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再造背景下学科馆员必备的两项素养
——以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珍藏阅览室为例
2014-02-11李文涛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上海200433
●李文涛(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上海200433)
大学图书馆再造背景下学科馆员必备的两项素养
——以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珍藏阅览室为例
●李文涛(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上海200433)
学科馆员;敬业素养;精业素养;大学图书馆
在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再造”探索与实践过程中,笔者以自己多年来在珍藏阅览室从事学科馆员参考咨询服务的经历,总结出学科馆员应该具备“敬业”和“精业”两项素养,并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来证实自己的论断。
为了应对信息化时代大学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提出“图书馆再造”理念,指出大学图书馆应该成为“信息中心、学术中心、研究中心、学习中心”,图书馆员是实现图书馆价值的核心,是“再造”的关键。所有业务流程、岗位内涵的重组与挖掘都应围绕激发图书馆员的激情和创造力,共谋新的核心价值。[1]
在此背景下,笔者总结自己多年来在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珍藏阅览室从事学科服务的实践与经验,认为要造就“名实相符”的学科馆员,概括说来应该具备两项素养:敬业素养和精业素养。敬业素养是学科馆员产生精业素养的基础和源泉,精业素养是落实和成就学科馆员敬业素养的途径和保障。两者互为依存,不可偏废。
1 敬业素养
《礼记·学记》曰:“敬业乐群”,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都是强调敬业素养,就是要有责任心。把工作做到位的唯一秘诀就是忠诚,忠诚发自内心便是诚敬。高校的图书馆员应该敬爱自己的岗位,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应与所从事的图书馆事业共存共荣。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拥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够组织学科、搜集信息、负责与对口专业紧密联系,为用户提供主动且有针对性、个性化学科服务的学科馆员。笔者将敬业素养的核心价值和工作重心定义为以下三点。
1.1 构架读者与文献之间的桥梁,为教育和科研服务
工作重心:以人为本、提高效能,服务科研、成就读者,打造知识创新中心。
(1)方便读者利用文献,为读者节省宝贵时间。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珍藏室藏书5万余册,主要收藏中华传统典籍文献和中国近现代报纸期刊影印文献,另辟有中文参考工具书阅览区、目录索引表谱类阅览区等专业化咨询区域,能满足师生教学科研等多元化的需求。笔者在珍藏室的资源采编、建设、整合、布局、利用等方面狠下了功夫。文献按照研究主题词和专题摆放,某书在某架上第几格、哪个位置,笔者都烂熟于心,能信手拈出。站在服务前台的学科馆员最接近读者,懂得读者需求什么。为了便于校内专家利用《上海道契》,笔者将馆藏所有相关的文献汇总,编制指南索引供其参考、使用,收到良好的反馈。由笔者编制的《经部古籍索引综录》《〈古籍索引要目〉增补》等10余篇目录被刊发到各种图书馆刊物,供读者参考利用。
(2)与读者打成一片,为文献培养用户。在学问日益功利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经典名著。笔者接触的学生大多有这样的想法:想读原典,却又力不从心,加上经典大都艰深难懂,造成学生对经典敬而远之。引导学生接触经典,读懂原典,正是学科馆员当仁不让的职责所在。笔者借用“经典读书会”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近并阅读多部经典,帮他们找到治学的门径。图书馆员应该跟学生交朋友,在互相接触过程中取长补短,切磋琢磨,教学相长,对自己无疑也是提高。[2]
1.2 成为连接读者和知识的纽带,为师生答疑解惑
工作重心:扶持学术、服务学者,走进讲堂、嵌入教学,打造学习中心。
(1)课堂导读“问题化”,文献索取本地化。利用珍藏室富藏专业学术资源的优势,与相关院系结合,将研究生课程就地安排,使得课堂问题当场解决,课堂气氛活跃,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笔者尝试做过《文字学导论》《经学概论》等相关课程的导读工作,要求笔者专业根底扎实稳固,学养深厚,各种经典熟稔于胸。为此,笔者选择将《说文解字》与经学研究作为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功,采取点滴突破、步步推进的办法将原典吃透,治学与导读自然游刃有余。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问题,氛围热烈,现场互动,有问有答,学习的内容可以当场运用到古籍文献整理的具体环节上来,达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最佳效果。
(2)开拓科研和教学完美结合的新路,学习内容成果化。学科馆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熟知馆藏布局之外,还要懂得读者的需求心理,娴熟运用检索技巧和导引策略,挖掘读者的潜能和创造力,引导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步入信息利用行列。我校人文学院连续多届古代文献学硕士研究生《丛书要籍概论》课程就安排在珍藏室开放区域进行。在上课教师和笔者的共同指导下,学生编制了《馆藏古籍丛书目录》《馆藏中华再造善本丛书版本目录索引》等诸多书目,由此让更多读者获益。
1.3 缩短读者与文化之间的距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工作重心:传播人文智慧,继承道统学统,荟萃文化精髓,创建文化中心。
(1)对外接待及宣传工作是珍藏阅览室的“重头戏”。珍藏室连年对外接待的人次和接待人士的知识层次屡创新高。国际商学院院长访问团、国际MBA协会认证专家组、荷兰PPF集团、校商学院EMBA多地学员、兄弟大学图书馆参观团、杨浦区中学学生夏令营等组织来珍藏室参观时,笔者都抓住时机,将珍藏室富有浓郁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馆藏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使听众兴趣盎然,受益颇丰。
(2)开辟文献展示区,定期举办精品文献展览。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历史,亲近文化,改变传统高不可攀的姿态,珍藏室举办了诸如馆藏《中华再造善本》精品展,将长期以来罕为人知的秘本典籍及“镇馆”文献陆续推介给广大师生,使其从展品中领会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以此来扩展他们的文化视野,提升人文涵养,进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做,既宣传了图书馆,又达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2 精业素养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格局和需求状态对馆员自身的要求是管理型而非学问型。加之队伍建设意识淡薄,导向性不强,体制不健全等客观上的庇护作用,导致馆员专业技能素养上的缺失。[3]受过专业训练,具有相当学科素养的学科馆员在大学图书馆实际上是凤毛麟角。现状的改变依赖学科馆员的精业素养和经验支撑,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用“素养”而非“素质”一词,是因为素质与能力接近,先天的成份更大。素养则是通过后来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现在的学科馆员普遍缺乏学科积累,离开专业沉淀,根本就谈不上学科服务,更不要提服务上的开拓创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丰富广博的学科背景知识、娴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均来自于学科馆员日常刻苦的钻研与勤奋的总结。对此,笔者有如下体会和经验。
(1)打造“金刚钻”:学科馆员要完善自身学科知识体系,远离“搜索引擎依赖症”。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当学科馆员不约而同地“有问题,找Google”时,还需要创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吗?经验告诉我们是必须的。正如从事建筑设计者在使用AutoCAD设计之前却先掌握“徒手画”一样,学科馆员也必须熟练掌握学科体系,磨好“金刚钻”,才能去揽好“学科信息服务”这个瓷器活。使用网络确实有助于提高检索效率,读者可以用,学科馆员当然也应该掌握好这门工具。而较强的甄别、判断、分类、综合能力却是建立在对目录、版本、文字及文献本身有透彻掌握的基础上。这一切依赖馆员在“精业素养”方面下笨功夫、苦功夫,使自己逐渐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底蕴。
(2)磨砺以须法:学科馆员要经常翻阅各种文献和工具书,不要临阵磨枪。学科馆员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尽可能地多翻书,了解编纂体例,勤于分析,总结策略,才能临阵不慌。如读者查找《论语》现存的善本种类、数量、馆藏地,学科馆员要立刻想到求助于2005年版的《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因为这个版本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版本信息更全面,查检更便捷;查看1857~1912年期刊篇名就离不开《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4]查找历代的典章制度、法令章程、户口赋税,则需翻阅通史类政书“十通”和某一朝代典制史实的政书“会要”和“会典”。通过日积月累,馆员的参考咨询就会逐渐得心应手。
(3)无心插柳法:书海翱翔的不期而遇,总能带来意外的惊喜。针对某个问题查到所需要找的文献时,切莫随意“就此罢手”。如果能够顺藤摸瓜,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或许长期没能找到的问题答案会自动映入你的眼帘,这个问题背后埋藏着别人从未留意到的“宝藏”呢!例如笔者搜寻到的日本早稻田大学馆藏古籍善本文献库,就是在用搜索引擎查寻《汲县志》时无意中挖掘出来的,该书可弥补所在图书馆线装古籍版本的不足。这个经验对笔者以后服务读者大有帮助。
(4)对症下药法:认准文献对口的读者层次。学科馆员必须熟悉工具书各版本间的差异性,根据读者的具体需求,为他们推荐适合自己的最佳版本。对于《史记》来说,一般读者索阅,应该出示中华书局点校本;老年专家学者,因其目力较差,但对古籍的阅读水平较高,可以提供《中华再造善本》丛书里面的四种宋刻本,以校勘文字异同;普通读者阅读《论语》,非学术类出版社“图解”一类的书就能够满足需求,而专家学者做研究就一定要提供《十三经注疏》这样的版本。[5]如此甄别不同的对象,提供不同的文献版本,可以各得其所。
(5)移花接木法:了解文献内容具有可替代性。甲种文献很难找,可以考虑换一种思路,试试看是否收录在乙种文献中。总集中往往有别集,单行文献有可能收录到丛书里去。如《书目答问》除了被收录在《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全集》自然也会被收入。笔者曾要找1919年刊行的《建设》刊物中《复一心社函》以及《答胡适论井田书》两文,果然分别在《朱执信集》第330页和《廖仲恺集》第76页找到了这两篇文献。当然,做研究一定要找原始文献,那就另当别论了。在弄清楚文献间的内在关联之后,查找文献就能驾轻就熟了。
(6)抛砖引玉法:文献检索工具书有后出转精的特点。对于再版文献,出版商有时为了增加版本的竞争力,往往在前版的基础上增加索引,可用性更强。如《康熙字典》的版本非常多,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成都古籍书店等出版社都影印过,即使如中华书局这样的专业图书馆也不止出过一个版本,究竟哪个版本最好用呢?相较而言最近出版的中华书局2010年版就更加方便实用,因其在1962年版《康熙字典》的基础上添置了“笔画”、“四角号码”“汉语拼音”、“部首”四种索引,自然成为最佳版本。2013年9月版的《说文解字》(大字本)改变了1963年以来《说文解字》(附检字)四拼本的格局,重新制版,原大影印,施以断句,重新编制了音序和笔画检字表,极便使用,是为读者推荐的首选。这种对工具书版本的了解全建立在对文献最新信息把握的基础之上,正所谓“功夫在诗外”,学科馆员搜集情报的功力正在于此。
(7)他山之石法:注重收集各种用途的目录与索引。著名图书馆学家钱亚新在《古籍索引概论序》中曾言:“希望图书馆工作人员,尤其是担负参考咨询的工作人员,不仅自己要善于利用古籍索引,为需要查找古籍及相关资料的读者服务,还要利用各种机会教会这些读者利用古籍索引查找相关文献,打开文化宝库。”[6]目录和索引在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助手,可以帮我们指引门径,提供线索,帮助学科馆员提高参考咨询服务的效率,是学科馆员的治学利器。如《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收藏了国内190家图书收藏单位的8200余种志书,是研究古今地方志沿革的必备书;借助馆藏《古籍版本题记索引》,可以查询何种古籍有何人的题记、多少题记,利用作者索引可以查检某人著有何种版本题记,正所谓“一编在手而众说具备”,于治学功莫大焉。
(8)补阙罅漏法:密切文献间的配补关系。学科馆员要经常查检所要提供服务的学科权威文献及知识点在馆藏文献中的“盲点”,及时补充所藏文献,查遗补缺。例如《申报》影印版收藏在珍藏室,就应配补《申报索引》,既便于查阅400册原文,又使索引不至成为摆设;珍藏室收藏有《说文》朱、王、桂、段四大家有关文献,就应该有《说文今读暨五家通检》《说文八种单字索引》等相关索引以提高检索效能;《骈字类编词目索引》可以“盘活”《骈字类编》,[7]自然不能“分家”;《甲骨文合集补编》是《甲骨文合集》的姊妹篇,姚孝遂主编的《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又是研究甲骨学的“拐棍”,应当同架归类,使之珠联璧合,方便使用。凡此种种,学科馆员唯有胸怀锦绣,方能指挥若定,调度自如。
(9)“虚实结合”法:虚拟资源与实体资源互为补充,提高信息素养。当代图书馆员必须勇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信息素养就是其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科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搜集信息应该成为学科馆员日常工作和学习的一种常态。读者需求的不确定性和无边际性决定了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收藏有全部文献,因此必须依据读者的需求建立相关电子资源和信息储备。由于网络资源具有易逝性特点,学科馆员对于搜集到的价值非常高的信息应该随时备份存档,以备不时之需。对于读者索要的文献,本馆如未收藏纸质实体文献,学科馆员就要尝试提供能收集到的电子资源版本,即使没有,能查询相关版本或收藏馆信息及线索,也算为读者提供了到位的服务。利用好网络资源,与传统电子资源结合,做到心中有数,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变被动为主动,深入挖掘服务潜能,提高服务水平。
3 结语
用户群的口碑才是评估学科馆员学科服务优劣的最好准绳。我校退休教师乐秀拔发表了《校图书阅览室三咏·管理员》:“服务至上牢记心,恪尽职守工作勤。汗水滋润百花艳,文化蔚然育精英。”[8]这既是对笔者提供服务的赞许,更是鞭策。2007年以来连续三次荣获校“文明岗位”“校园新星”称号,每学期都有研究生课程安排在珍藏室进行,参考咨询服务对象群的日益稳健扩大,每年数篇研究性学术论文发表,这一切都标志着笔者在珍藏室“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挖掘服务内涵,指引学术航向”方面向纵深迈进了扎实的一步。总而言之,学科馆员的素养关系到图书馆的价值,他们的工作状态与效率决定着图书馆工作的得失和成败。巨变中的图书馆,只有重塑图书馆员,增强学科馆员“敬业”和“精业”两项必备素养,才能张扬图书馆的存在价值。
[1]李笑野,等.再造大学图书馆: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与思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1-11.
[2]周智华.肩负时代重任注重素质培养[J].图书馆论坛,2002(2):16-18.
[3]罗碧文.高校图书馆形象塑造初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2):87-89.
[4]邓宗荣.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336-341.
[5]陈燮君,盛巽昌.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363-364.
[6]潘树广.古籍索引概论[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6-7.
[7]卢正言.中国索引综录[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256.
[8]乐秀拔.校图书阅览室三咏·管理员[EB/OL].上海财经大学校报.2013-10-30(4)[2014-02-21].http://scdzxb.cuepa.cn/show_more.php?tkey= &bkey=&doc_id=877485.
宁版“图书环流”活动正式启动
(本刊讯)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出版者协会、宁夏图书馆学会主办,宁夏图书馆和宁夏人民出版社承办的宁版“图书环流”活动启动仪式于2014年11月7日在宁夏图书馆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宣传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来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书香宁夏”建设和宁夏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宁夏各出版社策划出版的400余种图书将在宁夏图书馆等全区多家图书馆展示,为期4年。环流线路分为两条:一是宁夏区内25个市县区,从即日起,广大市民可走进图书馆免费阅读;另一条是随后将开展的宁版图书走进宁夏区外两个回族自治州和11个回族自治县的活动。
宁夏出版社员工、各市县(区)图书馆负责人及全区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基础知识及软件应用”培训班的学员等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金晓英/文)
G251.6;G254.97
B
1005-8214(2014)11-0080-04
李文涛(1980-),男,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珍藏阅览室馆员,中国索引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方向:古籍索引、古典文献学。
2014-03-06[责任编辑]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