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城文书所见元代基层孔子祭祀
2014-02-12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银川750001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银川750001)
黑水城文书所见元代基层孔子祭祀
●张红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银川750001)
亦集乃;黑城文书;祭祀
通过黑水城出土文书,对元代基层孔子祭祀的时间、仪式、祭品、费用进行探析,发现元代基层孔子祭祀受到中原汉地祭祀文化的影响,同时带有自身民族特色。祭祀经费的短缺,使得亦集乃路孔子祭祀活动难以正常进行,直接弱化了祭祀的功能,加速了元朝基层社会的瓦解。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黑水城出土的各类文书相继刊布,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出土文书为研究和补充元代历史提供了文献资料参考。其中部分礼仪祭祀类文书涉及的社会信息丰富,对探索元代儒学以及基层祭祀孔子活动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原始材料,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与以往研究不同,笔者试图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对元代基层祭祀孔子活动进行系统考究,以求教于学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元朝统一中国之后,意识到若想统治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1]1780足可见对祭祀活动十分重视。泰定帝曾云“祭祀,盛事也,朕何敢简其礼”。[1]641在对待祭祀问题上,元朝统治者表现的较为积极,继承和沿袭前朝祭祀传统,并加以推广,不同层次和规格的祭祀活动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开展,黑水城出土礼仪祭祀类文书中就详细记录了亦集乃路的祭祀孔子活动。
孔子祭祀的传统历史悠久,元朝建立后,也将孔子祭祀纳入国家祭祀体系之中。文书F116:W91对元代亦集乃路祭祀孔子活动记载相对完整,①此外文书Y1:W105、F116:W35、F116:W190也涉及亦集乃路祭祀孔子的内容,但上述3件文书部分内容残缺,都将孔子祭祀和社稷、三皇等祭祀活动记载到一起。据文书记载,延祐四年因祭祀费用短缺,主管祭祀的部门向亦集乃路总管府申请拨款及总管府批示同意拨款的事宜。文书内容如下:
第1行,囗囗囗②
第2行,延祐四年二月初一日丁未例祭
第3行,囗圣文宣王并社稷风雨雷师合用祭祀钱囗第4行,囗元照得延祐四年正月十八日承奉
……
从文书第3行“囗圣文宣王…”的记载来看,可以肯定孔子祭祀活动在元代也是基层祭祀的重要内容,这里的“文宣王”便是孔子。“文宣王”一词历史久远,早在宋代孔子就被加封为“玄圣文宣王”。《宋史》记载:“十月戊午,幸曲阜县,谒文宣王庙,靴袍再拜......遂幸孔林,加谥孔子曰玄圣文宣王”,“壬申,改谥玄圣文宣王曰至圣文宣王”。元朝建立后,蒙古统治者逐步认识到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对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进行加封和祭祀,彰显国家对儒家学说的重视和认同。元朝统治者认为“孔子自为百王师,立万世法”。至大元年(1308)秋七月,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据此,文书F116:W91记载之时孔子已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文书中残缺部分加上已有文字全称应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元代宣圣祭祀时间。《辍耕录》记载祭祀孔子始于王鄂于漠北受忽必烈接见之时。《国朝文类》卷一九光州孔子新庙碑记载:“世祖皇帝濳王邸,召学士王鄂,因帷中设主,陈俎豆,观察孔子仪。”《元史·王鄂传》中记载,王鄂北上受忽必烈接见为甲辰东,即1244年之事。由此可以确定元代孔子祭祀最早源于1244年。之后设庙祭祀,“宣圣庙,太祖始置于燕京”。接着“中统二年(1261)夏六月,诏宣圣庙及所在书院有司,岁时致祭,月朔释奠”。[1]1901成宗即位,先是建宣圣庙于京师。大德十年秋庙成。“诏曲阜林庙,上都、大都诸路府州县邑庙学、书院,赡学土地及贡士庄田,以供春秋二丁、朔望祭祀,修完庙宇。自是天下郡邑庙学,无不完葺,释奠悉如旧仪。”[1]1901至元六年(1269)四月,中书省明确规定“今移文各路、遍行所属,如遇朔望,自长吏次以下正官同首领官,率领僚属吏员,俱诣文庙烧香”。[2]12
祭祀频率。祭祀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祭祀者对祭祀对象的重视程度。元代宣圣祭祀频率是每年春、秋祭祀两次。具体祭祀时间元政府都有明确规定。《元史·祭祀志》记载祭祀孔子时间为“春秋二仲月上丁,有故改为中丁”,文书Y1:W105、F116: W91、F116:W190中记载祭祀宣圣时间为每年二月初八,八月初一。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文书中祭祀孔子时间与《元史》中记载祭祀孔子的时间保持一致。
宣圣祭祀组织。元代中央政府进行的重大祭祀活动由礼部主管,到地方设有吏礼房专门掌管礼仪祭祀事务。文书F116:W91末尾出现“囗囗房”的字样,文书F116:W35也涉及“钱粮房”。可以看出,地方祭祀主要涉及“吏礼房”和“钱粮房”两个部门,“钱粮房”职能是在祭祀活动开展过程中依照中书省相关规定拨付祭祀费用。由此可以推断,“吏礼房”是祭祀孔子活动的主管部门,“钱粮房”是协办部门,但不管怎么样,他们都代表的是基层政府,说明基层孔子祭祀主要由官方参与和主办。
宣圣祭祀礼仪。《元史》记载,宣圣祭祀所行礼仪为“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和“搢笏跪,三上香,奉币者以币授初献,初献受币奠讫,出笏就拜兴,平身少退,再拜,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黑水城出土文书F2:W31和F62:W11同样记载了所行礼仪,有可能是宣圣祭祀礼仪。内容如下:
第三行:鞠躬拜兴拜■
第四行:■兴拜■
第五行:平身■
第六行:六
第七行:众官行礼
第八行:众官皆去就跪拜
第九行:拜兴平身复位
第十行:再鞠躬恭拜兴拜
……
宣圣祭祀行礼过程中与文书中记录状况基本一致,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祭祀者的敬仰,由此推测文书F2:W31可能是祭祀宣圣的礼仪。在宣圣祭祀活动中,执事者需穿儒服,其他参祭人员穿公服,体现出宣圣祭祀仪式肃穆。《元史》记载,至元十年(1273)三月中书省命春秋释奠,执事官各公服如其品,陪位诸儒襕带唐巾行礼,基层宣圣祭祀礼仪也是如此。
宣圣祭祀费用来源。宣圣祭祀活动的开展,需要较大的开支,通过文书可以发现,这些费用主要来源于官方拨款。黑水城文书中出现多件记录元代亦集乃路祭祀费用的文书。文书F11 6∶W35、F11 6∶W361、F116∶W354和F1∶W59几件文书都是请求支付祭祀费用,祭祀费用由“钱粮房”负责拨付。可以确定基层宣圣祭祀活动费用以官方拨款为主要来源。如文书F116:W91中最后落款“□□房”,可以更加确定在祭祀孔子的活动中,祭祀费用以官方拨款为主要来源。
宣圣祭祀费用的支付方式。文书F116∶W31第8行记载:□今增贵收入不敷拟合将量添给如■,第14行记载:■钞壹定社稷中统钞叁定■。第15行:■式拾伍两切将前项钞数。F116∶W35第11行到第20行,都反映了以“钞”为形式的支付方式。可以肯定,宣圣祭祀费用仍然以“支钞”的方式来支付。此外文书F116:W35、F116:W91、F116:W190、F116:W191、F116:W192、F116:W193、F116:W354和F1:W59中,都以“支钞”来支付祭祀费用,以折合“中统钞”的方式来进行支付,这在黑水城出土文书中普遍存在。
宣圣祭祀费用支付标准。黑水城文书F116:W35和F116:W91中出现“较之往常”或“较之往日”的字样。“较之往常”或“较之往日”说明当时基层宣圣祭祀费用开支有着严格规定。文书中多次出现增加费用的记载,说明当地祭祀费用的紧张和物价涨幅之大,原有的祭祀费用已经不能满足正常活动的开展。
从黑城文书可以看出,元代亦集乃路孔子祭祀是基层较为重要的祭祀活动。对宣圣祭祀如此重视如元人蒋易所云:“盖自濂洛关闽诸儒继出,因孔孟之言,上溯帝王之道。于是教化大行,人人有士君子之行,使宋文治郁郁乎跨唐而越汉者,实由于此。当时君臣思所以崇报之,取其着书立言以继往圣、开来学、师表百世者,悉依四书院制,设官职教而祠祀之。”[3]《送云庄山长张小雅序》
在整个黑水城出土礼仪祭祀类文书中,都将宣圣祭祀放在祭祀活动的首要位置,或者作为当地的第一大祭祀活动,这似乎与元代整个社会环境和中国古代祭祀传统不相适应。《周礼·春官·小宗伯》道:“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社稷和宗庙都被看作建国之神位,于是“社稷”一词也成为国家的代称。同时由于元代统治者崇佛信佛,帝师也被作为祭祀对象开始祭祀,可以推测帝师的祭祀活动应该高于孔子祭祀。而在黑水城文书中,无论在时间顺序和费用支出方面,都不可能将孔子祭祀放在首要位置,甚至在顺序上超过了“社稷”和“帝师”祭祀顺序。这可能出于追求宣圣祭祀的功利性目的。孔子在古代不仅仅是读书人的精神楷模,也是道德楷模,更重要的是孔子学说和科举仕途有密切联系,从参与者的个体心理上来说,宣圣祭祀隆重、虔诚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能否通过科举考试,这种现实需求可能使得基层宣圣祭祀规格超过了其他祭祀。
[注释]
①上述文书都引自李逸友先生《黑城出土文书》(汉文文书卷),科学出版社,1991年,94—106页,又对照《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文书编号仍然用李逸友先生《黑城出土文书》(汉文文书卷)中编号,以下再不做专门注释。
②“■”符号表示文书残缺三个字以上,“□”符号表示残缺一个字,以下文书情况同上,再不做专门注释。
[1](明)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元)不著撰人.庙学典礼[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3]蒋易.鹤田蒋先生文集[M].古籍珍本丛刊影印本.北京:北京图书馆,1912.
[责任编辑]李海燕
G256
E
1005-8214(2014)07-0098-02
张红英(1970-),女,满族,宁夏文物局副研究馆员。
201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