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契机,构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湖南省长沙市的实践
2014-02-12国家图书馆业务管理处北京100081
(国家图书馆业务管理处,北京100081)
以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契机,构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湖南省长沙市的实践
●韩超,李丹(国家图书馆业务管理处,北京100081)
示范区创建;公益性数字文化;公共文化;湖南省长沙市
借助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的机遇,构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挑战。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实践的分析,探讨区域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和思路,并结合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是文化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将全面提升“十一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更好地研究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
1 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情况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别称星城,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教中心,素有“潇湘洙泗、屈贾之乡、伟人故里”之称。长沙市现辖六区二县一市,总人口722.14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也是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并多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1]近年来,长沙市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153.13亿元,较强的经济实力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3年底,长沙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16个,档案馆14个。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7%;有线电视用户154.22万户。[2]
2 长沙市构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实践
2.1 长沙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在全国创建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长沙市按照城乡统筹、全民共享的思路,坚持以文惠民、以文乐民、以文育民的理念,初步形成了具有湖湘特色和影响全国的“长沙模式”。作为首批创建示范城市,在2013年的验收中,湖南省长沙市获得了全国第二、中部第一的好成绩,“长沙模式”得到了极好的宣传和推广。[3]“长沙模式”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设施网络化。积极推进市级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先后建成橘子洲生态文化公园、湘江风光带、市群众艺术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大力推进了滨江文化园“两馆一厅”(新图书馆、新博物馆、音乐厅)、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同时,加快骨干性设施建设,并不断提升基础性设施建设质量,全市已基本建成以市群艺馆、图书馆,县(市)区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为核心的四级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日益完善。
(2)供给多元化。全市所有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公园、乡镇(街道)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利用流动图书车、流动演出车等,开展公共文化“五送”(送图书、送演出、送电影、送展览、送讲座)和“五进”(进社区、进村镇、进屋场、进校园、进工地)服务;努力打造“快乐长沙”等地方特色活动品牌。
(3)城乡一体化。以市级为龙头,以区县(市)为重点,以乡村为基础,以群众为对象,构建了全面覆盖、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建立星级农家书屋、社区星级“绿网”评比机制,常年组织开展文化站、文化活动室(中心)工作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效能,编辑出版了《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南》《长沙文化地图》,为广大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导引。
(4)服务普惠化。实施公共文化进村入户工程,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载体,推进广电村村通和户户通,组织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深化网上送书、送展览、送培训等活动;实施书香星城“211”工程,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推进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让群众均等、便利、快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5)机制长效化。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多项政策文件,形成了纵向衔接、横向兼顾、全面涵盖、持续有效的政策体系;重点开展“长沙市群众文化活动长效机制研究”和“长沙区域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市、区县(市)各级也设立专项经费,强化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运行管理的保障。
2.2 打造“长沙模式”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4]
长沙市在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的建设工作。借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契机,长沙市积极行动,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以文化共享工程为基础平台,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为数字资源库群,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为数字化服务终端,整合现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探索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的新体制机制,着力打造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传播快捷的“长沙模式”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1)市委、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全方位推进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长沙市市委、市政府将文化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开展,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等12个部门和区县(市)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以市政府办公厅的名义下发《长沙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施方案》,构建了党委政府领导、文化部门牵头、民间力量协作的有效管理机制;在经费保障方面,长沙市财政每年设立免费开放、图书采购、群文活动等专项资金,并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长效运行管理经费;在运行管理方面,长沙市实行标准化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将对文化工作的考核纳入政府考核指标,部分基层文化服务单位(如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等)还采取了“评星定级,摘牌淘汰”的考核方式管理;在人才培养方面,规范专人管理和制度化建设,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聘请高校教师和技术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2013年共培训各级各类文化骨干3000多人次。健全的运行保障机制,明确的部门职责,专业的人员队伍,使各项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了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2)加速基层服务点全覆盖,全市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形成。长沙市通过共享工程建设工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等契机,争取财政支持,完成了共享工程市中心机房的建设,使区县市全部拥有40台终端的电子阅览室,完成市区5个支中心、57个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全覆盖。通过对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乡村图书室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整合,实现了一体化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支撑,完成1425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全覆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市/县级支中心、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村/社区基层服务点五级服务体系在长沙市已全面形成。2012年长沙市图书馆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试点市馆,进一步强化了公益性文化服务硬件基础和网络建设。通过实施图书馆总分馆制,全市共建立分馆58个,在建10个,基层图书流通服务点达100家,全市114个街道(乡镇),1425个村(社区)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5]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增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制的充分实施和良性发展,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3)创新服务模式,抢占当地主流媒体宣传阵地,打造“长沙品牌”。长沙市全面关注社会各阶层、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坚持向少年儿童、老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倾斜;注重创作贴近群众的文化艺术作品,建设各种文化活动和专业技能数据库资源,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网站提供及时便捷的数字化服务;联合宣传、卫生、法律、科技等部门,开展“五下乡”、“星城科学讲坛”、企业图书馆、工地流动图书馆等有针对性的专项活动;开展各种网上主题系列活动,吸引群众参与网上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和服务事业。长沙市图书馆开展的“百万图书任您选”活动,在网站开通自助选书系统,由读者决定图书馆将采购的图书,使读者积极参与到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活动当中;长沙市图书馆还开通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打造“书香地铁”品牌的地铁自助图书馆,陆续上线电子书借还、借阅“一卡通”等创新性服务;[6]积极开展“变身数码达人”、“网上充电”计划等群众参与度很高的文化活动。在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的同时,公益性文化服务还通过地方新闻门户网站、主流报刊、移动媒体、微博微信平台、网络社区、手机短信等多重媒体渠道,加大对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机构和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资源的宣传推广。长沙市图书馆参与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开展的“网络书香”系列活动,得到了当地主流报纸《长沙晚报》《潇湘晨报》的报道,并接受湖南卫视的采访,在湖南新闻联播中播出,宣传效果非常突出。
(4)积极争取科研系统资金支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长沙市合理利用公共财政投入和资源配置,坚持资源共建共享,整合不同部门、行业、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形成建设合力,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发挥综合效益。2010年,长沙市图书馆争取到市科技局重点课题“长沙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数字服务平台建设”,[7]支持专项经费50万元;2011年,长沙市图书馆再次申请到市科技局重点项目经费支持30万元,建设全新的“长沙数字资讯中心”平台,整合了长沙市本地资讯网站和相关单位的办事公开信息及外购数据库资源等;长沙市图书馆与长沙市科协合作的“星城科学讲堂视频资源库”建设,也获得了科协的经费支持;长沙市博物馆与百度合作的百度数字博物馆项目,实现了博物馆的在线展示,丰富了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的资源储备,也开创了社会投入引进的新渠道;民办公益性文化服务窗口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像长沙县北山镇青田村王庚仕农家书屋12年服务乡邻的实例,也逐渐在近年涌现。在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财政的支持,明确落实、合理利用各级经费,同时也积极强化与其他单位的合作,并争取社会资金的投入,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费保障。2.3长沙市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事业发展不均衡,地区性差异仍存在,基础设施及服务网络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在农村地区,仍有部分区县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数字化资源匮乏、专业人才紧缺等诸多不足;城镇地区同样也存在区域性发展不均衡现象。
(2)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相关经费、人员等保障机制尚未健全。经费来源单一、经费投入不足、人才队伍不够稳定、部分领域人才外流的现象,将严重制约事业发展。
(3)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和服务推广工作中,仍需加强整合协作。群艺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间仍存在资源建设重复、网络服务平台发展不均衡、数字文化服务各自为战的情况;社会力量的引进工作仍未全面开展。
(4)基于新媒体服务的资源建设尚需加强,创新性数字文化服务方式有待培养。现有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方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加强与科学技术的融合,才能提升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实效性。
2.4 长沙市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为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成果,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探索和实践,长沙市制定了《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将坚持城乡统筹、全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以效益为导向,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6年,构建完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促进基本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全面形成“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机制长效化、城乡一体化、服务普惠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根据《计划》要求,在未来三年,长沙市将全面提升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品质,推进主导性市级重点文化体育项目建设,推进骨干性区、县(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进综合性乡镇(街道)文化站提质,推进基础性社区(村)文化活动中心(室)标准化建设,推进创新性服务载体和数字文化建设;将全面提升各种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建设工程,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路径创新工程,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培育工程,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建设工程。
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区域性的文化特色和文化需求,通过各种手段把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推送到人们身边,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长沙市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工作,将实现区域性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有助于促进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业态的形成,进一步促进社会融合、增加社会包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进一步前行。
3 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未来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从整个国家公益性数字文化事业发展的高度开展系统性研究,继而确定顶层设计思路,并逐级落实实施。作为区域性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长沙市已经积累了很多理论及实践经验,并走出了一套独有的设计思路。笔者依据对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认识,并结合长沙市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未来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组织领导。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一协调文化阵地建设、设施设备管理、经费资源配置、人才队伍建设等事宜,为数字文化提供政策、经费、人员等长效保障机制;建立由主管部门和各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专家咨询会议、工作监查考核组等相关组织机构。完善的组织领导机构,将促进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效发展。
(2)加大保障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不断引进社会力量的加入,为公益性数字文化事业发展提供稳定持续的经费支持;切实做好人员配置工作,保证公益性数字文化事业人才队伍稳定性,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优势,组织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培养一支稳定的专职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为公益性数字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人员保障。要通过稳定的长效保障机制,巩固建设成果,逐步扩大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优势,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3)强化整合机制。根据“加强统筹,协调发展,提升效能”的要求,加强对三大工程的统一规划,统筹兼顾,整合三大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建设、数字服务推广等方面协同发展;[8]通过平台集成、数据对接等方式,实现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数字文化服务的整合揭示和服务,使经费投入发挥更大的效益;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数字文化事业,做好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各系统的资金投入、资源建设、服务推广等工作的协调合作。全面贯彻整合发展的思路,将使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速度提升一个台阶。
(4)提升服务效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的建设,让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更贴近人民群众身边,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建设更为贴近人民群众需求的资源,提高知识性、辅导性数字文化产品的产出,加强有针对性的精细化资源的推送,强化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发掘资源的能力,提高资源供给能力;拓展新媒体服务渠道的服务方式,建立更为完善的交互及信息反馈机制,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传播方式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不断提升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效果,才能最直接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全民公共文化素养。
[1]2013中国“最具幸福感”十城市发布[EB/OL].[2014-03-24].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12/29/c_133004308.htm.
[2]2013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3-14].http://www.changsha.gov. cn/xxgk/szfxxgkml/tjxx/tjgb_8754/ndtjgb/201403/t201403 19_544721.html.
[3]童中贤.长沙模式——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的新探索[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4]长沙将构筑公共文化服务升级版创新“长沙模式”[EB/OL].[2014-03-14].http://news.changsha.cn/h/186/20131106/1395084.html.
[5]王自洋.以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建设[J].图书馆,2014(1):16-19.
[6]杨思洛,王自洋.区域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研究——以长沙地区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3):8-15.
[7]李怡梅,等.发挥共享工程网络优势,加快信息资源建设步伐[J].图书馆,2011(1):131-133.
[8]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14-03-14].http:// www.mof .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112/t20 111209_614350.htm.
G252;G259.2
A
1005-8214(2014)07-0005-04
韩超(1981-),国家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李丹(1982-),国家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服务。
2014-04-15
[责任编辑]王岗
本文系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2BTQ17)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