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共同体的社会学思考
2014-02-12孟令军
孟令军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天津市 300380)
谈到企业,人们往往只把它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对其在整体社会中的功能却语焉不详,甚至一提社会责任便大不以为然。直观表面地看,企业确实是一个经济组织,确以利润为生存第一要务。但从社会整体目标要求来看,它不仅需要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还需要保证劳动的整体社会效益,这是企业的根本社会性质。因此,企业不仅要经营资产,同时还须“经营”好劳动关系,如此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企业与社会的发展,这可以说是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在观念取向上的一种“顶层设计”。
一、社会合作是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必备底蕴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明确了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化劳动关系中必须秉持“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必须追求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人的全面发展。企业必须以此为尺度,来考衡自己在劳动关系中的利弊得失,确定基本理念与制度安排,进而为内部劳动关系的调处奠定社会价值论基础。
人是一种类的存在物,需以社会方式存在。所谓社会,即以人与人间的相互协作、共生共存为合作条件。就存在方式而言,人只能是社会之人,个体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离开社会关系,也就无所谓个体。人类不仅要解决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还要使生存方式能形成新的需要,这是人的更高层次需要,其中有政治、经济、道德、情感、精神的,等等,这些都在社会实践中外显为人的特性或属性,都是由人的社会性派生出来的,并都以此为底蕴与支撑。因此,人的社会劳动关系必然为这样的人性所决定。
协作劳动是人之社会性的核心,亦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的基本方式。正像马克思所说:“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人的社会性虽多种多样,但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方式是劳动,劳动是人类为改造自然、生产财富、满足自身需要而以一定社会性所进行的活动。在其过程中,人对自身社会性的反思和认知不断加深、调整和优化,从而使其更能适应改造自然和进行生产之需。作为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人们在劳动中必形成相应的劳动观念,这些劳动观念包括:劳动是社会性的;人与人间是相互依存的;地位应是平等的;成果应为共享的;团队应是荣辱与共的,等等。这些价值标准,是人基本存在方式的内在质的规定性,它构成了社会性劳动的法则。回顾历史便会看到,劳动观念体现较好时,劳动关系便较和谐,社会财富就会增加;而当这些劳动法则被破坏时,劳动关系就较紧张,财富就会缩水,社会甚至会发生崩溃。
市场化劳动关系是社会劳动协作发展的产物。要搞好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必须对市场化劳动关系作正确的解读。从经济关系上看,人类在相当漫长的过程中,并不直接表现为个人与个人间的关系,受生产力水平和类的存在方式制约,个人并无存在条件。但随着整体社会关系包括生产关系的发展,剩余产品逐渐增多,个体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才逐渐发展起来。自己对自己负责的“经济人”的形成与出现,是对人类社会关系的一种发展与提升,即要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使它能够更匹配、更优化社会关系,更有利消除人与人间的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通过发现个人才发现了人与人之间更好的社会关系和更进步的价值追求。因此,“经济人”是社会人属性的伴生物,他不可能离开社会劳动而独立存在,而必须符合新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劳动价值取向。市场化劳动关系,与人类协作劳动的本质是一致的,社会合作劳动不可能例外。
由上可见,企业作为具体的劳动组织,必须体现协作劳动的社会性质,这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企业存在发展之铁律。
二、企业成为共同体是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
人们常说,企业是市场主体,但企业是在承载着社会整体功能要求前提下发挥这种主体作用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以人为本自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取向。应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化劳动关系是人类协作劳动的先进阶段,这种先进性就在于,在与自然和社会的互动中,劳动者作为主体,已日益意识到更科学、更理性的劳动协作关系能更好地实现其追求的价值。人们之所以认可新的劳动关系,是因为这种关系的主旨为了发展人和实现人。这里当然非指哪部分或哪个人,而应是包括了参与社会劳动的所有人,这也就是说,所有人的发展,都是以每个人的发展为条件的,企业作为社会劳动的具体组织形式,需要对这种劳动关系应加以充分体现。
劳动关系应有利于社会和谐。要促进社会和谐,首先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这三条主干性关系,都事关社会和谐,其中经济关系起决定性作用。只有抓住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才能抓住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关系。
此问题可从以下三各方面来论述。
首先,构成市场化劳动关系的两个基本社会经济主体的是劳资关系双方。从社会劳动意义而言,劳资双方都是劳动者,但如从生产要素的特点和利益关系出发,将劳动关系称为劳资关系似更准确,因为在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时,即使是国有资本,亦须按市场化劳动关系行事。我国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社会劳动关系,目前便是劳资关系,它已构成新经济体制中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的基本方式,在整个社会经济关系中占重要的位置。
其次,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成败直接与劳资关系的和谐相关。看一种新型社会经济关系确立与否,主要是看它对双方能否都形成财富效应,能否吸引双方都主动投入其中。好的社会经济关系,能够通过优化劳动关系,将人的劳动能级和能量更好地提升与释放,将尽可能多的有力条件提供给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假使不能使双方都得到满意的经济效应,不能形成公平合理的经济互动,而是一方财富积累,另一方贫困叠加,则一方必以各种方式反对、破坏和抵制该种关系,以致使其南辕北辙,难以为继。一些向市场经济关系转型国家的教训表明,自由经济关系有可能陷入无政府状态下“弱肉强食”的盲区,所引起的动荡,可能对新经济关系产生致命之害。
再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受劳资关系再生产的直接影响。劳资关系的再生产过程,既可决定人与人的经济动力配置,也能直接影响人的发展。如果劳资关系运行和谐,则再生产状况既表现为外延式扩大,更会形成内涵式扩大:资方不断将利润转为追加资本,以推动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而劳方则将有更多人力与心力投入,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深度开掘自我劳动潜能,以生产出更具技术含量的劳动产品,形成更高生产率。这种积极的劳资关系再生产状况,能形成整个社会的财富可持续效应。而如果劳资关系不和谐,则简单维持甚至萎缩,便是其再生产状况的外在呈现,它会导致整个社会经济不景气,并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广泛深远的负面影响,自然也将给整个社会的政治与文化关系带来巨大危害。
所以说,让企业劳资双方形成一种利益命运共同体,并非单个企业的意愿,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企业发展的条件,同时也是企业对社会所应承担的的责任。
三、企业共同体的形成要着力于民主建设
企业劳动双方要形成利益共同体,有赖于健康的企业民主文化。而企业民主文化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关系的要求,必须使全体成员都能以平等身份表达意愿,并实现其自身价值,企业与员工能够形成命运一致的有机体。企业如此组织和运作,适应市场竞争的强劲张力才能形成,才能确保其高效与长寿。
从表层看,企业民主仅具有较多政治含义,涉及人的地位问题。但政治与经济在现实中实际上是统一的。在以人才经济、知识经济为特点的市场化资源配置中,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核心是人才资源配置。正如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央高度集权解决不了庞大社会资源的具体配置一样,企业少数人的专权亦不能解决内部繁复的资源优化配置,它只能走民主之路。
生产过程中劳动力转移的质量、数量、持续强度如何,即职工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如何,是考衡人力资源配置优化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专权情况下,企业只有少数主管有积极性,而多数员工则完全处于“被配置”的“死物”状态,两者之间处在僵化、机械、低效、劣质的配置中,不可能产生高效的经济能量。民主状态则可使企业人力配置焕然一新,每个成员都以主人身份与姿态认同彼此利益,都把彼此成功视为自己成功的条件,各岗位紧密合作,共谋企业发展,这就有力推动了企业形成较大的集体竞争优势。
企业民主不仅能使既成存量人力资源的配置得到优化,它还能够激发增量人力资源的生成,它不是仅给职工以虚幻的主人头衔,而要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条件和施才平台。当员工能把握自己命运并有可靠的价值实现预期时,便会最大限度地焕发出其经济潜能,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能源便会源源不断地得到及时补充,适应市场竞争变化的机动性从而也会得到极大增强。
在民主的机制中,由于企业成员人人是主人,所以因管理和被管理矛盾以及劳资矛盾所付出的各种成本会大为减少。在各自岗位上, 员工都拥有其相应管理责权,他们的专业优势与长项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这就使得企业的整体决策会更为科学,效能效率亦会大幅提高。
这里还需再谈谈企业民主的人文价值。当今社会,人文精神已愈来愈占主流地位,并成为人的社会交往的重要价值尺度。企业虽以经济收益为主要目的,但其生存发展亦需浓郁的人文氛围,它不能只考虑经济因素,也应关注内部人文精神的生成、积淀与升华,因为这种生成、积淀与升华将能使企业内部劳动关系成为人性张扬的乐园,并实现与企业经济的良性循环。
应该明了,企业民主所追求的,是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实现与发展。因此,合理安排员工的职业生涯,千方百计地发挥其所长,应成为民主企业的一种自觉实践。每一员工都能成功,企业自然也就成功了,这时候,企业人文精神便有了企业资源的价值,它可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还应当看到,企业民主其实首先是对企业资产所有者的一种精神解放与升华,它使他们跳脱钱本位、权本位和一己私利的桎梏中,将自己融入全体员工的快乐与发展之中,这不仅可消除资产所有者因劳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紧张与担忧,更可使企业的发展更具社会价值。
总之,民主型企业所为社会培育出来的,是具有丰富人文精神的员工,民主之风不仅默契着内部关系,还优化着社会人文环境。该效应既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愿,同时亦应为企业自觉肩负之责,因为企业在优化社会之同时,还在不断优化着自己生存发展的环境,在其过程中,企业与社会的结合将更加有机,它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将能走得更加健康而强劲。
[1]李伯聪.略论社会实在——以企业为范例的研究[J].哲学研究,2009(5)
[2]刘平,王晓.国有企业的分化机制及其产权关系演变中的新共同体[J].党政干部学刊,2013(6)
[3]武心波.全球化与日本“企业共同体”性格的“蜕变” [J].日本学刊,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