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4-02-12蔡计高
蔡计高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高职体育教育在高职教育的完整环节中也日渐发生着重要的作用。这个时候,要促进高职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而提升高职体育教师的教育水平就不得不构建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本文将从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相关概念解析作为切入点,阐述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以及一体化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构建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我国高职体育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与意见。
一、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相关概念解析
(一)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概念
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是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其内容相当广泛。总体而言,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模式构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打破了传统的职前职后长期分隔的局面,充分利用了各项教育资源,构建了一种非正规学习与互助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师培养体系。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成果将体育教师的技术、知识、能力、技能等智力因素与教师的情感、态度、兴趣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结合了起来。归结起来,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概念指的就是以终身教育为思想指导,通过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理论,科学规划教师职前职后的培养,让体育教师培养的各个阶段既有侧重,又有联系地相互衔接起来的一种教师培养体系。最终实现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两个培养阶段的统一,使其充分协调和衔接。
(二)影响体育教师培养一体化的主要因素
根据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的过程来看,教师本人、学校教育机构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等对于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首先,体育教师自身的经济条件以及教育观念对于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影响是最突出的。例如一些教师自身教育观念落后,不喜欢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事物;而有的教师愿意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事物,可是自身经济状况难以支撑。
其次,高职院校是高职体育教师的工作单位,也是体育教师实施体育教育的场所。高职院校提供的教育条件对于体育教师的工作成效和工作积极性有着重要影响。例如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不足,给教师提供的培养时间不够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进行。
再次,教育机构是实施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主要阵地,教育机构必须充分认识到高职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特点,将职前职后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让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顺利实施。但是,现阶段仍有很多教育机构,无论是软件、硬件还是培养模式、培养方法等都不达标。
最后,教育主管部门是主导高职体育教师培养的主体,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重要性认识直接影响了教师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只有教育主管部门重视起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并定期检查培养效果,才能促使教师的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得到培养的教师数量不断提高。
二、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是处于急速变迁的,教育的发展也是相当迅猛的。终身教育的教育观念逐渐成为了广大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为此,教师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将对教师的培养做出一个符合终身教育观的调整和规划,让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养能够连贯起来,在急速变迁的社会中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教育改革一轮又一轮地进行,高职体育教育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教育方法以及课程体系等也需要高职体育教师能够拥有高标准和专业化的教育水平。加之体育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的内容之一就包含了职前职后培养的两个部分。故而,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对于高职体育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是有重要意义的,而且也是培养21世纪新型师资的重要模式。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持续升温,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构建更是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培养过程中迫切需要的。
三、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正在不断构建,但是从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大体框架和实施进展来看,尽管很多中职体育教师已经实现了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
(一)缺乏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当今社会中,教育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渗透,这是时代的呼唤和教育发展的必然。但是在我国,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中还是存在着过分强调技术技能,忽略人文思想培养的情况。大部分教育机构对于高职体育教师的培养都缺乏科学、历史、社会、艺术以及现实人生等相关人文知识。这就造成了许多高职教师在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下接受的培养与实际教学存在差距、人生目标短浅、道德修养等偏低的情况发生。
(二)职前职后缺乏联系
高职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往往是通过师范院校进行,以学历教育为主导,是普通教育。而职后教育则由教育主管部门引导,在各级教育学院、培训机构或者教师进修校中进行,主要进行在职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是成人教育的范畴。这种本应连续的职前职后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衔接不足、缺乏联系的问题。尤其是职前职后的培养各自为营,对于高职体育教师专业的连续发展和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这样,职前职后的缺乏联系使得高职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增长被分割开来,忽视了二者之间衔接性、整体性等特点。
(三)职前职后缺乏实践性
高职体育教学是一门具有高强实践性的课程,因此,教育实践便是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尽管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得以实施,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职前培养中重视的是学历教育和理论教育,本身对于实践就很少。职后培养中要进行实践教学就有了一定的困难和阻碍。故而,职前职后缺乏实践也是当下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弊端。
(四)一体化程度不足
现阶段,我国高职体育教师职后培养基本上都是由培训机构、各级教育院校和教师进修校等承担。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我国对于职后培养的教师进修校、培训机构等综合设施往往落后于师范类院校,与自身肩负的培养任务不相称。而且长期以来,职后培养的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因为管理落后、师资落后、经费短缺等问题使得质量和水平无法达标,与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不对称,最终造成了职后培养无法顺应高职体育教师的发展,满足不了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要求,一体化程度不足。
(五)高职院校对体育教育不重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来看,教师是享有进修和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的。但是这一权利的实现必须要求学校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条件。但是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班级数量成梯次上升,而体育教师自身编制紧张,很多高职院校就无法考虑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很多高职体育教师都因为缺少时间和经历无法参与到职后教育中。而有的高职院校认为体育教育是不重要的学科,对于体育教师的职后培养不重视。加之其他客观因素,造成了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无法顺利开展,参与到一体化培养模式中的高职体育教师少之又少。
四、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构建的对策措施
(一)统一思想,树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观念
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培养的分离导致了高职体育教师教育功能很难充分发挥出来,也无法让高职体育教师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对其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构建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首先就要统一思想,树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观念。首先需要教师解放思想,从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中跳出来,根据高职体育教育的新机制和新理念调整思路。其次需要高职教师和高职院校统一思想,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研究职前培养和职后培养的相关内容,积极主动迎接一体化培养的挑战。
(二)明确职前职后的教育目标,加强职前职后的实践内容
如何成功构建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使高职体育教师能够适应现如今的高职体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广大职前培养的师范院校和职后培养的培训机构和各级教师进修校明确教育目标,不断加强实践培养的内容。职前培养充分进行实践教学,为职后培养的实践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职后培养依据职前培养进行的实践教学,结合高职教师的实际情况,规划合理的实践内容。
(三)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管理体制
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管理体制对于其模式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管理体制是相当复杂的,所以,广大职后培养的培训机构和教师进修校一定要构建出符合高职体育教师专业性和开放性的多层次管理体系。依据一体化建立起职前培养的师范院校和职后培养的培训机构、教师进修校的联系,通过改造、合并、重组等构建符合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四)不断提高一体化的效果
针对现阶段一体化程度不足的情况,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的构建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其次,对一体化模式的实施结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不断衔接职前职后培养目标,使二者能够符合实际职前职后培训。最后,对于培训机构的选择上一定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对参加培养的教师应当积极进行引导,让高职体育教师能够在职后培训期间充分学到东西。
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构建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高职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因此,在实际构建高职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过程中,一定要认清弊端和问题,不断改进,让高职体育教师逐渐朝着专业化发展,更好地适应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
[1]吴安春.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兼议教师教育学科建设[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2).
[2]傅岳新,王宁,叶旭山.数学教师终身学习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3(3).
[3]肖前鑫.职前职后一体化: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模式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28).
[4]吴安春.我国突破教师教育体制性障碍的实践[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6).
[5]李开勤,薛婉瑜.双向参与 共同发展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实训平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
[6]胡军来,霍蓉光.高职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研究[J].华章,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