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
2014-02-11吴文春陈岱芬
吴文春,陈岱芬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
吴文春,陈岱芬
(韩山师范学院教育学系,广东潮州521041)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关系。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在心理韧性的个人力、支持力、情绪控制、人际协助维度上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父亲拒绝、父亲情感温暖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人际协助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农村大学生在个人力、情绪控制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文理科大学生在支持力、情绪控制、人际协助、父亲情感温暖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各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回归分析表明母亲情感温暖和父亲过度保护分别对心理韧性有显著的正、负向预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指个人在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1]。它是结合应激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来看待人的应激反应,探究个体在苦境中的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泉。近些年,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重点探讨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其中父母教养方式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有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从不同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性格形成与心理健康发展[2-4]。张莹以高中生为对象探讨其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功能对心理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母亲的情感温暖和保护有助于帮助子女提升心理韧性[5]。但这些研究多以幼儿和中学生群体为主,且与大学生心理特质的相关研究并不多。笔者能查阅到的只有两篇:一是黄士华等的贫困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一是杨莉等发现心理韧性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6]。前者只以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范围较窄,影响了研究结果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的可靠性;后者并无直接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
而大学时期是青少年向成人过度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个体在认知和情感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情感、就业等各种各样的困扰,在面对各种压力、挫折、创伤时,他们比儿童和成人更加敏感。心理韧性作为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一把标尺。Block和Kremen的研究表明,具有韧性的个体,具有能力来改变情境或应付环境中的偶发事件,比较容易经历正面的结果,韧性较高的个体也拥有更好的自信和心理调整能力。反之,不具有韧性的个体具有较少的适应弹性,身处压力情境时,倾向于表现得僵化、持续固着、混乱或散漫行为,导致适应不良[7]。胡寒春的调查发现相对于较低心理韧性的个体,逆境中的高心理韧性(前25%)青少年拥有高度的主观幸福感、满意的家庭关系及同伴关系,同时体验到更低的孤独感[8]。因此,心理韧性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能力。
为此,本研究将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关系,并作出如下假设: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韧性关系密切,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此外,本文试图通过探究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韧性的具体情况。这不仅可以在理论上扩展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的研究范围,而且对当今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与意志力培养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和心理咨询辅导单位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主要来自韩山师范学院各系的本科大学生,少部分(122人)来自全国其他高校。随机选取了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共365名,有效被试328名。其中男生160人,女生168人,一年级81人,二年级73人,三年级88人,四年级86人;文科生141人,理科生187人;农村户口学生231人,城市户口学生97人;独生子女34人,非独生子女294人。
(二)测量工具
1.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
采用蒋奖等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该问卷以英文版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为基础,针对中国大学生群体进行修订。正式问卷采用4级评分,共42道题,分为父亲版和母亲版两部分,每部分21道题,题目一致且由3个维度组成,分别为拒绝、情感温暖、过度保护。每个维度包含的题目数分别为6、7、8。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74-0.84之间,重测信度在0.70-0.81之间,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9]。
2.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采用胡月琴等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采用5级评分,共27个项目,分为个人力和支持力两个因素,其中前者包含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3个因子,后者包含人际协助和家庭支持2个因子。在复测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3,5个因子的α均大于0.7。该量表还以其他心理韧性量表(RS)和中学生生存质量为关联校标,皮尔逊相关分别为0.53和0.49,支持了量表的外部效度[10]。
(三)施测程序
本研究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发放纸质问卷与网上问卷两种方式收集数据资料。共发放问卷365份,回收365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28份。所收集到的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表明,在个人力、情绪控制维度上,男生极其显著高于女生(p=0.009,p=0.000);在支持力、人际协助维度上,女生得分极其显著高于男生(p=0.006,p=0.002);而性别在心理韧性其他维度上和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上,男生在父亲拒绝维度上的得分极其显著高于女生(p=0.010),在父亲情感温暖维度上的得分极其低于女生(p=0.009),在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
表1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各维度性别差异的比较(M±SD)
(二)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的差异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个人力和情绪控制维度上,农村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t=2.537,p=0.011;t=2.344,p=0.020),在心理韧性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其他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三)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的差异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除了在人际协助维度外,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心理韧性和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在人际协助维度上,独生子女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155,p=0.032)。
(四)文理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的差异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文科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父亲情感温暖维度上显著高于理科生(t= 2.770,p<0.01)。文理科生在心理韧性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情绪控制上,理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生(t=3.843,p=0.000);在支持力、人际协助维度上,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t=2.550,p<0.01; t=3.029,p=0.003)。
(五)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的相关分析
表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的相关分析(r值)
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除了情绪控制与父亲情感温暖不存在显著相关外,心理韧性各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相关。从表2数据可知,心理韧性各维度及总分与父母亲拒绝、父母亲过度保护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父母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的回归分析
以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表明,母亲情感温暖对心理韧性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0);父亲过度保护对心理韧性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24)。
表3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韧性的回归分析
三、讨论
(一)不同性别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各维度的差异
本研究表明,性别在心理韧性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大学男生在个人力、情绪控制上极其显著高于大学女生;大学女生在支持力、人际协助上极其显著高于大学男生。
这与相关研究结果趋于一致;蒋雪明、潘芸的研究发现,大学男生在情绪控制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大学女生在人际协助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11]。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学男生偏向于理性,而女生偏向于感性,因此大学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控制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好。在人际协助上,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是受传统文化和女性身心特点的影响,女性被赋予温柔、顺从、矜持、专一等期望[6]。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下,这种性别期望受到强化,并内化为女性的品质特点和行为特征。因此,具有阴柔性一面的女生在人际交往上具有较弱的攻击性,兼容性较大,人际关系较为和谐、稳定,更易于获得外部资源的支持。雷万胜的研究也发现,女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女性具有与男性不同的心理韧性结构,使得女性在面对不同压力和逆境时,能够更加积极的调动个人资源,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灵活地处理生活压力[12]。
在本研究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父亲拒绝维度上的得分极其显著高于女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维度上的得分极其低于女生;在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笔者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性别角色期待和性别认同在各自教养方式中起着作用。男大学生由于自己的性别特点如好动、精力旺盛、不服管教等,同时由于父亲对儿子的性别认同,他对儿子会的期望值就会高于对女儿的期望值,这使得父亲对儿子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于是他们的管教也相应有更多的负面态度和行为。也许由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恋父情结,使得父女在情感上较容易沟通。而且女大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安静温顺,善解人意,故父亲相对偏爱女大学生。
(二)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各维度的差异
本研究表明,农村大学生在个人力、情绪控制上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有着一致之处。如雷万胜等的研究发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各因子的得分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12]。分析原因可能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较为艰苦,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比较多,使其变得更加坚强,在经历创伤后也能迅速恢复。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大多是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中成长,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比较少,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就很难适应。
(三)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各维度的差异
本研究表明,除了在人际协助维度外,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心理韧性和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在人际协助方面,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蒋雪明、潘芸的研究结果发现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人际协助、家庭支持、情绪控制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11]。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缺少与兄弟姐们的交往,独生子女“被迫”更多地与同学和同龄伙伴进行交往。因此,他们的交往对象更加广泛,交往过程更加深入,在“横向”人际关系(同伴关系等)以及“纵向”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等)发展上更加充分,从而导致独生子女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技巧、表达能力以及表现能力相对强于非独生子女[13]。所有这些决定了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人际协助方面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
然而,该研究结果也发现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个人力和支持力与独生子女无显著差异。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受本研究的取样的影响,独生子女(n=94)和非独生子女(n=294)的人数相差较大,使得研究结果无法显示其他可能性的差异。当然,究竟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有待今后选取数量适当且两种被试人数基本一致的被试作进一步的探讨。
(四)文理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各维度的差异
本研究表明,文理科生在心理韧性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情绪控制上,理科生的得分极其显著高于文科生;在支持力、人际协助维度上,文科生得分极其显著高于理科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上,文科生在父亲情感温暖上极其显著高于理科生。
在情绪控制方面,理科生习惯于抽象逻辑思维,做事较为踏实、严谨、朴实,情绪比较稳定,且不易外露。而文科生偏向感性或直觉思维,情绪容易受外界的变化影响。在支持力、人际协助方面上,文科生所学为社会科学,学科性质要求他们广泛地涉猎古今中外各类的社会知识,知识面相对较广,因而与人交谈时话题很多,所以他们不仅能够经常得到书本中人文知识的支持和鼓励,也较为容易与周围的人沟通交流,拥有较多的人际资源。而理工科大学生所学为自然科学,语言文字、人文教育、人文素质偏低,一般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谈得开。有相关研究也表明理科生的自我表露程度显著低于文科生,而自我表露又是人与人之间发展友谊的关键途径,因此可以看出理科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相对较低,获得的外部人际支持较少[14]。
在父亲情感温暖方面,与前人的研究相一致。笔者认为理科大学生表现更为自信、现实,做事理性,逻辑性强,较为独立,不会让父亲过于担心。而文科大学生较理科生温和,做事细心,善于沟通,且依赖性相对会比理科生强,因而得到父亲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
(五)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韧性各维度及总分与父母亲拒绝、父母亲过度保护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父母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相关研究一致。研究发现,当大学生体验到来自父母的更多关爱、更少的控制时,他们会形成更高水平的心理韧性。
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母亲情感温暖对心理韧性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亲过度保护对心理韧性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的其他维度对心理韧性无显著的预测作用。这说明大学生感受到父母双方教养方式是存在差异的,更多的来源于母亲的情感温暖、支持和理解有助于子女心理韧性的提升。而父亲过分的保护、干涉则不利于提升子女的心理韧性。发展心理学观点认为,大学时期的子女逐渐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增加了独立意识和反抗情绪,他们不希望父母过多干涉自己的生活,内心希望父母把自己当作独立的个人来看待。
[1]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HELP CENTER.The road to resilience:What is resilience[EB/OL].[2014-09-02].http://www.apahelpcenter.org/feature.Php?id=6&ch=2.2004/12/30.
[2]刘佰桥,陈秀敏,王希海.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09(6):108-110.
[3]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0.
[4]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2):58-59.
[5]张莹.家庭环境中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功能对高中生心理韧性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6]杨莉,赵品良,史占彪.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24):2518-2520.
[7]BLOCK J,KREMEN A M.IQ and ego-resilience: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connections and separaten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70(2):349-361.
[8]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9]蒋奖,鲁峥嵘,蒋苾菁,等.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1):94-98.
[10]胡月琴,甘怡.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8):902-912.
[11]蒋雪明,潘芸.贵州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特点的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69-71.
[12]雷万胜,陈栩,陈锦添.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2):155-156.
[13]张建英.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J].安徽科技创新导报,2008(1):94-97.
[14]金义华.理工科和文科女大学生性格特征的差异及成因[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1):80-82.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Style and College Students’Resilience
WU Wen-chun,CHEN Dai-fe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 521041,Guangdong,China)
Adopting the Chinese version of s-EMBU and the Resilience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this study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style and college students’resilience by investigating 328 college students.Results showed,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personal force,supporting,mood controlling and interpersonal assistance of resilience and father’s rejection,emotional warmth of parent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ingle-child college students had significantly scores than non-singlechild college students in interpersonal assistance.Rural stude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than city students in personal force and mood controlling.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exist in supporting,mood controlling,interpersonal assistance of resilience and father’s emotional warmth dimension of parenting style.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dimension of parenting style and resilience.Besides,the enter regression showed that the mother's emotional warmth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resilience,father’s over protection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resilience. Parenting style can predicate college students’resilience.
college students;parenting style;resilience
G44
A
1007-5348(2014)11-0154-05
(责任编辑:薄言)
2014-09-06
韩山师范学院教改课题“地方高校心理学专业人才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HJG1405)
吴文春(1976-),男,江西吉安人,韩山师范学院教育学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健康与认知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