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彦偁及其《三愿堂日记》

2014-02-12笪凤微

图书情报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赵氏日记图书馆

笪凤微

(镇江市丹徒区图书馆 镇江 212028)

赵彦偁及其《三愿堂日记》

笪凤微

(镇江市丹徒区图书馆 镇江 212028)

在介绍赵彦偁生平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其《三愿堂日记》的民间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详述一百多年来《三愿堂日记》的保存经过兼及其最后归宿。

赵彦偁 《三愿堂日记》

1 赵彦偁生平

赵彦偁(1819-1881),字记楼,号君举,别号辛庵,清代江苏镇江人。赵彦偁是一个博学通才者,他在当地很有名气,生徒中出过不少名士,如《老残游记》的作者、甲骨文名家刘鹗在读书启蒙阶段曾从学于他的门下。他喜览群籍,见识广博,多才多艺,著述甚富,不仅潜心于经史方面的研究,还在天文、数学、金石、文学等上下过功夫,有不错的造诣。他还是清末有名的行草书法家,识者认为可与包世臣、何绍基媲美。他一生淡薄名利,不求为官,但也不困守乡里,而是四处教学,曾游走浙江、江西、河南一带,在外教馆或作幕客1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他一生勤于著述,著作亦多,可惜在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中损失过半,剩下的《小辩斋笔记》、《辛庵语》、《丹徒碎语》、《三愿堂古文仅存》和《三愿堂古今体诗》,合称《积微精舍遗著五种》,经后人整理刊刻于世。

2 《三愿堂日记》及其价值

《三愿堂日记》起于1839年起,止于1881年,是赵彦偁数十年的亲临、亲笔之作,是他在不受外力干扰下的心态流露,这样留下的书证,记事发论的可靠性强,具有比正史、传闻记述故事和回忆录更可靠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部日记中记录了许多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人物及作者的评述,起到了重要的记事簿作用,可以据此考订历史事件发生的确切性,以弥补正史记载的不足。

日记中许多珍贵的资料,曾受到国学大师柳诒徵的称赞。1936年,柳诒徵在担任江苏国学图书馆馆长期间,非常重视对乡邦文献的整理和稀见史料的影印。他看过《三愿堂日记》后,认为日记中保留了大量的读书心得和各种问题的线索,包含着许多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是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好素材,可以弥补其它史书中的不足。于是,柳诒徵和赵氏后人商量,请他将《三愿堂日记》进行整理,并从中精选出最有代表性的道光二十九年日记先付影印,让世人知晓了这部珍贵日记的重要价值。

柳诒徵在为《三愿堂日记》写的题记中指出:“国史有日历,私家有日记,一也。日历详一国之事,举其大而略其细;日记则洪纤毕包,无定格,而一身一家一地一国之真史具焉,读之视日历有味,且有补于史学。”[1]1特别强调了日记的真实性和补遗作用。

在序文中柳诒徵对所印《三愿堂日记》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近人嗜读李越缦、王湘绮、翁瓶庐日记……吾乡赵君举先生,绩学攻文,见闻无巨细,排日书之,纚纚绳绳,年竞一册,或二三册,没齿不懈。其关于朝章国故者,虽较瓶庐为逊,而谈艺稽古,覶缕佚文,旁及民生物力之消息,可备史料,不在越缦、湘绮下,其文学之谨严深厚,尤可与三家颉颃。”[1]1正是由于柳诒徵的大力推介,引起了社会对这部日记的关注,也使作者后人认识到日记的价值,开始了对其他未印日记的重新整理及精心照料。

以小见大,在柳诒徵所印《三愿堂日记》序文的导引下,笔者对现存的所有《三愿堂日记》进行检索后,更清晰地认识到这部日记的价值。《三愿堂日记》具有民间文献的补遗性,能够弥补史书和地方文献的不足,尤其是对当时社会上未显的小人物,而后世得到公认的特殊人才的记载。如宋代的名诗人很多,方志中记载了许多他们的作品,但地方上民间诗人的状况,方志中就很少记载,却可在日记中发现许多蛛丝马迹。在其日记中有这么一段文字:“神童诗,多不知谁作。鄞人周茂山曰:宋时,我乡汪洙,字泣湦。童时至黉宫,见殿宇颓圮,因题壁云:门徒夜夜观星象,夫子朝朝雨打醒。多少公卿从此出,谁人肯把俸钱修。上官命索题者,至则一童子也。问曰:汝欲为神童,衬衫子何短?汪应声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恙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浙公。后来塾师以汪诗方便上口,乃以汪诗广而收集,名曰神童”[1]11。又如日记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不容低估。申报项目的依据中成功的关键是历史文献的记载,而某些项目不仅正史中无法找到它们的轨迹,方志中也罕见其行踪,而这些难题,往往多只有依据民间文献的记载。如镇江“三怪”之一的锅盖面,是众所周知的地方知名品牌,但正式的史书方志中根本找不到相关资料,也只有通过像《三愿堂日记》这类文献中描写的文人相聚吃早茶食面的场面时方能发现相关的资料。日记中有关民生的事,也记载的很详实。如咸丰六年,受战乱影响,物价飞涨,百姓生计受到很大影响。以其该年十一月六日所记为证:“近日米价中者五千七百文,视夏秋间贵至二千矣。柴不计斤,以束之大小为算,约每石一百四五十文,亦比往者加至数十。”[2]再如城内码头的具体方位,行船到其他城市的时间,地震发生时的情形,考场中的事件等等,包罗万象,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而且所记之事,多一事一议,条理清晰,可补其他史料的不足。

《三愿堂日记》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日记中,作者录下了大量的个人读书心得,内容相当丰富,有读书之感悟、版本之真伪、作者之评价、鉴赏之乐事、书目之选录。由于没有外力的干扰,作者对自己评判的对象也就没有顾忌,可以做到畅所欲言。这样的评价可以让人更深刻的感受到事物的原本真像,有利于研究者去浮存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如作者对吴江叶燮凤文集的评述就很直率:“余阅之文亦娴雅,无争竞习气,然恭弱迂疲之弊,则所不免,及评论多庸,远没有他的诗那样精彩。”[2]他对清学者汪中的评价也很直率。日记中记到这样一件事,说其从其友人戴汝舟处借到一部方氏撰的文集,上有汪中的批阅,作者将数十处汪批逐一看过,认为其点评和删增实有胜于原本处,亦有不及原来者,相互对比参校,可以考见方和汪二人的学术优劣。并认为汪中素以才气自负,傲视一切,其评批对方氏作者直称后辈,似乎不太尊重人[2]。

3 《三愿堂日记》的保存经过及最后归宿

现存《三愿堂日记》共装订成24册,因一直被后人藏于密匣,别无复本,很少人读过。晚年赵彦偁觉得日记有保存价值,曾用“京口赵氏三愿堂”笺纸,以蝇头行草重新加以誊录,可惜只写了7册便与世长辞了。这部日记,一百多年来曾遭遇数次劫难:1842年英军攻打镇江时,赵氏的居处遭兵燹,所藏的六屋之书丧失殆尽。赵彦偁的日记也被焚毁了一半;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镇江沦陷前,赵彦偁的孙子赵鸿谦用一条大深蓝布被单裹了所存《三愿堂日记》逃难,辗转多处,最后到了重庆安顿下来。赵鸿谦也是个爱书之人,他曾在江苏国学图书馆担任过主任的职务,对图书馆目录学有颇深的造诣,发表过许多文章,做过大学的教授。他在重庆时,受聘教育部担任秘书,遇到日机轰炸重庆时,不是先想到自己的生命安危,而是赶回家抢出《三愿堂日记》的蓝布包防止散失,有时甚至用自已的身体来护住日记。由于他的用心呵护,才使日记得以安全地保存下来。

后来这部日记传到赵彦偁的曾孙赵风来手中,他也是倍加珍惜,一直小心的保护。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动荡年代,他也不顾个人的安危,冒着被批斗的风险,将这部日记用油纸包裹好,平铺在屋檐的瓦片下,才躲过了被造反派抄家时发现,避免了日记遭浩劫。

因种种缘故,这部日记一直没有面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南京大学历史系从影印的《三愿堂日记》中知晓它的价值,曾和赵氏后人联系,愿意出价9 000元收藏赵氏所存的全部日记,而赵家人舍不得出让祖上之物。

到了赵风来晚年,他仍心系这部日记,想给它找一个理想的归属,能够发挥出它的作用。他请来了平时最信赖的好朋友李植中,李担任过镇江政协文史委的主任,主持出版了大量的地方文史资料,是在地方上受到人们赞誉的学者。赵风来对李植中说,自己近来的身体状况不佳,已是多病缠身,可能不久于人世,只是祖上的《三愿堂日记》一直让他放心不下,他想在生前把《三愿堂日记》托付给李植中保存,并希望他帮助整理研究,发挥作用。

李植中深知这部日记的珍贵,是赵氏家族传了五世的宝贝,他考虑再三,没有接受原件,其原件仍藏赵氏后人处。但他答应了赵凤来帮助整理研究、让其发挥作用的请求,自费将24册日记复印,并对之进行整理。他仔细看过日记后,认为它对研究历史和地方文献极有价值,应该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于是将整理后的日记复印本赠予了镇江市图书馆,复印的《三愿堂日记》正式入藏镇江市图书馆古籍室。

[1]赵彦偁.三愿堂日记[M].影印本.南京:江苏国学图书馆,1939.

[2]赵彦偁.三愿堂日记[M].清稿本.

(责任编校 骆雪松)

Zhao Yanchen and His Sanyuan Tang Diaries

Da Fengwei
Dantu Library,Zhenjiang 212028,China

After a brief account of Zhao Yanchen’s life story,the present paper analyzes the academic value of his Sanyuan Tang Diaries and also its value as a piece of private literature and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history of its preservation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and its ultimate destination.

Zhao Yanchen;Sanyuan Tang Diaries

G256

笪凤微,女,1973年生,馆员,馆长,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地方文献,发表论文3篇。

猜你喜欢

赵氏日记图书馆
清华简《系年》所见赵氏人物史事探析
图书馆
A new specie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genus Opisthotropis (Serpentes: Colubridae: Natricinae) from western Hunan, China
赵氏孤儿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赵氏的祖先造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