,大学生党员在学习中更容易养成惰性心理,导致前进方向不明、纪律观念不强、自我要求不严等消极现象的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不应被忽视,否则不仅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法发挥,而且党支部的战斗力也将大大减弱,导致党建工作局面上的被动。
三、切实开展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理想信念是人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指挥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就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句话十分形象和深刻地揭示了坚定的信仰是共产党员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马克思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大学生党员思想的补钙工作,引导大学生党员在任何时候都应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找准努力前进的方向。
2.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形势政策教育是我们党的一项优良传统,旨在让广大党员及时了解国际整体的发展形势,明确国内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形成正确的态度。新形势下,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应当将形势政策教育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纳入到教育整体体系当中。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大学生党员由于受掌握相关信息局限性的影响,往往对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正面的、积极的、有效的引导。因此,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不仅要加强形势政策的教育内容,还应注重对问题的深度剖析,让大学生党员了解当前一些社会问题的同时,正确认识和理解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明确我们党和国家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增强克服困难、坚定发展的勇气,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3.完善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机制。目前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有两个问题存在不足,一是创新型的教育模式较少;二是对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不够重视。时代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价值观多元化导致大学生党员在世界观、人生观方面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举办专题报告会、讲座或者是“三会一课”等教育培训模式固然重要,但其方式平铺直叙,内容呆板枯燥,大学生党员学习兴趣往往不高,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此外,一些高校选择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先进性教育对象,忽视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因此,一些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和入党后的表现差异较大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不是走过场,只有对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机制实实在在地重视起来,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4.完善大学生党员考核机制。现阶段高校在构建大学生党员考核机制,特别是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考核机制时缺乏基本的体系和统一的标准。虽然学术界对此研究较多,提法也不少,但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这就要求高校在制定大学生党员考核原则、方法和内容等方面要做足功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的体系。此外,还应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即对大学生党员考核结果产生以后的后期处理工作。考核不是最终目的,把考核结果统计出来并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党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考核机制的根本。按照大学生党员的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表扬、批评甚至是惩罚,才能充分发挥考核机制自身的反馈和监督作用。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欧亚平.必须始终坚持和实践党的先进性[J].理论前沿,2003(19):39-40.
[3]严峰.引导大学生学习和实践党的宗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6):4-6.
[4]聂永江.加强高校学生党组织制度建设之我见[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6(10).
[5]张汉志,韩强等.提升学校党员质量的思考[J].学生党建,2009(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