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出租屋管理模式的微观创举

2014-02-11王连喜深圳行政学院广东深圳518034

探求 2014年5期
关键词:出租屋城中村宜居

王连喜(深圳行政学院,广东 深圳 518034)

深圳出租屋管理模式的微观创举

王连喜(深圳行政学院,广东 深圳 518034)

“城中村”出租屋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以沙河五村为突破口,通过主动的制度化探索,实现了城中村出租屋管理的微观创举,彰显了极具张力的实践价值,成为创新城市管理推进社会治理的样板推广工程。本文通过对创建“宜居出租屋”动机的深入分析,揭示创建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提出进一步打造城市治理模式品牌的政策建议。

深圳;城市管理;宜居出租屋;微观创举

“城中村”(urbanvillage),亦称“都市里的村庄”。它作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问题的高发频发区,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顽疾和难点所在。“城中村”管理的源头在出租屋。如果出租屋管理好了,城中村就管理好了,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深圳南山区沙河街道以沙河五村为突破口,通过制度化探索,强力推进“宜居出租屋”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彰显出极具张力的实践价值,成为区创新城市管理推进社会建设的样板推广工程。

一、深圳沙河街道创建“宜居出租屋”的动机分析

“城中村”是城市的一块“夹缝地”,这种独特的地位和现象,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一是人口杂乱,“城中村”由村民、市民和流动人口混合构成。流动人口成为“老大难”的主要群体。安全与治安形势严峻。二是城市规划滞后,靠违章违法抢“种”起来的“一线天”、“握手楼”、“贴面楼”风景独特。由于房屋密度高、采光通风条件差,村民居住环境恶劣。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太差。各种管线杂乱无章,污水横流,排泄不畅,垃圾成灾。街巷狭窄、拥挤,存在严重消防隐患。四是土地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宅基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相互交织,非法出租、转让、倒卖,管理混乱等。“城中村”不仅影响城市美观,也阻碍城市发展,制约城市更新,成为困扰城市升级的“痼疾”。

(一)创建“宜居出租屋”的动机分析

沙河五村是深圳目前最大的尚未旧改的城中村。沙河街道集中攻克和整治,按照“管理好、环境好、消防好、治安好、诚信好”的“五好”要求,通过量化创建标准和奖惩办法,实施“宜居出租屋”创建工程,建立城中村出租屋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中村宜居环境。

1、创建“宜居出租屋”是落实南山区打造“三区一高地”、建设“宜居宜业国际化海滨新区”战略的重要安排。站在新起点上,南山区确立了“三区一高地”的城区定位,全面建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先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样板区、和谐社会示范区和教育科研高地,树立国际先进城市标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经验,自提标准,自加压力,从理念到行动进行深刻革命,从形似到神似不断打造,努力把南山建设成为创新的摇篮、创造的基地、创业的乐园,城区环境与人文氛围最具国际气息的宜居宜业海滨城区。然而,南山区在城市管理特别是城中村改造和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区空间、资源、环境压力较大,产业布局与结构亟待优化,工业增加值率偏低,具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不高。再如,城区二元结构明显,北部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像沙河五村等城中村信访维稳、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面临较大压力,从整体上影响城市形象和城市管理水平。正如此,加快推进街道辖区城中村改造和治理,重点从宜居宜业建设方面入手,按照“管理好、环境好、消防好、治安好、诚信好”的“五好”要求,提升区域内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建设同华侨城整体城区形象相匹配的街区形象,为村民提供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显得非常及时和必要,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和示范效应。

2、创建“宜居出租屋”是释放务实为民情怀、引导群众构建共建共享共治幸福家园的客观需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执政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社会建设事关南山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是体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和关键举措,街道党工委有效释放务实为民情怀,以创建“宜居出租屋”为抓手,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社区治理经验,加强和创新辖区社会管理,完善改造、治理与建设并举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引导群众构建共建共享共治幸福家园。譬如,通过“宜居出租屋”创建,让出租屋业主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充分了解治理与建设出租屋的评选标准、整改指南和奖惩措施,让案例说话,让先觉群众示范,以及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城中村管理问题,减轻街道工作压力。再如,通过“宜居出租屋”创建,街道集中骨干力量将工作重心下沉,与群众面对面、脸对脸,上户摸排,悉心交流,通过工作体认群众难处、通过群众反应提升服务水平、通过互通交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而有效解决城中村治安盲点安全隐患多、工作人员作风浮漂不实、管理与服务水平效率不高的问题,真正为创建共享共治幸福家园创造条件营造环境。

3、创建“宜居出租屋”是建立城中村出租屋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制度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制度建设是抓好基层工作、甚至是做好“宜居出租屋”创建工作的根本。制度告诉群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制度是人人应当遵守,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及条文;制度能够保证良好秩序的守成,能够确保干事创业的成功。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没有任何的特权和例外,要坚决杜绝制度被朝令夕改的短期行为,坚决克服今天制定这个制度、明天研究那个机制、总是在点子上兜圈子、很少在落实上下功夫的弊端。沙河街道从制度上建构创建工作套路,从机制上创活创建工作脉络,从成效上打造创建工作标准,从群众参与上凝聚“宜居出租屋”创建工作力量。两年来的创建实践表明,靠刚性制度、标准推行和机制建设探索中推进“宜居出租屋”创建工作的确是创新之举。

(二)“宜居出租屋”创建机制的创新

“宜居出租屋”创建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显著的成效,根本原因在于成功的做法背后形成了一套管用实用的制度化机制。

1、创造了一套制度化推进的经验与做法。一是以安全为重,量化创建标准。二是设计金字招牌,激发创建热情。三是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四是解决民生难题,赢取群众支持。五是分片包干,试点突破。六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创建效率。七是搭建楼(栋)长社区网络平台,提升自治水平。

2、形成了一套常态化实效化的创建工作机制。这套机制是: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的工作目标,坚强的组织领导,细化的责任分工,有序的工作步骤,严格的工作要求,程序化的操作规程,标准化的考评体系。这套机制层层相接,环环相扣,步步紧凑,点点到位,面面俱到,上下聚力,左右互助,官民互动,共建共享;这套机制决策得当,领导得方,组织有效,协同有力,制度到界,标准到边,程序规范,效果显著。

二、创建“宜居出租屋”的成效与价值分析

“宜居出租屋”创建以来,城中村面貌焕然一新,业主与居民均得到实惠,参与创建的主动性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增强,有效地推动了街道在城中村的社会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创建工作得到了市、区领导高度肯定与评价,显现出很好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效应。

(一)“宜居出租屋”创建以来的显著成效

创建两年来,在白石洲片区2112栋出租屋中,创建率达93%以上。深圳南山区于2013年将创建“宜居出租屋”工作作为推进社会建设两个创新项目之一在全区示范推广。一是城中村内的安全、治安和市容环境得到明显提升。二是创建工作在让群众得到实惠的同时,政府基层重点工作的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三是辖区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城中村社会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二)创建“宜居出租屋”的推广价值判断

党和政府做的任何一项利民惠民工程,都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评判,赢得老百姓的口碑。创建“宜居出租屋”工作之所以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为民工程,就是因为它已经博得群众百姓的广泛认同与参与,获得上级组织的高度评价与指导,获得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支持。创建工作在示范和推广中彰显出来的实践价值将越来越突出。

1、市区主要领导对“宜居出租屋”工程的批示和首肯,体现了创建工作的探索价值。“宜居出租屋”的创建工作,始终得到市区主要领导的鼓励和支持。市委书记王荣和市长许勤,先后来到沙河现场指导工作,并充分加以肯定,要求“多总结,不断提升出租屋管理水平”、要“借‘宜居出租屋’创建行动,探索和总结经验”,为全市城中村改造与治理、为全市出租屋管理模式创新、为全市城市管理上新水平提供示范引领。在“宜居出租屋”创建伊始,遭受了来自多方面的非议与压力,特别是来自屋村业主的抵制与逃避,街道书记陈书爱深情地说:“说实话,当时不觉得,因为有一股气顶着。现在,回头看,那段时间,的确是昏天暗地,酸甜苦辣。万事开头难。头开了,开好了,那就聚精会神干下去。”在创建遇到困难时,区委主要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用小甘书记的话讲,出租屋,简陋,是简陋了点,破旧,是破旧了点,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做到窗明几净,环境整洁,让人住在这里感觉安心、放心和舒心。”

2、辖区群众对“宜居出租屋”工程的认同和参与,确证了创建工作的实践价值。“宜居出租屋”创建工作的最大困难,就是辖区业主和居民的抵制与反对。为群众做实事,群众反过来不理解、不买账,这是多么委屈和艰难的工作!“真的难以想象,创建初期我们遇到多大的阻力,心理活动是多么的复杂,开展工作是多么的麻烦!”“你想想,这么小的面积构成的一个小社会,这么破旧的建筑,这么高的容积率,这么多人口,再加上历史欠账较多,管理很难到位,从前大家的心目中,白石洲就是脏乱差之所、藏污纳垢之处、治安混乱之地。因此,就社会管理而言,白石洲,是我们沙河工作的难点,也是重点。由这一个点、这一个突破口入手,敢于碰硬,敢于舍下身子,横下一条心,坚持不懈,咬着牙关实实在在地干下去,干出点成效出来。”正是抱持这么一种态度,这么一股劲儿,才敲开了一扇扇门窗,打开了一个个心结,博得了一丝丝同情,赢得了一次次胜利!广大辖区业主和群众看在眼里,明在心里,一些业主党员看不下去了,一些觉悟白领不再袖手旁观了,他们开始从犹豫彷徨中接近工作组,从同情理解中主动请缨,从亲身创建中感染和影响邻居,主动参与座谈会,主动出谋划策。创建工作就这样一点点带动,一片片推开,一户户参与,一件件见效。可以说,创建工作就是当事各方博弈的过程,博弈的利益分享和各方共赢的过程,分享和共赢的过程就是认同和参与的过程,进而就是创建工作彰显实践价值的过程。

3、政府以点带面力推“宜居出租屋”工程在全区铺开,表明了创建工作的推广价值。就在创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并得到市区领导肯定评价后,南山区委区政府就看准了出租屋管理的生机与前景,于2012年12月就将创建“宜居出租屋”工作作为2013年推进社会建设两个创新项目之一在全区示范推广。“南山区创建‘宜居出租屋’工作方案”从创建目标、创建标准、组织领导、实施步骤、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等方面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精细化目标与内容分解,规划了16个月的从启动试点、部署推广、全面创建、考核检查、经验提升的实施推广步骤。“南山区创建‘宜居出租屋’工作方案”的实施,表明了沙河街道创建“宜居出租屋”管理模式的开创性、实效性和实践推广价值,也给理论工作者提出了实践跟踪和理论提升的契机,提供了创建工作在深圳社会建设和城市管理中的应有地位和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想象空间。

三、提升品质,打造“宜居出租屋”管理模式品牌

创建“宜居出租屋”的经验做法具有普遍意义,值得总结推广,但出租屋管理模式还有许多创新与提升的空间。下一步“宜居出租屋”创建工作要由屋内向屋外延伸,由管理向服务延伸,由硬件向软件延伸,由政府主导向社区自治延伸,培育“出租屋文化”,提升创建工作标准化、系统性和整体性,提高整体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一)“多元共治”:吸纳社会多元资源深度参与

“一核多元,多元共治”是南山区社会管理的模式创造,它所展示的内涵就在于有效整合政党、政府、市场、社会等诸多力量,其价值就在于发掘和提升体制内的资源,在原有体制基础上进行新的体制创设,体现了多元复合的共治特色。出租屋管理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成熟的管理经验与模式,以“多元共治”的精神吸纳社会多元资源深度参与其中。

转型期基层社会矛盾频发多发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给新时期城中村治理和出租屋管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赖政府及传统的体制内资源已越来越不足以应对和处理好多样化利益矛盾和群众诉求下的城中村治理和出租屋管理工作,甚至可能出现政府管得越多而管理水平受到影响,由此群众对于政府能力越怀疑,政府公信力越下降的不良后果。因此,将城中村治理和出租屋管理与公共服务相关的部分实现市场化管理,引入社会组织的力量参与调节,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深圳特区的社会组织,无论是体制内的群团组织,还是民间的社会组织,其发展和活跃的程度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一直都处于非常高的水平,在城中村治理和出租屋管理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沙河街道辖区也活跃着比较成熟的体制外的市场与社会组织,接下来的创建工作中可以考虑将其引入并发挥其作用。可以预见,培育社会组织并扩大其在城中村治理和出租屋管理中的参与力度,设计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手段和调处路径,并打造有力的制度保障,是构建城中村治理和出租屋管理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以“多元共治”精神吸纳社会多元资源深度参与城中村治理和出租屋管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协同治理方式。协同治理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治理理论,它强调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体公民等多元治理主体在协作的基础上相互拾遗补缺,通过多样化互动模式,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这也是“多元共治”城中村和出租屋的精髓所在。当政府腾出时间和精力以后,可以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提供公共服务领域上去,具体到城中村治理和出租屋管理方面,政府由管理向服务延伸以后,在确保安全、宜居的基础上,转变工作方法,通过信息化手段,为业主和租户提供租赁、计生、就业、社保、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服务,甚至与社会多元资源共同完成服务工作。经过摸查协商甚至考察,这种制度性的探索可以嵌入下一步工作理念和机制创设的“顶层设计”中;辖区内体制外的社会组织可以踊跃地参与到“宜居出租屋”的管理之中,共享协同治理给群众带来的利益好处及和谐宜居环境。

(二)“官民互动”:实现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治相结合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基层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一方面,城市社区已成为各类社会群体人员的聚合点,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呈多发趋势;另一方面,基层群众自主管理和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存在诸多不适应问题。同时,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官民关系由于转型期社会的独有背景和特点,也决定了不太轻松和不是很融洽,紧张的情景和突发事件时常发生,这就造成了城市基层管理工作也不是很轻松、甚至挑战相当严峻。在一个充分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发挥市场和民间作用的市场经济社会里,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更高了,利益诉求也多样化了,这就需要基层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更加重视群众的呼声与诉求,譬如:由侧重管理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转变,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由侧重外部约束向外部约束与居民自治相结合转变,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由条线的、单向的管理运行机制向网格的、互动的基层治理运行机制转变,强化社会自治功能。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治成为这一转变的核心要领,政府管理引导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是形成新型城市基层治理模式的重要标志。所以,在城市的公共治理比如城中村治理和出租屋管理中,就应该按照当今中国市场经济本身的要求、按照在此背景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公共管理科学的要求,通过有效的官民互动,建立政府与民众的信任关系,实现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治的联姻。确立新型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也是新形势下发展基层民主的客观要求,是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的客观要求。

在“宜居出租屋”创建工作提升行动中,实现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实现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建立健全涵盖街道社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城市基层民主和基层管理涉及多方面、多领域、多部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尤其是城中村治理和出租屋管理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加强统一领导与协调,建立健全党工委领导的、规范有序的社区基层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格局。二是进一步规范街道办的职责和权限。严格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活动。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着力推进与“宜居出租屋”创建工作相关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就业服务、社区卫生、群众文化、社会治安、纠纷调处和基础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创建激发股份公司、居委会、业主和租户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使之成为“宜居出租屋”创建工作和日常管理的主力军,达到共建、共享、共治的目的。三是完善居民自治制度。扩大群众自治范围,健全民主管理和公开办事制度,实行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办。指导、规范、协调、服务、帮助居民开展自治。对政府延伸的工作任务,要建立有效的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制度,减轻基层自治组织的工作负担。四是把社区的各类组织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培育发展社区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服务组织。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发挥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经济组织、社会福利机构、物业服务机构等组织的积极作用。发展社区工作者队伍,广泛开展基层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实现社区工作专业化、社会化。

总之,通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推动和民间资源的广泛参与,通过官民之间的良好互动以及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真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城中村治理和出租屋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建立“宜居出租屋”状况下的“幸福家园”。

(三)“形神兼备”:谋划“出租屋文化”形象大提升

以城中村出租屋为核心区域的社区,村民的居住环境和街区生活环境相当糟糕,这不仅因为大量外来人口的文化素养有待提高、很难融入城市文化生活中去、继而从总体上制约了城中村社区文化发展水平,还因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城中村社区本身就是经常被文化建设忽视的遗忘地带。为此,要积极谋划“出租屋文化”大提升行动,建设外来工文化生活服务平台,使出租屋管理模式“形神兼备”。

1、“宜居出租屋”创建大提升,应首先明确“出租屋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城中村所辖的出租屋社区文化,是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公众制度、文化环境等,其中,价值观是“出租屋文化”的核心。“出租屋文化”形象通过环境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等“四个文化”建设体现出来,并通过“四个文化”建设发挥其引导、约束、凝聚、娱乐、激励、改造等“六大特殊功能”。街道党工委应该根据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和要求统筹“出租屋文化”建设的全局,提升“宜居出租屋”的文化品位。

同时,要建设与“宜居出租屋”相适应的“出租屋文化”,必须有开展文化活动的场地,因为硬件设施是出租屋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必须有一定的多元渠道筹集到的资金支持,因为资金支持是出租屋文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必须有社区文化管理部门牵引、物业管理单位等共同组成的出租屋文化建设机构,这是出租屋文化建设得以正常开展的组织保证;必须有一套比较合理、可行、有效的计划和方案,以及与之配套的制度措施做后盾,这是出租屋文化建设的制度保证。街道党工委应该根据这“四个必须”,使“出租屋文化”建设的执行力落地,提升“宜居出租屋”的文化质量。

2、“宜居出租屋”创建大提升,在文化硬环境建设上应由屋内向屋外延伸,注重改善大环境,疏通大动脉。社区环境是社区文化的第一个层面。它是由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维护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结合,是社区精神物质化、对象化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社区容貌、休闲娱乐环境、文化设施、生活环境等。通过社区环境,可以感知社区成员理想、价值观、精神面貌等外在形象。如残疾人无障碍通道设施可以充分体现社区关怀、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社区理念。当然,怡人的绿化园林、舒心的休闲布局、写意的小品园艺等都可以营造出理想的环境文化氛围。

在谋划出租屋环境文化形象大提升过程中,一定要在管理好出租屋的基础上,对出租屋寄生的城中村进行全面的环境升级,这是创建宜居出租屋的“五好”要求之一。出租屋文化环境的提升,不仅限于出租屋管理中的“各人自扫门前雪”,更要注意出租屋外的大环境配套改造升级,小环境与大环境结合起来才使城中村整个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提升。要加大对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对村内管线、道路、生活设施等进行改造升级,解决城中村居民民生硬件环境问题。对村内乱停放、乱摆卖等情况严格执法,在具备条件的道路、空地等区域进行绿化美化,整治好屋外市容环境。加强对城中村周边环境管理工作,将城中村垃圾清运、卫生保洁等工作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动员城中村居民及周边单位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活动。

3、“宜居出租屋”创建大提升,在文化软环境建设上应由硬件向软件延伸,注重改善居民素质,提高外来人口归属感。出租屋文化建设的软环境建设,应该包括居民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形成的制度文化环境等内容。

文化软件环境建设中的行为文化,是社区成员在交往、娱乐、生活、学习、经营等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这些活动反映了社区的社区风尚、精神面貌、人际关系范式等文化特征,它如社区之“手”,动态地勾勒出社区精神、社区理想等,城中村出租屋社区迫切需要建设这样的更高层次的文化。

文化软件环境建设中的精神文化,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社区独具特征的文化观念,包括社区精神、社区道德、价值观念、社区理想、行为准则等。这里,特别将那些指向性强烈、精神性突出的创建活动等也算作精神文化建设的范畴,如社区升旗仪式、评选文明户、学雷锋演讲、深圳观念宣传等;如举行羽毛球赛、红歌会、家庭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如在传统节日,举办邻里节,邀请来深建设者与原村民同吃“大盆菜”,本地人和外地人实现共建、共享、共治,共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精神文化具有明显的社区特点,需要多年积累,逐步形成。

文化软件环境建设中的制度文化,是社区成员在生活、娱乐、交往、学习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与社区精神、社区价值观、社区理想等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它们对保障社区文化持久、健康地开展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控制力。社区内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社区的公共制度都可以反映出社区价值观、社区道德准则、生活准则等。如奖罚分明可以体现出社区的严谨风格,规劝有加可以体现出社区的人性感悟,条分缕析可以反映出社区的细腻规矩等。为保障社区文化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在社区工作站的导引下,物管部门要成立专门的社区文化部,负责社区文化活动建设工作。社区工作站的社区文化部在引导、扶植的基础上成立各种类型的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如艺术团、协会、表演队等,同时对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程序等予以规范。

4、“宜居出租屋”创建大提升,在文化软环境建设上应由管理向服务延伸,共建来深建设者文化服务中心。重视向来深建设者群体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内容,促进城市各阶层的和谐共处,有效地增强来深建设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沙河街道“宜居出租屋”创建活动中的重要亮点。当前的大提升活动中,文化软环境建设应由管理向服务延伸,在来深建设者综合服务中心专辟来深建设者文化服务中心,以凸显软环境建设的实效。

沙河街道以实有人口一体化服务管理为突破口,于2010年7月成立白石洲片区来深建设者综合服务中心,并以中心为枢纽,整合片区六个社区的服务设施,形成了以点带面、全方位服务来深建设者的综合服务基地。中心以“同城市、同管理、同参与、同服务、同待遇”的“五同”为理念,以破解城市“二元”结构及实有人口一体化服务管理为重点,以建设“出租屋文化”为导向,以实现共驻共建、共享、共治让广大来深建设者享受城市均等化服务为目标,经过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为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充分肯定了服务中心的做法,称赞中心八大类服务内容很具针对性。他说,社会建设要立足于解决和市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事实,要多弄些“干货”,每年要确定一批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让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社会建设带来的便利与实惠,通过办实事来调动全社会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用扎扎实实的社会建设提升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味。接下来的“出租屋文化”提升行动,要在社会建设中增添和融入更加丰富的文化建设内涵与形式,文化软环境建设要借助社会建设的力量和成果提高自身的厚度和正能量,共同推动“宜居出租屋”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责任编辑:李三虎

F127

A

1003—8744(2014)05—0051—08

2014—8—16

王连喜(1963—),男,哲学博士,深圳行政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执政党建设。

猜你喜欢

出租屋城中村宜居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浅谈出租屋涉假管控
——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广州90后美女改造出租屋爆红!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宜居大化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宜居星球