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背景下的特色数据库建设——以湖州历史文化资源为例
2014-02-11陈敏冯桦
陈 敏 冯 桦
(湖州市图书馆,浙江 湖州 313000)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已进入了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的数字图书馆时代。作为区域文献保障中心的公共图书馆,收藏本土的各种信息资源,深层次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成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湖州为例,通过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发现湖州地域,得天地之气、山水之胜。从钱山漾到碧浪湖,从天目东西苕溪直至八百里太湖,自古以来为世所艳称。这里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内涵深厚,价值突出。建设历史文化数据库不仅为本馆增添了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馆藏,而且也为全省数字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湖州地域特色文化资源。
1 图书馆建设历史文化数据库的现实意义
湖州图书馆开展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对于继承和弘扬湖州优秀的历史文化,满足广大社会公众多元化和个性化信息需求,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和公共文化的供给能力,树立湖州文化品牌和整体形象具有现实意义。
1.1 为湖州地域经济和文化建设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信息
湖州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需要独特的人文资源。湖州由于历史原因和得天独厚的优势,造就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影响深远。特别是丝绸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旅游文化、渔文化等,推动了湖州经济的发展。因此,开展历史文化数据库的建立,不仅为地域文化软环境搭建了信息知识平台,汇聚了数字化史料史实,还为地域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交流架起一座桥梁,提供了数字化信息的支撑。
1.2 为湖州党政领导落实文化大省、文化大市目标提供地方史料
任何一届新上任的湖州官员,到岗初始,都必须查阅湖州地方志和有关的地方文献,了解湖州经济、政治、社会、资源分布及风土人情,再考虑为官一任的实施战略。湖州早在1991年便被列入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此后的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对名城保护工作给予高度重视。2007年以来,湖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涉及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提案已达48件。2011年湖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名城(国家级)申报工作,组织专家学者,来图书馆查阅湖州有关的文献记载、考古资料,并进行实地考察,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集思广益、反复论证。2013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向国务院递交申报湖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标志着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1.3 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了解湖州历史文化提供系统资料
建设历史文化数据库将为研究湖州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专业人士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如湖州文献中的史部成果非常辉煌,《宋书》、《梁书》、《陈书》三部进入二十四史,还涌现了大量有影响的史学大家,如沈约、姚察、姚思廉、朱国祯等。再如明清关于蚕桑的著述,既表现了当时条件下最具有代表性的蚕桑生产水平,又非常贴切地反映了湖州地区的社会发展与生产概况,成为最体现湖州文化特色的古代著作之一。将这些湖州文献资源进行系统化、有序化整理和深层次挖掘,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使用,就能使湖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网络环境下重新体现其知识价值。
2 历史文化数据库应遵循的建设原则
2.1 标准规范原则
标准化、规范化是数字资源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它不仅直接影响数字资源的使用效果,而且决定其应用前景。我们在建历史文化数据库过程中涉及的对象数据一般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其中文字、图片、音频、加工标准及元数据标准可以参照“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以及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规范。视频资源的制作主要涉及摄像设备的准备、数字化设备的准备、数字化视频加工、字幕加工、元数据编目描述文件的处理、数字化保存格式的处理等。数字化加工格式可参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源数字化加工格式规范V2.0》,视频资源编目标准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源编目规范》及电影、动画片、讲座、舞台艺术、专题类节目实施细则编目。视频资源摄像和制作的声音、画面、字幕等技术要求可参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讲座资源建设规范》中相关内容。并充分考虑地域特色资源,检索点应力求简便快捷,对于不同载体形式的原件要充分考虑其输入技术难度。
2.2 质量控制原则
高质量的历史文化数据库,从规划、论证、立项、结构设计,到对象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与元数据的标引、录入,再到元数据和对象数据的入库和发布等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对软件平台的选择、录入数据格式和字段的定义、分类等都要严格实行规范操作和质量控制,力求内容易懂、脉络清晰、画面美观、表现生动。同时充分考虑资源的兼容性和扩展性,所有制作资源应支持目前主流操作系统、播放软件和浏览器,避免不必要软件插件的应用。
2.3 共建共享原则
湖州历史文化数据库建设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的建设项目,尤其是音频、视频部分的建设,很难单独完成任务。所以必须注重和其他单位进行联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打破数字资源的部门分割和业务分割,努力做到优势互补,避免单兵作战,重复建设。目前,湖州图书馆一是与本地区的机关部门、高校图书馆进行联手,做强湖州历史文化数据库;二是与县区图书馆联动,实现市、县区图书馆业务“一体化”;三是与浙江省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通过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进行双方的数字资源库合作建设。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各方的人员、技术和资金的有效整合,确保了历史文化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取得良好效果。
2.4 版权保护原则
建设历史文化数据库肯定涉及到众多著作权人的权益,如果忽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将发生法律纠纷。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只有妥善处理好这些版权问题,才能保证数据库建设的顺利进行。像湖州图书馆通过签订一系列的版权协议,处理与不同合作单位以及个人的版权问题,包括资源的使用、数据库建成后的版权归属与使用等。坚持版权先行,有利于保护他人知识产权和自主知识产权,履行好知识传播服务。
3 湖州历史文化数据库建设的策略
建设高质量的历史文化数据库,必须根据区域文化的自身特点,将那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资料进行开发、深度加工和重新组合,使之转化为有序的、方便用户利用的数据库资源。
3.1 多方位开发文献资源
3.1.1 馆藏文献资源。图书馆馆藏文献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整理工作,已形成相当完备的体系,其资料的历史性和独特性都是无法从别处获得的,是建设历史文化数据库最基础的文献资源,应尽快充分开发利用。
如在市图书馆现有收藏的60多万册的各种文献资料中,丝绸文献近6000册,涵盖家蚕养殖、缫丝、织造、印染、服装整个产业,成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保存丝绸文献最为完整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之一。
3.1.2 馆外文献资源。地方文献中有关人文、历史的文献,不仅范围广泛,数量巨大,形式多样,具有不同载体、版本,不同的生产、出版、发行单位,而且还包括地方档案文献、灰色文献(如科技报告、政府文件、学位论文等非公开出版物)。同时分布广泛,不仅本区域内各部门如档案馆、博物馆、方志办、党史办、学校以及其他研究机构等均有收藏,如湖笔博物馆收藏湖笔文献资料近3000册,涵盖了从毛笔的原料提取、制作工艺流程、书法特点等内容,是国内保存毛笔文献最完整的博物馆,应通过适当的形式来获取这部分文献,充实历史文化数据库内容。
3.1.3 网络信息资源。网上资源开发可以有多方面的来源,首选信息源是本地网站,包括各级政府和机构的网站,其中收录了各种地方性政策法规、灰色文献等。网络版报刊是地方信息最重要的来源,需每日按时浏览。同时还有各种网上论坛,经常发表对本土建设的评论和建议等等,这些都是必须重点关注的网站。第二个来源是各种数据库,如各类型图书馆的馆藏书目、网上新书书目、期刊论文等,从中可检索到数量可观的本地文献资料,包括各专业领域的文献。第三个来源是各种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网站,其中不乏最新研究成果、国内外研究动态、独家收集的资料等。
3.2 注重资源的深加工
湖州历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如湖笔、文化名人、古桥等只单纯将书目、文本数字化,还只是载体上的形式变化,更多部分是对各种载体形式的资源进行组织、加工、整理,转化为有序的、方便用户利用的数据库资源,才会有更高价值。所以,我们可以有重点地逐步建立起全文、数值、事实、图文等较全面的具有特色的数据库。
3.3 不断完善服务机制
按照浙江省文化厅关于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相关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以需求为导向,以体现“知识服务平台”的数据库,必须不断完善机制,推进历史文化数据库建设的“常态化”。一是健全领导机制,确保历史文化数据库共建共享整体建设上规模、服务平台上水平。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网络环境,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等先进技术,积极打造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分布式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使历史文化数据库得以随时随地、无时不在地让读者利用。
3.4 重视专业人员的培养
人员素质是影响数据库建设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包括地方文献专业人员和数据库技术人员。地方文献专业人员在建设方案、文献选取、文献标引等工作中举足轻重,应具备较高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数据库技术人员是地方文献数据库得以实现的技术保障。因此应该对参加建库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可采取任职培训、脱产学习等形式,使他们具备数字资源的制作、收集、整合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历史文化数据库建设提供队伍保障。
〔1〕祖芳宏,魏瑞斌,宛凤英.安徽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J〕.情报科学,2010(8):1273—1274
〔2〕李凌杰.天津市各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9):71—73
〔3〕肖乃菲.西南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8(10):44—50
〔4〕 于爱君.民族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鄂伦春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为例〔J〕.图书馆学刊,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