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镇远府历史沿革考略
2014-02-12王德召黄玖琴
王德召,黄玖琴
( 1.铜仁学院 社会科学部,贵州 铜仁 554300;2.铜仁学院 教务处,贵州 铜仁 554300 )
明清镇远府历史沿革考略
王德召1,黄玖琴2
( 1.铜仁学院 社会科学部,贵州 铜仁 554300;2.铜仁学院 教务处,贵州 铜仁 554300 )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镇远至今已有 2200多年的历史,从秦朝开始,历代王朝均在此设置建制治所。镇远名称来源于宋代,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镇远作为府治是从明永乐十一年(1413)开始的。当时,明王朝设置贵州布政司(这是贵州作为独立行省的开始)贵州开省设置八府,镇远府是八府之一。清代沿袭明制,仍置镇远府,并在嘉庆年间扩大了镇远府所辖范围。
明清; 镇远府; 建置沿革
镇远,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 202年)设无阳县起,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均在这里设置县、州、府、道等建制治所,直至1958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府由此迁至凯里前,这里一直就是黔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贸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湘黔咽喉”、“滇黔锁钥”、“水陆要冲”、“商贾辐辏”的殊誉,更兼以名刹古寺,宫殿园林,秀山胜水,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的得天独厚特点,堪称“西南一大都会”。林则徐在去云南任乡试正主考官和后来去云南任云贵总督时,都途经贵州镇远,写下了《镇远道中》一诗 “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盘陟崩石来无端。山前突兀复有山;肩舆十步九扶掖,不尔倾蹶肤难完。传闻雨后更险绝,时有崩泉掣山裂;此行幸值明明晴明来,峻坂驰驱九已折。不取俯睨千丈渊,昂头但见山插天;健儿撒手忽鸣炮,惊起群山向天叫。”诗中叙述了他由青溪至镇远沿途状况,表达了对镇远山险、水幽、路崎的雄奇自然风光的赞叹之情。
镇远府是贵州开省八府之一,在贵州建省及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对镇远府历史沿革进行研究,对于了解贵州建省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一、镇远府的由来
(一)镇远名称由来
关于镇远名称的由来有一定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宋朝所赐名镇远州是否是今天的镇远。据史料记载:“宋大观元年蕃部长田佑恭,内附建思州,须敕川邛水安夷三县寻废,以其地隶黄平。宝祜二年,筑黄平为镇远州,府志谓镇远之名始于元误矣”[1]58。由此证实镇远之名应该是宋朝时出现的。宋“高宗绍兴元年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镇远府之名始此”[2]16,“宋理宗宝祜六年,十一月。宋诏: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吕逢年晋一秩。”[3]392宋诏所赐名的“镇远州”,没有明确州治所在地,也没有明确属地、领地等,“新筑黄平”一词,文义不清,既然说“新筑”,应该还保留“旧城”。“南宋绍兴元年,筑黄平城(今旧州)。”[4]如果认为“新筑黄平”, 是在旧州原黄平城的基础上扩大或加固重筑新城,那么,黄平在宋理宗时,遵照圣旨,应改降黄平府为“镇远州”,不改就违圣旨。“思州安抚使田景贤,播州安抚使杨宪邦,请归宋旧借镇远、黄平二城。”[3]407由此证实,镇远与黄平两名并列,镇远州是新建之城,与黄平城没有直接的关联。因此,也就证实镇远名字是在宋代出现的。据此,镇远之名从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赐名“镇远州”起,至今沿用了 756年。镇远的建置历史从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定巫,设镡城县开始,至今年已有2291年的历史。
(二)明朝镇远府的建立
“贵州《禹贡》荆、梁二州徼外。元为湖广、四川、云南三行中书省地。洪武十五年正月置贵州宣慰司。其民职有司则仍属湖广、四川、云南三布政司。永乐十一年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与都指挥司同治。领府八,州一、县一,宣慰司一,长官司三十九”[5]1197。明永乐十一年(1413),贵州成立省级建置。 “永乐十一年春三月,田琛、田宗鼎伏诛,罢宣慰司,置思州、新化、黎平、思南、镇远、石阡、铜仁、乌罗八府,设贵州布政使司,工部侍郎蒋廷瓒为布政使,改贵州宣慰司隶贵州布政司”[6]30,永乐九年(1411),因思南田宗鼎与思州田琛争地界起兵内讧而灭亡,其地被分为八府四州。明永乐十一年(1413)二月改思州、思南二府设流官制,属贵州布政司。 “永乐十一年,设镇远及铜仁、石阡、黎平、乌罗、新化六府,设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於贵州宣慰司治所领之,改所隶四川、云南诸府州及宣慰、宣抚、安抚诸司俱隶焉。”[7]49由以上史料可见,镇远府是作为贵州开省八府之一而建立的,在贵州开省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镇远府元镇远府,属思州安抚司。洪武四年降为镇远州,属思南宣慰司。五年六月直隶湖广。永乐十一年二月置镇远府於州治,属贵州布政司。正统三年五月省州入焉。领县二,长官司三。西距布政司五百三十里”[5]1211。可见,明永乐十一年(1413),镇远府建立,建置时下辖两县,三长官司。
二、明清镇远府疆域考
考察明清镇远府的疆域,首先要了解贵州建省时的地理位置,贵州“北至铜仁,与湖广、四川界。南至镇宁,与广西、云南界。东至黎平,与湖广、广西界。西至普安,与云南、四川界。距南京四千二百五十里,京师七千六百七十里。”[5]1197而关于镇远府的疆域情况,有不少史料做了详尽的记述。《大清一统志(嘉庆重修)》载:“镇远府在贵州省治东三百八十里,东西距一百八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五十里,东至思州府清溪县界三十里,西至平越州余庆县界一百五十五里,南至黎平府界一百二十五里,北至石阡府界八十里,东南至湖南靖州界二百六十里,西南至都匀府清平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北至思州府界四十里,西北至石阡府界八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七千三百六十里”[8]9。“东至思州府界、西至兴隆卫界俱一百二十里,南至四川播州宣慰司界六十里,北至石阡府界一百八十里,东南到湖广靖州界四百二十里,东北到石阡府界二百里,西南到四川播州宣慰司界一百五十里,西北到四川播州宣慰司界一百四十里,自府至南京四千四百里,至京师七千九百三十里”[1]58-59“由府至省四百八十里,东至思州清溪界三十里,西至府属施秉县七十里,由施秉抵平越府黄平州澜桥界三十五里,南至黎平府属界一百二十五里,北至石阡府界八十里,东南至府属之邛水九十里,又东南至府属天柱县一百八十里,由天柱抵湖南沅州界一百里,由天柱东抵湖南会同县界八十里,西抵黎平府属湳洞司界六十里,南抵湳洞司界八十里,北抵湖南沅州界一百里,又西南抵湳洞司界一百里。东西贯延袤四百余里,西北至石阡府界八十里,东北至石阡府界四十里,西南至黄平州界七十里,西南至府属之台拱一百三十九里,由台拱南抵都匀丹江所辖差提寨一百五十里,西南抵黄平岩门司一百一十里,府西南至所属至清江一百九十里。由清江东抵黎平府高洞寨界一百二十五里,南抵黎平府古州郎洞寨界一百一十五里,东南抵黎平府锦屏县苗光寨界一百三十里,西南抵都匀丹江昂刀寨界一百一十五里。南北贯延袤五百余里。由府治七千二百六十里抵京师”[2]1。
以上史料记载尽管在具体数字上有一些出入,但已经比较详尽地描绘出明清时期镇远府的疆域情况:镇远府从东到西有一百八十五里,从南到北有二百五十里,东边与湖南沅州交界,西面与黎平府属湳洞司交界,南边与黎平府属交界,北面与石阡府交界,距离省府所在地四百八十里,距离京师七千二百六十里。
三、清朝以前镇远府建置沿革
(一)清以前镇远历史简介
镇远地处大西南,在明清以前历代中央王朝都属于蛮荒之地,远古时代尤其如此。据史家考证,包括镇远在内的贵州,在殷商、西周时期属鬼方,战国时期属夜郎国。从秦代至元代的一千余年间,镇远始终湮没在西南夷中,但这里建置却较早,秦属黔中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无阳县,属武陵郡。隋、唐置梓姜县,属清江郡。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置镇远州,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后改为镇远军民总管府。明洪武五年(1372)置镇远州,隶湖广。永乐十一年(1413)置镇远府隶贵州,清代沿袭明制。
(二)镇远府建置沿革
“禹贡荆梁二州南境,周属楚,为巫黔中地,秦属黔中郡”[7]49。镇远在周朝时期属于楚地,“巫”即是镇远,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在夜郎部分地方设郡县、置官吏,镇远时属黔中郡。“禹贡荆州南,汉为武陵郡无阳县地,晋改无阳为舞阳,唐长安四年以夜郎渭溪二县地置舞州,开元十三年更名鹤州,二十年又改业州,大历初更名奖州,唐末没于蛮。”[8]9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在夜郎地区继续推行郡县制,镇远为武陵郡无阳县地。这一历史时期,镇远一带土著民甚少,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南徙“五溪”的苗族定居,这些民族和少许土著民逐渐在戦阳河谷低洼河水冲刷形成的洲坝地带建屋生活下来,形成零星的聚落。东汉至隋唐,中央政权对西南边远地区鞭长莫及,较长时期实行羁縻政策,由各地土著首领统治。这期间,晋时改无阳县为戦阳县,唐长安四年(704),设置戦州管辖渭县和溪县两县,唐开元十三年(725),将戦州更名为鹤州,唐开元二十年(732),又将鹤州更名为业州,唐大历初,又改为奖州,唐末五代时期为蛮夷所统治。“宋开宝九年奖州刺史田处达来贡,为羁縻州。元置镇远府,属思州军民安抚司。胜志德佑元年,田氏降,置镇远沿溪洞招讨使司,后改军民总管府,以田氏为总管,治镇远中河山。”[1]58宋朝时期,为了安抚地方土著首领,羁縻州地区有所扩大,乌江以北的思州、播州等相继改为羁縻州。这一历史时期,镇远亦为羁縻州。元代,在今贵州地区遍行土司制度,该制度是唐宋以来羁縻政策的一种变形。当时,帝国大军南下开进镇远,思州田氏归附,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后改为镇远军民总管府,府治位于中河山东仓坪(为现中河山顶镇远四中所在地)。“明洪武五年改为镇远州,属湖广。通志时改置思南宣慰司治镇远州,二十二年始从治水德江。永乐中,仍置府,改隶贵州布政司。明地理考永乐十一年仍改府属贵州,领长官司二。曰偏桥、曰邛水,领县二,曰镇远、曰施秉。正统三年,省州入府。明实录正统三年革贵州镇远府附部镇远州以本州所属镇远、施秉二长官司为府。本朝因之属贵州省。嘉庆三年,以黄平州来隶。旧属平越府,至是降平越府为直隶州,始改隶。今领州一、县三、土司三。”[8]10明初,朱元璋武力统一云南后,为长久控制西南,便派重兵驻扎贵州,沿驿道先后设立二十余卫,洪武五年(1372),改镇远军管府为镇远卫,洪武十五年(1382)建立贵州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二年(1389)在镇远戦阳河南岸五老山下筑城设镇远卫,这开始了镇远城的形成进程。明永乐十一年(1413),因思南、思州两宣慰司长期争斗,明王朝革田琛、田宗鼎两宣慰使,分其地为八府四州,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为内地自是始”,从而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纳入中央朝廷的统治之下,镇远便为贵州建“省”之初的八府之一,府治位于戦阳河北岸石屏山下。明朝时镇远府下辖镇远县、施秉县两县,清朝时沿袭明朝在贵州的行政设置,镇远仍属贵州省管辖,嘉庆三年(1798),以黄平州隶属镇远,降平越府为直隶州,镇远所辖之地为州一、县三、土司三,包括黄平州,镇远县、施秉县、天柱县、邛水长官司、偏桥长官司、岩门长官司。
[1] (明)沈庠.(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五[M].贵州省图书馆影印本,1966.
[2] 贵州省镇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乾隆镇远府志·卷四[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3] (民国)刘显世,谷正伦.民国贵州通志[M].贵阳文通书局,1948.
[4] 黄平简介[J].黔东南文物,1985,(2).
[5] (清)张廷玉.明史•地理志[M].中华书局,1974.
[6] (明)郭子章.(万历)黔记[M].贵州省图书馆复制,1966.
[7] (清)鄂尔泰.(乾隆)贵州通志[M].乾隆六年(1741)刻本.
[8] (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M].四部集刊续编·史部·卷五百三.
History of Zhenyuan Prefectur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ANG Dezhao1,HUANG Jiuqin2
( 1.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2. 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 Guizhou 554300, China )
As a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Zhenyuan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200 years.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re since the Qin dynasty. Zhenyuan got her name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acted as one of the eight prefectures in Guizhou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Qing dynasty inherited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Ming dynasty and Zhenyuan remained a prefecture and her territory of domination was enlarged.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Zhenyuan Prefecture, history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责任编辑 黎 帅)
(责任校对 白俊骞)
K203
A
1673-9639 (2014) 05-0100-04
2014-01-12
王德召(1981-),男,河南方城人,铜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黄玖琴(1984-),女,侗族,贵州玉屏人,铜仁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