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发展的“休闲之维”

2014-02-11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文化

李 铁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说过:“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1]。民族精神是国家发展的“魂”,传统文化则是民族发展的“根”。离开了传统文化,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对奥运会追逐的进程中,竞技武术应运而生并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推广,然而竞技武术在严重脱离武术本源的同时并没有获得奥运会的入场券,而传统武术由于其生态环境的变化逐渐式微。传统武术历经数千年的历史而依然固存,承载了丰富的华夏文明内涵,是打造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其式微之势必须予以重视和扭转。回顾中华武术的发展思路,固然竞技化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笔者认为,传统武术不能也不应该仅仅围绕竞技和入奥。印度瑜伽的发展给了我们很好的说明,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休闲时代,传统武术拥有着深刻的“休闲内涵”,在现时代发展传统武术理应具有“休闲思维”。

1 休闲时代与传统武术的休闲价值

1.1 休闲时代的来临

20世纪末美国未来学家格雷厄姆·T.T·默利托曾预言,到2015 年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产业将主导世界劳务市场,并占到世界GDP1/2 的份额。前任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消费,扩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2];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休闲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要保障休闲时间,改善休闲环境,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3]《纲要》针对休闲旅游产业所提出的指导和规划,体现了我国对于“休闲时代”的重视。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升,深处转型期的中国人在庞大人口基数的影响下、在社会保障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要应对来自于各个领域的竞争和生存的担忧,就业、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等成为困扰国人的大山,人们的精神与肉体之弦长期处在满弓的状态,疲惫不堪,国家发展的背后是全民的巨大投入和付出,人们普遍心力憔悴,今天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压力最大的国度”。各种心理疾病、亚健康等令人担忧。如今,迎合世界的休闲浪潮,更体现了对人发展的关注。国家提出了全民休闲战略,我们进入了国家主导休闲时代,意味着我们终于可以大大方方休闲了。

1.2 传统武术的“休闲价值”

传统武术是在中国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套路、散手以及功法练习为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播方式、以提高道德修养和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4]。传统武术具有诸多的休闲价值,这些休闲价值是传统武术休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1.2.1传统武术的“艺术观赏”价值观赏性是现代体育吸引广大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通过现场或电视或网络等传播媒介收看比赛的直播,在观看的过程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感情的调剂。传统武术具有良好的原生态艺术观赏价值,如在各类古书记载中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众多的“武舞”画面。通过观看武舞,满足了原始人娱神乐己的精神需求,这应该说是原始形态人们对于休闲娱乐追求的成果;传统武术的艺术观赏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活动形式上,还体现在各种武术器械、装备呈现的“赋形”上。对于艺术来说,“艺术的内蕴”和“艺术的载体”是两大要素,而传统武术的“赋形”体现了艺术的两大元素。在关于武术的文献中有着较为清晰的记载:越女论剑是武术界用来表明剑术高超广为流传的故事,而在描述中并没有关于具体动作的描述,而是细致地描述了越女的生命体验和技艺的意义世界,让人产生一种心驰神往的意愿,是一种激发观者情绪体验的境界。而这正是传统武术艺术观赏价值的有力展现。

1.2.2传统武术的“健体修心”价值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健康困扰。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癌症、糖尿病等成为人类的重大杀手。世界约有50%~70%地人处于亚健康状态,25岁~35岁人群中此比例呈上升趋势;颈椎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青少年得颈椎病地比例由原来地8.7%上升到现在地12%;第三次国民体质检测报告显示,青少年肥胖率不断增高[5]。这些都将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大量疾病的出现一方面是现代文明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类在现代化所带来的“便捷化”生活中严重的运动不足。体育的“生活化”环境被现代性所冲击,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了运动不足所带来的问题,并开始逐渐地参与到运动中来。西方体育的重竞技性、对抗性、冲击性固然有其优越性,但在健体修心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对于西方的一些体育项目有的侧重习练肌肉,有的重于速度耐力,有的专于平衡跳跃,存在锻炼效果单一性,缺乏对于身体的整体性关注和锻炼的价值;而传统武术强调的是对人的整体、全面的锻炼,即所谓的“形神兼备”“内外双修”,这是现代体育项目所无法比拟的。有学者在阐述武术的健身价值时指出:“武术把人视为阴阳复合体,在攻防意识的组合练习中展示着形与神的完整,意与气的统一,以及内心世界对自然的体悟与契合……达到精神、形体的双重冶化,全面改善生理、心理的机能”[6],正是对传统武术健身修心价值的有力表述。

1.2.3传统武术的“文化资本”价值休闲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黄金产业”,其价值和存在的基础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发展休闲文化产业,促进人们恢复性心理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大谈文化产业的今天,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而传统武术作为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本,在丰富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民族性”是传统武术卓尔不群的特征。今天众多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尽管拥有广泛的参与者,但从这些项目中我们并无法感受其产生国家的文化意境。也就是说这些运动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单纯的肢体运动”,从中我们难以辨别其文化特色,而传统武术所建立的一种与文化连带和迁想的机制,通过传统武术我们可以直入文化的核心层面[7]。传统武术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产生与发展,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滋润与规制,融汇了儒、道、佛、兵、美、伦理等传统文化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这些文化精髓在今天为休闲文化提供了宝贵而又广阔的资源和素材。武侠小说、武侠电视、武术电影、武术动漫等文化产品就是武术文化资本的很好利用。不仅如此,从国家发展的战略来说,传统武术中所蕴含的丰富的道德、哲学精髓对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是确证文化价值、重构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2 传统武术的休闲困境

2.1 “炫耀性”消费与传统武术时尚的缺失

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其著作《有闲阶级论》中,首次提出了“炫耀性消费”这一概念。所谓炫耀性消费,指的是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浪费,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8]。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的硬件条件越来越现代化。而与硬件的现代化相对应的是“软件”建设的滞后,文化建设与人们的精神需求严重滞后,物质生活与精神需求的不协调,所带来的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就是“炫耀性消费”。精神世界的空虚导致大部分人更喜欢用“炫耀性”的物质消费来体现自身的社会地位和优越性。炫耀性消费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在很多情况下却会造成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社会价值的误导,体现在体育领域就是对外来项目的推崇,对外来时尚项目的热衷。近年来蹦极、跆拳道、瑜伽、轮滑、网球、高尔夫、户外运动等项目的流行就是很好的说明。这些项目都被贴上了“时髦、时尚”的标签,尤其是网球、高尔夫等项目更是被定为贵族运动的标尺。然而,根植于传统环境的武术缺乏现代性的元素,未重视时尚的打造,往往被认为是“老土”,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项目。这严重影响了休闲时代传统武术的发展。

2.2 “文化保守”对休闲潮流形成了障碍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深度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就是原有的社会价值体系已经被打破,而新的体系尚未建立,表现在人们信仰的缺失。在休闲娱乐上体现为追逐潮流,追逐所谓的新鲜事物,认为新鲜的就是好的。一方面源于“从众”的心理暗示,一方面源于“享乐主义”的流行。而我们的传统武术面对现代性的冲击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徘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发展的经典定量,用在传统武术上也同样如此。传统武术所存在的经济、政治、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相应的就应该做出必要的调整。自我调整本身就是传统武术生命力得以延续的内因所在。现代化是传统武术的必由之路,而目前业内人士因为未能找到传统武术现代化的方式和路径,在畏首畏尾中固步自封,希望于行政力量的保护,殊不知行政力量的保护固然有效,但其力量微乎其微。传统武术真正要获得大发展必须回归大众,交由“市场”寻找可行的现代化途径。“文化死守”将成为现代传统武术发展的一个障碍。

2.3 “圈子文化”造成了传播意识滞后

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明显的民族和区域特征,体现着较为突出的“圈子文化”特征,武林中所流传的“宗- 门- 家- 派”体现了武术传承的封闭性。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主要通过“以宗法制度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传承”和“以择师拜徒为主要方式的师徒传承”方式[9]。这种传承方式所具有的局限性,在传承的过程中仅仅传授给特定的少数人群,门派偏见较重,不利于广泛的传播,限制了武术参与人数的增加和影响力的扩大,传授的效率较低。传统武术的圈子文化带来的是传播意识和传播手段的落后。在休闲时代,一个项目要获得较好的发展必须要拥有现代性的传播意识和传播手段,这是形成影响力的前提,而传统武术所固守的“圈子文化”无疑是一个较大的障碍。不仅如此,目前传统武术休闲开发也存在较大的问题,诸如很多的传统武术项目成为经济的附庸或牺牲品,或成为政治的牺牲品——片面的竞技化,带来的都是传统武术的迷失、停滞甚至倒退。因此需要用一种新的传播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传统武术的发展。传统武术既不能成为经济的“工具”,也不能成为政治的“玩偶”。其应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遵循自身规律,不断吸收新文化以提升自身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3 传统武术的休闲发展路径

3.1 “时尚”的赋予:传统武术的“去俗”

炫耀性消费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大特征,在体育参与中也是如此,因此传统武术应该致力于消除其“土气”的形象,赋予传统武术更多的时尚标签。时尚首先表现为一种流行,在流行过程中被赋予了各种符号价值,这些符号体现着时代的特征。流行是一种群众性的心理趋同现象,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人们之间发生连锁性感染;流行既体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也体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从人们的追求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或社会风尚[10]。应用到传统武术方面首先就是让传统武术成为一种流行,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人接触、认识、参与到传统武术中来。新奇性是时尚的一个重要元素,通过各种可能的形式,赋予传统武术以新奇的内容。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今天的传统武术已经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内容,而陌生本身就包含了很多的新奇的可能性。如何很好地利用“陌生”,这是需要我们去探讨和研究的内容。同时,我们应该借助现代性的手段去拓展传统武术的新颖性空间。印度的瑜伽作为东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武术有较多相似之处,但是瑜伽走的是一条市场化和大众化的路径,与中国武术的竞技化策略不同,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可为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3.2 培养社会精英阶层的“武术共同体”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精英阶层的衣、食、住、行风格往往引导着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精英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引致大众的模仿,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随习近平主席出入各种公众场合,其穿着打扮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效仿;娱乐明星的行为能够带动其粉丝的追随;体育明星的习惯会招致社会的一股潮流。加布里尔·塔尔德指出,社会之所以进步发展,是因为社会群体中较劣的群体在不断地模仿社会中较优秀的群体,这是时尚的模仿性。社会中最初的时尚是由社会中的精英阶层所创造的。这些精英阶层在不断地创造时尚,而其他的群体则追随其后不断模仿,也就是在时尚领域存在着诸多的“意见领袖”。因此在传统武术休闲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应通过政策引导,培养精英阶层的武术习惯,打造精英阶层的武术共同体,让人们认识到社会精英们(他们的明星、偶像)都在习练传统武术,从而自觉地投入到传统武术的习练中来。

3.3 借助现代传播工具提升传统武术影响力

现代媒体以一种无孔不入的状态影响和左右着人们的生活,任何组织和个人要想有所作为都必须借助传媒的力量。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传媒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也具有“沉默的螺旋”功能。通过议程设置和“沉默的螺旋”会营造一种社会话题氛围。对于传统武术来说,可以通过大众传播的力量设置议程,不断地介绍、传播、引导,使得传统武术的价值得到国人的认知、认同,大众传媒能够成为传统武术的宣传者并为其拓展生存环境。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迎合传播技术的发展,拓展武术传播的方式,利用大众广为喜爱的电影、动漫、电视剧、游戏等载体传播传统武术。总之,通过传播宣传价值、营造氛围、培养群众基础,进而形成市场。

3.4 构建民族传统武术的休闲体系

传统武术的休闲必须要通过具体的形式得以实现,而这些形式并不是孤立的,因此要构建传统体育休闲体系。在上述工作的总体氛围下具体推动传统武术的休闲之路,这一体系应该包括健身娱乐的休闲、节日庆典的武术休闲、结合旅游的武术休闲、竞技表演的武术休闲、校园体育活动武术休闲等等;每一条具体的休闲路径下都有着各自的运作规律,应结合传统武术的特征和相应路径的特性进行融合的路径探讨,以促进传统武术更好地发展和社会地位的回归。

[1] 鲁宝文.休闲时代传统武术发展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2] 楚风.中国休闲产业潜力无穷前景广阔[EB/OL].http://cache.baiducontent.com/com.

[3]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hqsj/hqlw/2013- 02- 23/content_8329911.html.

[4] 阳家鹏,向春玉.休闲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瓶颈及应对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5):83~87.

[5] 亚健康是一种现代文明病[EB/OL].http://www.xgrb.cn/ency/2014- 02/25/57177.html.

[6] 徐伯然,沈贤.武术养生与东方哲学[J].山东体育科技,1999(3):100~102.

[7] 王伟.论武术休闲及其市场拓展[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8] 炫耀性消费[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gjJxOao_GSegGQyuaB8H5LPQnT6jW3_CfJD5HYCyIpjPAi2ZGn1C- ejYS3vJhXo.

[9] 李少杰.从武术传承方式看传统武术发展的策略[J].搏击武术科学,2010(2):5~7.

[10] 王国志.大众武术成为时尚体育的可能性及价值体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5):77~80.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谁远谁近?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