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思南文坛巾帼不让须眉
——读《思南闺秀清吟录》诗集

2014-02-12刘冰清田永红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思南大姑诗集

刘冰清,田永红

( 1.三峡大学 民族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2.中共思南县委宣传部,贵州 思南 565100 )

清代思南文坛巾帼不让须眉
——读《思南闺秀清吟录》诗集

刘冰清1,田永红2

( 1.三峡大学 民族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2.中共思南县委宣传部,贵州 思南 565100 )

《思南闺秀清吟录》诗集,是清代咸同年间,以贵州思南城区土家族冉氏两代女性为主创作的意境高雅之作,有思郡山川灵秀之气,独具闺阁缠绵之情,曾在思南、印江城乡广为流传,颇有影响。笔者结合当时历史文化背景,从苦情、亲情、闺情和友情四方面来介绍分析诗集中的主要内容。

思南; 女性; 诗作; 苦情; 亲情; 闺情; 友情

《思南闺秀清吟录》诗集(后简称诗集),是清代咸同年间,以思南城区土家族冉氏两代女性为主创作的意境高雅之作,有思郡山川灵秀之气,独具闺阁缠绵之情,曾在思南、印江城乡广为流传,颇有影响。由于时处乱世,屡经兵焚,诗稿散失。现存诗集中所录彭大姑彭冉氏(彭冉氏)、邬大姑(邬冉氏)、映章(冉映章)、咏椒主人(申徐)、绮秋(邬霞)、蕙卿(刘胡氏)等女诗人之诗共70余首,为思南府安化县王昆山先生于同治六年(1867)凭记忆默而书之并辑存。正如诗集序所云“尚得十之一、二,吉光片羽,岂足为丧,沧海遗珠,居然成串。”①后由著名土家族书法家印江王峙苍先生几经周折,抄录保存至今,思南县委、县政府得知此事后,1988年即派县志办专人至印江与王峙苍恳谈求购诗集之事,几经协商,终得王峙苍先生积极支持,思南县志办以万元价从先生处购得王亲手墨书,并附有王昆山、王峙苍序言。这是一份集王峙苍书法和冉氏两代女性诗歌艺术的重要文献,书诗双馨,以此一斑,可以窥见当代王峙苍书艺及清代思南多姿多彩的文学创作概观。

一、清代中后期思南历史文化背景

冉氏家族两代女性诗人所处的清代咸同年间,正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入,清政府腐败,国内阶级矛盾日趋激烈之际。清政府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各族人民被逼上了绝境。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咸丰八年(1858)元月,思南县鹦鹉溪爆发了白莲教支派灯花教刘仪顺、秦魁榜、田宗保等人领导的土家、苗、汉族人民参加的“白号军” 起义。提出了“反折征,反捐输”[1]的口号,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白号军攻下思南府城,杀死知府福奎,分兵四路向印江、石阡、务川、龙泉等地进军。同时,在思南岑头盖建立了代表农民利益的政权,国号“江汉”,举朱明月为“秦王”,修建了岑头盖、秦家寨、荆竹园等数百个营垒作根据地,以“江汉”政权的名义颁布誉黄(布告),制定斗争策略。军事上,以打击清军据点一一城镇为主,实行且战且耕的斗争方式;经济上,把义军控制范围的逃跑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经贸上,在义军控制的根据地与清军交界处开设“蓝白场”。尽管白号军采取了一系列的正确措施,革命力量很快发展到数十万人的队伍,纵横千余里,威震黔东北、黔北和黔中大地,但是,老百姓生活还是无法从根本上得以改善。

由于时局艰危,冉氏家族两代女性诗人虽然生活在府治所在地的思南城,但衣食难保,皆处弱势,又先后失去亲人,所以两代女人相依为命,共度艰难。一边缝补浆洗,挑花绣朵,以求得最低生活来源,一边挑灯夜读,吟诗苦对,以抚慰心灵,追求精神安慰。然而,思南毕竟是黔东北的政治中心,教育开启较早,发展也较之周边更快。又地处乌江中游,乌江穿县境而过,思南县城上可通航文家店,下可至涪陵入长江,到沿岸武汉、南京、上海,通江达海,思南县城便成为乌江沿岸的重镇[2]。在古代没有公路、铁路的时代,水路运输是最主要的运输线。乌江流域面积占贵州总面积的40%,乌江航运便是贵州最大、最重要的黄金水道。由于思南特殊的区位优势,有乌江航运之便,使得思南商业发展很快,优于周边。除农业、运输业等经济发展较快外,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自明清以后,思南便成为盐巴、棉纺、百货和当地土特产的集散地。真可谓各路商贾云集,货运繁忙,市场繁荣。据统计,清嘉庆前后,先后有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山西、广东、广西、安徽、陕西、江苏、宁夏等省客商来思南城设立庄号、建立会馆,经营当地的木材、桐油、木油、五倍子、花纱、布匹等商品。特别是盐号,可称得上财力雄大,家财万贯,影响很大。同时还带动了境内乌江沿岸的塘头、许家坝、大坝场、文家店等场镇的发展。

经济发展促进思南文教的兴盛,清代,思南境内计建有14所书院。义学也有发展,先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在思南府城南创建安化县义学,又于道光年间创建果泉书屋义学、培风书院义学、冷溪义学、南关义学4所。其中,果泉书屋义学、南关义学均为知县捐建,培风书院义学为地方士绅捐募所建,冷溪义学拨寺租充资开办。光绪年间又创建了泰亨义学、养正义学、崇义义学、怀德堂义学5所,还建有鹰山义学。嘉庆年间,知府周蔼联捐俸银500两购地创建“育婴堂”,招收幼童学习。道光十九年(1839),知府黄培杰又捐俸银200两创建“及幼堂”,年招收幼童100名,为思南县幼儿教育之始。加之,冉氏家族明代初,从重庆酉阳迁居思南城,世代为商,诗书传家,家境本来不错,其两代女性聪明伶俐,受思南众多前辈文学家文风和山城浓郁的民族文化的陶冶,又能勤织苦读,敏于思索,于是,便有了《思南闺秀清吟录》诗集。

二、作者及其作品简介

笔者将从苦情、亲情、闺情和友情四方面来介绍分析诗集中的主要内容。当然,这四情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也是非常自然之事,笔者只是为了让读者方便阅读,不得不从这四个方面来分别介绍。

(一)诗集抒发了深深的苦情

在战乱环境下,生活在思南城的冉氏家族两代女性文学创作不能不受其影响,其中苦情便是她们诗歌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从社会动乱、生离死别和身体病魔给诗人带来的孤独和生活之苦中,来了解诗人这方面的创作情况。先来看看诗集中的彭大姑是如何关心民瘼和表现自己苦情的。

彭大姑(1797~1863),冉氏,土家族,冉裕泉之女,自小聪慧,多才好学,通小学,诵唐诗,爱执笔。十二岁丧父,与母亲、兄弟相依为命,二十岁嫁给暮溪(今思南城东)彭继勋为妻,夫妻恩爱,家资殷实,不料冉氏正值三十岁时,丈夫彭继勋落水身亡。冉氏写下了《哭夫》诗:

哭夫

夫婿逢场入市来,暮溪渡口一船开。

只言暂别寻常事,谁想沦亡永不回。

终日思君痛妾心,百年长恨泪沾襟。

人人尽说湘妃怨,妾比湘妃怨更深。

年荒独力实难支,痛断肝肠枉费思。

愁似陌头杨柳絮,微风吹动乱如丝。

遥瞻渡口水漫漫,惆怅夫君欲见难。

自是残魂无术返,痴心犹想梦中看。

由此可见,诗人将失夫之痛,写得淋漓尽致,声声泪下。之后,她还创作了《中秋悲夫》、《重九悲夫》等诗(均被收入道光《思南府续志》)。丈夫身亡后,渐渐家境每况日下,终为中落,饔飱不继,又加孤独孑立。彭冉氏边帮人纺织、挑绣、授徒为生,边苦读吟诗,以释情怀。随后又创作了《自述》、《咏宋高宗》、《咏武穆侯》、《题纸鸢寄省吾弟》、《苦雨》、《寄省吾弟》、《菊花》、《白菊》、《春燕》、《月下观棋》、《劝两弟归试》、《久病》、《训徒八首》共计21首,均存入诗集。如《自述》诗中所言:

自述

隆隆火云升,赤日正当午。

风过紫薇枝,落英满庭户。

独坐寂无聊,苦心谁共语。

惟藉管城侯,往事从头数。

我生丁已秋,愧女难绳祖。

鞠育十二龄,痛父为黄府。

家计母独支,儿怨母更苦。

相依二十年,颇结翰墨缘。

绣余览古训,远慕班姬贤。

结缡丁丑岁,于归主中馈。

翁姑性易谙,不责羹汤备。

夫婿数偏奇,功名难早遂。

不料戊子春,风波起平地。

舟发暮溪头,竟蹈阳侯厉。

陡闻凶信来,胆落魂惊坠。

匍匐赴江干,空隋苍梧泪。

自恨未亡人,一死何足计。

回思死固甘?死亦难造次。

堂上有椿萱,无人供饮食。

孺子尚黄口,零丁谁教诲。

忍喘奋精神,代夫全孝意。

家无养鼠粮,衣裳搜尽笥。

世态本炎凉,土薄人情异。

……

彭大姑的《自述》诗一共有83行,一首叙事长诗,她刷新了清代土家族文学史叙事长诗的纪录。更是填补了思南文学史上没有长诗的空白。诗作叙述了诗人从幼小丧父到中年失夫的艰难过程。当父亲死后,十二岁的诗人,与母亲相依为命,靠针织、浆洗手活来养育自己和幼小两个兄弟,二十岁嫁给彭继勋,生活刚刚有起色,又被一场洪水淹没殆尽,留下年老的公婆及嗷嗷待乳的儿女,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淡的时下,既无引鼠之粮,又无御寒之衣。这样的日子苦不苦?作者在诗中形象地反映一个妇女悲惨的命运,抒发了悲苦之情。难能可贵的是诗人晚年从艰苦的生活中悟出新的东西,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苦中求乐,诗作在最后充满了乐观主义,诗人闺友之间,酬唱吟对,寻求乐趣,然后“闷来酒半壶,醉后诗一幅。但留清白名,何必被华服。”的这种苦中寻乐的人生观,值得借鉴。

苦雨

入耳声声响杜鹃,苔痛草色长阶前。

娲皇纵有留余石,难补千秋滴漏天。

诗人想象丰富,借女娲补天的事,来比喻诗人生活中的苦,心里的苦,纵或是女娲神通广大,可补五彩天空,但也无法释去诗人的苦,可见诗人之苦是多么的深,彭大姑的诗老辣娴熟,如云流水,意味绵长。

冉映章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土家族姑娘,一首《春寒》诗,既诙谐、调侃,又抒尽人间无奈之苦:

春寒

料峭春寒体不支,懒拈针线懒吟诗。

梅花似怕人愁绝,偏向窗前发几枝。

在抒发苦情方面,诗集中的另一个诗人邬霞,笔名绮秋,她是邬大姑(邬冉氏)之女,冉映章的表妹,彭大姑的姨侄、徒弟,嫁安家。她的诗被收录在诗集中的有:《中秋》、《山村夜坐》、《山行偶成》、《静玩》、《荷花生日》、《春日偶成》、《次表妹登楼韵》、《花朝后作》、《侍疾》、《题亡父遗照》、《晚妆》、《乳燕》、《哭映璋表妹》、《世乱家贫,催粮甚急,诗以自遣》、《乱中思母》、《送表弟》、《寄怀刘氏姑母》、《晚眺》、《附生日戏占》等26首,是诗集中收录诗最多的作者,而且诗写得庄重典雅。其中的《世乱家贫,催粮甚急,诗以自遣》一诗,可见她对社会生活的深思和看法:

其一

家业飘零感浪淘,年年针线总徒劳。

几时得以梁间燕,依旧衔泥补故巢。

其二

谋食谋衣镇日忙,那堪兵吏急催粮。

堂前菽水犹难进,儿女偏啼索饭尝。

其三

欲将俚语诉恩官,乞把催科暂放宽。

纵使深闺无报答,焚香早夜祝平安。

前两首诗生动描绘了官家催粮催款及百姓生活艰难的场景,后一首诗,诗人劝告官家“乞把催科暂放宽”,这是一种善良的愿望,其效果甚微可想而知。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仅凭诗人几句劝阻话或善良的愿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整组诗作,无不构思巧,语言浅俗而又富有韵致。又如她的《乱中思母》,那种兵荒马乱中的孤独的感觉,一个“乱”字,把人生之苦推向了极致,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诗这样写:

乱中思母

揺窗绿竹影潇潇,异地思亲倍寂寥。

记得昨宵曾入梦,牵衣屈指数行朝。

(二)诗集抒发了浓浓的亲情

亲情是充满人性和人情味的人间最真挚的感情,也是入诗入文最多的情感,它是最能让人感动,产生共鸣的情愫。诗集中这方面的内容较多。

诸如邬大姑的《栽菊寄西垣弟》。邬大姑(邬冉氏),土家族,冉仁山之女,彭大姑(彭冉氏)的堂妹、诗友,孀居而富,乐善好施,平生读书不多,而爱执笔吟诗,集子中收录了她两首诗,另一首是《偶成》。《栽菊寄西垣弟》诗是这样写的:

栽菊寄西垣弟

阿弟书来后,执勤嘱养花。

而今篱菊茂,人尚客天涯。

阿弟叫我养花,而今花在篱笆内怒放,人却在天涯海角,这是多么深切的怀念之情。换一句话说,如今,我看着似锦的繁花,就想到远方的亲人。

又如邬大姑(冉氏)之女邬霞的《题亡父遗照》:

题亡父遗照

堪叹人生失怙难,依依弱弟怅形单。

日长静坐纱窗下,欲觅亲容画里看。

失去父爱的诗人,每看到孤苦怜丁的弱弟,就只能静坐纱窗下,去看照片里的父亲,这份亲情是多么的真切,真可谓情真意切。又如她的《哭映璋表妹》组诗:

哭映璋表妹

其一

昙花顷刻委香尘,涕泣红颜寿不增。

廿载韶华成一梦,而今空作伴山人。

其二

闺中心性两相投,共向门墙立数秋。

我自于归卿永诀,高堂谁共慰亲忧。

其三

可怜半载弱难支,任觅歧黄病不离。

消瘦顿教模样改,夜阑惆怅落花时。

其四

亲向灵前奠酒浆,几番痛断九回肠。

而今已是人天隔,欲晤娇容有梦乡。

诗人与映璋不仅是表亲关系,而且还是闺中密友。年轻漂亮的表妹,亲密无间的闺中密友,突然离别而去,人天各一方,怀念之情可想而知。

又如映璋的《夜坐与诸父话别》。映璋(冉映璋),土家族,冉丹崖之女,自幼聪慧,读书用功,善工诗,而诗意境高雅,词藻华丽,未嫁而殂,彭大姑、邬大姑均为其堂姑,所以,邬霞称之为表妹。诗集录有其诗作《纸鸢》、《与霞姐登楼》、《咏春燕寄省吾叔》、《春寒》等5首。《夜坐与诸父话别》:

夜坐与诸父话别

习习花风佛短惊,一家清话近三更。

子规争识离人苦,咕咕悲啼不断声。

生离死别,是人间无奈之事,而如花似玉的少女诗人,病魔缠身,在生命垂危之际,向众亲告别,其情其景是多么令人感动,如她的《咏春燕寄吾叔》:

咏春燕寄吾叔

王谢门楣事已非,劳劳怨燕不停飞。

含泥誓欲营新垒,力尽心疲未肯归。

用做巢的燕子比喻辛苦劳作的叔叔,力尽心疲,都不停止劳动,诗紧紧牵动读者的情怀,感人至深。

又如彭大姑的《寄省吾弟》:

寄省吾弟

云山阻隔会难期,取次音书慰别离。

为我代等娱老计,都教儿辈学吟诗。

还有闺阁诗友申徐的《送大兄七弟之楚》,写出了人间生离死别的变数与无奈,诗是这样写的:

送大兄七弟之楚

其一

一路风花送马蹄,三春烟雨倍凄凄。

虽然此去前程好,未免今朝怨别离。

其二

笛里关山写恨深,落花满地泪沾巾。

鱼书欲寄何妨早,好慰慈闱一片心。

申徐的大兄申烺齐在湖北为官,廉政勤免,口碑较好,很有人缘,所以,诗中讲道“虽然此去前程好”,但是,毕竟两地千里,兄妹难得见面,于是,便有“笛里关山写恨深,落花满地泪沾巾”的亲情情谊。诗作清新典雅,自然流畅,意味深长。

(三)诗集抒发了绵绵的闺阁之情

闺阁之情,是女性的天性所然,她们将自己闺阁中的情感和向往梦中情人的思念都融入山水草木,风花雪雨之中,正如诗集中的《巴吟》中所云:“花花草草寻常物,纤手描来倍入神”,创作出了大量声情并茂的艺术作品。如彭大姑的闺阁诗:

菊花

无边秋色满园林,帘卷西风寄念深。

我对黄花花对我,一般具有傲霜心。

白菊

阅尽繁华见素心,尘埃不受半毫侵。

自从陶令归来日,白璧无瑕直到今。

春燕

双双玉剪拂檐低,影带花香口带泥。

自是华堂梁上客,谁怜来就草庐低。

彭大姑诗中有两首诗,都是写秋色、写菊花,《菊花》诗中的“帘卷西风寄念深”,想念谁?也许是他亡故的丈夫彭继勋,还是另有情人,诗中没说,让读者去思索,不管是谁,“我”都象菊花一样有傲霜之心,不受尘埃半毫侵,保持自身白璧无瑕直到今。《春燕》写得清新高雅,而又意蕴深远,“双双玉剪拂檐低,影带花香口带泥。”春暖花开,燕穿低檐,衔着做新巢的香泥,花香景美,一派春日生机景象。然而“我”连春燕也不如,早已失去双双出入春日美景之中,这是多么深的闺阁之情。

又如冉映璋的诗:

纸鸢

清明时节嫩晴天,对对儿童放纸鸢。

斗巧自裁新样子,仙风吹入彩云边。

诗写在清明时节的晴天里,儿童欢快地放着心爱的风筝,斗巧自裁新样子,春风徐徐吹动,飘在蓝天彩云边的那种神态,天真童趣,跃然纸上。

绮秋的闺阁诗,比前两位一点不逊色,比如下列两组诗:

其一

酒满金樽月满弦,平分秋色景无边。

嫦娥也助人间兴,五彩团圆耀碧天。

其二

中秋

中秋宴罢夜将阑,犹自依依博母欢。

但恐月移花影去,良霄未忍卷帘看。

山村夜坐

紫扉半启绕篱行,明月当空夜气清。

凉露满衣人不觉,寒虫枫叶作秋声。

山行偶成

陪亲携弟步闲关,曲曲溪流淡淡山。

行过板桥二三里,樵歌隐约出林间。

静玩

静玩山村野趣多,飞花无数带烟萝。

农人只解春耕急,肩荷锄犁背负簑。

其一

一番风景一番新,草茂花繁到处春。

独上妆楼闲眺望,满山俱是踏青人。

其二

春日偶成

停针独坐漫寻思,细雨微风初过时。

不是山头芳草绿,满城春色有谁知。

花朝后作

帘幕沉沉春画长,淡云微雨两相将。

花朝已去花仍在,始识天心护众芳。

荷花生日

秀质亭亭气味清,天留佳节待倾城。

自惭不及荷花貌,偏与荷花并日生。

晓妆

晓妆初罢日曈曈,姊妹双双立镜中。

我貌不如卿貌好,卿心亦与我心同。

乳燕

毛羽初成力尚微,满园风景自芳菲。

花开未肯睇帘外,常向庭前傍母飞。

邬霞这组闺阁诗,无论是写景写物,还是写人写事,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写郊外乡村,更是棋高一着,“行过板桥二三里,樵歌隐约出林间”,“独上妆楼闲眺望,满山俱是踏青人”。静物动写,活灵活现,虽然独处闺阁,却让人如睹其画,

如听其声,如临其境,意境空灵而清新。

在闺阁诗创作上,申徐,笔名咏椒主人,更是佼佼者。收录诗集中有9首。其中有8首均为此类诗:

元夕

共玩元霄景,开樽聚一堂。

遥看云树外,月影杂灯光。

绣阁

绣阁日迟迟,园内群鸡斗。

村女采桑归,鸦背斜阳透。

枫林社饮

社日鸡豚宴,渊渊击鼓音。

神祠依柏树,村老集枫林。

客醉斜阳懒,花飞旷野沉。

杖藜扶去后,归路绿成荫。

与诸姊妹待月

四野寒烟敛,凭轩待月明。

团团初出海,清洁早无尘。

朗照分多影,前因共一人。

更深犹坐赏,谈笑自忘情。

春日

春日阴阴小院迷,海赏花发几枝低。

烟笼细柳沉莺语,沙散寒风冻马蹄。

门外坐看云黯黯,园中闲踏草萋萋。

鸣鸠镇日无聊甚,作雨空来树上啼。

暮春

东风吹送晚春时,草叠桑茵柳散丝。

桃李已随寒食去,殿春花发尚迟迟。

晚眺

几日林花开未开,碧窗闲倚自徘徊。

可怜新雨初晴后,嫩柳和烟锁碧苔。

这些诗,大多写春日风光,或月夜光景,比喻精巧,字字珠玑,字面虽熟,意境巧妙,层次分明,闺阁情浓,可见诗人沉静中见新奇的艺术特色。特别是“几日林花开未开,碧窗闲倚自徘徊”,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欲擒故纵的江滨城镇少妇的闺阁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四)诗集抒发了厚厚的朋友之情

人际交往中的酬答、情谊入诗入文,从古至今便非少有,然而,在封建社会的晚清,女性将其入诗,还不多见。这样诗集中的友情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诗集收录了胡蕙卿的四首诗很有韵味。

胡蕙卿,思南城才女,刘揖三夫人,诗集收录者王昆山形容蕙卿是“人才双绝,善画工诗,获之者,珍同拱璧。”王昆山求见诗人,多次未见到,但却得到诗人画二幅和诗八章,王如获至宝。王昆山评价胡诗说:“画之妙固不待言,今谈其诗如见其人,风流潇洒,玉润珠圆,不觉相形见绌。”现将王昆山歌颂蕙卿的诗及蕙卿和诗均抄录于下,可见蕙卿为人是有分寸的,但也是讲信誉的,王昆山自谦是下里巴人,便以“巴吟四绝”为题,以示抛砖引玉:

其一

一幅丹青抵万金,淡妆浓抹有经伦。

花花草草寻常物,纤手描来倍入神。

其二

咳唾无端珠玉生,爱拈斑管写闺情。

一从帐设西川后,遐迩争传道蕴名。

其三

年来笔墨作生涯,咏絮才高手不差。

况有秦嘉夫婿好,几回酬唱月西斜。

其四

挑尽残灯夜半过,儿书亲课乐如何?

骅骝开道驹千里,父教远须母教多。

胡蕙卿女士从思南城文化人田梅生处,得到王昆山求和诗后,才情并发,立即和上“八绝”:

其一

搴裙教女学描金,抽线供儿作钓伦。

翻恨春长无故事,花间闲赛紫姑神。

其二

久不拈毫手太生,喜吟耽绘费心情。

何年骑虎成仙去,知在瑶台第几名。

其三

行遍山隈又水涯,吟窝随处伴刘差。

几回南望舒青眼,怕看天边雁影斜。

其四

西蜀南黔几度过,遣贫无计奈贫何?

自怜捧砚双清手,到处愁多句亦多。

其五

多少奇男品式金,丝伦阁上展经伦。

咱侬命薄才犹薄,不祭针神祭墨神。

其六

病骨姗姗太痩身,对花无语总痴情。

一行诗句千张画,要与红儿斗艳名。

其七

诗海茫茫谁有涯,苦将题韵门尖差。

年来写遍吴娘句,那得金钗插鬓斜。

其八

素句劳君取次过,闺愚贪韵学阴何?

勉将狗尾貂裘续,知惹高人见笑多。

胡诗意高句雅,幽默有趣,巧妙地和了王昆山的诗,又委婉地告诉了她对人生、金钱、名誉和艺术的态度。尤其是诗还用了土家族《骑虎成仙》传说的典故,生发出无限的想象,读之余味无穷。

闺友间的和诗,写得好的还有秋霞与映璋表姊妹的登楼诗,也是很有特色的,先是映璋写了《与霞姐登楼》:

与霞姐登楼

姊妹双双上小楼,绿阳荫里见扁舟。

渔人傍晚不归去,罾挂篷头月一钩。

少女映璋与表姐邬霞双双登上乌江岸上的小楼,看到乌江北去,新月高挂,渔舟晚唱,虽然闺阁紧锁,但作为有七情六欲的映璋,还是春心在悄悄颤动,所以发出“渔人傍晚不归去,罾挂篷头月一钩。”这“钩”在这里既是量词,也是一个动词,有钩住之意。而邬霞也随即和上一首七绝,名为《次表妹登楼韵》:

次表妹登楼韵

追随觅句快登楼,遥望江唇泊钓舟。

阿母笑从姨母说,贪吟忘却下廉钩。

其实,邬霞这诗里,也道出了映璋那份心思,惹得彭大姑、邬大姑都笑了,所以,叫她俩急忙下楼来,放下窗帘,遮住渔火。

又如邬霞的《寄怀刘氏姑母》:

寄怀刘氏姑母

其一

姑膺袞绣侄襟寒,千里犹承寄物看。

惭愧野人无李报,聊书才楮问平安。

其二

少小相依阻乳离,几番春到几番思。

梅花苦耐空山雪,愁忆云边红杏枝。

这些诗笔触细腻,比喻新颖,用“梅花苦耐空山雪”,来形容诗人与姑母的千山阻隔的离别之情,读之令人潸然泪下。

还有诗集中收录的彭大姑《训徒八首》让人读后觉得词醇义正,在彭大姑孤独时,其堂妹邬大姑将其女邬霞(绮秋)叫去,给姨妈作伴学艺,彭大姑视其己出,除了教她吟诗作对,学习刺绣,还教她如何做人,所以,八首诗,字字珠玑,句句深情,现录两首如下:

训徒八首

其一

昔为姨母近为师,爱尔聪明智慧姿。

纵古圣贤金石语,刻铭肺腑好为之。

其二

师生相得最情深,朝夕追随阅古今。

仗尔承欢娱暮景,忘年老幼亦知音。

总之,《思南闺秀清吟录》,是一本抒写苦情、亲情、闺情和友情的诗集。在“情”字上做足了文章,借生活中的人和物,尽吐情怀,寄意闺阁之情。归纳起来,具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作者均为思南城区两代女性,大多数属土家族,这在晚清时期在一个地方有这么多女性作家,是土家族地区少有的;二是作品内容健康向上,所涉及的生活层面较广,具有着较为深刻的社会认识意义和浓郁的地域特色;三是诗歌形式多样,有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和排律。特别是长篇叙事排律诗的出现,填补了清代思南文学史上的空白;四是诗歌艺术成就较高,诗律工整、文词隽远,与同期男性诗人相比,毫不逊色,而且更有女性文学的柔美、细腻和神韵。

注 释:

① 引自《思南闺秀清吟录·序一》。

② 引自《思南闺秀清吟录·序二》。

[1] 汪育江.白号军起义[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2] 田永红.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复兴[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Excellent Female Poets in the Literature World of Sinan in Qing Dynasty

LIU Bing-qing1, TIAN Yong-hong2
(1. College of Nationalities,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China; 2. Propaganda Department, Sinan Coun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Sinanguixiuqingyinlu(Poetry by Young Ladies in Sinan) is a collection of poems wrote in a period from Xianfeng to Tongzhi in the Qing Danasties. Most of those poems were written by two generations of female poets from Ran family of Tujia People living in the urban area of Sinan. These poems were popular in Sinan and Yinjiang for their elegant artistic conceptions, spirits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and lingering emotions of the female. In relation to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we make an introduction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llection, following a line of feelings manifesting in kinship, friendship, women’s passions and sufferings.

Sinan, female, poems, emotions and feelings

K248

A

1673-9639 (2014) 03-0052-08

(责任编辑 白俊骞)

(责任校对 黎 帅)

2013-10-15

刘冰清(1969-),女,苗族,湖南沅陵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

田永红(1953-),男,贵州沿河人,贵州省管专家,三峡大学特约教授,研究方向为乌江文学创作及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思南大姑诗集
班上来了“大姑”“小姑”
思南公馆购物节期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一间市民书房,一座全民阅读灯塔
诗集精选
仁者乐山
案上凝云
诗集精选
大姑奶的时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