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的夜

2014-02-12屈绍龙

鸭绿江 2014年6期
关键词:冰凌玉米

屈绍龙

乡村的夜

XIANGCUNDEYE

屈绍龙

乡村的夜,凝聚着单调与复杂,汇集着野蛮与文明,承载着离乱与和谐。人们的心灵是美好和善良的。乡村的夜,就这样相生、相融地弥散开来。

乡村的冬夜,似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切都没给人留有准备的余地。人们吃过午饭,天色也就慢慢暗下来,等人们收拾完家具、物件,夜幕就慢慢拉下来。闲不住的人们,忙活手中的活计;拥有拖拉机的人们,在开山取石……拖拉机轰轰作响,是乡村冬夜最大的音响。他们是冬夜里最勤劳的人,天完全黑了,还在山上开采石块,咚咚的响声震得整个小山都颤动。悠远的声音,传到家人的耳朵里,等待下山归来的人们,悬着的心,才落地。冬夜,火炉是最好的知己,一家人围在火炉旁,看花花绿绿的电视节目,听明星唱歌,看他们扭动细小的腰肢,看女人越穿越少,看男人越穿越守旧。看腻了,大人、孩子有争议了,他们开始新的花样,开始在火炉上,烧几颗花生、几个玉米粒、几个小豆粒……弥散满屋的香味,孩子乖了,大人也有事做了。有趣的故事、幽默、笑话,溢满小小的空间。一家人虽不知道大诗人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诗句,却滋润在这样的诗句中,他们的生活也在滋润中延续绵长。

屈绍龙,山东邹城人,教师。他认为,文学,是生命之外的梦想,是展现精神生活的舞台。作品发表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选刊》等刊。著有散文集四部。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雪是难寻的,要有耐心去等,每年总会有大雪光临。雪是午后开始下的,一片、两片、三片……下着下着,地上的积雪就多了起来,夜里,雪就有了模样。不安分的野猫,总是光顾农家,它不知好歹,在洁白的宣纸上进行它的杰作,弄得满地全是梅花。寒冬里,梅花开在农家,梅的傲骨,梅的气质,梅的风格,映在雪地上,是一种清新的图案,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野生的动物是很少见的,偶尔,有黄鼠狼、狐狸来过,那也是几年有一回,不巧,也被精明的人,下上夹子捉住,卖上几十元钱,算是意外之财。这些又能怪谁呢?动物?人?

往昔的冬夜,人们多集中在牛屋里,那里暖和,那里有温暖的火堆,那里有喂牛剩下的草屑,可以用来烤火,围在火堆旁听人们讲古老而又生动的传说、神话,入迷得似乎忘却了烟火的熏烤。听腻了,熏够了,心里就想着白日见的冰凌;长长的冰凌,从茅草屋上垂下,它们在屋檐下悬挂着,在风中摇动,当风大起来时,它们就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每有冰凌跌下,伙伴们就箭一般飞跑过去,拣到手里摇动着,这样的情景也曾无数次出现在梦境里,又一次被惊醒,继而,又回到现实。那屋是仓房,冬天冷得厉害。冰凌晶莹的玻璃一样的,我们伸手就可以触及,弄下一截,攥在手里,冰冷冰冷的,也不知道冷,冰凌攥出水来,手面也是红红的,又回到牛屋的火堆旁,张开小手,靠过去,靠过去。不过,冰凌不见了,茅草屋没有了,冬天也成暖和的了,孩子们也见不到长长的冰凌了,哪儿去了呢?

春夜,就这样悄悄地来了,还没感到冬夜过去,春就降临人间。田野的麦苗苏醒拔节,夜间似乎听到响声;蒲公英的黄花也闭上眼睛睡去;地下的昆虫在不住地蠕动,争着、抢着拱出地面,报告春天的到来。

经不住美景诱惑的人们,在开春白日,一边欣赏春色,一边观察新春的活计;夜里,一家人,盘算着新春的计划,一片土地、一条田埂、一个堤坝……播下希望的种子。自己家的种子,怎么样?几粒瓜种,一把芝麻粒,几粒豇豆,几粒豆角粒……一一精心收藏好,准备播下希望。秋天,满坡的南瓜、冬瓜卧在山边、地头,红红的豆角挂在嫩嫩的枝条上,芝麻在增高,棉花吐出长长的白棉絮,绿豆在风中摇晃着沉重的身子,显出丰收的景象。春夜是人们活跃的日子,东家到西家借点种子,西家送东家一碗绿豆,邻里间的情谊在往来之间深深地扎下根。

春天的猫叫声,吵得人们不安,叫春的声音一声紧似一声,有时像小孩啼哭,有时像呼叫伙伴,凄惨婉转,是怨,是恨,是欢,是喜,是忧,是愁,人们有时弄不清。青年男女,也在那春夜实施他们的播种计划,等待丰收的到来。

春夜的风,是柔和的。燕子是春天的信使,夜静静的,燕的叫声,从远处传来。它们带着子女,来到故地,筑巢、生息、繁衍。往日里,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准能看或听到燕子的声音,低低鸣叫,婉转中带有低音,美妙又动听。它们一直飞翔在人们的心中,从初春到深秋,燕子的身影,在或高或低的天空飞翔,三五成群地飞,带着子女飞,在村边飞,在田野间飞,在低空中飞,它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而今,这样的朋友也少见了。偶尔,天空有鸽子掠过,它们在空中划出或长或短的弧线,优美的弧线映出他们美丽的影子。飞翔累了,夜间,它们落在人家的屋顶上,“咕咕”叫上两声,像是给家人报上吉祥与平安。那是一个和平的夜,寂静的乡村,笼罩着安静祥和,偶尔,有一两声犬吠,是不安分的家犬听到鼠猫声音发出的叫声,与夜间小孩的啼哭声相对应。夜,是静谧的春夜。

倘若有月光,风是柔和的,风是轻悄悄的。一个人,走出家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夜色茫茫,远的山,近的树,灯火、月光交融;远处的灯火,是温柔的农家灯光,抑或拖拉机发出的光,那光是无言的精神,是生活的体现,又是精神的升华,也是温馨的语言。树木,在温暖的日子里长出新叶,长出自己的风貌,长出自己的风格,形成一种力量,一种性格。人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朦胧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有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夜,在滋长,春夜,在我们的生命中蔓延,在我们的生命中延续,在乡村的血管里流动,在乡村的生命升腾、发展……

春夜,我生命中不能失去的夜,乡村离不开的夜,是人们生活的美妙乐章。

夏夜,是伴随着农活降临到乡村的。夏天的白昼是漫长的,夏夜则是短暂的。种上棉花,播下瓜果,收割完小麦,夏天急匆匆地来到人间。

夏夜来得晚,天燥热难安,人们忙完手中的活计,就到街上感受夜的凉爽。风从空中吹来,带来丝丝清爽。人们聚在一起,谈论共同的话题,玉米长势喜人,一天就蹿出几个叶片。雨水时节,雨打芭蕉的声音,玉米,美化大地,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玉米的风姿显现人们眼前。棉花长势好于往年,只是锄头不能闲着,李嫂说:“我们的棉花锄三遍了。”王婶说:“我家的棉花,也该锄第四遍了,谷子苗、芝麻苗、高粱苗……要一一查看,或间或栽,闲着地,不是个办法呀!”张嫂接着说:“是呀,看刘家东坡的那块地里的玉米苗,半天找不到一棵,那像过日子的样吗?”“地耽误了是一季,人误了是一辈子的事,你们见王、孔两家的小孩了吗?上学不好好上,整天逃学上网吧,有时一夜不回家,在网吧包夜,你们看见他们俩的娘,又去找去了,放学许久了,别人家的孩子,都过去了,我们没有看见这两个孩子吧。”老陈哥生气地说。夏夜的人们,不再只谈论古老的民间传说,那些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故事,新生代们早就厌倦了。

夏夜,风和月光是人们期盼的,有风的夜,人们手中的蒲扇也能得到片刻休息;蚊虫,在风的吹拂下躲藏得无影无踪,人们就安稳小憩一阵子;“沙沙沙”的声音,是悦耳的音乐,蝉的叫声也似乎低了许多分贝,显得清爽自然;蝙蝠在空中飞来飞去,它们的动作时高时低,好像在空中画出一个几何图形,供人们证明求解它们的谜题,或是证明人生的线段、角度……昆虫也闲不住地鸣叫,本来心情烦躁的人们,没心情聆听那样的音乐,只是想清爽身心,准备明日的新生活。

夏夜的月光,似乎格外明亮,人的影子也格外清晰,山上的树木,拖着长长的衣裙,好像在山坡上起舞,近处的树木,投下斑驳的画面,或大或小,或密或稀,或几何图案,或黑色的阴影,不像世间的画面。人们看着,谈论着庄稼的生长、家庭的和睦。他们送走一个个夏夜,迎来一个又一个殷实的秋天。

熬过一个个闷热的夏夜,听够了蝉的高声演唱,蚊虫的叮咬也日渐离去,秋夜,慢慢地揭开自己的面纱了。

秋夜,是夏夜的尾巴,是夏夜的延续,尤其是初秋的夜,人们体会得更为深刻。蚊虫没有完全离去,蝉的叫声响在耳畔,玉米的成熟,棉花的吐絮,绿豆的炸开,那秋,就是真正到了。秋夜,是闲不住的,玉米堆在场院,像小山似的,白天,人们忙于田地里的活计,没有时间理会它们,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玉米堆的四周,“刺啦——刺啦——”扒玉米皮,一个、两个……一堆黄澄澄的玉米,呈现在人们眼前。那是人们的金子,生活中的银子。玉米的收获,人们的喜悦,荡漾在脸上,大人、孩子的脸仿佛绽放的莲花。玉米堆满庭院,满满的,没有放脚的地方;树上、房上、楼顶上,或挂、或堆、或摆满玉米。月光下,玉米亮晶晶的,是闪光的珍珠,盈满农家,盈满乡村。

忙完玉米的活,棉花,那银白色的棉絮也开始进农家了。夜晚,农妇整理收拾来的棉絮,放在一起,像银山一样。她们翻弄着白花花的银子,心里的笑,溢在脸上,溢满心房。芝麻的收获,大豆的丰收,瓜果的香甜,也溢满农家的庭院。秋虫,在墙角低唱丰收的曲子,蛐蛐卖弄自己的特长,弹奏幸福的乐章。小小的萤火虫,提着自己的灯笼,在院子里,在野地,在田埂,飞来飞去,把自己的光照在晶莹的草叶上。草叶有了光泽,蝈蝈的叫声有了光泽,昆虫的翅膀有了光泽,农忙的人们也有了光泽。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在大地上。秋耕的人们,随着拖拉机的响声,惬意着心情,方向盘随着手的转动,灵活自如;翻耕的土地,深厚平整。新的一年,有新的丰收,有新的希望、新的生活,在升华,在扩展,在沸腾……

播种的人们,在明亮的灯光下,悉心地观看着匀速运行的播种机前行,心里满足而又踏实,一种希望之火在心里燃烧,火红的日子在眼前闪烁。

闲暇后的人们,静听秋夜的声音,或喜,或忧。乡村的秋夜,人们静神细听,似乎有些声响,离他们远去。往昔的秋夜,有两种迷人的声音,有两种令人难忘的声音。一种是天空有大雁飞过时的声音:像小孩低语,像婴儿在笑。这声音让他们在心中默念:“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在秋夜,从他们生活的乡村飞过,去度过它们的冬天,来年再回来,如此往复循环。一种是马车在乡村路上走过的声音,马蹄发出的嗒嗒声,不脆也不艮,不响也不闷,配在夜色里真是好听,真是悦耳。

他们想着,现在这些声音都很难听到了,真正的幸福,我相信是随着它们的消失而永远地消失了。

古人对秋夜的感慨颇为丰富,现在人们的发现更为日益出现:山岭秃头,水塘干涸,河水断流,庄稼生病,水质恶劣……困扰人们,困扰乡村,困扰着乡村的一代又一代人。

乡村的夜,亲眼看着乡村的变化,富裕中蕴含着危机,和平中潜藏着隐患;乡村的夜,人们的平安夜,幸福的夜,和谐的夜。人们从心里期盼着,等待着,默念着,祈祷着……

乡村的夜,人们梦中的夜,夜夜景色美好。那夜,我一夜未眠。

责任编辑 叶雪松

猜你喜欢

冰凌玉米
清唱剧 冰凌花 永远的赵一曼
收玉米啦!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冰凌花
冰凌花
冰凌
冰凌花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