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职业技能提升与专业社团建设发展关系的研究
2014-02-12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80)
一、引言
学生社团不仅属于高职院校第一课堂教学的拓展与补充,同时是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围绕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在现实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培养途径,对于认清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高职院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专业型学生社团以与其相关的专业知识信息作为背景,融合相关项目课题等实际问题,展开以探讨、交流、实践为主要内容目标的学术活动,是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明显的与专业相融合的特色而被各界所关注。
二、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的现状
从当前高职教育的实情来看,我国高职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仍旧存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职业特色
高职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爱好自愿加入的学生组织。因为高职一类的院校缺少有效的引导,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建立与开展活动效仿本科院校的学生社团,并且综合性质的学生社团较多,而具备专业性、实践类型的学生社团却不多,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悖。
(二)不注重专业社团的建立
因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构建经验不充分,致使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学生专业社团的关注程度不到位,单单把其当成学生管理工作之中的一项内容,大部分学生社团依托院团委及学生会等部门,其学生社团引导教师以学生管理者为主体,而系部对其引导、管理不到位。致使专业社团数量不多、质量不高,丧失了专业社团对于辅助专业课程教学和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作用。
(三)专业社团缺少吸引力
其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因专业社团同综合性社团比较娱乐性不强,大部分学生缺少指导,对专业社团的作用认识不够。所以,往往学生对专业社团不感兴趣,缺少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因对专业关注不够,负责社团引导的辅导员缺少有关专业技能与相应鼓励政策,往往对社团组织构建的积极性很低,进而导致社团开展的活动不具创新性,很多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构不成专业学术气氛,社团成员感觉收获甚微,部分社团成员抱怨加入此专业社团没意义,不能推动职业技能的提高。因此,逐渐降低了专业型社团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奠定实践技能基础 建立专业型学生社团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一线服务和管理提供高级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因此高职学生专业社团活动一定要以实践技能为核心来展开。
(一)开展专业社团活动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相融合
同文体类型的学生社团不一样,高职学生专业社团的建立属于一种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活动内容应紧紧围绕职业技能教学内容开展,具体应实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行各项职业鉴定培训及其考核活动
高职教育采取的是“双证书”机制,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应获得一定层次的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资格证书。所以,专业社团要积极组织社团成员参加各级职业技能比赛。首先可借助开展讲座等活动,指导社团成员选择同专业技能相适宜的职业工种和等级鉴定,然后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和相关的技能培训及实践,帮助社团成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2.进行各项职业技能竞赛及其成果评优与展示活动
专业社团活动主要抓好相应的职业技能竞赛,激励社团成员有效发挥自身优势,达到学和练,学和赛二者的相融合,并且也应充分依靠实践基地的协同支持,强调竞赛特色。运用院校内开展的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及其成果的评优与展示等活动,推动学生课外参加专业实践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一批具有很高专业水平、技能过硬、表现能力强的职业技能带头人,让其成为专业社团的技术骨干力量。
3.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展活动
社团辅导员队伍应吸收企业人员参加,把企业最新最领先的技能要求纳入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之中。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以参观为主题的普通生产实习活动;还可依靠企业的领先生产技术、设备等给学生创造最接近生产与管理现实的社团活动项目与创新实践课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专业社团成员的创新成果或发明也能够给实践基地创造不同程度的帮助,形成了生产、学习、科研活动的相融合。
(二)构建专业社团与建立学生课程相融合
通常高职学生社团的构建,院校共青团组织可以说是有效的管理形式。专业社团是在院校统一管理下构成以学生为主导、专业教师辅导与辅导员教师协同的基本运作形式。实际工作中主要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把专业社团当作相关专业课程的延伸课堂
一般课堂教学依据规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比较关注学生的群体水平,却往往忽视学生个性化教育。并且课堂教学大都严谨,缺乏趣味性。可专业社团属于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做到学生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能够引发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不仅可实施学生个性技能的培养,同时能够补充课堂教学学时受限制的短板。此外,专业社团中同学间的交往沟通也有利于学生确立学习楷模,提升对专业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得高职院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专业社团应以院校专业系部为依托开展活动
因专业社团中学生具有专业单一、职业技能专项等特点,院校各系部或各专业教研室应当成为主要组织部门,为今后引导专业社团展开活动创造强有力的支持。强化对专业社团的引导与探究,定期实施教研会议讨论,处理专业社团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
3.专业社团的辅导员以双师引导为特征
为有效提升构建专业社团应具备的针对性、适应性、创新性以及超前性,社团辅导员要采用双师制,也就是专业理论老师同企业实践辅导员共同承担其引导任务。辅导员应结合专业类型学生社团的特点,帮助和引导学生明确相应的专业社团规章和制度以及活动的原则、程序、内容等,促使专业社团活动规范化,并经常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学术讨论和调查以及实践等,指导学生初步接受学科研究领先的一部分基本理论与方法,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变被动为主动,进而使社团成员得到极大的收获。
(三)丰富社团活动模式 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专业型社团同其他社团有着相同点,其活动均拥有灵活性、开放性、多样性、交互性、自愿性等诸多特点,因此其活动的模式是丰富多样的。可是所有活动的展开都要基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前提,这样方能反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活动的模式可总结为如下几类:
工程项目带动模式、各类技能竞赛模式、实验室模式、实训室辅助教学模式、科普活动模式、技术讲座模式、参观模式与企业岗位实习模式等。因专业社团活动规模大小均可,活动操作即能够以简单形式进行,也能够以复杂形式进行,因此各种活动模式不仅能够单独实施也能够组合实施,各兴趣小组不仅能够单独活动而且也能够协同完成活动。
活动中的工程项目带动模式本身即属于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它是围绕本职岗位技能的构成,科学架构项目,以达到某一工程项目所要求的知识、本领与素质结构架构教学方案,依据完整的工程项目的操作流程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期间,促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借助专业社团开展这项活动,能够把其它几类活动模式融合一起,如此人才培养方法不仅属于课程教学的有益弥补,而且也是对课程教学形式深化改革的有益探索。
四、结语
总之,基于高职学生专业社团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共性特点,促进并保持二者之间的和谐发展,同时能够较好的促成二者更深层次的融合。利用学生所掌握的职业技能,积极采取高职社团向专业类型社团转型的措施,有利于实现专业社团的个性化与可持续发展;借助专业社团沟通平台与专业社团活动安排,有效培养锻炼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最终达到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程炜.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 ,(10).
[2]董艳.高校社团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12).
[3]邓峰.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09).
[4]张涛.高职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构建探析[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5]徐子东,耿继原.学生社团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01).
[6]许峰.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