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选修课与提升高职拔尖人才人文素养的几点思考
2014-02-12陈玉王佳佳
陈玉,王佳佳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关于公共选修课与提升高职拔尖人才人文素养的几点思考
陈玉,王佳佳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素养的熏陶,尤其是拔尖的技术技能人才,更需要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文章分析了公共选修课与培育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特别是拔尖人才人文素养的关系,指出了当前公选课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公共选修课;拔尖人才;人文素养
今年五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是一部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决定》明确指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1]这对我们每一所高职院校、每一名高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给我们的课程改革与建设指明了方向。
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选修课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选修课,又叫公共素质选修课,是面向全体高职学生开设的跨专业课程,具有灵活性、适用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设置公共选修课,可以拓宽专业口径所需的各类课程,除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增强综合素质与能力,这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别是拔尖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1 公共选修课在高职拔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拔尖人才,又叫拔尖技术技能人才。但什么是高职拔尖人才?要想给出一个精当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但无论如何,一个汲汲于知识的一隅、缺乏广阔视野的人,是很难成为拔尖人才的。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成为了训练有素的“考试机器”,逐渐泯灭了他们探索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创造的欲望,为他们提供创新的燃料,培养善于创新的拔尖人才,是摆在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998年,国务院提出素质教育,这是对整个教育的战略性调整,也就是说,培养一个人,不光是培养技能,而更要培养素质,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素质,才能更容易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事业的成功。但是,素质教育是个很大的概念,说起来简单,实施起来却非常困难,每个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开设公共选修课,可以实现学科交叉、科学与人文交融,实质上就是在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是培养“通才”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培养拔尖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同时,时代和社会在不断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但是不变的是对教育本然价值的追求,这个价值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所以,开好公共选修课,是高职人文素养教育和培养高职拔尖人才的必然要求。
2 当前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课程开设有一定的随意性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开设公共选修课时,主要是根据教师的个人意愿,由教师个人进行申请,教务部门进行审核。教务部门在审核时,又侧重于课程的硬件,主要审查课程是否达到开设标准,对于各门公共选修课的关联度,能否相互补充,以及与专业课的关联度重视不够。通常是有什么老师开什么课,老师“想开什么就开什么”,系统规划不够、通盘考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相关课程重复开设的现象[2]。同时,高职院校大多都采用“2+1”培养模式,大多数学生在校时间仅2个学年,专业课课程任务较重,有的专业专业课设置不够合理,开设较满,能够留给学生选择其它课程的空间已经相当有限,很多学生在选修的时候,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而是正好这个时段没有专业课,选这门课只是为了修满学分。
2.2 课程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有些高职院校对于公共选修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没有把其作为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没有上升到会影响人才培养全局的高度,认为仅仅是专业课的补充,是“旁门左道、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再加上一些院校对调停课管控不够严格,一些院系、专业课老师经常调课,补课时又根本不考虑是否有公共选修课,或者迫于专业课的压力没办法考虑,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专业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冲突。而学生在面对这些矛盾和冲突时,往往无法自由选择,只能去上专业课,不得不放弃公共选修课。由于重视不够,监管不到位,一些学生不按时上课,甚至不去上课,被老师查到了,就说这门课学分不要了,下学期再选。甚至有极少数老师故意降低课程要求,上课时只给学生放一些视频,给学生带来一种错觉,公共选修课只是看视频,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导致这些学生上其他公共选修课时不愿意购买教材,也不认真听讲,课程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2.3 课程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
公共选修课是教学计划外的课程,很多学生对之了解不多,认识也不深刻,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意义,各门课程的作用,与自身素质提高的契合度都不是十分清楚。再加上一些院校在课程开设时又没有进行足够的宣传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由于对课程不了解,学生在选课时就没办法考虑自身的知识结构,导致一些学生仅凭课程名称选课,修课后才发觉不是自己所期望的,因而不得不中途退选或改选。由于不了解,还出现了学生选课随大溜的现象,别人选什么他就选什么,甚至还有学生片面追求学分,到处打听哪个老师的课容易过,谁的课考核不严就选谁的,专挑容易过的[3]。这些都给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也使得一些很有价值的课程和一些特色课程,因学生选修人数太少而不能开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公共选修课的质量,也违背了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初衷。
3 提高公共选修课建设水平的主要路径选择
3.1 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高职拔尖人才,至少应当具有五种较强的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执行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在毕业后很快适应岗位和环境,以及环境的变化。但这些能力不仅仅是通过书本和专业课来培养的,还需要通过素质教育来培养。公共选修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充分加以利用。因此,要培养拔尖人才,就必须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开设足够的、必要的人文课程。既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又要把公共选修课提升到和专业课同样的地位,放在人才培养的大盘子里,从顶层运用战略思路进行整体设计;既要根据对不同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定位开设,也要对有不同需要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设,才能为拔尖人才的成长提供各种“肥沃的土壤”。而开设的课程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切忌课程开设的“碎片化”、“随意性”,这里开一门,那里开一门,过于宽泛。可以结合社团建设,开设公共选修课,使优秀社团项目课程化,这样使学生不仅可以在课上学到有用的知识,在课外也有了切磋交流的平台,对深化巩固所学知识、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3.2 注重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
丰厚的人文素养是拔尖人才成长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在当前产业升级、社会转型加快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要把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途径,以人文素养的培育引领技能型人才培养。各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要把公共选修课的建设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把公共选修课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加强对公共选修课重要性的宣传,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对公共选修课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使教师切实增强开设公选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避免课程开设的任意性;使学生了解课程的内容体系和学习目的,以避免选课的盲目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公共素质选修课的质量监控体系,制定出台公共选修课的课程管理规定,严格课程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改革现有的课程考核方式,并通过组织教学督导、管理人员听课,学生评教,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全面跟踪课程教学质量[4]。
3.3 探索建立选课导师制
专业课的功能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事”,而拔尖人才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只有既有高端技能又有人文底蕴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高职教育所培养出的“健全的人”。如果一提到高职院校,就被认为是简单地培养技能和手艺的地方,那将是莫大的悲哀。而要教会学生“做人”,就必须给他们提供足够的人文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开始选课时就要悉心指导。当前,各高职院校专业课都是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来开设的,而对于公共选修课则没有硬性规定。虽然在选课前也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但也只能解决“表面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及其它公共选修课的内在联系并不十分了解,很难做到融会贯通。因此,可根据情况,探索并建立和完善选课导师制,通过“选课指南”、“课程导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根据专业需要、自我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特点来选择课程,有针对性地做好公共选修课的选课工作,使学生能够选择那些有助完善人格修养的课程,纠正学生选课时的功利性倾向,避免学生选修的随意性,引导他们从长远着想,并要尽量鼓励学生进行学科间的交叉选课。
4 结语
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指出:“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都应该对专业以外的学科具备必要的常识,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做一个完整的现代人,并具备综合判断的能力。”拔尖技术技能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开阔的视野、独立的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使命感和博大的胸襟抱负等素质,都是建立在素质教育的坚实基础上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给我们指明的,是一条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康庄大道,我们相信,只要坚定地按照《决定》的要求,不断探索完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新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就一定能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更能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6-22)[2014-07-21].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2]邵军.走近人文:高职人文素质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森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
[4]申兆光.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7,(32):136-138.
(责任编辑 杨荔晴)
Thinking on the Public Elective Cours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HumanisticQuality of College Top-notch Talents
CHEN Yu,WANG Jia-jia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25300, China)
The basic task of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train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and training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cannot without the humanities edification, especially top- notch technical and skills talents,needs to have the rich“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and cultivat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top-notch talent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nstruction of elective course, puts forward the main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 public elective course; top-notch talent; humanistic quality
G642.4
文章编号:1671-0142(2014)04-0025-03
陈玉(1979-),男,江苏东海人,讲师.
2011年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精品课程项目(TZYJDKC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